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出土文献对中国文学研究的重大影响 ,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最直接也是影响最大的当然是一个大批佚失的文学作品的重新发现 ,使我们对中国文学的创作情况和中国文学发展历史有了更多的认识和了解 ,甚至改变了我们对文学史的看法。在这方面 ,最显著的例子就是敦煌文学文本的发现。敦煌文学文本包括诗歌、变文、话本小说、俗赋等 ,不但加深了我们对唐宋文学以至整个中国文学的认识 ,而且形成了中国文学研究中一个重要分支———敦煌文学。此外 ,马王堆帛书中 ,与文学关系至为密切的《春秋事语》《战国纵横家书》《老子》甲乙本、《…  相似文献   

2.
杨镰 《殷都学刊》2002,(3):56-58
20世纪的元代文学研究 ,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元代文学文献的发现与研究。元曲是 2 0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显学。元曲文献陆续复现于世 ,又是学科人才辈出、成果卓著的推动因素。《孤本元明杂剧》、《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录鬼簿》(天一阁蓝格抄本 )、《笔花集》、《小山乐府》……这一系列珍本秘籍的发现 ,以及大型文献集成《古本戏曲丛刊》等的影印出版 ,是《宋元戏曲考》、《元曲家考略》、《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元代文学史》等著作的催生剂。隋树林《全元散曲》是第一部元人作品的全集 ,而《元曲选外编》则接续了明人臧懋循的工…  相似文献   

3.
简牍帛书与文献的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多起简牍、帛书的重大考古发现 ,足以影响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 ,修正过去人们对古文献传播方式的观点。《周易》、《诗经》、《孙武兵法》等典籍的出土 ,结合某种文本自身存在的内证 ,以及其他文献的记载 ,我们可以认识到古文献流传的两种根本方式 :一是静态的 ,被埋入地下的文献出土了 ;二是动态的 ,在人间流传的文献 ,后来出现了差异。现在是建立科学文献学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4.
出土文献研究为文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文字的考证训诂是文学研究的基础。在出土文献研究中引入文学解读方法,可帮助厘定出土文献与已有资料的异文考辨。此外,出土文献研究与文学研究在治学方法上都注重文化背景,出土文献研究借助文化考察对文字作出新的训诂,为文学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空间。  相似文献   

5.
姚小鸥  李颖 《云梦学刊》2010,31(5):38-40
1999年12月16日,《光明日报》在显著位置刊登该报记者李丹撰写的消息《要重视对出土文献的研究》,报道了当年12月11日-12日在北京广播学院所召开的一次学术会议——"出土文献与中国文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这次由北京广播学院语言文学部、河南大学文学院、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和《文艺研究》编辑部联合举办的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6.
在世纪转折之际 ,回眸百年来中国文化的历程已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而以“现代性”为参照 ,深入地分析、探讨 2 0世纪中国文学 ,更使当下的文学研究呈现出一种新的发展态势。1996年 ,杨春时、宋剑华在《学术月刊》第 12期上发表了《论 2 0世纪中国文学的近代性》一文 ,对于被惯常接受的 2 0世纪中国文学的性质是现代性的观点提出质疑。该文以西方文学史为参照 ,指出现代文学是发生在现代社会 ,带有非理性倾向的文学阶段 ,它以现代主义文学为标志 ,而中国“五四”以来的文学发生在前现代社会 ,是理性 (科学、民主 )主义指导下的、现实…  相似文献   

7.
基督教作为西方文化的重要支柱 ,对世界各国文学发展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从基督教的特定视角来重审 2 0世纪中国文学 ,这是对中国文学所具有的世界性意义的充分肯定。同时 ,通过描述 2 0世纪中国作家面对基督教所体现出的认同或拒斥 ,接纳或反叛等等精神境遇和心灵体验 ,以及基督教经典文本《圣经》对中国文学话语方式的深刻影响 ,又能从特定角度敞亮 2 0世纪中国文化独特的一面。王本朝新著《2 0世纪中国文学与基督教文化》既从历时的角度探讨了基督教对 2 0世纪中国文学意义 ,又从共时的角度阐发了作家个体与基督教的精神遇合 ,同时描…  相似文献   

8.
辛德勇 《文史哲》2012,(4):49-59
学术界在研究新出土简牍文献的同时,也对简牍文献的发现和利用历史,作过很多研究。迄今为止,都是将西晋时期出土的《汲冢书》看作是首次出土的简牍文献。同样是在西晋时期,臣瓒在注释《汉书》时提到过一种名为《茂陵书》或《茂陵中书》的文献,前人对此没有作过深入考究。所谓《茂陵书》,是指在西汉茂陵出土的一批汉武帝时期的公牍,其具体出土时间,是在新莽东汉之间赤眉军占据长安的时候。就简牍文献的发现历史而言,《茂陵书》的出土要早于《汲冢书》二百五十多年,堪称最早见于记载的出土文献;就其史料价值而言,似亦胜过晚近以来敦煌、居延等地所获同类案牍。  相似文献   

9.
20世纪70年代以来出土的简帛文献多属先秦文本,从马王堆帛书到银雀山汉简,从郭店楚简到上博楚简,新出先秦佚文比比皆是。由于先秦一直到汉初是中国文化的经典形成的时期,因此有关这个时期的简帛文献的新发现,就不止影响到当时的学术文化研究,而且影响到以后甚至整个中国学术史的研究。利用出土文献来观照先秦文学研究,对文学文献的补充、文学史的重塑、文艺理论研究的深化和文学思想背景研究的丰富,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0.
《学术界》2002,(2)
1 .陈平原著 :《中国文学研究现代化进程二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2 0 0 2年 6月。定价 :3 6.0 0元。2 .黄曼君著 :《中国 2 0世纪文学理论批评史》(上下 ) ,中国文联出版社 2 0 0 2年 1月。定价 :46.0 0元。3 .王运熙著 :《中国文学批评史新编》(上下 ) ,复旦大学出版社 2 0 0 1年 1 1月。定价 :88.0 0元。4.陆侃如、冯沅君著 :《2 0世纪经典学术史》中国诗史 ,百花文艺出版社 1 999年 1月。定价 :3 2 .0 0元。5.钱钟书著 :《人·兽·鬼》钱钟书集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 0 0 2年 5月。定价 :1 0 .0 0元。6.胡顺延著 :《中国城镇化发展战…  相似文献   

11.
百年来文学领域中层出不穷的各种理念、方法可归纳为 2 0世纪中国三种不同的文学研究基本范式 :自在 ,他在 ,实在。自在范式刻意找回文学事实 ,描述文学事实 ,建立文学知识体系 ,但漠视文学研究的历史性、主体性。他在范式追求在社会文化、思想逻辑中找寻文学背后之因 ,却忽略了文学研究的文学本位和个体性。实在范式建构研究对象与研究主体的对象性关系 ,突出研究的个体判读与经验判断 ,但其研究的真理性、有效性难以普遍确立。2 1世纪中国的文学基本研究范式应是对 2 0世纪三种文学研究基本范式的扬弃、超越和融会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 ,简帛文献研究的进展 ,对古典文学研究产生了相当的促动 ,不少有识之士表达了进行相关学术交流的愿望。 1 999年暑期 ,北京广播学院姚小鸥博士向《中州学刊》杂志社社长汤漳平研究员提出倡仪 ,举办一次有关出土文献与中国文学研究方面的学术活动 ,汤漳平社长当即表示大力支持 ,并准备在《中州学刊》上选发会议的若干论文 ,组织相关笔谈。 1 999年 1 2月 1 1日至 1 2日 ,《出土文献与中国文学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广播学院举行 ,会议由北京广播学院语文部、首都师大中文系、河南大学文学院、《文艺研究》编辑部共同主办。汤漳平代表《中州学刊》出席会议并参与主持了大会的学术研讨工作。这次会议产生了预期的良好影响。与会人员发言踊跃 ,气氛热烈。《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等对会议进行了报道。为使更多关心此事的朋友了解会议的有关情况 ,本刊在大会发言的基础上 ,特组织了一组短文 ,从各个不同角度对这一议题进行探讨 ,现予发表 ,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出土文献可以改写思想史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峰 《文史哲》2007,(5):38-51
由于20世纪70年代以来与中国古代思想史研究相关之出土资料大量问世,"出土文献将改写中国思想史"的说法一度频繁见诸报刊。这究竟是一个严肃的命题,还是一个供媒体使用的口号,应予以审视和评价。出土文献的确为改写中国思想史创造了条件,提供了可能性,但由于出土文献自身的局限性以及出土文献研究的复杂性,使其所能发挥的作用受到限制,不经过长期的、艰苦的文本整理和复原,不能轻易用出土文献来改写中国思想史。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的研究方法有相通之处,不应轻易否定传统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二重证据法"是一个不言自明的前提,没有多少可以指导具体研究的方法论成分。对"二重证据法"的过度推崇,滋长了轻率、粗糙的学风,导致了研究方法的简单化。  相似文献   

14.
出土文献对于学术个案的解决往往起到关键性的作用。王国维在 2 0世纪初 ,利用当时新发现的甲骨卜辞撰写《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等 ,证明了《史记·殷本纪》所载殷王世系基本正确 ,从而证明《史记》所载中国古代史中的商代部分基本可靠 ,并可由此推断《夏本纪》的信度。这一学术成果将中国历史中的所谓“历史时期”向前延伸了近两千年 ,其价值不言而喻。汤炳正通过对阜阳汉简中《离骚》《涉江》残片的研究 ,批驳了“屈原否定论”。汤漳平、谭家健等通过对银雀山汉简《唐勒赋》的研究 ,纠正了学术界对宋玉赋的片面否定 ,大大推进了人们对…  相似文献   

15.
在古代文学研究领域中 ,辽金文学研究这一学术分科的起步虽然较晚 ,但在 2 0世纪的后 2 0年间获得长足发展 ,并初步形成了尚为可观的局面和规模 ,出现了一批较引人注目的成果。文学史料研究是整个文学研究工作的基础 ,是宏观、文化、美学层次的研究所赖以进行的最基本的条件。前人在辽金文学总集和各种资料汇编的编纂整理方面已有不少建树。辽亡后 ,其文献绝大多数都在朝代鼎革、战乱兵燹中散失。清代以降 ,陆续出现的辽代文学史料辑佚、编订方面的成果有缪荃孙《辽文存》、王仁俊《辽文萃》、黄任恒《辽文补录》、罗福颐《辽文续拾》、陈述…  相似文献   

16.
《北方论丛》2007,(6):152-156
文学【出土文献与中国文学】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简《周易》补释于(1,8)说“佼(姣)”美侯文学(1,12)上博简《邦风》“其声善”解杨隽(2,1)《诗经》出土文献与文学研究于淑娟(2,6)说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文“”杨州(3,1)“对扬”再释王晶(3,4)张家山汉简用字与《说文解字》义证郝慧芳(4,1)隰朋事迹考郭丽(6,1)【古典新义】《尧典》可以观美——试析《尧典》的文学价值于文哲(3,7)《庄子》对儒家理念的解构方式及其文学表现杨波(3,11)王维咏侠诗对传统侠义观念的继承与改造贾立国(3,15)发、与中国古代女性的创意美周淑舫(4,17)比德于众禽——…  相似文献   

17.
传统《选》学与现代《选》学的区别主要在于研究模式。传统《选》学以文献研究为唯一模式,现代《选》学融文献研究与文学研究为一体而以文学研究为主要标尺。此一标尺,既为区别20世纪《选》学流派的唯一尺度,并为区分20世纪《选》学研究分期的唯一标准。20世纪《选》学流派约略可分为高步瀛代表的传统派,黄侃与屈守元代表的转型派及骆鸿凯代表的现代派。20世纪《选》学研究可分为20世纪初至1949年的开创期,1949年至1977年的间歇期,1978年至1999年的发展期。开创期融传统格调与现代精神为一体,融文献研究与文学研究为一炉,奠定了20世纪《选》学发展的基本格局。间歇期则因连绵不断的政治批判影响而使整个《选》学研究处于基本停滞状态。发展期《选》学重新升温,文献研究与文学研究均得到较大发展  相似文献   

18.
由我和谭良啸先生编著的《三国演义大辞典》 ,即将由中华书局出版了。它凝聚着我们二十余年来关注和从事《三国演义》研究的心血。《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成熟的长篇小说 ,是一部对中华民族的精神生活和民族性格产生了深远影响的伟大作品 ,在亚洲和世界其他地方也广泛传播。可以肯定地说 ,无论是中华儿女还是其他国家的朋友 ,凡是想学习中国古典文学 ,研究中国传统文化 ,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人 ,都会把《三国演义》当作必读书。然而 ,从新中国成立到 2 0世纪 70年代末 ,由于“左”的思想的影响 ,《三国演义》研究既不广泛 ,也不深…  相似文献   

19.
王兆胜博士是坚持文学的精神品质的批评家,他用《文学的命脉》为自己的论文集命名,表明了他对文学基本价值如爱、美和自由等的关切和诉求。这是一部富于理性色彩、人文情怀和学术品位的著作,它以鲜明的问题意识和深邃的思考为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和研究贡献了值得重视的思想成果。作者有意要对20世纪中国文学的某些侧面进行总结,他的论文多有以“20世纪”冠名者,如《20世纪中国自由主义文学论》、《20世纪中国文学的局限分析》、《北京文化与20世纪中国散文》、《论20世纪中国性灵散文》、《论20世纪中国艺术家散文》、《论20世纪中国散文研…  相似文献   

20.
与年鉴理论和年鉴编纂方法的研究相比,我国年鉴编纂史仍是一个薄弱的研究环节。据笔者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调查,以1911~2008年为检索时限,以“中国文艺年鉴”和“中国文学年鉴”作为检索主题或篇名,结果发现,除了可数的几篇断代文学年鉴和地方文学年鉴的研究文章外,关于《中国文艺年鉴》的研究论文几近空白。与此同时,我们对20世纪《中国文艺年鉴》的出版也缺乏全面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