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了《四川大学学报》一九七五年第四期和一九七六年第一期刊载的《关于王小波李顺农民起义几个问题的调查》,觉得这项工作很有意义。但该文在“起义的原因”部分,主要是围绕“王小波李顺是怎样贩茶失职”来叙述的,并且把“失职”解释为没有尽到交够茶叶的职责”。我觉得这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2.
北宋初期在四川地区爆发的王小波、李顺领导的农民起义,是我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农民革命战争。它以数逾百万之众,暴风骤雨之势,席卷了西川和东川,时间延续到五年之久(993~997年),曾在成都建立“大蜀”农民革命政权,向封建统治者进行了激烈的斗争。王小波、李顺、张余、吴蕴、计词、吴文尝、马太保、卫进、李俊、徐师中、吴利涉、彭荣等义军领导人和广大战士,坚持了农民革命的路线,英勇战斗,誓死不屈,为农民革命献出了生命,洒尽了鲜血。特别是这次起义响亮提出和实施的“均贫富”的战斗纲领,  相似文献   

3.
北宋太宗淳化年间,四川地区爆发了王小波、李顺领导的一次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王小波在发动起义时,提出了“均贫富”的革命口号,表达了广大农民要求平分土地的心愿,贫苦大众争相附从,起义队伍迅速壮大,由几万发展到几十万人。攻占成都后,建立起“大蜀”农民革命政权,派兵四出、攻略川中州县“北抵剑关,南距巫峡”。  相似文献   

4.
宋太宗淳化四年(公元九九三年)二月,四川青城县爆发了王小波、李顺领导的农民起义,战斗的烽火燃遍了四川各地,震撼着巴山蜀水。北宋统治阶级惊恐万状,竭尽全力,终于残酷镇压了这次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起义领导人之一的王小波,在战斗中受伤死亡,史书已有明确记载;但另一起义领导人李顺的生死下落,史籍记载不尽相同,至今众说不一,尚未取得一致看法。  相似文献   

5.
以王小波、李顺为首的农民起义,是宋太宗(赵光义)淳化四年(公元993年)二月,首先从川西地区发生然后扩及于广大四川的。为什么起义发生在川西地区,而不是发生在当时中国别的地方呢?在宋初王、李起义的前夕,四川地区(特别是川西地区)和当时国内其他地区相比较,  相似文献   

6.
一、北宋的阶级斗争形势与侯蒙上书 在宋代,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一直是异常尖锐激烈的。北宋初年,四川地区曾发生王小波、李顺领导的农民起义。他们针对当时贫富不均的严重问题,提出了“均贫富”的革命主张,在我路农民战争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如果说,在北宋初年农民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和斗争形势还只是局部地区紧张的话,那末,到了宋太宗、宋真宗之际,便开始在全国紧张起来。当时一些官僚惊呼“下动之象已萌”清楚地反映了这时阶级关系的对立状况。及至宋仁宗统治时期,农民起义的浪潮大有“遍满天下”之势。  相似文献   

7.
宋朝统治者在平息以民变为主的“内患”时,虽然也剿、抚并用,但与前代相比,却更多地采取以招安为主的非军事对抗性策略。这种策略在平定王小波、李顺起义,宋江起义,钟相、杨幺起义的过程中都有充分表现。宋朝政府对民变采取这一较为和平的策略,理由有三:一是军事力量不足,州郡兵力尤为空虚,经常是不得已而为之|二是宋代士大夫深受“仁政”思想影响,对部分民变怀有一定的同情,容易倾向于用和平手段平息|三是用武力镇压民变成本太高,并有严重后遗症。对民变采取非军事对抗性策略,有利于宋朝社会的稳定和减少对社会经济、文化的破坏,具有一定积极意义。但是,以此策略平息民变并非都能奏效,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业已存在的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8.
北宋初年王小波、李顺领导的农民起义,明确提出了“均贫富”的战斗口号,它标志着我国农民战争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我国封建社会里是一次重要的农民起义。本文就这次起义的原因、地点、坚持斗争的时间和影响等问题,提出一点粗浅的看法,请同志们指正。  相似文献   

9.
北宋初期王小波李顺农民起义,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史料缺乏,以致一些有关问题不易弄清。如苏辙曾说:“臣闻五代之际,孟氏窃据蜀土,国用褊狭,始有榷茶之法。及艺祖平蜀,放罢一切横敛,茶途无禁,民皆便之。其后,淳化之间,牟利之臣始议掊取。大盗王小波、李顺等因贩茶失职,穷为剽劫,……自后朝廷始因民间贩卖,量行  相似文献   

10.
一 为帝国主义服务的资产阶级历史学者对1848年巴黎无产阶级六月起义史作了无耻的捏造和荒谬的歪曲。他们把具有巨大历史意义的六月起义看成是法国历史上“一个偶然的小插曲”;说引起六月起义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六月初工人要推选路易·波拿巴为立宪会议的补选代表没有成功”;把起义说成是“波拿巴集团佣仆们所干的事业”,他们竭力证明波拿巴分子不论是在准备起义方面,或是在领导起义方面都起过重大的作用;他们把无产阶级的六月起义看成是没有任何政治纲领和政治领导的一次“饥民暴动”,极力抹杀六月起义的影响和历史意义。 因此,我们要与反动历史编纂学对1848年巴黎六月起义者的英勇斗争故意加以歪曲和揑造的行为作  相似文献   

11.
一八六一年(清咸丰十一年)二月,在山东西部爆发了一次农民起义,宋景诗是起义队伍中一支比较强劲的黑旗军的首领。他参加起义后不久又投降了清军,并随同清军镇压当地农民起义军、安徽捻军以及陕西回民起义军。但过去的某些历史著作却以“一时的策略”、“暂时的妥协”等理由为其辩护;并进而对宋景诗备加赞誉,给他戴上“农民革命英雄”、“坚强的农民领袖”等桂冠,似乎他的全部历史活动都是无可非议的。这是不符合历史实际情况的。因此,有必要弄清宋景诗的实际历史表现,给他以实事求是的评价,使人们正确认识这一历史人物。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农民起义是否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很值得继续研究的问题。本文拟就宋代诸多的小规模农民起义,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进行探讨,提供一点粗浅的看法。(一)较之中国封建社会的其他朝代,两宋时期农民起义的次数甚多,规模较小,始终没有形成全国规模的大起义;但是,却具有新的特点.中国农民战争史的发展,到了宋代已进入新的阶段,其标志就是“均贫富”思想的明确提出。唐末农民大起义时,起义者打出了“均平”、“平均”的旗帜,其含义还是朦胧的。五代十国时期,南唐黄梅县诸佑准备起义时,“自言……能使富者贫,贫者富”。到了宋朝初期,王小波发动起义时提出“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均之”,比诸佑进了一步,第  相似文献   

13.
十九世纪中叶,在我国四川西部的康巴地区(即今天甘孜藏族自治州一带),曾经爆发了一次声势浩大的藏族农奴大起义。起义的领导者工布朗结在战争中左眼受伤失明,藏语呼一只眼为“布鲁曼”,于是人们又称这次起义为“布鲁曼”起义。 “布鲁曼起义”发生于一八四八年,失败于一八六五年。历经道光、咸丰、同治三朝、“纵横三千余里”,其规模之大,时间之久,影响之深,是藏族历史上所罕见的,为藏族历史增添了一页光彩夺目的篇章。就是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也应有它不可抹煞的地位和价值。特别是它为我们了解藏族漫长的封建农奴制社会中,农奴反抗领主的阶级斗争的历史,提供了新的资料,更是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清代的宗教起义为对象,并就宗教在起义的发生、组织和斗争中的意义以及宗教起义在历史变革中的地位,略加探讨。一宗教起义的契机和组织宗教起义的直接契机是教主告知终末之时的到来。例如,乾隆三十九年(1774)八月,王伦在山东领导的清水教起义时提出,“无生神母说” (即当年八月之后有四十五天格杀勿论的大劫),“从我者皆可避免”、“届时村里有黑风。遇此黑风者将相继死亡,故宜出门远避之。  相似文献   

15.
一、日本帝国主义吞併朝鮮和血腥的殖民統治1919年3月1日,英雄的朝鲜人民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而举行起义,用鲜血在朝鲜民族解放斗爭史上写下了新的篇章,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三一”起义。朝鲜人民每年都以悲壮的感怀来迎接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纪念日! 朝鲜之所以爆发“三一”起义,是有深刻的历史根源的。十九世纪中叶,就在欧美  相似文献   

16.
清朝同治元年(1862年)在陕甘爆发的回民起义,是当时以太平天国为主的全国各族人民反抗清朝反动统治的重要方面军。对其历史作用,史学界给予了应有的肯定。但是,对这次起义性质的看法,却有着较大的分歧。1963年,我曾著文认为,这是一次“反抗清的反动统治”的斗争,同时指出:“这次起义具有突出的反抗民族歧视和压迫的特点”。有的同志对此提出了异议,认为这是一次“反封建的农民革命”。另外,也有的同志认为这是一  相似文献   

17.
“二次革命”失败后 ,陈其美在孙中山的领导下继续举起民主革命的旗帜 ,积极策划反袁活动。 1915年 12月 5日 ,陈其美终于领导了肇和舰起义。他领导的这次起义是反对袁世凯复辟之第一声 ,云南护国起义之先导 ,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两当起义是习仲勋等老革命家发动和领导的甘肃最早的一次武装起义,因为历史原因,两当起义向有“两当兵变”、“两当兵暴”、“两当暴动”等不同称谓。通过对历史资料的考察和这些称谓内涵的分析,应该将这一革命历史事件正名为“两当起义”。对两当起义的遗址变迁做一文献性调查和历史性追溯,可以洞开我们对这一革命事件的认识视野:除起义旧址张家大院外,今杨店乡(杨家店子)两当起义部队驻地旧址,列入两当起义遗址是符合文献载录和历史实际的,具有重要红色文化价值,对丰富两当起义遗址的表现力,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湘南起义是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之后我党领导的又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武装起义。毛泽东早已设想“以汝城为中心”实行湘南起义,但因多种原因,将湘南暴动的打算变成了极力攻打长沙,并最终放弃了湘南割据。朱德召集汝城会议,讨论了湘南起义的计划,但因准备不足决定推迟,后因支援广州起义,湘南起义再次推迟,而宜章首义更利于湘南起义的实现。湘南起义大可不必与三大起义齐名,但它在党史军史上的地位依然突出。  相似文献   

20.
史学论著提及1906年萍浏醴起义,多说:“起义群众以安源六千工人为主”;“在这次起义中,安源矿工六千余人成为斗争的主力,他们参加起义虽然还是自发的,并没有阶级的自觉,但却为中国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史揭开了光荣的首页”;这次起义的“另一特点是,史称六千安源工人参加了这次起义,这是目前所见中国工人阶级参加大规模武装起义的最早记录”;“在萍浏醴起义过程中,安源矿工六千余人成为斗争的主力。……中国近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