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 毫秒
1.
在行政学视野中,环保公众参与是环境行政民主、环境行政法治和环境行政发展的要求;环保公众参与有利于促进政府环境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有利于公众监督政府和避免政府失灵,有利于促进公众对政府的理解和信任。为了促进环保公众参与,需要拓宽和畅通环保公众参与渠道,建立和健全环保公众参与机制,大力推行环境信息公开,加大环保教育的力度。  相似文献   

2.
环境保护属于公共事务、公益事业,政府在环境保护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政府环境管理成为环境保护的主要手段。2014年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将"公众参与"作为我国环境保护的一项基本原则,并明确赋予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权利。为此,政府在环境管理过程中应主动吸纳公众参与,将公众参与贯穿于环境管理的全过程。吸纳公众参与政府环境管理不能单靠政府自觉,关键是要建立公众参与政府环境管理的约束与保障机制。因此,应通过专项立法的形式就公众参与政府环境管理事项的范围、参与公众的范围、参与方式与程序、参与的救济与保障等作出明确规定。这既是严格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推进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具体表现,更是落实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3.
健全的机制是推进公众依法有序参与环境管理决策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公众参与环境治理仍存在法律保障不健全、缺乏有效路径以及环境问责和救济制度不健全等问题,这极大地影响了公众参与的有效性和公正性。因此,应建立健全环境信息公开、政府回应、环境诉讼、责任追究等机制,进一步激发公众依法有序参与环境管理决策热情,从而为建设生态文明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4.
环境保护的公众参与不仅有助于克服市场失灵的弊端,也能够减少政府环境决策失误,提升环境监管的水平。为使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活动能够正常进行,需要相应的知情机制、表达机制、制约机制、救济机制和激励机制作保障,为此,我国应当完善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相关立法,加强环保宣传教育,主动公开环境信息,并搞好民间环保组织建设。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环境意识的觉醒,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和态度逐渐受到开发方和环保主管部门的关注。公众参与已经成为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公众参与机制为利益相关者参与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了一个利益博弈机制和平台。文章以近期典型的环境群体性为例,简要分析了公众参与环评机制的理论基础和基本程序,从公众参与的主体、信息公开、反馈机制和司法救济机制等方面探讨了现行公众参与环评机制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认为,应从扩大公众的主体,提高公众参与的组织化水平;完善环评信息公开制度,强化舆论监督;构建和完善环评的司法审查机制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机制,真正落实环评的预防功能。  相似文献   

6.
政府决策中公众参与的制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决策中的公众参与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制度选择.公众参与程度较低,政府决策公开征询不利,是我国当前政府决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缺乏公众参与的利益表达和决策过程中的协商民主机制是造成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为此,培育社会利益群体组织化的参与模式,建立公众参与的利益驱动、表达机制;同时将协商民主引入政府决策领域,确立政府决策中的对话、沟通制度是实现我国政府决策中公众参与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7.
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性质决定了政府的主导地位。目前,中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机制中,存在着公众参与机制与利益脱钩、重要参与制度实施不到位、环境信息公开问责中的公众缺位等诸多缺陷。鉴于公众参与的价值以及政府的重要作用,以信息公开制度为重点,以完善政府信息发布职责、政府信息发布问责制度、政府内部政绩问责制度为内容,建立完善的政府责任体系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8.
论我国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中的公众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与人是互动的关系,环境对人有塑造作用,人也可以作用和改变环境.公众参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是马克思主义的一项基本要求.我国公众参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是逐渐发展的,取得了许多成绩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在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过程中,要进一步发挥公众参与的作用,就要推进马克思主义公民现教育,发展非政府环保组织,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完善诉讼机制等等.将公众参与政府行为程序制度化,确保公众能够表达自身利益,多方利益能平衡,政府行为受制约.  相似文献   

9.
绿色社区是指具备了一定的符合环保要求的硬件设施、建立了较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和公众参与机制的社区,其目的是通过政府与民间组织、公众的合作,把环境管理纳入社区管理,建立社区层面的公众参与机制。本文从政府主导、公众参与、宣传教育等角度分析了绿色社区的作用特点,从政府引导、利益追求、责任分担等视角阐述了绿色社区建设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0.
公众参与政府决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基本要义,其历经三十多年的政策演进和法治化推进,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公众参与政府决策的法治化进程中,仍然存在着实体规范不足、正当程序缺失、责任机制弱化、动力机制不足等问题,需要从扩展法律适用范围、完善公众参与程序、强化参与责任机制、提升公众法律意识等方面加以健全和完善。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十九大均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十九大进一步明确提出要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办法》的出台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但公众的参与程度与许多因素有关。在积极发动和鼓励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政府可发挥新媒体协商平台的作用,提高新媒体的回应能力,为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保障;公众应借助新媒体互动平台的功能,进一步提升生态意识,践行生态行为,自觉维护生态环境;环保组织要发挥新媒体的聚焦作用,推动环保组织的成长壮大。  相似文献   

12.
公众参与环境规划是公众的权利,公众参与是环境规划制定和实施的基础。在环境规划中引入公众参与,能增加公众对环境规划的认同感,并使公众的环境利益得以表达。环境规划中公众参与的一般模式包括公众参与的时间、参与的形式、参与的一般过程、政府对参与结果的回应以及对参与成本的控制。应从信息公开、决策程序化及结果公示等方面重塑政府角色。同时,加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建立环境规划中的公众参与制度,完善相关法规,以保障公众参与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3.
治理理论强调国家与社会组织、公众间的相互依赖及合作互动,公众参与是治理理论的实现形式,是现代民主理论与实践的重要内容,在城中村改造中公众参与体现出公共治理理论的基本价值,但当前城中村改造中,公众参与方面存在制度缺失、参与层次较低、缺少全程参与等问题。在治理理论的视域下,应通过重构政府、开发商和公众的角色,完善法律法规制度,构建多元化的沟通体制,发挥非政府组织、社区团体的作用等措施,构建公众参与机制,消解公众参与中的问题,以提升公众参与水平,实现"民主化"的和谐改造。  相似文献   

14.
在海洋环境管理过程中,公众参与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而要使公众参与切实有效地实现其功能,需要具备一系列前提条件。从公众方面来讲,需要具备海洋环境意识和海洋专业知识技能,同时需要借助必要的组织力量;从政府角度来讲,需要采取鼓励与支持的态度、加强海洋环境信息的公开化建设,以及建立具体的参与机制来促进海洋环境管理中的公众参与。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环境法治发展40年,也是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发展和建设的40年。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建设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完善,逐渐形成由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构成的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权利体系和公众保护生态环境的义务规则。总结经验,公众参与是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公民环境权利的题中之义,是提升环境决策质量的重要保障,是调动公众环保力量的必然路径。面向未来,广义层面的公众参与应当注重提升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狭义层面的公众参与应当通过完善主体界定、推动信息流动、推进协商参与和加强社会监督等实现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6.
环境邻避冲突的实质在于环境保护领域公民知情权和表达权的运用与行使,需通过法律形式予以和平合理化解。城市规划作为环境邻避设施选址或建设决策的法律形式具有合法性与正当性。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应以提升规划决策理性为目标,通过塑造专家、大众与政府的法律形象以增进各主体间的信任与理解,最终达成最优城市规划方案,因而成为化解环境邻避冲突的制度路径。  相似文献   

17.
政府转型与东北振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在关于东北振兴的讨论中有一个比较广泛的共识,即东北振兴的关键是改善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而改善经济社会发展大环境的首要因素是政府转型.东北振兴,凸显政府自身建设与改革的重要性.在东北振兴中强调由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更有着特殊的意义.政府转型重要的是两个方面:政府理念的转变,在现实的经济社会条件下,政府必须以公共服务为中心,实现公共政策的转型,才能为全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供制度保障和社会保障;要形成改革的大环境,营造改革的氛围,这样才能为政府转型提供不断的动力.  相似文献   

18.
重大环境行政决策是指行政机关作出带有全局性、综合性、根本性、长远性、持续性的重大环境事项决定的行为。重大环境行政决策必须符合法定程序。应健全依法进行重大环境行政决策机制,实现行政决策程序法治化,把有效的公众参与和专家论证以及社会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审议讨论决定等确定为重大环境行政决策的法定程序,确保重大环境行政决策法治化、程序正当化。  相似文献   

19.
从制度压力的视角,构建相关理论分析框架,并运用湖南省茶叶产业的调研数据对生产经营主体参与公共品牌建设的动力机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制度模仿压力包含的感知竞争者参与和感知竞争者成功对于生产经营主体参与公共品牌建设驱动效应均不显著;制度强制压力包含的感知政府资源优势对于生产经营主体参与公共品牌建设驱动效应显著,但感知消费者资源优势对于生产经营主体参与公共品牌建设驱动效应不显著;制度规范压力包含的感知社会价值和感知自我价值对生产经营主体参与公共品牌建设驱动效应均显著。在此基础上,从政府动员、消费者参与、生产经营主体社会价值实现等方面对公共品牌建设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