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欧洲的大学兴起于12世纪,从开始起就与宗教和神学有着很密切的联系.在启蒙运动时期,欧洲的大学呈现出很强的国家和地区特色:英格兰和法国的大学与官方教会有着较密切的联系,不同程度地抵制、排挤甚至压制启蒙思想,由此也导致这些大学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知识界的领导地位;在神圣罗马帝国的一些德意志邦国,在苏格兰,在尼德兰王国,在意大利半岛的一些王国,在俄国,大学在发展和传播启蒙观念上扮演着主导者的角色,并成为启蒙运动的重要阵地.大学与启蒙运动的复杂互动关系也从一个侧面显示了启蒙运动的地区特色.  相似文献   

2.
启蒙运动与德国的文化民族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启蒙运动在德国的发展呈现理性思考与民族情感交融的特点,这种特点使启蒙时期德国思想文化领域呈现浓烈的民族情感。启蒙运动早期德国思想文化界的成就奠定了德意志民族的文化自信;启蒙运动盛期,德意志民族意识更加浓烈,出现了文化民族主义倾向;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启蒙运动进入最后的“启蒙浪漫主义”阶段,文化民族主义形成一种思潮。  相似文献   

3.
启蒙运动具有多维面相,其中最典型且差异最为显著的两支是法国启蒙运动和苏格兰启蒙运动.法国启蒙运动崇尚"建构理性",旨在建构自由、平等、博爱的乌托邦社会,从而呈现出与传统断裂、空想冒进的现代性精神.苏榕兰启蒙运动肯定"常识理性",主张建立自由、文明、有秩序的商业社会,故呈现出历史延续、审慎中道的现代性精神.因此,苏格兰启蒙理性的这种现代性异于法国启蒙运动所造就的现代性,对于规避后者的危机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4.
19世纪40年代,自然派登上俄国文学舞台,一批年轻作家在果戈理和别林斯基美学纲领的指导下共同抨击着当时黑暗的俄国社会.自然派的创作延续并发展了源自18世纪的俄国启蒙现实主义文学传统,巩固了现实主义在文学中的地位,使现实主义取代浪漫主义成为俄国文学的主流.  相似文献   

5.
启蒙运动与格鲁克的歌剧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梅 《唐都学刊》2004,20(2):104-106
从法国兴起而后遍及欧洲的、发生在 18世纪下半叶的“启蒙运动”是以人道主义为核心 ,“自由”、“平等”、“理性”等为口号 ,影响了人们的思想 ,促进了音乐文化的发展。格鲁克受到了这一新思想的影响 ,同时将这一思想带入其作品之中 ,他的戏剧改革成为歌剧史上辉煌乐章的前奏曲  相似文献   

6.
南慧英 《求是学刊》2012,39(3):156-160
19世纪60-80年代,随着俄国积极吸引劳动力开发远东政策的推行,朝鲜移民数量逐年增加,其法律地位亟待确立.在19世纪下半叶东北亚各国利益角逐与权力制衡的背景下,俄国朝鲜移民的法律地位问题不仅关乎俄国自身大计,更牵涉了中朝利益.通过对解密的俄罗斯帝国对外政策档案及相关原始资料的分析,我们认为,中朝两国对俄国积极安置朝鲜移民政策进行了全力抵制,不仅影响了俄国境内朝鲜移民法律地位的形成,还阻止了俄国东北亚战略计划的实施.在中朝两国的反对下,俄国仅部分地确立了其境内朝鲜移民的合法地位,这大大限制了俄国远东地区的朝鲜劳动力数量,破坏了俄国利用朝鲜移民开发远东,并以此为契机渗入朝鲜、角逐东北亚的战略计划.  相似文献   

7.
无论是对科学理性的追求,对进步观念的信仰,还是对责任意识的崇尚,启蒙运动的精神财富是丰厚的.尽管对于启蒙精神的反思与质疑仍在继续,但只有重新认识启蒙精神,才能应对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所带来的种种挑战,才能切实推进中国的社会转型和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近代欧洲启蒙运动以来,上帝的光环被打破,启蒙理性给予人类极大的对于进步的信心。但是,于此同时,工具理性取得了自律性,以一种隐蔽的方式占据了上帝原来的位置。对于启蒙运动以及其现代性语境背景的反思,推动了当代哲学的发展和进步。本文通过对现代性弊端的揭示,在论述启蒙运动与现代性一致性的同时,对启蒙运动与作为进步观念的启蒙加以区分,把近代启蒙运动作为启蒙过程的一个阶段加以理解。在此基础之上,以是否在肯定进步观念的前提下批判现代性为依据,划分两个理论阵营,希望能够在启蒙的背景下为理解当代哲学发展提供新的角度,并做一些基础性的工作。  相似文献   

9.
肇始于17世纪的启蒙运动是近代西方继文艺复兴运动之后对理性觉醒的又一次呼唤.1784年,康德在《答复这个问题:“什么是启蒙(运动)”?》这篇文章中揭示了启蒙的本质及其实现途径.他认为,“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当其原因不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勇气与决心去加以运用时,那么这种不成熟状态就是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了.Sapereaude!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1]可见,康德所说的启蒙的本质在于使人从幼稚走向成熟,成熟的标志在于能够运用自己的理智,而走向成熟需要借助于他人的指引.  相似文献   

10.
吕世伦  程波 《求是学刊》2007,34(6):106-112
在欧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历史图景中,蕴含着理性和人文精神的近代法理念开始萌动,对人文主义法律思潮的形成起到了催生作用。在这股强劲的潮流中,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人文主义法学家,尤其是在16世纪的法国。他们开拓了一条从历史角度研究法律精神的道路,成为近代启蒙运动思想家乃至其后历史法学的先驱。  相似文献   

11.
俄罗斯宗教哲学与马克思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纪初,以<路标>文集为主要标志,一批俄罗斯思想家完成了从马克思主义向唯心主义和宗教哲学,从激进主义向保守主义,从对进化论和启蒙运动的迷恋到对进步理念的批评这样一个重要的思想转变.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转变?这种转变的学理根据何在?它与俄罗斯自身的思想传统有怎样的牵连?宗教思想家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在俄国得以传播的现实土壤是什么?本文从俄罗斯宗教哲学家的文本出发,通过与马克思主义的比较分析,通过对俄罗斯知识分子和思想传统的考察,对这些问题作了系统的阐发.  相似文献   

12.
欧洲近代政治哲学的兴起与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阎孟伟 《求是学刊》2006,33(3):19-22
(一)启蒙运动时期英法政治哲学的产生可以把欧洲近代政治哲学的兴起理解为欧洲启蒙运动的产物,也可以把启蒙运动本身理解为近代政治哲学的兴起。因为,启蒙运动所面对的两个最主要的、最直接的对象,一个是神权,一个是王权,它们分别构成了对人的思想禁锢和政治束缚。因此,近代欧洲政治发展的核心问题就是神学—政治问题。而这个问题也恰恰是启蒙运动所要解决的问题。启蒙运动呼唤的理性精神推进了人们对政治问题的思考,在怀疑、批判神学政治的同时探索新的政治理念和政治原则。在欧洲近代政治哲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自然权利”问题可以说是…  相似文献   

13.
西方启蒙运动的核心理念是科学理性,它虽然促进了现代性的发展,但自身却包含了一系列的悖论,如是与应当的悖论、必然与自由的悖论、普遍性与历史性的悖论等。启蒙理性对中国的消极影响是造成了对科学方法万能的迷信,以及对西方经验和政治原则的迷信,从而使中国的自由主义者不能处理好西方现代文化和本土传统文化的关系,以及启蒙的现代性理想与现实政治客观需要的关系,同时也不能合理鉴别和扬弃西方现代性中的合理因素与不合理因素。启蒙的真正价值是反思批判精神,因此启蒙是一项不断破除迷信和教条的未竞事业。  相似文献   

14.
康德的<答复这个问题:"什么是启蒙运动?">一直被奉为启蒙思想家对启蒙的经典定义.因此,后现代主义对启蒙的批判往往把矛头指向康德的这篇文章.事实上,康德的启蒙观必须在启蒙运动的问题情境中,并结合他的其他著述才能获得完整的理解.康德将启蒙置于人自身的理性自决的前提之下,强调理性实践运用的自由原则,从而使其启蒙定界获得了革命性的内涵,显示了植根现实的强烈的政治批判和宗教批判精神.  相似文献   

15.
:2 0世纪的科学哲学主要有逻辑经验主义、批判理性主义和历史主义三大流派。这三大流派不仅在历史上依次出现 ,而且经历了逻辑经验主义的理性实证化 ,到批判理性主义所导致的理性历史化问题的产生 ,再到历史主义对理性历史化问题的初步解答三个阶段的发展。这一发展是西方科学哲学在 2 0世纪的重大历史转向 ,使得理性历史化成为 2 1世纪科学哲学的发展核心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下半叶俄国道德哲学研究的体系化和道德理论的系统化成长于民粹主义者时社会矛盾的努力克服和对社会理想的执著追求之中.民粹主义世界观的伦理特性决定了伦理评价在知识体系中的核心分量,并使其道德观和政治行动紧密相连.伦理学的研究方法衍生于实证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等社会学研究方法,并间接导致道德虚无主义的盛行;俄国知识阶层的社会理论、法国激进分子的民主理想、德国浪漫主义哲学思潮等构成了民粹主义道德理论的来源.民粹主义社会思潮的道德发端在客观上促进了伦理学在俄罗斯的产生.  相似文献   

17.
自启蒙运动以来,西方的自由、理性、法治、个性等价值观念已经成为普世价值,没有人怀疑这些价值中的每一个都是理想社会所必需的价值.但是这些价值的总和并不足以构成理想社会的充分条件.我们必须承认启蒙运动所开发出来的价值系统有其自身的盲点,这些盲点不是启蒙理性本身的延伸就可以克服的,因此儒家等非西方文化的某些价值观念就获得了治疗现代性弊病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据苏联《语文科学》杂志1985年第2期报道,去年10月在里加召开了文学史研究方法论和方法学术讨论会,会议分四个专题组:理论问题;十六至十九世纪的俄国文学;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的俄国文学;苏联文学和文学的相互联系。克拉斯诺夫宣布开会并作了报告,他评述了当代文艺学中方法论上取得一致而趋向、原则、观点不同的文学理论共存和相互作用的良好状况。乌多多夫在报告中分析了文艺学各种方法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伊夫列夫和塔加诺夫的报  相似文献   

19.
张庆海 《浙江学刊》2006,1(4):82-87
一般而言,法国启蒙运动为犹太人在政治上解放奠定了思想基础,因为启蒙运动宣扬的平等精神以及反宗教的理性思想的确为削弱对犹太人的歧视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启蒙运动也强调民族主义尤其是文化种族主义,使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在赋予犹太人公民权的同时,也要求犹太人融入法兰西民族,接受法兰西民族的改造。这样,犹太人解放的结果并未达到预期目的,犹太人不仅没有被完全改造,其民族性反而得以加强。  相似文献   

20.
自19世纪70年代始,来自中国山东、河北以及东北三省的破产农民和无业居民大量移居俄国的东部地区乃至欧俄核心地带,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形成了俄国境内广泛分布、人数庞大、从业各异的华工群体,成为近现代史上跨国界、跨文化的历史现象.从这一群体中产生了最早的俄语翻译家、互市商人和革命家,诞生了第一个华人团体--中国旅俄联合会和旅俄华工联合会.在十月革命中,先进华工英勇地参加了保卫苏维埃政权的斗争之中.旅俄华工以自己的坚强、勤劳、聪慧和正义赢得了俄国人民的尊敬和苏维埃政权的信任,一举改变了俄国数个世纪以来形成的扭曲的中国形象.这一特殊群体以及生存和活动方式,不仅促进了中俄两大民族的相互认识、两大文化的碰撞交流,而且促进了现代中国形象在俄国(苏联)的形成,即超越了俄国(苏联)人乃至欧洲人传统的历史一文化视野之下的负面中国形象.初步形成了现代中国的正面的政治一革命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