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唐代博物小说中的生态视野具有明显的二重性:一方面,博物小说的作者往往以补经史之不足的严肃的学术态度研究、记录生态知识,因此,唐代博物小说中蕴含了丰富的生态学史料;另一方面,由于唐代佛、道二教的盛行,博物小说中关于自然、生命的看法又不乏神秘色彩.唐代博物小说所提倡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存智慧,在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无疑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理论界》2021,(4)
谶纬文献具有一定文学性,这早在《文心雕龙》中已经被论及。如果从文学视角审视谶纬文本时,有部分作品与地理博物体小说的文体特征非常吻合,即具有地理、博物、志异的特点,而且呈现这些特点的篇目在整个作品中占多数,符合判定地理博物体小说的数量原则。这部分作品主要集中在"河图"类谶纬书中,如《河图括地象》《括地图》《河图始开图》《龙鱼河图》《河图玉版》《遁甲开山图》《白泽图》等都可以看作汉代地理博物体小说的代表性作品。  相似文献   

3.
回顾小说的发展历程,殊方异物是中国古代小说发生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题材。殊方异物题材的产生与两汉时期丝绸之路的开通有密切关系,此类内容的出现,反映了小说这一文体在发展之初即已凸显出的开放包容态势。殊方异物是博物小说的源泉与重要组成部分,殊方异物类小说的出现与丰富,使博物小说逐渐独立为一类。殊方异物类小说在故事情节与叙事方面的充实,也使博物小说从《山海经》所代表的早期博物传统中跳脱出来,为唐以后博物小说的成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前途。在域外色彩与博物传统的加持之下,唐前小说殊方异物书写具备独特的审美特质与叙事程式,光怪陆离而又珍异非常的殊方异物物象是中国小说早期发展过程中最具文学性的物象群体,并在有限的情节中展现出较丰富的文学性与美学性。  相似文献   

4.
《汉书·艺文志》所著录二种《师旷》皆亡,然而传世古籍保存了较多关于师旷的记载。这些记载作为实证材料,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小说观念以及汉代小说颇为重要。对此,前辈学者进行了辑佚、整理和研究工作,然而在对这些材料的判定中存有歧义。将先秦至汉古籍中关于师旷的记载都视为“古小说”和择取其中的数则以对应《师旷》六篇的做法都存在一定的偏失,以“师旷小说”来统摄这些记载中可能是佚文以及可视为“小说”的材料,是一种调和策略,对存世师旷材料进行梳理和辨析,当有裨益于古代小说研究。  相似文献   

5.
谭光辉 《学术论坛》2016,(4):91-96,129
元小说的“自反性”并不是对某具体叙述行为的反思,而是对叙述的认知过程的反思。任何小说都可能有元意识,但是只有当元叙述部分打破常规设定的时候,元叙述才因引起注意而被推向前台。因元叙述部分和故事部分的纪实性和虚构性的不同搭配,元小说可分为纪实型叙述、讽喻型叙述、暴露型叙述、游戏型叙述四类,前两类被视为常规叙述,后两类被视为元小说。元小说是小说认知转向的结果,具有典型的后现代特征。元小说不仅建构可能世界和虚构世界,而且建构自身。它的意义在于启发我们关注我们所在的世界是如何被建构起来的,从而开拓了一个新的认知模式。  相似文献   

6.
刘新生 《东岳论丛》2011,32(5):114-117
《山海经》涉及山川、道里、部落、物产、祭祀、医巫、原始风俗等内容。以《山海经》为中国小说的源头之一,一方面在于它以简捷的叙事方式记载了一系列的神话传说,一方面在于它在叙述的过程中表现出了老练的叙事态度和扼要精到的叙事技巧。《山海经》内容具有民间性和远离现实的特点,它叙述了许多不可征的神怪奇异,因而在"不语怪力乱神"的务实社会氛围中注定了远离文化主流而成为"小说之流"。  相似文献   

7.
先秦时期博学之士多任巫史之职,以《山海经》为代表的博物杂记类小说自诞生便与巫史文化有着密切联系。魏晋南北朝既是小说逐渐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也是史学高度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博物杂记类小说与史学既有交集又有分化:一方面,博物杂记类小说的作者多具史官才华,博物杂记类小说在命名、编排体例、内容构成等方面深受史官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史传以记录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进程为宗旨,博物杂记类小说则在选材上追求奇趣,重视从思想感情及心理情绪等方面描绘王朝的更替,呈现出不同于史传的审美风格与情感特征。魏晋南北朝博物杂记类小说的历史书写在很大程度上为唐传奇的艺术成熟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海内十洲记》一书由叙述框架和叙述主体两大部分构成,东方朔与汉武帝的对话构成全书叙述框架,叙述主体由十洲、仙岛、昆仑等三部分组成。十洲部分包括地理博物记载、奇闻轶事以及神仙叙述三部分内容,其中,地理博物记载形成最早,奇闻轶事和神仙叙述为后来补入。仙岛部分以神仙叙述为主,并且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神仙体系。昆仑部分充满道教神仙色彩。由此可推断今本《海内十洲记》非一时一人之作,其形成经历了逐渐增补的过程:东汉之前十洲部分地理博物记载已形成,东汉末奇闻轶事被补入,魏晋之后补入仙岛、昆仑、十洲部分神仙叙述以及全书叙述框架。  相似文献   

9.
在先秦至汉初的典籍中,禹是一位造福于民的治水英雄和人间君王。在纬书中,禹由凡人转变成充满神奇怪异色彩的受命圣王,从受命治水到受天赐、受天书,再到受舜,禅都是出自天命。纬书中的禹形象对后世史著和小说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如《吴越春秋》中禹出生、得天书、遇九尾白狐等情节都源自纬书,《博物志》等志怪小说多采用纬书中的资料。  相似文献   

10.
吴效刚 《人文杂志》2001,(2):145-149
小说叙述风格是由叙述内容、主体情感和叙述形式综合形成的叙述的个性特征,是作家人格的外化.叙述风格具有综合性、稳定性、多样性的特征.叙述风格的类型有再现、理想、象征、写实、游戏、幽默等.  相似文献   

11.
张伟 《阴山学刊》2003,16(6):17-20
如果说短篇小说是“绝句”,那么小小说就是小说中的“俳句”。小小说作家应该把小小说当作诗 来写,采用诗歌中常用的跳跃性结构方式;锤炼诗化的语言;小小说的诗性更表现在炼意上,蕴含在有限篇幅 中的意义,是闪烁诗性光辉的内核。  相似文献   

12.
丁文 《学术探索》2006,36(4):130-137
本文以<小说月报>在1921至1923年间有关"国故"话题的讨论与酝酿,以及体现<小说月报>"整理国故"集中成果的1927年17卷号外"中国文学研究"为考察对象,通过对这份杂志上一度呈现出的"国故"色彩的辨析,试图呈现出这一新文学重要刊物上关注未够的有关"中国文学研究"的重要方面,并由此透视新文学刊物在屡被言及的新文学创作与外国文学译介两方面成绩之外的话题转移,并牵涉出"五四"文化语境流变的复杂背景.  相似文献   

13.
1921年的改革作为一道分水岭将《小说月报》的历史划分成了两段。改革前后的《小说月报》尽管在期刊范式和对读者接受的重视方面有许多传承的地方。但是,由刊载内容、文体以及主体队伍所构成的巨大差异表明,它们分属于两个不同的文学时期,具有着截然不同的传媒特征。  相似文献   

14.
孙峻 《河北学刊》2002,22(3):118-120
本文简要叙述了英国短篇小说的兴起和发展,分析了各个时期的特点、代表作家及其主要作品,探讨了莫泊桑式和契诃夫式两类短篇小说的形成以及各自的特点和影响。并将英国短篇小说的发展道路与中国小说的萌芽和发展演变进行了比较,指出其异同。  相似文献   

15.
李源 《殷都学刊》2003,(1):85-88
红叶定情的故事自唐代肇始起,便以其神奇浪漫的情思,吸引了众多文学家涉笔于此.北宋张实在前人基础上创作的传奇<流红记>,为流水红叶故事设定了一个雏形框架.由元及明,故事原型在戏曲、小说家笔下不断增饰,愈入愈曲.本文旨在梳理其在宋元明时期的传播情况,并展示各个时代大异其趣的时代意识与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6.
“公冶长识鸟语”传说约产生于一千五六百年前。古代文献中的“公冶长识鸟语”传说 ,内容较单一 ,基本上就是围绕着“公冶长因识鸟语入狱 ,又因识鸟语出狱”这个叙事中心来演绎故事。今天流传于民间的“公冶长识鸟语”传说 ,内容更加丰富。将其加以分类 ,大致有三 :一是关于公冶长获取识鸟语本领的故事 ;二是公冶长因识鸟语入狱 ,又因识鸟语出狱的故事 ;三是因公冶长识鸟语而发生的其它故事。“公冶长识鸟语”传说有着多方面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7.
金莉莉 《学术探索》2003,(12):88-90
叙事结构是文本自己的语法操作规则。童话叙事结构与成人文学一样具有空间性,但本文认为童话的幻想特征使文本并不适合作表层与深层的传统切割分析,叙事文本中的"隐含作者"具有成人与儿童双重审美心理,这使叙事结构如同一个不甚规则的圆,其中成人作者内心的儿童审美体验让幻想的"圆"形空间尽力扩展,而成人审美心理又用理性点睛般暗中规范,不露痕迹。同时这个幻想空间还有自己真实与节制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周芸 《学术探索》2003,(5):74-77
《莽丛中》是日本大正时代 (1 91 2 - 1 92 6)著名短篇小说家芥川龙之介的一篇天才之作。小说运用特殊的语用策略 ,在特定的语篇内 ,通过对常规语言衔接规则的偏离 ,生成了具有独特精神特质的小说语言体式。这种语言体式 ,一方面表现了日本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国民性格 ,另一方面则反映了近代日本文学新思潮派的风格。  相似文献   

19.
伪古文尚书《胤征》所记胤征羲和故事,是在《书序》及《史记·夏本纪》的基础上衍生而成。《史记》记胤征羲和发生在夏帝仲康之时,是可信的。而伪《胤征》将此衍生为胤受夏帝仲康之命征讨羲和,则是错误的。因为后羿逐太康代夏政之后,仲康及相二位夏帝皆未成为实际的统治者。所谓胤征羲和,应即是后羿射日神话的人间版本。二者事同,时同,人同。从其时的政治格局而言,胤征羲和,可能正是发生在后羿统治集团与不愿臣服的原夏后氏统治集团成员之间的一场战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