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蒙古文学的优秀成果是世界文学及中国文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内蒙古白治区成立四十年来,蒙古文学及蒙古文学研究成果丰硕,蒙古文学研究队伍茁壮成长。蒙古文学学会成立十年来,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文艺思想,整理、撰写、出版发表了相当数量的文艺理论、文学评论著作,对蒙古文学的发展作了较为深入、系统地研究。特别是进入新时期以来出现了更多的优秀成果。这次优秀成果评奖有三个特点:一是范围广。时间包括三中全会以来的十年,内容几乎包括蒙古文学研究的整个领域;地域包括了全国蒙古族聚居的所有省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四十年来,蒙古文学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蒙古文学研究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局面。这一蓬勃发展时期正是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文学学会成立的十年。十年来,蒙古文学研究的专家学者们,抱着迎头赶上蒙古文学研究世界水平的雄心壮志,写出了一大批具有较高水平的文艺理论评论专著和学术论文,有相当一批文章在全国性的评奖和自治区评奖中获奖,也有一些论著得到国外学术界的好评。蒙古族古典文学研究起步较早,近十年来又有新的发展。我们的  相似文献   

3.
论蒙古族英雄史诗的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蒙古族英雄史诗的变异金海英雄史诗,是人类特殊历史发展阶段──"英雄时代"的产物。它的产生标志着人类艺术从前艺术到真正艺术的转变。英雄史诗作为一种文学现象,和其他一切文学现象一样有着自己萌芽、形成、发展、变化以及逐步消亡的客观历史过程。有关蒙古族英雄...  相似文献   

4.
1999年10月26日,为配合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建院20周年的庆祝活动,本院召开了蒙古学学术报告会。来自本院及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的8名专家学者作了报告。报告所涉及的学术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蒙古语言文字方面:巴特尔副研究员主要介绍了自治区蒙古语言文字研究队伍、方向、特长、优势等情况。2.蒙古文学方面:荣俊成研究员认为蒙古族英雄史诗、蒙古族佛教文学及蒙藏文学的关系、蒙古族的汉文创作及蒙汉文学关系等问题是近年来蒙古族文学研究的热点。3.蒙古历史方面:晓克副研究员认为应广泛、深入地开展作为…  相似文献   

5.
蒙古民族的精神是促成蒙古族文学的根本动因,蒙古族文学能够忠实地体现蒙古族精神,二者共处于同一个经验和情感系统。本文应用当代社会学哲学理念,结合蒙古族文学创作的长期实践,从三个方面对蒙古族文学的价值生成机制进行初步探讨,以厘清蒙古族文学发生学方面的深层机理,对当前蒙古族文学创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卫拉特蒙古当代文学虽然是蒙古族当代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但由于其产生于卫拉特蒙古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所以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表现在以卫拉特方言为基础的文学的话语形式、以卫拉特传统的历史文化为核心的文学题材的独特性以及文学作品所表现的人文地理环境的特殊性等方面.研究卫拉特蒙古当代文学的地方特色,对于蒙古族文学的多样化发展,对于我国各民族文学的横向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一、面临的难题以前国内外出版的蒙古文学史,除少数几部近现代的断代史外,属于通史一类的都存在一个共同的缺陷,即民间文学的断代太粗.本来源远流长的蒙古民歌、祝赞词、叙事诗等,堆积在某一历史时期作一概观,失去了史的脉络;而在没有书面文学或书面文学散佚太多的历史时期,则又形成空白甚至较大的空白:蒙古文学发展的规律、特征,如各种体裁的产生、演变、发展等,也很难通过史的叙述本身体现出来.这是长期以来编写蒙古文学史面临的一个难题.这种状况是否能改变,我们研究了蒙古古代文学的全部资料,特别是民间文学的资  相似文献   

8.
蒙古族现代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其起源和发展脉络既与整个中国现代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又具有独特的社会、历史和地域特征。学界围绕蒙古族现代文学的历史起源及其发展阶段等问题曾有过不同的观点,并采用“政治统领与文学书写”“社会变迁与文学发展”“国家文学与民族文学”等框架对其进行阐释。现代文学发展史是一种内在元素与外在环境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的演化过程,考察蒙古族现代文学的历史起源和发展阶段要充分考虑文学现代精神及发展规律、社会背景及传播媒介等诸多因素,只有这样才能作出相对准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蒙古族小说经过三十多年的文学实践已经形成了稳定的叙事类型,在修辞系统、叙事结构和深层民族文化心理等方面具备了与以往蒙古族文学及其他民族文学相异的独特的叙事规律.蒙古族生存地域的广阔性以及新时期所面临的社会生活形态的复杂性,都决定了蒙古族小说比以往任何一个发展阶段都更加丰富多元、类型多样,多样化与多元化是其重要的发展演变特征.如何在社会变迁以及文学自身的更新中成长、转化而不是陷入类型凝固化的危机,仍是当下蒙古族小说创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蒙古族文学的生成、发展及其特色 ,是与本民族的人们所处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 ,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生存方式、生活状态、生命情调等密切相关的 ,而且文学和艺术又是蒙古族人民生活、生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卷本《蒙古族文学史》从对远古口传文学的探寻到对近现代文人书面创作的考察 ,都始终注意到了蒙古族文化生态环境的特征。其当代意义 ,就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发展民族文化与民族艺术 ,为多元文化的建设与发展而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金末山东淮海地区的红袄军首领多在南宋、金、蒙古三方间反覆变诈,叛降不定,一方面与南宋等三方对红袄军的态度和招降政策有很大关系;另一方面,山东淮海一带的汉人在金朝统治下已经百年,其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皆已淡漠,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益都世侯李?统领的军队是大蒙古国的地方军;元世祖中统三年发生的李璮叛乱,并非红袄军活动的一部分。贞祐二年火烧孔庙是蒙古兵所为,跟红袄军没有关系,元人明确记载其事,并未隐讳。  相似文献   

12.
蒙元统治者高度重视教育,百余年间采取了一系列兴教政策和措施,创办了诸多各级各类学校,使蒙元教育一改传统的、单一落后的教育方式,以其在教育领域的诸多创新和鲜明特色而独树一帜,不仅谱写了蒙古族教育的异彩华章,也为中华民族乃至世界教育史留下了耐人回味的一页。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最近在伊朗发现的伊利汗时代百科全书中的一幅世界地图。作者认为这幅地图反映了极为典型的“蒙古时代”的特征,也是东西方地理学知识交流的一个例证。本文对该地图中出现的地名进行了考释,并以此为中心讨论了元代统治者的世界观念,他们对地理学知识的重视,伊斯兰地理学知识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局限。  相似文献   

14.
残雪的系列批评在当代文坛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存在。但大多数论者在论及她的这类文字时,更多地将之视为进入其小说迷宫的经验性参照,无形中遮蔽了它们作为一种独立自为的批评文体的事实。事实上,残雪的批评具有鲜明的唯美倾向,她以特有的解析方式确立了其主体性批评的言说范式。但残雪将人的心灵世界作为艺术阐释的核心甚至是唯一核心,也导致只见心灵而不见其它的自我封闭。走出自我并以更加宽容的心态来直面当下文坛,这应该是残雪批评走向更加成熟的现实起点。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李清照的诗、词、文、赋及其生平事迹的分析,挖掘了其内向伤感的闺秀风范和深沉高尚的思想情操、棱角分明的个性锋芒和倜傥丈夫的英雄气概。李清照的这些个性特征彼此依存、互相渗透,形成一个完整的精神性格系统,促使她成为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女作家。一驳以往将李清照描画成只知感风吟月、惜春悲秋、长吁短叹、掩面而泣的刻板形象,有益于全面评价李清照本人以及全面理解其作品。  相似文献   

16.
陈辽 《齐鲁学刊》2012,(1):148-151
李子云在新时期文学评论方面有三大突出成就:一是她拔除了作为极左文艺路线根子的"文学是阶级斗争的工具"论;二是她在我国大陆第一个评介了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三是她在晚年撰写的文艺回忆录在文学界受到普遍好评。这三个方面的突出成就把李子云推上了新时期首席女评论家的位置。家庭父母的教养、夏衍的指点、个人的努力造就了李子云。"成似容易实艰辛",李子云的文学评论道路并不平坦,她曾经历过多次磨难和坎坷。  相似文献   

17.
元代也曾实行过科举考试 ,但时断时续。其形式继承前代 ,又有一些变革。它是元代汉族文化与蒙古等民族文化交汇的一个重要契机。它对促进民族交往与融合起了重要的作用。程朱理学也第一次在科举考试内容中占了支配地位。  相似文献   

18.
武田田  刘真 《理论界》2013,(10):127-130
通过阅读萨德的作品,安杰拉·卡特认识到性与权力关系和社会现实之间的密切关系.在此认识的基础上,她试图创造某种介于严肃文学与通俗色情文学之间的文体,并使用这种“道德的色情文学”表达女性主义的理念.对萨德创作精神的充分理解和批判宣告了卡特创作成长期的结束及其创作成熟期的开始,并为她塑造全新的女性人物形象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19.
郑绩 《浙江社会科学》2012,(7):126-132,138,159
苏青的写作,带有浓厚的市民文化气息,且是20世纪40年代上海的职员阶层所特有的。完全从女性主义理论出发来诠释苏青作品,会遇到多重迷雾。苏青的女性主义与市民文化形成同构关系,女性视角的市民职员写作,则基本可以概括苏青的气质,并较全面合理地理解其作品。苏青基于市民职员视角的创作在40年代的中国文坛,既有新文学上的进步意义,又天然具有强烈的保守倾向。苏青其人其作,命运之多舛,盖由于此也。  相似文献   

20.
张爱玲对于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重要意义在于她以崭新的感性经验修补了中国现代文学曾经异化的人性系统。在现代文学人性系统中,理性本体与感性本体是统一的,但在五四后的历史过程中,由于对文学功利性的理性吁求过于强大,导致文学发展中人性体系发生了异化,感性本体日益被边缘化甚至被排除。张爱玲通过反传奇、反浪漫的笔法对人类文明进行反思,在文明毁灭的极端状态下探到了人性的感性内核。张爱玲对人的感性本体的把握并没有使她完全抛弃现代文学的理性本体,她以自己的方式继承着现代文学的启蒙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