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本文在比较阅读现代人类学两大理论流派的代表著作的基础上,从人文类型和文化模式两个角度来探讨在当代剧烈的社会转型过程中如何正确认识民族文化的价值。党的十七大一个重要议题就是如何将以人为本落到实处,只有对人类的文化模式有个清楚的认识,这样才能客观地评价各民族的文化.从而实现对弱者的人文关怀,达到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易传》中的人文智慧大多来自儒家经典或道家经典,而以儒家经典居多。《易传》通过对《易经》的解读,把儒家或道家的人文智慧与《易经》中的卦辞、爻辞进互释互融,从而使《易传》中的人文智慧有了自然根源。《易传》中因而有了易、儒、道三种思想资源,但《易传》的价值观念更倾向于儒家,从而使《易传》思想具有了儒家的性质。《易传》因此在先秦至两汉的思想传承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4.
人们对待自然灾害往往表现出不同的态度.现代文学对民国时期自然灾害下人与自然的关系作了生动形象的书写,揭示了人们对待自然的三种心态,即:屈服于自然,听天由命;顽强地与自然灾害作斗争,设法减轻灾害带来的损失;正视自然的力量,希望与自然和谐共生.随着人们面对灾害时心境的变化,人与自然之间的审美关系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纪念〈共产党宣言〉》是拉布里奥拉的经典文本.拉布里奥拉的思想转变、学术历程与《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之间的关系密切;拉布里奥拉对《共产党宣言》进行了深入的解读,揭示了科学社会主义与其他学说的根本区别,阐述了批判的共产主义特别是唯物史观的客观真理性、规律性及其重大指导价值,这些解读至今仍然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6.
中国作家与诺贝尔文学奖的差距究竟在哪里?民族史诗性作品的缺乏,创作不够连续性,尤其是人文主义和理想主义的缺失,正是中国本土作家无缘20世纪诺贝尔文学奖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7.
当前,对马克思哲学的实践本体论解读已进入一个新阶段,何中华的"人的存在的现象学"解读无疑代表了这种最新进展.人的存在被马克思作为现象学进行运思,我们只有学习马克思的这种运思方式才能真正抓住马克思哲学的精髓.但是这种解读却无法解释马克思与恩格斯在思想上的一致性.在何中华看来,恩格斯无疑代表着物质本体论,但如果恩格斯与马克思在学术上背道而驰,他们绝不会有长迭40年之久的亲密无间的合作,这也正是实践本体论与马恩关系的悖论所在.  相似文献   

8.
对《论语》“绘事后素”进行基于文本发生脉络的梳理,认为“绘事后素”的理解应包含子夏对《诗》的征引的内文本、《论语》中的对话文本、儒家诠释文本三层文本发生的脉络;三层文本发生的脉络内蕴着轴心时代所面临的“原生”传统、轴心时代所“创生”的文化传统与“生生”不息的经典传统三种传统。以“绘事后素”为例,由《诗》这一经典出发,可以引发出对艺术之诗、真理之思与经典如何与生命共在的哲学诠释学再思。  相似文献   

9.
10.
当下生态散文写作已成为一种具有深层存在意义的文化宣言,其人文内涵在自然生态剧烈变化的时代背景下和自身发展日趋壮大的过程中有了新的构建。文章以我国第一部湿地生态散文《湿地》为例,试从三方面作以解说:人文视角——生态寻根和生态写真;人文形态——生态回归和生态守望;人文审美——诗化的生态文本。它们共同构筑了当下生态散文繁复深广的人文空间。  相似文献   

11.
正《这就是长沙》,从书名就可以看出这是一本描绘长沙、介绍长沙、宣传长沙的著作。作者是两位视长沙为第二故乡的老高级知识分子。一位是曾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学者型领导唐之享教授,一位是曾任湖南日报理论评论部副主任、资深记者周鼎安高级编辑。两位都是永州人,但长期生活工作在长沙。因此,长沙成了他们的第二故乡。几十年来,他们因工作关系,走遍了长沙市区县的山山水水、城市乡村,对长沙产生了由衷的热爱之情。  相似文献   

12.
唐辉 《船山学刊》2006,(2):93-96
魏晋以降文学自觉历史背景中,刘勰以文体论史体,以宗法论史法,建立起一套包括史职、史识、史德、史体、史才、史辞等在内的史学文体理论。同时文史分化背景中,刘勰也是史学自觉的先行者。  相似文献   

13.
叶勤  吴励生 《东南学术》2006,(3):136-141
孙绍振的新作《名作细读——微观分析研究》是一本用科学方法训练中学师生做文本分析的教辅读物,但该书的意义超出了重建中学语文教育的范围,其经验理性主义的理论立场和研究方法为文本分析学科的建设乃至整个汉语文论的建构都提供了一种极为重要又极为稀缺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14.
《齐鲁文学演变与地域文化》(李少群、乔力等著,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以下简称《齐鲁文学演变》)一书,以悠久灿烂的齐鲁文学和深厚雄浑的地域文化为研究对象,从文化视野和大文学观出发,  相似文献   

15.
林家骊《谢铎与茶陵诗派》以明代茶陵诗派二号人物谢铎为研究对象,考证了其籍贯故里、家世、生平事迹、交游、著述编纂与流传、诗文系年等问题;把谢铎的研究和茶陵诗派的研究紧密相联,深入论述谢铎理学、史学、教育思想和文学成就;重点论述谢铎的文学理论和创造实践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考证严谨,论述透彻;点面结合,浑融清晰;重点突出,内容丰赡。《谢铎与茶陵诗派》填补了中国文学史中的空白,也是地域文化研究的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16.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包含丰富的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具体可归结为三个层面。而其中劳动实践是理解人与自然关系的核心。因为在劳动实践活动中,人与自然界相互作用、相互分离;在劳动实践活动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最终形成、丰富、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最终也只有在劳动实践中人与自然才能实现真正的复归。  相似文献   

17.
张一兵 《学术研究》2012,(12):14-21
海德格尔的《对亚里士多德的现象学解释》讲座中,呈现出一种不同表现内容的差异性思想构境,在讲稿之外的"活页"中,海德格尔是从现象学的语境中强力表现出此时已经初步形成的实际生活关涉论思想。"活页"文本中出现了一个在正式讲稿中并没有直接出场的更深思想构境层,它由一个完全陌生的学术话语概念群构成并突现为思想场境:存在与存在者的清晰存在论差异的界划,打交道与操劳的归基对应,存在特性与怎样存在的全新路径。这已经完全异质于胡塞尔的现象学话语。  相似文献   

18.
"人文之元,肇自太极"被认为是刘勰关于文学起源的重要论断。"太极"作为这段话的关键词语,不适合套用汉代的"元气说"诠释,对其阐释既要考虑到刘勰太极观受到玄学思想影响的基本事实,也要参照《文心雕龙·原道》中的基本思想和思路逻辑。在刘勰看来,"太极"只不过是人文发展的逻辑起点,而《周易》才是人文发展的现实源头。  相似文献   

19.
益众 《理论界》2010,(3):1-1
<正>人文学科一词来源于公元前55年,西塞罗在其《论雄辩家》一书中首先把humanties(人之品质)列为辩论者的一项基本训练项目。后来经过希腊罗马修辞学  相似文献   

20.
经典诠释是儒学产生和言说的基本方式.通过对<尚书>的经典诠释,儒家拥有了王道理想、圣贤意识和天命崇拜的观念,依此先在的信念儒者展开了自我的理论探讨和实践追求.因而我们在探讨儒学的本质过程中不能仅仅局限在儒者的理论体系自身.在探索今天的儒学复兴问题时,要深入地研究儒学产生的社会基础和文化背景,要从儒学思想体系与社会、历史、政治、文化的互动关系中加以认识和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