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党员主体地位是指广大党员在党内生活及党的事业发展中居于主导和决定地位,它具有丰富的内涵。随着党内民主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党员主体地位逐步得到落实,但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共性问题。必须按照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用系统的思维谋划尊重党员主体地位的思路,用科学的方法把党员主体地位落实到位。  相似文献   

2.
党员主体地位是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题中应有之义,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对党员主体地位进行了不懈探索,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提出"尊重党员主体地位"重大命题,是我们党的重大理论创新,体现了我们党治党管党理念的新飞跃.  相似文献   

3.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用制度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和平等关系,是发展党内民主的基石;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党的委员会制度,实行党代表大会常任制,是发展党内民主的重点;实行党的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的分离与制约,是发展党内民主、确保党内权力健康运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党内民主建设的主体是党员。健全和保障党员权利是提高党内民主建设科学化的基本前提。作为党的总规矩和总章程,党章逐渐将党员权利加以明确化,并经历了一个由确立到取消再到确立最后到不断完善的过程。十二大以前修正的党章对党员权利的健全和保障不力,制约着党内民主建设的发展。文化大革命后,十二大修正的党章及时将党员权利进行了确定。此后修正的党章又对党员权利进行了健全和完善,有力地推动了党内民主建设的科学化。但是,由于受到各种现实条件的限制和约束,党章规定的党员权利还没有得到真正贯彻和落实,以致于党内民主建设的科学化水平还受到相当程度的制约。  相似文献   

5.
周敏凯 《学习与探索》2012,(12):34-38,1
以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与执政能力建设为主线,不断推进党内民主制度建设,是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动力。因此,应该全面、深刻、深入地认识党内民主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在推进党内民主制度建设过程中,要正确认识四对主要关系,即党内民主理论创新与深化民主建设实践的关系、党内民主制度建设与党内民主文化建设的关系、党内民主制度建设与党内思想教育的关系、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的关系等。推进党内民主制度建设,在本质上就是实践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  相似文献   

6.
金秀光 《社科纵横》2011,26(7):20-22
本文以浙江景宁县"党员议事提案制"为案例,揭示了在既有的制度框架下中国基层党内民主建设和制度创新的新空间。在"党员议事提案制"制度安排中党员与党委形成了正反双向的良性互动的反馈机制,创造了在党的有效领导下的有序民主化地方经验,将人民民主建设与党内民主建设紧密地、有机结合起来,共同发展,实现基层党内民主建设持续、稳定、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7.
胡锦涛同志高度重视党内民主建设,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坚持进行党内民主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提出了一系列发展党内民主的新方法、新举措,全面提升了党内民主建设的质量和水平.梳理和探究胡锦涛同志发展党内民主路径思想,对总结和积累党内民主建设经验,丰富马克思主义政党民主理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都具有十分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余金刚 《社科纵横》2010,25(8):9-10
操作性党内民主主要是指党员定期选出党的领导人的一种制度安排,通过这样一种制度安排某些党员可以通过争取其他党员的选票而获得党的领导职位。这样一个概念强调的是党内民主的切实可行性。这一实践路径是由中国政治民主化的性质和模式及中国的社会现实所决定的:首先,中国政治民主化的性质在于它是由中国共产党所领导和推动的;其次,中国民主化的模式是一种不同于西方的体制内模式;再次,从中国的社会现实来看,历史上的中国缺乏政治民主传统,就现阶段而言,也没有发育出作为民主政治土壤的公民文化,而且政治发展极不平衡。这些都决定了中国的政治民主化只能先从中国共产党内部开始,走一条从党内到党外、从高层到基层、从精英到大众的渐进模式。操作性党内民主主要应体现为差额选举,以差额选举为主要内容的操作性党内民主符合现代民主政治的原则,是有效整合党内不同政策取向和思想分歧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党内民主和中国政治民主化的突破。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集中统一是党的力量保证……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①这是继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加强党内民主建设后再次予以强调,为我们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内民主建设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0.
陈云云 《创新》2010,4(6):26-29
协商民主与党内民主都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党内协商民主对当前党内民主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虽然协商民主并非是发展党内民主的惟一路径,但党内民主的推进无疑可以借鉴协商民主的若干合理之处。具体而言,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以人民利益为最高价值追求,从协商民主中汲取符合国情和党情并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有益的元素,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郭红军 《创新》2009,3(5):9-12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大力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并进行了一系列的新探索。这些新探索包括:党的定期报告工作制度稳步推进、党员民主权利保障取得历史性成就、党内监督机制取得重大进展、党纪工作卑得重大成果、党务公开逐步推行、党代会制度建设有了长足进步、党内选举取得新的突破等等。  相似文献   

12.
以不同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经营性资产价值量作为衡量主次地位的边界标准,估算第一产业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的资产规模及其比重变化,并在前人估算的基础上,延伸估算第二和第三产业两种所有制的资产规模及其比重变化。结果发现:截至2012年,中国三次产业经营性总资产约为487.53万亿元,其中公有制经济的资产规模是258.39万亿元,占53%;第二、三产业非公有制经济占增加值和就业规模的比重分别为67.59%和75.20%。这表明,公有制资产仍占主体,非公有制经济贡献占优,中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充满活力,从而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改革和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作风,既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法宝。在新世纪新阶段,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要学以致用、言行一致,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努力改造主观世界;弘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弘扬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要经常“打扫灰尘”,防微杜渐,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建立以前,在新民主主义时期,中国共产党不断地进行着法律实践,形成了一系列法律思想人民在政治法律上的地位一律平等;法律应体现阶级性和人性的统一;实行新民主主义宪政;废除伪宪法、伪法统;正确处理党与法、民主与法律的关系;等等.这些法律探索为新中国法制建设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以“三个代表”为纲领全面加强党的现代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民主化建设的执政党 ,必须首先实现自身建设的现代化。这是党的性质的内在要求和完成党的历史任务的基本保证。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从根本上回答了在充满挑战和希望的 2 1世纪 ,怎样把我们党建设成现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问题 ,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和根本指导思想。按照“三个代表”的思想加强党的建设 ,最根本的就是要改革那些不符合“三个代表”思想的习惯和做法 ,大胆探索与“三个代表”要求相适应的途径和措施 ,进一步实现党的队伍素质的时代化、党内生活民主化和执政方式的科学化  相似文献   

16.
梁晓宇 《创新》2012,6(6):18-23,126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是在长期的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体现了我国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体现了中华民族和而不同、兼容并蓄的优秀文化传统,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要求。与世界各国政党制度相比,这一政党制度具有显著的特征和优点,是一种崭新的政党制度模式,丰富了世界政治文明的理论宝库,为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政党制度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从而对世界政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7.
民主政治: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理论或实践上看,民主政治是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民主政治就是用和谐的方式控制、解决社会矛盾和冲突的制度体系。承认人的主体地位、多元利益和高度的社会流动是民主政治与和谐社会共同的根基。实现利益表达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是夯实和谐社会政治基础的关键。利益表达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具有完善公共政策、消解社会矛盾、强化政治认同等重大意义。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是夯实和谐社会政治基础的根本之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既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的基本制度资源,也是直接承载法治发展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8.
The logical sequence of China’s state governance is “governing party—consultative conferences—people’s congresses—the people.” The “governing party—consultative conferences” link in the chain involves political consultation through people’s consultative conferences. The “governing party—consultative conferences—people’s congresses” link involves a process of obtaining legitimacy for the Party’s views based on political consultations which are then translated into the national will by the system of people’s congresses. The “people’s congresses—the people” link involves the two-pronged logic of elections and governing the country according to law. The “governing party—the people” link is an illustration of the party’s mass line, which essentially involves social consultation. Consultative democracy usually includes the political consultation in the “governing party—consultative conferences” link and the social consultation in the “governing party—the people” link in the chain, both of which are connected through the system of people’s congresses. This logically determines the inner relations between the Party’s leadership, consultative democracy and the people’s congress form of representative democracy and shapes the institutionalization of consultative democracy. That is, in the process of democratic decision-making, a circular system consisting of “political consultation—legislative consultation—social consultation” is created to guide development of the actual system.  相似文献   

19.
雅典民主制中的放逐制度即陶片放逐法,通常被看作是平民与精英之间对立关系的表现;而苏格拉底的审判更是这种对立关系在事实上的体现。然而,从陶片放逐法的内容与影响来看却并非如此,它通过象征性的作用将上述张力具象化,以此作为对政治领袖与精英的内在约束,实现了内在张力的缓解与平衡。当这种内在约束失去效力时,不仅民主制的理念产生了嬗变,而且进一步使得张力恶化为对立,在历史上造成了苏格拉底之死的事实。反过来,陶片放逐法与苏格拉底的哲学活动实际上都是对民主制理念的维护而非破坏,平民与精英的差异理应得到尊重,这才是正义与善得以实现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