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晶明 《家庭科技》2002,(12):12-13
夫妻常常为钱的问题而争吵,有人说这是夫妻吵架的主要原因。此话虽有点夸大,但是,生活中为花钱而发生争吵的夫妻确实颇多。夫妻间对家庭财务重点如何达成共识,或能达到协调基本一致?笔者的体会是: 内行当家。夫妻双方,谁是理性投资者,财权给谁,就能达到目的。应当内行主管,外行协助。 为家而让步。在花钱问题上,夫妻双方首先必须考虑到家庭建设,再想如何花钱。双方有  相似文献   

2.
伊拉克之战     
《西部观察》2003,(5):56-57
经济利益和政治扩张,以战争的外在形式表现出来,最终是坑苦了一方的政权,而受益了另一方.  相似文献   

3.
谈顺昌之战     
宋代的顺昌,是1079年(元丰二年)先由颖州升为顺昌军,于1119年又改为顺昌府。府城即今安徽阜阳市(县)地方。顺昌之战是南宋抗金的一次以寡敌众的重要战役。 顺昌之战发生于1140年,即南宋绍兴十年、金天眷三年。早在十五年以前,即1125年,金朝统治者已经侵略了黄河以北今河北、山西、河南等省的广大地区。1127年,金兵竟攻破汴京,掳走了宋朝徽宗、钦宗,演成历史上所谓的“靖康之变”。1128—29年金兵大举南侵,1140年金将兀术率兵十五万,在顺昌城外扎寨三十多里;其中且有兀术  相似文献   

4.
《婚姻法》中关于夫妻财产约定的内容,引起了众多论者的讨论。这些讨论的价值已经在《婚姻法》的司法解释中得到体现。但是,这些争论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不从立法者制定法律的原则出发,而是以法律不能最好地满足实践的可能性为出发点,任何法律都是不完美的,也是不可能完美的。对约定财产制的争论进行评价,目的在于认识所争论的问题的本质。  相似文献   

5.
田德勇 《南方论刊》2009,(11):33-34
夫妻财产法律制度在遵守着民法基本原则的同时,也有着特殊的、具体的法律原则,这些具体原则是夫妻财产法律制度有别于其他制度的标志,法律原则之选择是夫妻财产制度构建是否合理及能否达到应有效果的保证。选择不同的法律原则来指导立法,会产生不同的法律效果,也会体现不同的法律价值。笔者认为,夫妻财产法律制度,从契合婚姻关系本质来说,夫妻财产法律制度的原则应遵循夫妻平等原则、差别原则、公共利益原则和利益平衡等原则。  相似文献   

6.
宋金富平之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富平之战为宋金战争重要战役,今作介绍于下。 北宋初至宋真宗时,因长期抵禦辽军,“河北最号劲兵之处”。澶渊之盟后,宋辽长期和平相处,而宋与西夏却时战时和,在长期战争坏境中,陕西各路取代河北东、西路,成为精兵的集中地,至北宋末,人称“独西兵可用”。宋军的马匹,也主要仰仗于陕西与沿边少数民族的贸易。宋徽宗任用宦官童贯主持陕西军务,“握兵二十年,权倾一时”,无论是征辽或镇压方腊,都是动用童贯所率的陕西军。金军攻击北宋时,“陕右诸路兵亦无几,种师道将兵入援,止得万五千而已”。但陕西军救援开封,也迫使金二太子斡离不暂时退师。此后,陕西军在两次救援太原的战斗中损折殆尽,太原陷落,北宋灭亡遂成定局。  相似文献   

7.
1945年8月23日,我冀察根据地军民经过浴血奋战,从日伪军手中收复了华北军事重镇张家口。但多年来国内外史学界对此情况并不十分了解,有些外国书刊甚至有意歪曲事实,说张家口是苏联军队解放的,这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当时我任中共平北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直接指挥前线作战,亲历事件始末,洞悉其中曲直。现将此役的经过作一简要回顾。  相似文献   

8.
人鲨之战     
吴霄 《快乐青春》2014,(2):65-71
一美国的艾米蒂,是一座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的海滨城市。一到夏季,世界各地的游客争先恐后地赶来避暑消夏,给艾米蒂市增加了一大笔财政收入。  相似文献   

9.
长平之战,秦坑赵卒四十万,这一说法流传至今,笔者曾在《白起坑赵卒四十万质疑》(《晋阳学刊》1983年第3期)中对此做了辩驳。那么长平之战的真象究竟如何呢? 公元前262年,秦昭王派王龁攻韩,韩献上党郡求和,但郡守冯亭附赵。四月,赵将廉颇军驻长平。开始,双方皆取攻势,赵屡有小败。七月,赵改取守势。象廉颇这样的名将在不出名的王龁面前不得已转攻为守,只能用兵力劣势来解释。双方对峙三年,赵中秦反间计,以赵括代将:秦则改用名将白起。赵括一反廉颇筑垒固守、以逸待劳的战略,向秦  相似文献   

10.
战国时期魏齐马陵之战是齐魏争霸的一次大决战,也是我国军事史上极负盛名的一场示弱骄敌、诱敌深入、设伏取胜的典范;马陵之战以其双重的意义纵贯古今,述史论兵无不引为鉴戒,且被当作惩恶除暴的佳话在民间广为流传。古史多记,后人常说,然而在交战国、参战人、行军路线、作战时间、地点、战果等方面却不尽相同,以致二千多年仍无定论,竟成千古之疑。而慕名附会的马陵山、马陵道、马陵岗、马陵关、马陵川、马陵村、孙膑白书处,遍及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四个省份,多达十余处。我认为:任何事物发生过程中所占有的时间、地点、空间和人,都是同一  相似文献   

11.
人象之战     
大河 《快乐青春》2011,(9):55-58
小象惨死一群野象在热带丛林里鱼贯而行,为首的是一只年老的头象,它决定把自己的象群带到另一个地方去。  相似文献   

12.
夫妻忠诚协议是基于婚姻关系,约定夫妻双方如违反忠实义务则应承担一定后果的协议。对于夫妻忠诚协议是否有法律效力,司法界与学术界均有较大争议。本文认为从自然债角度看待夫妻忠诚协议,能够实现意思自治与司法谦抑的平衡,让婚姻家庭回归以人为本的本质。  相似文献   

13.
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秦赵两大军事强国倾其国力所进行的一次战略大决战。在战争后期,由于赵军在战略上出现了重大失误,最终导致了全线溃败。事实上,在两军实力相当的前提下,单一战略层次的失误并不容易造成重大损失,所谓的灭顶之灾,往往是由于几个层次上战略的失衡所导致的。  相似文献   

14.
关于淝水之战性质的论争,近年来为学术界瞩目。本文作者认为这次战争是中国历史上北方的前秦封建王朝对南方的东晋封建王朝进行的一次兼并统一战争,而不是氐族对汉族进行的“民族征服战争”或“民族侵略战争”。作者不以东晋为“正朔”之所在,也不以前秦为“僭伪”、“异族”和“外国”。从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高度,作者给苻坚以肯定的评价,认为他是一位颇有作为的封建皇帝。作者认为把中国古代历史范围内前秦对东晋的兼并统一战争和近代世界史上帝国主义瓜分掠夺殖民地的兼并战争相提并论是不正确的。对于淝水之战的讨论,究其实质是如何正确处理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但讨论的意义却超出了它本身的范围。因此,学术界对之予以重视就不是偶然的了。  相似文献   

15.
昭莫多之战     
一 一六九六年(康熙三十五年)清朝与国内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部长噶尔丹汗战于昭莫多,历史上称之为“昭莫多之战”。这是一次比较重要的国内战争,它对研究清代康熙(1662——1722年)时期的历史,特别是对研究当时的国内民族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封建社会中,由于游牧经济生产单一化和手工业不发达等特点,决定了游牧经济对于中原地区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的依存性较为强烈。在阶级社会中,这种依存性一旦遭受阻碍,双方的统治阶级往往采取外部的对抗形式——战争。在我国历史上,北方民族的统治阶级与中原王朝之间所发生的频繁战争,其原因盖出于此。  相似文献   

16.
夫妻财产制立法原则及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苇 《东南学术》2001,(2):31-36
本文通过考察现代夫妻财产制的立法宗旨,指出现代夫妻财产制的立法原则有四:约定先于法定原则;夫妻双方的财产权利和财产义务平等原则:保障弱者利益原则;保护夫妻合法财产权益与维护第三人利益相兼顾原则。以此为指导,研究我国夫妻财产制修改中的若干问题,结合我国实际,借鉴外国立法经验,提出立法建议并分析其理由,以供我国立法机关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 淝水之战,是对中国历史发展发生过重大影响的一次著名的战争,关于它的性质问题,近几年来又有同志提出了与过去论者不同的意见,引人深入思考。下面想再谈谈对此问题的看法,就教于史学界的同志们。(一) 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战争,但就其性质来说,不外乎正义的和非正义的两类。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正确判断历史上一切国家和民族间的战争性质,分别正义战争与非正义战争的科学的标准,主要是依据这一战争在民族斗争和阶级斗争中,是侵略还是反侵略,是压迫还是反压迫,并要看它对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是起促进作用还是起阻滞或破坏作用。“战争是政策的继续”(《列宁全集》第23卷第23页),“一切战争与它从而产生的政治制度是不可分离地联系着的。”(《列宁全集》第30卷第333页)因而战争的目的、性质、作用,是同交战双方战前的生产方式、政治制度以及有关的政策分不开的。我们认为要对秦、晋淝水之战的性质作出正确的判断,就有必要对交战双方的社会生产方式、政治制度和政权性质加以考察分析。  相似文献   

18.
夷陵之战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夷陵之战是我国军事史上的著名战例。长期以来,从《三国演义》上知道它的不少,但从历史角度研究的却不多,似乎无疑点可探了。这种状况近年才有所改变。笔者现参照史料,也谈谈浅见,请专家、读者指正。一、双方参战兵力和“以少胜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的大约四十年间,欧洲知识界爆发了一场“古今之战”.这一事件通常有两个名称:在巴黎爆发的论争称为“古今之争”,在伦敦爆发的论争称为“书籍之战”.这一事件不仅是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之间的连接点,而且标示出现代西方文明史的基本格局.分析这场“古今之战”的开端,维持而非打破“古今之战”的历史僵局,对于文明史的未来发展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武汉史学界最近开会討論了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和疆域問題。討論中涉及到了对淝水之战的看法。有的同志提出,这次战爭,正义在苻秦一方,不在东晋一方。理由是:苻坚的民族政策及其他政治措施是很不錯的,他对待汉族文化的态度尤其出色;假如苻秦战胜了东晋,那么南北統一就会提早两百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