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诗绝句     
铁马楼船风雪里, 中原北望气如虹。 平生壮志无之识, 却向梅花觅放翁。论诗绝句@姚莹!清~~  相似文献   

2.
陆游是我国南宋时代最杰出的诗人。他那洋溢着爱国热情的万首诗篇在中国诗史上闪耀着绚烂的光辉,被人称为“南宋风骚”。 陆游是一位诗家宗匠,同时也是一位书法大师。可惜他的书作早已散佚,我们今天只能见到三希堂法帖中王某帖的跋语以及他所书写的几首诗了。但自宋至清却有不少人见过他的真迹。陆游的远孙溥洽在《放翁诗卷跋》中写道:“吾祖放翁老人,以诗文名于宋,虽不以书显,观其手泽,跌宕苍古,无一不合古人法”。陈鹄客居会稽游许氏园时,曾“见壁间有陆放翁题词……书于沈氏园”(《替旧续闻》)。黄漳“少时得放翁墨刻,有所谓《草书歌》者,见其字画奇妙”(《书陆放翁先生诗卷后》)。王士祯也  相似文献   

3.
考证林逋《山园小梅》诗题内涵,可明确“山园”与“小梅”皆写实。“山园”清寂幽绝,“小梅”是孤株白梅,立在隐园清浅天然的开阔溪流处,枝桠尚小、疏花初放、怯寒缀枝,是君子性情的伊静美人品象。此诗反映出林逋传达的思想意蕴、梅之形神韵、意脉技法的细致态势,对咏梅文学具有多重开拓意义。南宋西湖梅是中国咏梅史最重要的时空地域,具最佳的审美情态,林逋借梅而隐具永恒静谧关怀,是文化意蕴梅之最高品象,二者都是咏梅史的顶峰。《山园小梅》正是林逋最佳的自我写照。  相似文献   

4.
考证林逋《山园小梅》诗题内涵,可明确“山园”与“小梅”皆写实。“山园”清寂幽绝,“小梅”是孤株白梅,立在隐园清浅天然的开阔溪流处,枝桠尚小、疏花初放、怯寒缀枝,是君子性情的伊静美人品象。此诗反映出林逋传达的思想意蕴、梅之形神韵、意脉技法的细致态势,对咏梅文学具有多重开拓意义。南宋西湖梅是中国咏梅史最重要的时空地域,具最佳的审美情态,林逋借梅而隐具永恒静谧关怀,是文化意蕴梅之最高品象,二者都是咏梅史的顶峰。《山园小梅》正是林逋最佳的自我写照。  相似文献   

5.
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英船“纳尔布达”(Nerbudda)号和安音(Ann)号,先后在台湾基隆和大安港“搁浅”沉没。两船搁浅后,船上的军事人员立即受到台湾抗英军民的围歼,被俘189人。1842年6月,清台湾镇总兵达洪阿,兵备道姚莹奏准道光皇帝,在台湾处决了英俘139名。事隔十月之后,达洪阿和姚莹却因“贪杀冒功”的罪名被清廷革职孥问,锁  相似文献   

6.
“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集中十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这是梁启超评价陆游诗的。其实这四句移评陆游的同乡秋瑾的诗似乎更为恰当。虽然,秋瑾的百多首诗数量是远远比不上陆游的万首诗,  相似文献   

7.
本文依据叶嘉莹教授早年在辅仁大学的听课笔记整理而成。顾随讲论陆游(号放翁)诗,指出放翁60年间万首诗,乃在于忠于自己感情。因其忠于感情,故其诗作不在格高,而在情真;因其感情丰富,故其诗作变化多样。放翁虽非伟大诗人,而确是真实诗人。  相似文献   

8.
在咏梅诗史上,李清照占有重要地位。她一生酷爱梅花,写了许多咏梅词,现存比较完整的有六首,即《渔家傲》(雪里已知)、《玉楼春》(红酥肯放)、((i斥衷情》(夜来沉醉)、《满庭芳》(小阁藏春)、《清平乐》(年年雪里)、  相似文献   

9.
咏梅,是我国诗歌中相沿不绝的传统。在中国古典诗词发展长河中.以梅花为吟咏对象的诗作并不是不多.但宋代却成为咏梅诗上一座特起的高峰。咏梅诗在宋代的兴盛.并不是偶然,而是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本文则将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南宋著名的爱国主义诗人陆游一生嗜酒,诗作极丰。“孤村薄暮谁从我,惟是诗囊与酒壶。”“日日得钱惟买酒。”然他不以杜康洒神自祝,却以陆羽茶神自比:“《水品》《茶经》常在于,前生疑是竟陵翁。“桑苧家风君勿笑,它年就得作茶神。”这说明陆游的茶缘比酒缘更厚。纵观放翁一部《剑南诗稿》,涉及茶的诗竟有300余首,历代以降,当推第一。细细想来,陆游与茶渊源深长,有好些原因,为便于研究和分析,我们暂且孤立地从客观因素和主  相似文献   

11.
关于陆游的卒年问题,历来说法不一,至今尚无定论。《宋史》本传谓:“嘉定二年(1209)卒,年八十五。”宋·张淏《宝庆续会稽志》、清·赵翼《陆放翁年谱》,均主此说。自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提出“嘉定庚午(1210),年八十六而终”以后,元·方回《瀛奎律髓》、清·钱大昕《陆放翁年谱》即主此说。近年来,陆  相似文献   

12.
姚莹的文论思想在中国古代文论发展史上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其中,“文以载道”“文以经世”“文无古今”等文学理论散见于其尺牍中,是组成姚莹文学思想不可或缺的部分。具体而言,“文以载道”体现了姚莹的儒家道统思想,代表了桐城派文人的基本观点;“经济”一说首次出现于姚莹尺牍,其核心要义是为文应当利于社会发展,逐渐成为主流;“文无古今”的观点也在姚莹身上发生多层变化,实际上也是当时文人心态的缩影。作为嘉道年间的“在场人”,姚莹的文学理论中折射了当时大量的文学事实,具有丰富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3.
梅花具有迎寒傲雪的气节,芬馨高洁的品格,古往今来多少诗人词人吟咏梅花,赞颂梅花,留下了许多名篇佳句。然而,文学史上卓然杰立的女词人李清照的咏梅词,却还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李清照的作品多所散佚,在仅存的各家公认为易安词的四、五十首中,咏梅词就有五首.即《渔家傲》(雪里已知)、《玉楼春》(红酥肯放)、《诉衷情》(夜来沉醉)、《满庭芳》(小阎藏春)、《清平乐》(年年雪里),各以其独有的特色闪现着思想与艺术光彩.本文仅从李清照咏梅词“煞拍”的艺术构思入手,对其咏梅词作一点初步的探讨.我国的古典诗词一向十分讲究结句.历代的诗话词话中所谓“以景结情”、“以情作结”,“本位收住”,放开一步”等等,都是就诗词结尾的手法而言:白居易在《新  相似文献   

14.
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 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梁任公《读陆放翁集》梁启超诗中所指当是《剑南诗稿》.其实不仅诗作,在陆游的所有著作中,无一不贯注其爱国思想.毛晋读《老学庵笔记》载“秦桧之杀岳飞于临安狱中,都人皆涕泣”一节,以  相似文献   

15.
换一种眼光     
曾抱怨过绵绵不绝、淅淅沥沥的春雨,却忘记了窗外萌生的小草,含苞的桃花,忘记了“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深深”曾诅咒过热浪滚滚、高温难耐的夏阳,却忘记了曾经泡过的花茶、打过的水漂,忘记了“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园香”。曾感伤过萧萧索索、满地凄凉的秋景,却忘记了窗前静立的菊影,随风起伏的麦浪,忘记了“睡起秋风无觅处,满地梧叶月明中”。曾叹息过莽莽苍苍、晶莹闪烁的冬雪,却忘记了堆过的雪人,写下的诗行,忘记了“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也许岁月匆匆的脚步,让我忘记了,忘记了换一种眼光。在花开花落,云起云飞时…  相似文献   

16.
朱乃洲 《社区》2014,(31):56-57
人到老年,退归林下,人生的角色发生了变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里程碑。这个时候,老年人可以从做“开明翁、长寿翁、逍遥翁、多情翁”中,点亮自己的暮年。老来善做“开明翁”。老来胸襟装日月,但凭江山放肩头。人到老年,阅事无数,历事无算,胸襟应该宽阔,视野定然辽远,看人看事、待人接物更该有“气度”和“风度”。  相似文献   

17.
一 罗大经说放翁诗“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一般来说这是正确的,但放在具体时期内,则就有疑问了。纵观《剑南诗稿》放翁四十五岁以前的诗作却未尝“言征伐恢复事”。 陆游二十八岁至三十二岁之间作的《夜读兵书》“平生万里心,执戈王前驱,”只是一般述志之作,他如“旰食烦明主,胡沙  相似文献   

18.
“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梅花凌寒冲雪,冰肌玉骨,历来为我国人民所喜爱。爱国诗人陆游尤甚。他的咏梅诗多达一百六十余首。这些咏梅诗充溢着诗人的个性气质,表现了诗人的胸襟抱负,以其富有魅力的形象和独特的意境,曲折地反映了南宋社会现实,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9.
陆游不仅是一代诗豪 ,其词、文亦卓然成家 ,尤其是他的散文 ,在当时就曾为他赢得巨大的声誉。作为敢以“放翁”自号的文人陆游 ,其诗性思维却更能突破传统保守文人在文体上的故步自封 ,在诗和其散文中达到一定程度上的和谐、一致。本文从陆游散文的诗人情调、诗性思维两个方面 ,探寻诗人身份对他散文创作的影响 ,及其“诗人之文”所呈现出的主要审美品格  相似文献   

20.
梅与霜雪之间的审美关系,是中国咏梅诗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描写视角和表现方式。在与雪的类比中,展示梅花不畏严寒,独标一格的精神风貌。而在日本古典和歌当中,“梅”是作为春天的季语而为广泛使用的。梅花代表的就是迎春。且“比德”与“审美”的双重标准,奠定了中日咏梅诗歌不同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