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邯郸记》是中国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的“临川四梦”之一。在英译《邯郸记》的过程中 ,结合翻译的需要对该剧的作者及背景进行了研究 ,以便做到“传神达意”  相似文献   

2.
《邯郸记》是汤显祖最后创作的一部戏曲作品,其思想内容历来被认为有人生如梦之叹,具有较浓的消极避世之感情色彩。然而此曲的曲牌唱腔音乐组织形式却显示出另一番思想内涵,即汤显祖是在音乐礼教思想正统性的基础上表现其愤激的感情色彩,这说明《邯郸记》戏曲的音乐意义超越了汤显祖在该剧中自我表现的文字内容。  相似文献   

3.
《紫箫记》与汤显祖的戏剧创作道路段庸生能够确立汤显祖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的,自然是“玉堂四梦”(《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和《邯郸记》),《紫萧记》作为汤显租不成熟的戏剧创作,其文学成就远不及“四梦”,加之该剧在创作过程中中道辍笔,故事梗概还未...  相似文献   

4.
汤显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戏曲家,他的“临川四梦”(《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一直广为流传。其中的《牡丹亭》,在今天的戏曲舞台上还在不断上演,是昆剧的优秀传统剧目之一。汤显祖还是我国著名的早期戏曲导演之一,他在家乡宜黄组织过戏班,还曾亲自教授过演员排演《牡丹亭》等剧。可以说,汤显祖是个在戏曲创作、  相似文献   

5.
汤显祖是一位现实主义大师,又是一位浪漫主义巨匠。他一生的创作多采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方法。他的“四梦”(《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  相似文献   

6.
自我国戏曲史上彪炳千古的不朽之作——汤显祖的“临川四梦”(又称“玉茗堂四梦”,即《紫钗记《、《牡丹亭还魂记》、《南柯梦记》、《邯郸梦记》)问世以后,后世不乏学汤为人者。生活在清朝乾隆年间的蒋士铨,就是在人品上仰慕汤显祖,在创作上追步临川遗风的著名戏曲家和文学家。  相似文献   

7.
冯梦龙改编汤显祖的名剧《邯郸记》为《邯郸梦》,收入《墨憨斋定本传奇》.冯梦龙通过改编文本,表达了崇北尊古的曲律观,并以此来规范传奇创作,《邯郸梦》改订的曲牌范式虽没有被曲家编订曲谱时采纳,但也不可完全否认其定曲体的文体意义.  相似文献   

8.
汤显祖的《邯郸记》加强了世俗内容和文人自身命运的体验,以及地域色彩的渲染,因而成为一部跨越时空依然余香缭绕的珍品。  相似文献   

9.
汤显祖是我国伟大的古典戏曲作家.他在戏曲文学上所取得的成就,对后代戏曲创作曾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在当时的文坛和剧坛上,被称为临川派或玉茗堂派.他的“临川四梦”(《紫钗记》、《牡丹亭》、《南柯梦》、《邯郸梦》)一直广为流传.而其中的《牡丹亭》,在今天的戏曲舞台上还在不断演出,是昆曲中最优秀的传流剧目之一.其他“三梦”中的一些单出,如《紫钗记》的《折柳》、《阳关》,《南柯梦》的《花报》、《瑶台》,《邯郸梦》的《扫花》《三醉》等,在舞台上也很为流行.历年来,研究汤显祖的文章很多.有的也曾指出过汤显祖晚年剧作寄寓着佛学禅理,以及因之而带来的消极影响.然而,真正的问题却在于,汤显祖的全部剧作中是否始终体现着佛学禅宗思想;这种禅宗思想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它们与剧作的进步倾向和消极影响,又有哪些必然的联系;等等,都没有得到过完整具体的论证,而问题的关  相似文献   

10.
《南柯记》、《邯郸记》蕴含了人世间的莫大悲剧,而其背后又隐藏着汤显祖的人生悲剧求以自由精神超脱俗世而不得、欲以馆阁大文传世不朽又难为,其意志怀抱在残酷现实世界中不得抒发的情怀。这“后二梦”体现出精神的“无根”状态,而汤显祖在“词家四种,里巷儿童之技,人知其乐,不知其悲”句中所隐含的深层悲剧实则反映的是汤氏欲靠馆阁典制大文“立言”以求传世的不朽之思的失落。通过对汤显祖诗文戏曲的深层诠释,可以全面立体地还原其生命意识和精神历程。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明代伟大的戏曲家、文学家汤显祖,不仅曾经写出了《牡丹亭》、《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等耀世传代的戏曲佳作,为我国古典戏曲宝库增添了灿烂的光彩,而且留下了许多戏曲理论文字,为我国古典戏曲理论的完善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他在万历后期撰写的《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以下简称《庙记》)就是一篇颇具特色的戏曲理论文章。全文虽只九百余字,却深刻地阐发了演剧艺术理论中的重要问题,反映了与汤翁的创作  相似文献   

12.
对于汤显祖剧作《邯郸梦》的思想内容 ,历来的评论家、文学史家大多甚为贬斥。本文通过对该剧思想内容的具体分析 ,认为在揭露现实和反映时代生活方面 ,《邯郸梦》有其独到的成就 ,不失为一部现实主义的杰作  相似文献   

13.
《紫钗记》,是著名的“临川四梦”之一。从《紫箫记》到《紫钗记》的漫长创作过程,几乎与汤显祖求仕、入仕、退隐的曲折经历相始终。因此,深入探讨《紫钗记》戏剧冲突和人物塑造,及其对《霍小玉传》在主题思想、情节处理、人物关系等方面的丰富与深化,无疑有助于考察汤显祖进步的思想倾向和具有鲜明个性的创作道路。 《紫钗记》首出《本传开宗》的下场诗,勾勒了全剧的情节梗概,同时展现了主要人物的活动大要:  相似文献   

14.
《南柯记》作为明代著名戏曲大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之一,开创性地以佛家禅宗经典的说教式为主体进行戏剧呈现。通过对《南柯记》中反映“普度众生”“空与色”“因果轮回”“烦恼”等禅宗思想的人物对话和唱词进行整理分析,探讨汤显祖戏剧的语言风格,体会禅宗美学在其中的独特韵味。  相似文献   

15.
“临川四梦”直接或间接地取材于唐代小说。汤显祖在改编唐人小说之际,对其叙事视角也加以改造。相比之下,唐代相关小说《霍小玉传》《枕中记》《南柯太守传》《离魂记》显示了丰富多样的视角操作艺术,并以多视角叙事为主,汤显祖则根据戏剧舞台演出的需要,在叙事视角上通过八种手段将叙述者隐身于戏剧人物之中,使戏剧中的许多人物具有了显在的叙事功能,这种替身的叙事在本质上是一种全知叙事,由此可以窥见汤显祖戏剧叙事艺术之一斑。  相似文献   

16.
汤显祖和莎士比亚在《紫钗记》和《威尼斯商人》中塑造了一系列反封建传统的新女性形象,从人性和人的价值角度探寻女性的处境和命运,为女性提出了作为“人”的生命欲求,呼唤人性的解放。汤显祖和莎士比亚的女性观是他们人文关怀的最伟大、最集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狮吼记》是汤显祖之友汪廷讷的剧作。汪廷讷,字昌朝,又字无如,号坐隐、无无居士等,安徽休宁人,官至盐运使。其生卒年月不详,明神宗万历年间在世。他一生“耽情诗赋,兼爱填词”,共创作杂剧六种,传奇十四种。其杂剧今存《广陵月》一种,传奇今存《狮吼记》、《投桃记》、《三祝记》、《种玉记》、《彩舟记》、《义烈记》,《天书记》七种。其中唯以喜剧《狮吼记》最为著名。日人青木正儿认为“此记关目甚佳,明清滑稽剧中最为杰出,不容他人追随者。”可是,过去对于《狮吼记》,却很少有人进行研  相似文献   

18.
一个伟大作家的成熟期的代表作固然有重要的价值,但那早期的,特别是最初的作品,即使还很不成熟,也同样是不可忽视的;因为它所表现的思想和艺术上的倾向性,往往正是后来作品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汤显祖的《紫箫记》就是这样的作品.《紫箫记》是汤显祖“四梦”之外的半部剧作.由于是未完之作,而且后来又有《紫钗记》取而代之,所以在汤剧研究中一向不被重视.当然,汤氏戏剧创作的成就,无疑体现在“四梦”,尤其是代表作《牡丹亭》之中;但为了深入探讨汤显祖的思想及其戏剧创作的特殊成就,《紫箫记》作为作者早年的第一部传奇,却正应引起探讨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汤显祖创作《紫钗记》,对前人剧作《荆钗记》作了多方面的借鉴,尤在构成全剧矛盾冲突的焦点人物的设置上,《荆》剧拍出了万俟宰相,《紫》剧则推出了权力相当的卢太尉,二者在逼赘的手法及遵奉“富易交,贵易妻”的信条方面,有着广泛的相类之处.但汤显祖并未以借鉴代替创造,而是在创造的基础上进行借鉴.  相似文献   

20.
崇祯本《金瓶梅》的评改者当下主要有李渔和冯梦龙两说,然“李渔说”明显不合理,“冯梦龙说”又没有提出证据,故在学界响应极少,反对的意见却很多。笔者最近从明代关于“汤显祖赏《金瓶梅词话》”、汤显祖与《金瓶梅》的关系以及崇祯本评语中的“情”与汤显祖的“至情”说相当接近等几个方面发现,崇祯本的评改者极可能为汤显祖。并认为崇祯本《金瓶梅》底本是万历本的抄本而非刊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