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邵海清 《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4)
(一) 蒋士铨(1725—1785),字心余,一字苕生,号清容,晚号定甫。先世居浙江长兴,明末流徙江西,遂为江西铅山人,居西关石磐渡,后徙居南昌。父坚,字非磷,号适园,慷慨有奇节,喜游历;母钟令嘉,字守箴,号甘荼老人,著有《柴车倦游集》。士铨生四岁,母钟氏即授《四书》及唐人诗,断竹篾排比成字以教之。十一岁随父遍游 相似文献
2.
《野叟曝言》辟佛斥道思想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儒、释、道互融互补的演进历程中,历代文人既秉持儒学传统,又纷纷兼习释、道,形成了“据于儒、依于道、逃于禅”的文化传统;另一方面,大批恪守儒学正统的文士,则视佛、道为异端,极力排诋,创作出大量辟佛斥道的作品。清夏敬渠的长篇小说《野叟曝言》是其中特别值得关注的一部文学作品。本文分析了夏氏辟佛斥道思想的鲜明特征,阐述其存在的局限性,以及作品在文学表现上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于真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8(2):91-95
汤显祖戏剧代表作"临川四梦"都围绕梦境叙事展开,采用多重手法展现梦境,表现人物情感,将中国古代涉梦文学推向高峰。"四梦"主要采取了以梦贯穿主要情节、以梦推动情节、梦境与情爱线索交织三种模式来记述梦境。叙梦与叙事在汤显祖的创作历程中关系不断加深。 相似文献
4.
李雪萍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2):152-155
《临川四梦》旦、生用韵基本规范,但净、丑、贴、末等次要角色的戏剧场面活泼鄙俗,多用方言俗语,体现出浓重的赣东民间风情和演剧特色。这种现象在同时代的昆腔传奇曲家中是不可能有的,这是汤显祖"临川四梦"最鲜明的特色。 相似文献
5.
汤显祖《临川四梦》曲牌、用韵、方言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雪萍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2010,29(1)
通过文本实证方法,对《临川四梦》进行曲牌、用韵、方言等方面的实例考证,把汤显祖的传奇创作同时还原到晚明传奇创作的历史大环境和汤显祖归家后的赣东民间演剧小环境中,改变曲界只从理论上抽象讨论汤显祖传奇所谓曲牌失律、用韵庞杂、忽用乡音等思路,以期对汤显祖传奇的所谓失律问题提出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6.
张一方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11,31(1):77-79
对中国最著名的神魔小说《西游记》和《封神演义》的内容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扬佛抑道是《西游记》的一条线索,而《封神演义》却是崇道讽佛。虽然这两部小说正面倡导的都是佛道相容,但二者却折射出历代和民间常有的佛道之争。 相似文献
7.
张世俊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1998,(4)
“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这是王勃的名篇《滕王阁序》中的词句。作者借诗人曹子建、谢灵运来比拟参加宴会的文士,赞美洪都、临川才子的文采。历史的发展也确实如此。自从“文章之美,江左莫逮”的南朝诗人谢灵运任临川内史后,临川文学才算真正诞生。谢灵运的《华子冈麻源第三谷》,可以说是至今为止发现的最早描写临川山水风光的诗篇。临川宝应寺的翻经台、灵谷峰、灵运何等古迹,都流传着这位大诗人在临川!任内史时的美好传说。中原的先进文化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临川本土文化结合,培植了临川这块沃土,孕育出“二晏”父子、曾… 相似文献
8.
佛道思想与苏轼仕途生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胜宽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3,(4)
宋人罗大经引述朱熹批评苏轼兄弟的话说:“‘二苏以精深敏妙之文,煽倾危变幻之习,早拾苏(秦)张(仪)之绪余,晚醉佛老之糟粕,余谓此文公二十八字弹文也。”“苏轼早期文章,颇有《战国策》纵横议论之风,这一点已成为学界的共识。至于苏轼与佛老的关系,在他遭贬以后,对佛道典籍的兴趣明显增浓,这也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但苏轼接触佛道典籍并醉心于其中的思想,实际上可以追溯到他儿时在家塾学习时,苏轼对于庄子思想和文辞的喜 相似文献
9.
吴承学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9,(2)
<正> 《西游记》是一部诙谐幽默涉笔成趣而非兴寄微茫的作品。作者在创作时并没有很严肃很完整的主题思想。尽管如此,《西游记》无论在集体创作的流传过程,还是吴承恩取熔传说独铸伟篇的个人创作过程中,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某些观念的影响和支配。这些观念有的是当时时代的色彩,有的是集体观念的历史积淀。本文着重谈谈《西游记》的一种宗教观念即三教合一与对佛道的轩轾。这种复杂的观念贯穿于《西游记》的始终,限于篇幅,我们只能择要而论之,目的在于从文学创作内部的规律与从古代宗教发展史的角度,分析三教合一与佛道轩轾这种宗教观念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10.
陈启智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3)
儒学与佛老的斗争融合,至宋代理学的兴起,渐由政治经济层面深入到思想学术的层面。理学东播朝鲜,也经历了大致相同的历程。素有海东朱子之称的韩国大儒李退溪与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在学术思想和立身行谊方面,都极为相似。朱子、退溪将儒学与佛、道之学的异同辨析豪芒。寓汲取于排斥之中,将佛、道的思想资料,纳入到儒学体系中来,使之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太极图与天命图的阐释与改制,具体地表现了他们的这一成就。 相似文献
11.
张毅慧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12(2):113-114
赵秉文是金代著名的作家,有文坛盟主之称。本文选取了赵秉文的几首诗歌,分析他诗歌中所表现的以儒为主,佛道兼备的思想,并揭示其儒佛道思想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刘立夫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0(4):33-38
老子化胡经》是与老子化胡说相关的系列道经的总称,所涉及的核心问题至少有三点:其一,老子的出生年代;其二,老子如何化胡;其三,老子为何要化胡。由于《老子化胡经》将佛教创立的专利权归属于老子或尹喜,并侮辱了佛教徒,因而激起了佛教徒的强烈不满,他们曾有针对性地提出三圣东行说和宝应声菩萨、宝吉祥菩萨化为伏羲、女娲说来抗衡道教的老子化胡说。根据佛教方面的记载,历史上佛道关于《老子化胡经》的真伪之争发生过多次,其中北魏孝明帝正光元年(520)、唐高宗显庆五年(660)、元宪宗八年(1258)的辩论很具代表性,道教在这三次辩论中均告败北。老子化胡之说本属向壁虚构,却在中国长期流传,非因其伪而为历史上的某些道教徒所抛弃而屡加利用,究其根源,一是由于中国传统的夷夏观念根深蒂固,二是由于古人对老子和释迦牟尼生平的不确切了解。 相似文献
13.
鲁智深跌入深井洞穴,这一旧有母题安排是必然性需要.鲁智深这一佛教身分的角色,安排以具有仙道色彩的奇遇,与此前后斗法的神秘色彩一致.仙乡洞穴叙事,佛经本为首创.<水浒传>神行术中的甲马、风火轮,来自印度民间故事和中古汉译佛经,以及僧传所载高僧为神化佛教的幻术表演.<水浒传>斗法描写,来自传播史诗印度故事的汉译佛经、唐代变文和壁画,及吸收佛教斗法描写的道教法术.天书则使特长不足的宋江,获得神秘力量支持.神秘描写的介入,使该小说带上了神魔小说文类特征. 相似文献
14.
刘红梅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9(11)
本文首先略述了三教并用政策及三教合一思潮等相关社会历史背景,其次详细探讨了伍柳派内丹学佛道融合思想的基本特点,如消解门户之别、融通内丹与禅法等,最后进行了简要评析,希望能尽量呈现出伍柳派在内丹发展、佛道互动及政策文化变迁等多维度视角下的流变轨迹. 相似文献
15.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61(1):109-114
绣像本《金瓶梅》的佛道书写着重其商业性、世俗层面的渲染,而对"超越性"层面较少涉及,小说人物对佛道二教的态度也是无关道德的,这种倾向实际上折射出《金瓶梅》对道德价值的"疏离"。围绕人性欲望与生命存在的冲突与纠葛,《金瓶梅》展现了一派道德"疏离"后的众声喧哗,因果报应、命运天定、养生节欲等佛道观念在人物命运故事中被重新审视,也被赋予多重含义,表现了佛道世界及生活本身的丰富性与多义性。小说的空幻结局昭示了小说家在道德"信仰"坍塌后的精神迷惘,它是晚明士人清醒认识人性之恶循环不已之后思想无所指归的时代表征,它的背后是儒家积极向上精神的丧失。《金瓶梅》道德"疏离"的背后是对道德更为深沉的呼唤。 相似文献
16.
吴舜立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7(5):71-75
《哈姆莱特》中所流露的那么一层淡淡的对死亡的肯定和乐观,是与东方生命哲学中的死亡乐观论有着本质区别。如果说前者是一种生命情绪,那么后者就是一种生命哲学;如果说前者是一种被动的生命态度,那么后者则是一种自觉的生命意识。《哈姆莱特》中虽然有与佛道故事相似的台词,但是,却少有佛道故事所寓含的超越精神和终极思维。佛道之语映射出《哈姆莱特》的生命悲剧主题,其中蕴涵着生命的生死之思、人性的善恶之思、万物的终极之思,思考的结果都直指人生和人性的悲剧性。 相似文献
17.
徐荪铭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
本文旨在揭示王船山有关佛教、道教思想的三个命题的现代意义,指出船山佛道思想虽然与儒家思想、佛教唯识宗的宗教唯心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有根本的区别,但对于现代人如何正确处理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仍有强烈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蒋志雄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2,(6)
本文认为,明代杰出戏剧家汤显祖的“临川四梦”,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显示了作者独特的美学思想;这一美学思想的核心,是“情”、“神”、“道”三个范畴及其三位一体;哲学的理性思维和艺术的感性表现的融合统一,使汤显祖剧作的思想境界和艺术境界,都达到了时代的高峰。 相似文献
19.
20.
赵义山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0(1):38-41
晚清梁廷柟的《小四梦》杂剧中,《断缘梦》是值得注意的。与其他三剧相比,此剧无复依傍,直写自我情怀。以梦幻笔法表现人生感慨,以荒诞情节揶揄社会现实,虽然太多鬼气,但不失为清代杂剧中的佳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