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5 毫秒
1.
西北各民簇的亲密友好关系是各族人民在长期共同生活中努力建立起来的.宋夏金时期藏传佛教在西北主要少数民族吐蕃、党项、回鹘等族的传播及其对各少数民族间、各少数民族与宋朝政府间的关系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也起过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延安时期是我党民族宗教政策的形成与发展时期,这与当时党所面临的特殊历史背景紧密相连:为了打破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化、利用,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阵营;纠正、批评国民党大汉族主义民族政策,解救于水火之中的少数民族群众;开辟革命根据地,建立稳固的西北革命大本营;解决、协调根据地民族、社会关系的现实需要;推动根据地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形成,对于团结少数民族、宗教人士,提高共产党的政治影响、声誉,加强西北边陲的稳固,改善少数民族的政治、经济地位,推动各民族间的融合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3.
论西部大开发中的西北民族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大开发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影响和制约其顺利实施的经济和社会因素有很多.在西北地区,民族问题是诸多社会因素中最为突出和重要的方面.能否处理好西北民族问题,不仅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安全,而且也是西部大开发战略顺利实施的前提和保证.结合历史的经验教训以及西北少数民族的社会经济现状,充分认识西部大开发与西北民族问题两者的辩证关系,形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处理西北民族问题的新思路,是制定切实可行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发展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和中华民族伟大振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先秦是中国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时代,逐步形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变革时期。各民族的代表人物,对社会的变革产生着不同的作用和影响。本文试就这时期各少数民族人物的历史作用及影响略作评论,请同行赐教。  相似文献   

5.
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及自然资源分布状况,其经济的发展关系着民族的团结以及社会的稳定,因而加快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扶贫开发,有利于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和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笔者通过分析当前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以及挟贫开发的现状,在当前金融对挟贫开发支撑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充分认识西北少数民族地区金融支撑挟贫开发的重要性和可持续性,优化金融支撑的内外部环境,加强对扶贫开发有直接作用的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撑,形成金融支撑的财政金融运行机制以及加强对扶贫资金的监管等对策,以促进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6.
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各民族在劳动实践中创造的,最终形成了具有民族文化与社会主流文化的交融性和多元一体的民族文化特征,并由此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维系西北各民族文化为纽带的体育思想、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它具有典型的地域性、多元性、融合性和文化认同等西北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7.
宋朝是我国历史上经济文化大发展的时代,也是各民族互相交往、共同发展的重要时期。宋朝疆域虽不广阔,但周边及内地仍有众多的少数民族,而以西北、西南及湖南的少数民族尤为活跃。随着社会政治、文化的发展,宋朝政府开始注重加强对少数民族的文化教育,在数次兴学浪潮的推动下,少数民族学校——蕃学,逐渐兴起。  相似文献   

8.
城市化背景下西北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开发利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城市化的推进,给西北各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在城市化背景下,对西北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开发利用要有新的思路。在新的历史条件和社会背景下,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开发和利用,应从多方面着手,全面综合地考虑,对民族文化的开发利用,不能仅仅以是否赢利为目的,要着重民族文化的价值内核。  相似文献   

9.
由于特殊的历史地理环境,使河湟地区成为我国西北回族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回族先民自唐宋时期进入河湟地区至元、明形成民族共同体,直至今日发展成为当地人数较多的一个少数民族,其民族特征十分显著。之所以如此,显然与河湟回族所处的历史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趋社会情感"是人类合作情感需求、合作心理需求的体现,西北少数民族以宗教信仰为互动轴心,通过"趋社会情感"构建民族共同体的共同情感世界、想象共同体世界和智者世界及各民族相互之间的内生性、外生性和共生性相结合的民族互动关系。西北少数民族通过这三个世界、这些关系凝聚形成了对民族和国家的"共有态度",即以中华民族一体化的总体场域构建各民族同在中华民族整体框架内的互相之间谁也离不开谁的交流和互动的求大同、存小异的民族关系。  相似文献   

11.
民族迁徙是解读我国民族关系格局的重要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上中国少数民族的迁徙,不仅是认识和解读我国各民族自身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认识和解读我国多民族格局形成、发展以及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重要因素。古代少数民族通过东西和南北向的迁徙,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得到了广泛而密切的交流。社会经济发展、自然生态环境的变迁、战争和民族政策的变化促进了民族的迁徙。中国古代少数民族迁徙使有关少数民族社会经济发生重大变化,促进了有关各民族族体的交融和整合,促进了少数民族文化的“涵化”;少数民族内迁对中原政治、经济、文化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湘西土司     
<正>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少数民族地区从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历代中央王朝都不断加强对边疆僻地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以期建立和巩固大一统的封建集权制的国家。但是,由于历史上我国各民族社会历史、经济发展和文化水平的不平衡,以及少数民族地区地处边远、生产落后、风尚习俗各异等各种原因,中央王朝不可能把内地的一整套统治机构和政治制度照搬到各少数民族地区,因而在长期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依据各少数民族的民族关系和民族特征,便逐渐地形成了一套有别于内地的,且带有封建性质的统治制度——土司制度,或称之为“怀柔政策”(见  相似文献   

13.
西北少数民族政治文化是从民族共同体的角度对政治文化进行划分和界定而形成的一个特定范畴,指的是民族共同体成员中普遍存在的对政治的主观取向。为了尽快使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在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生长、发育、成熟,并在人们的政治思维和政治行为中占据主导地位,把握机遇和迎接挑战这是在理论上和实践上解决西北少数民族政治文化建设问题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也是保障我国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文化繁荣和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手段,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华民族“自在民族实体”形成发展于“五帝”到清末这一历史时期,是中华儿女通过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往交流交融而形成的“多元一体格局”的客观民族实体。中华民族“同源共祖”于黄帝,在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史上,有过战争与割据,有过和平与统一,各民族之间或因战争而导致的大迁徙加速各族交往交流与融合,或因正常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而逐渐自然交融。在“大一统”思想的影响下,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大都以统一中国为目标,形成了各民族间的强大凝聚力,从而强化了文化认同,情感纽带,中华民族“自在民族实体”正是在这样的民族融合中形成与发展,并奠定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强大基石。我们通过把握中华民族“自在民族实体”的形成发展史,得到以下启示: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整体向好;中华儿女追求国家统一是历史趋势;顺应历史大势,全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将在谋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道路上开创新局。  相似文献   

15.
这里所讲的民族史,主要是指历史上和现存的我国境内少数民族的历史.大家一翻开历史课本,就会接触到这样一个观点,即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现在我国有56个民族,其实,在我国历史上曾经有过大大小小100多个民族.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过去由于受封建正统观念的影响,忽视甚至歪曲少数民族为推动中国历史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始终没有给少数民族的历史以应有的地位,在民族史的研究中,不能应  相似文献   

16.
西北少数民族日常交往的社会心态源于民族共同体的宗教信仰、传统习惯、地域环境、性格气质、心理素质,其最鲜明的特色是民族性与宗教性的结合、民族性与地域性的结合、民族性与心理倾向性的结合.在内容方面显示了丰富的民族历史文化内涵、民族传统习俗底蕴.在形式方面具有规则性、活泼性与包容性结合的特征.在功能上具有定位、定情、定向的作用.其结果是形成了融民族宗教信仰、民族历史文化意识、民族思想感情、民族日常交往仪式为一体的"善行",这个善行把对宗教的敬仰从神坛转移到日常生活中来,构成了西北少数民族日常交往的社会心态的客观实用的风格.  相似文献   

17.
新编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中国历史教科书有一个特点,就是较旧版注重民族关系史问题。新教材运用丰富的史料,采用图文并茂,小字描述.黑体字突出等手法生动形象地叙述了为中华民族作出贡献的历史人物,讴歌了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和爱国志士,颇利于我们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和思想道德教育。根据一段时间的教学体会.我将新教材关于古代民族关系史的观点,总结为以下几条:一、我国的历史是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我国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是长期历史发展的结果春秋诸侯争霸给当时被称为蛮、夷、戎、狄的周边少数民族向中原发展的机会。华夏民族与少数民族杂居共处,犬牙交错,打破了各民族间原来的地域界限.为各民族的交往融合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大大  相似文献   

18.
民族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高等教育在我国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所以,要使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必须重视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分裂中国蒙回民族、国民党奉行民族压迫政策和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历史环境下,中国共产党组建了中央西北工作委员会少数民族问题研究室、西北局少数民族工作委员会、延安民族学院、西北局少数民族研究室等大批的民族研究机构。这些机构的研究为中国共产党认识少数民族,制定民族政策,开展民族团结,发展民族史学,培养民族干部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上半叶的西北少数民族研究是伴随着近代西北边疆研究的第二次高潮展开的.从近代西北边疆研究的第二次高潮、陕甘宁边区的民族研究、西北回族伊斯兰教的历史文化研究、西北藏族研究、新疆少数民族研究五个层面,对20世纪上半叶的西北少数民族研究状况、成果和特点,进行了介绍和分析.认为,这一时期开展的研究,是西北少数民族研究的第一个繁荣期,成绩卓著,影响深远,为20世纪中期以后的西北少数民族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