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民族文化精神的传承和人类文化生态的建构中具有重要意义,但却面临现实发展困境。作为一种极具创造性的艺术媒介,动漫是保存和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方式。动漫传播尽管会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完整特性和独特韵味,带来本体性危机,但也给非物质文化遗产带来无限创意空间,有益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动漫可以从精神主题、形象谱系和审美诉求三个方面寻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具体途径。动漫传播不仅可以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现实问题,也会成为人们了解和阐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文本。  相似文献   

2.
科尔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生和发展具有独特的文化生态环境,现今却面临着诸多困境,草原自然生态环境恶化、现代化冲击科尔沁传统文化、部分科尔沁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消亡。保护文化生态环境是科尔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的基础。建立科尔沁文化生态保护区,确立科尔沁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普及机制,将科尔沁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形化,科学利用科尔沁非物质文化遗产,完善立法,旨在保护科尔沁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3.
浅议我国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非物质遗产的生存面临着生存环境和传承问题,非物质遗产的保护面临着资金匮乏问题。要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活文化而不是民族记忆的背影、民族文化的活化石,单纯的保护不是非物质遗产发展的最佳途径,而需要合理的利用、适当的创新。本文对非物质文化的开发保护做了初步的探讨,提出了保护与开发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思路及对策。  相似文献   

4.
生态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保护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是个有机的生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各种环境因素所形成的场对其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保护的关键就是构建和保护适宜的生态场.具体地说就是:构建意识场,通过宣传和教育改变人们的文化观念,提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营造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环境;恢复生活场,恢复和保留有关生活习俗、信仰仪式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活基础;优化文化场,保护文化的多样性,优化文化的运作环境,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改善物质场,进行多渠道投入,探索新的运作方式,改善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的物质环境;保护自然场,重视自然环境对文化发展的影响,保护美丽、富有特征的自然环境.  相似文献   

5.
该文介绍水族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建立、传统特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地理标志双重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扶贫开发、生态博物馆建设等方面,探讨水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策,提出了几点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始终存在市场困惑,主要表现为迎合市场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之间存在认识困境;市场吸纳容量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多样性之间存在包容困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政府角色与市场角色之间存在错位现象。造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市场困惑的原因在于对“资本”的认知有失偏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特质认识不足,以及市场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多元主体话语博弈的对象。理性看待资本、确立市场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思想,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特质、探索多元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市场模式、甄别不同层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情况以及灵活转变政府角色,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保护什么、为什么保护、怎样保护,这三个问题依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生动体现;是人类创造力和智慧的结晶;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密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之间进行交流和了解的重要渠道。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转型进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损坏、消失和破坏的严重威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为了保护人类文化的多样性。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和传统,这是民族的身份证,是民族的基因,对于民族的认同和情感的凝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最近几年以来,恩施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产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二者还存在两张皮现象,还没有形成深度的契合。原因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民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自觉不够等几个方面。为此,应当采取如下对策:加强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力度,为生态文化旅游的发展积蓄资源条件;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与开发力度,深入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提升生态文化旅游的文化与科技含量;加强文化与旅游的有机结合力度,打造知名的文化旅游品牌;提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力度,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提供基础条件;加强文化宣传与传播力度,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营造氛围;加强学术研究力度,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力度,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发展积蓄人力资本等,使生态文化旅游产业成为社会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真正实现恩施州人文文明与生态文明的最佳结合。  相似文献   

9.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模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方面,基本形成体系,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和保护程度远不及对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与保护。然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多样性的熔炉,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保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文化遗产生态发生了变化,一些文化遗产尤其是其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消失正在不断的减少。如何通过法律的手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法律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
语言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民族语言或地域方言为媒介的口头表达及语言文字方言艺术为纽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民间文学、传统戏曲语言表达、语言文字习俗等。依据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地域方言与文学尤其是民间文学的关系,应将其单独归为一类。语言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除具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般特点外,还具有内部各层级及小类的交融性、影响与表现地域文化的广泛深刻性、地域方言与文学艺术的协同流变性等特点,重视其保护与利用,对于保护我国传统文化和民族语言文化的多样性、促进文化创新和发展先进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语言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现状,有必要对其进行保护传承利用研究。应设立合理可行的评选标准,科学地运用历史资料与实地普查等方式对其作全面记录、整理汇总;同时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和语言文字法作为语言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的依据与保证,加强语言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口头展演与宣传教育规划,定期进行特色方言点调查,树立传承人的典型形象,与现代科技结合创新转化为文化产品,广开遗产保护的财源渠道,加强国际间、地区间语言文学类及其他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研究交流与合作规划。  相似文献   

11.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分析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的基础上,肯定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过程中取得的一些成绩,详细剖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非物质遗产被不正当商品化、非物质文化载体被忽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管理欠缺、传承出现断脉、民众意识薄弱、保护教育匮乏等,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要保留非物质文化遗产原态、保护物质载体、健全保护信息系统、保护传承人及文化空间、提高民众保护意识、开展保护教育及进行旅游开发等一些策略,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2.
全球化与现代化的加速推进破坏了适应人类自身生存的文化生态,其结果必将导致人类文化多样性的消失,造成人类文化危机。文化生态理论对解决人类文化危机特别是对当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方法论指导。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必须坚持整体性、本真性原则,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其生存的环境一起保护,这样才能保持文化生态平衡,实现文化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高速现代化的背景下,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存续面临着多重困境,谋求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成为备受社会和学界密切关注的问题。作为贵州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承载着乡音、乡土、乡情的传统戏曲形式,黔剧在二百多年的发展中曾数次遭遇生存危机,但是,黔剧从业者在面对危机时采取了积极适应变化了的文化生态环境的自我更新中,于困境里重获新生。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活态传承的典型案例,深刻地揭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对急剧变迁的社会时,应该以积极主动的自我调适和自我革新,才能获得持续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动力的深层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类型与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少数民族在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我国少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按国际标准划分为表演艺术、民间文学、传统手工技艺、生活生产经验、传统节日和仪式活动等五大类型,而我国文物局则根据我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划分为十大类型。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项目多、品位高、基础广、保护与传承方式独特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语言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即濒危语言(或方言)和以语言(或方言)为媒介的口头表达类民间文学与传统戏曲、语言文字习俗等。把它们归为一类有其理论依据和必要性,它们也拥有共同特点。申报地濒危语言(或方言)载体的非遗保护应以当地语言(或方言)为主线,以记录、整理、编译、展演为形式,与现代电子科技和创意相结合,进行生产性、产业化保护。创新此类非遗保护开发的特色方式,有利于非遗的类别化保护和利用。  相似文献   

16.
连云港的“非遗”种类众多,数量丰富,是连云港区域历史文化的积淀和结晶,也是连云港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港城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做好港城“非遗”资源的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工作是当前面临的迫切而现实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云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云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是一项艰巨、复杂而又十分紧迫的工作,采取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建立一个有效的保护、抢救、传承、开发的机制。  相似文献   

18.
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系统庞大,大部分"非遗"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文化传承是以方言为载体,主要集中在民间文学、民间戏剧、曲艺、民歌等方面。以辽西方言为载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共有15项,对这些项目的保护现状进行分析,通过现状揭示目前保护工作存在一些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一些有利于"非遗"传承和保护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实践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是乡村文化振兴不可或缺的内生力量。过去数年全面推进精准扶贫脱贫的实践证明,发展乡村旅游带动了乡村产业的发展,对实现农民增收产生了积极作用,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作助推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融合机制时,要完善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旅游开发的多元监管制度;要深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核心基因,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真性;构建“三位一体”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的模式;要创新社区居民参与机制,拓宽居民多元参与渠道;要推动“点面”相结合的“农+旅+非遗”融合等机制,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事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物质形态与文化形态在明清小说中多有描述,主要集中在世情小说,其他种类诸如历史演义、英雄传奇、神魔小说中则极为少见;长篇世情小说较多,短篇小说除了专门描写的之外较少;"三言"中较多,"二拍"中则较少;在叙述人情往来、享乐时较多,其他叙事场景较少。在作品中,有的是直接指称,有的则用了别称,有的虽未明确指称,但根据作品的描述能够确认,还有的并未直接指认,但根据作品的记载已经能够了解到其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有的则能够帮助读者确定作者所反映的时代。明清小说没有真正意义上反映下层民众生活的作品,因而有关传统手工工艺的描述难觅踪影,能够表现此类内容作为某种特定心理的物化形式见于人情往来或各种类型的集会场合。江苏37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成熟期大多在明清时代,从明清小说中寻求启示,对于加强对它们的保护、挽救、保存、调研,从而进一步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有着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