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生命本质的孤独感让艾德娜完成了自我超越之后依然难逃死亡。无疑,凯特·肖邦对艾德娜这一悲剧性抉择报以无限同情,然而她极力回避对艾德娜之死的道德怜悯,以直陈事实的勇气和坦诚迎接后世评说,而不是简单的做出品行训诫。从巴尔萨塔的神学美学视角解读凯特·肖邦的传世佳作《觉醒》中艾德娜备受争议的自杀行为,可见神学美学将真善美融合统一,共同呈现了生命摇摇欲坠的惊心动魄。对于生死命题的倾心关注,将生死与美学相勾连,构成了凯特·肖邦的唯美主义文学特色。 相似文献
2.
巴尔塔萨的神学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ZHANG Fa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2,(4)
巴尔塔萨是 2 0世纪西方最重要的神学家和美学家 ,他从神学出发对美学的重新定位、神学美学的特点、美的客体结构、审美过程所做的论述 ,呈现了他独特的神学美学体系 ,对我们了解西方神学美学的最新学术成就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3.
庞爱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0(4):98-100
海德格尔的神学美学是在其浓厚的神学思想底蕴下产生,在其深邃的哲学思想基础上发展和完善的。首先,海德格尔早年的神学学习对他的美学思想产生的影响最为深远,让他始终本着寻找上帝的原则去深思一切;其次,海德格尔的神学美学是在对西方神学美学思想的批判中达到新的思想开拓,把神学美学带入了新的领域;最后,海德格尔的哲学思想是他所有思想的基础,也给他的神学美学带来了较为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张法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5(4):5-11
马利坦的美学认为,美是匮乏不足中的闪现,艺术的本质是创造性直觉,直觉与灵魂相关,灵魂与上帝相关,从神学的观点看,西方艺术史和世界艺术史都会显出另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5.
梅振铎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5(2):74-77
透过生态神学的视角,莎剧<麦克白>是异教神学与基督教神学的碰撞和书写.魔法和巫术女神赫卡忒随同三女巫,在对自然破坏力量的召唤及转换中,彰显了混乱的自然世界和邪恶的动物世界,最终成为残酷自然的外在表征,与基督教所召唤的有序、和谐的仁爱自然构成最高意义的对立,从而传达出莎士比亚对基督教神学的潜在怀疑,形成赫卡忒与基督教上帝的某种神学对话,揭开了本剧在两种神学观念冲突下进行价值重组的神秘面纱. 相似文献
6.
任海燕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0(1):110-114
凯特.肖邦的名作《觉醒》在出版前的标题是《一个孤独的灵魂》,两个标题形成对比,揭示了肖邦描写女性意识的觉醒,目的在于展示人的主体性的觉醒以及人的孤独。如此一来,小说中的女性主义观念应当视为通向深层哲学观照,即对于人的主体性及孤独的探究的阶梯。 相似文献
7.
吴光正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104-108
《三国演义》中的宗教描写本质上是一种以古代天文学——谶纬神学为基础的政治神话,它所展现的预测和神示,主要围绕着政治兴衰和军事成败而展开。从分析宗教叙事的角度入手,《三国演义》中的星象占、气象占、物象占、人象占和谣谶等手段,不仅组织情节、塑造人物、预示叙事走向,更渗透着历史价值观念。《三国演义》有策略地在历史小说中安排政治神话,这不仅是文学仿史的做法,也是一种增强阅读审美的手段。 相似文献
8.
《觉醒》是19世纪末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的一部颇具争议的小说。本文从女性主义批判的角度,对《觉醒》中两位女主人公埃德娜与雷西的觉醒之路失败的原因进行解读,揭示女性主义对女性不幸命运根源的探究基于二元对立论将其归结于男权社会压抑的误读。埃德娜的悲剧并不完全是当时男权社会压迫的结果,最主要的原因是她自己的错误抉择;雷西的悲剧则源自于她完全断绝了与人的正常交往的选择,最终只能形单影只。女性的悲剧命运,有其自身不可推卸的责任,女性不能真正获得平等和自由的根本原因也是女性自身觉醒不彻底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徐龙飞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6):11-28
本文集中笔墨的主要意图,在于以《神秘神学》希腊原典的文本为主要依据,并参照其他文本,①探讨神性黑暗这一《神秘神学》的主题,从而对问题的研讨具有如下的逻辑起点和思维路径的展开:从神秘的黑暗或超明亮的神性黑暗这一主题的分析切入,以(持续不断体现在后文中的)不同的视角,特别是哲学神学、神学以及神秘神学的视角,在与奥古斯丁比较的同时,考量以神性黑暗这一意象所体现的上帝表述的内涵,探讨(托名)狄奥尼修斯的语言风格最具特色之处,特别是所谓形上语言的-结构,亦即表述上帝的超-结构;并且指出,其语言风格表达了基督教始于上帝的精神故乡,提示出基督教从草创时期到独立时期的运行轨迹;他的意图在于借助三位一体概念将人引领到一种神秘认知的高峰,并且同时表述了与神性合一的神秘经验的状态及其无可言说性;此后,本文转入对于《神秘神学》的神秘神学思想的内涵的铺陈与分析,圈点出从认知否定到神秘黑暗的转换,或曰从形上哲学到神秘神学的方法论转换,进而在关联否定神学时探讨上帝作为涵盖一切的形象和否定一切的概念,并由此提示否定神学和神秘神学方法论。同时本文从本体论层面表明并分析了进入神秘状态的理性跨越行为,并随后判断(托名)狄奥尼修斯的神秘神学思想与其... 相似文献
10.
曾雪梅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5(5):242-245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对男性传统文学中的妇女陈规形象进行批判 ,因这些妇女形象未能真实地反映女性自我。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初看似乎也落入“天使”与“魔鬼”的陈规模式。而勃朗特实际上正是通过对妇女陈规形象的再现和重新解析来探讨妇女真实的内心世界 ,反映妇女的真正需求 相似文献
11.
阎国忠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9(2):94-96
中世纪基督教神学美学是围绕“美是上帝的名字”展开的。其中通过三位一体、创世、道成肉身、救赎和永生等基本教义的讨论,深刻揭示了美与真、善的关系,爱、与信、望的关系,认识、意志、情感的关系,以及从对事物的美的欣赏到静观上帝--美本身的心路历程,不仅充分反映了中世纪人们的审美理想,也概括了人类某些共同的审美经验。 相似文献
12.
段吉方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6(3):73-73
现代美学的诞生是一个在艺术、哲学、政治三者之间混杂的存在。但长期以来,美学的主要危机在于,它几乎一直被作为自律性的艺术理论而备受指责,而其与西方现代性筹划之间的混杂关系也多被视作政治浪漫派的乌托邦梦想。因此,现有的审美政治思考一般以“美学”作为反向的起点,其中,以韦尔施为代表的认识论美学、以法兰克福学派为核心的否定美学、以审美意识形态批判为基础的后现代文化研究和马克思主义美学,构成了“反美学”的主要路径,同时也形成了审美政治的几种基本关系模式。近年来的回归美学的思潮,再次将美学推至浪漫主义和哲学美学的原生性场景,一种以平等为核心的审美共同体视域将成为审美政治的新的理论生长点。 相似文献
13.
高建立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7(5):107-111
晚明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走下坡路的时期,这一时期,商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新兴市民阶层崛起.作为理学异己因素的启蒙思潮,伴随着资本主义因素的萌芽而渐渐走上意识形态领域的前台.启蒙思潮的兴起,不但对理学思想给予了一定程度的颠覆,而且在张扬人性自主精神的同时,唤起了人们的觉醒.晚明人的觉醒与魏晋时期的人文思想解放相互辉映,绘就了我国封建社会思想文化史上的两朵奇葩. 相似文献
14.
李涵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1):198-201
嵇康的《声无哀乐论》是中国美学史上一篇影响深远的重要论文。音乐的"自然之理"是音乐美的来源,"和声无象"涤尽了音乐中的情感、政教伦理内容,"自然之和"是最高的音乐境界。至此,音乐真正的走向了艺术的自觉,从而唤起了人的自觉,作为个体生命存在的人开始重新关照自我,理解自我,渴望回到自由生命的本真,即:无限自由的生命状态。 相似文献
15.
刘文婷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62-64
门罗在《逃离》中赋予了山羊"弗洛拉"以隐喻功能,弗洛拉象征了婚姻中的女主人公卡拉。从卡拉的逃离到最终的回归,门罗笔下的山羊起着非常重要的暗示作用。山羊又有替罪羊一说,所以卡拉的逃离注定是失败的。本文就山羊的神话隐喻进行研究,解读女主人公卡拉的行为与情感变化,揭示出原型背后小说所传达的深层意义,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作者门罗所描述的当代女性最真实的生活状态、心理及其女性观。 相似文献
16.
吴娟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7(1):69-72
围绕当代女性主义批评理论所述的“声音” ,以展现小说《觉醒》中女主人公埃德娜觉醒的两个层面为切入点 ,通过她与具有叛逆个性的女艺术家芮芝小姐的性格比照 ,剖析埃德娜追求个体独立失败的原因 ,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女性真正意义上的觉醒 ,必须彻底摆脱对异性的心理依附。 相似文献
17.
相华利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1):68-71
小说《简·爱》超越了两性二元对立的传统视角,丰富了当时的主流时代精神,描述了当时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并深刻地预言了这种觉醒对于两性实现丰满的人性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小说的学术意蕴对于今天的人们反思“去圣化”和虚无化都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时代中国民族主义的觉醒与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丰清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7(3):362-365
在全球化时代,民族主义非但没有消退,反而是一个引起人们更加关注的热门话题。民族主义的觉醒和构建是中国等后发展国家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与中国国力的增强,中国民族主义正在实现从排斥一切民族侵扰向维护非全球化中心成员国自身主权与安全的转变与觉醒。文章针对中国民族主义特点,提出了全球化时代中国民族主义构建的基本方向,即:构建既反对霸权主义和全盘西化,又融入世界文明主流的温和的、理性的现代民族主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