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本文在吸收前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较为全面地研究了《马氏文通》对西方语法的模仿。指出《马氏文通》的语法框架是模仿西方语法而建立起来的;对具体问题的处理,也有不少模仿西方语法的地方。研究《马氏文通》对西方语法的模仿,对于汉语语法学史、汉语语法学,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语文教学中所使用的语法体系,追根溯源,来自上—世纪末在引进西学的热潮中诞生的第一部系统的研究汉语语法的著作《马氏文通》.在《马氏文通》以前,古代语文学并没有发展系统的语法体系,而是用训诂阐释实词、虚词,用诵读玩索文章语气,体会语法关系,讲究的是“神而明之”.《马氏文通》的作者认为,近代中国科技上的落后,是因为“神而明之”的语文教育方法使学生不得要领.只要象西方那样在学校里讲语法,就能大大缩短学习语文的时间,省出时间来学习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马氏文通》的作者又认为,西方民族和汉民族“均是人也”,语言思维和语法规则是相通的.于是《马氏文通》毫不犹豫  相似文献   

3.
虚词是汉语重要的语法手段,从语法学的角度对汉语虚词作研究是自《马氏文通》开始的。虚字学说作为《马氏文通》语法体系的一个有机部分,其中有许多创造性的见识,对后来的汉语语法研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在今天看来仍具有借鉴意义。对《马氏文通》的研究,虚字方面比较薄弱,因而对它的评价往往失之偏颇,只有全面认识理解《马氏文通》,才能对它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从静字章看《马氏文通》对汉语语法特点的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氏文通》以前曾被人指责模仿西方语法 ,但这种指责并不公允。从该书“静字”一章的内容看 ,《马氏文通》虽然受到西方语法的影响和启发 ,但基本上没有生硬的模仿 ,而是在分析总结汉语的有关语法规律方面作了很细致的工作 ,在体现汉语语法特点上 ,取得了显著成就。  相似文献   

5.
《马氏文通》在建立我国汉语语法学方面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它在构架汉语语法体系、划分汉语词类并定下名称、确立汉语语法成分及其相互关系方面立下了不朽功绩。《马氏文通》的严重缺憾并不在于机械模仿西方语法“葛朗玛”,而是在于把许多无指代词当作动词,把句末语气助词“者”当作代词这两个问题上。这给后世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从《马氏文通》散见各篇的关于语序的论述,可以看出:马建忠有明确的语序观念;他确定句法关系的主要根据是语序;他从语序角度全面揭示了汉语文言语法规律。因此《马氏文通》关于语序研究的得失,更能显示出这部汉语语法的开创之作在汉语语法研究史上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关于拟声词的问题,从马建忠的《马氏文通》到黎锦熙的《新著国语文法》、王力的《中国现代语法》和高明凯的《汉语语法论》,都没有阐述过这个问题,就是在1956年制订的《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中,也仍然没有提及拟声词的问题,也就是说,他们都没有给拟声词以应有的语法地位。但在吕叔湘,朱德熙先生的《语法修辞讲话》和丁声树等先生的《现代汉语语法讲话》中,却重视了拟声词(他们叫“象声词”)的研究,在张静先生的《新编现代汉语》和黄伯荣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中,也承认了拟声词的语法地位,并把它列入形容词的范围。胡裕树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则认为拟声词有同叹词相近的一面,也有同叹词不同的一面,并把它归  相似文献   

8.
吕叔湘对《马氏文通》研究的贡献是他人所不能及的。他的《中国文法要略》继承和发展了《马氏文通》的语法理论 ,他的《重印〈马氏文通〉序》对《马氏文通》进行了极为恰当的总体评价 ,他为孙玄常著《马氏文通札记》所写的批语体现了他对《马氏文通》研究方法的指导 ,他与王海合编的《马氏文通读本》 ,是《马氏文通》迄今为止的最佳版本 ,他的《汉语语法论文集》里也闪烁着《马氏文通》研究的许多珠玉。  相似文献   

9.
《马氏文通》对汉语词性的认识基本上是符合汉语实际情况的,对其语法功能的分析也比较全面,但由于它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秦汉文献,运用的是西方语言理论,因而常常有难以自圆其说的缺点。本文主要谈了二个问题;(一)比较分析了《马氏文通》对各类词的认识,根据汉语实际提出了一些不同的看法,(二)着重讨论了《马氏文通》在词类问题上的一个主要观点:“字无定类”,指出:所谓“字无定类”实际上就是取消了词的分类。  相似文献   

10.
戚晓杰 《东方论坛》2010,(6):43-48,53
作为我国第一部系统的语法学著作,《马氏文通》功不可没,它的横空出世,标志着现代意义上的汉语语法学的诞生。不可否认,它的出现也带有一定的负面影响,由此产生与我国语文教育传统的分裂,使语法背负起不能承受之重。继承传统语文教育的精华,让语法回归到一个适当的位置,这是解决目前我国语文教育中过度重视或过度轻视语法的关键。只有这样,才能使《马氏文通》以来建立的汉语语法学在语文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体现出应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