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康德是西方伦理学史上著名的义务论者。他以义务为中心建立了自己的伦理学理论体系,并试图以此给道德立法。按照康德的说法,只有纯粹出于义务的动机,方能保证行为本身的纯粹道德性。在多种动机存在的情况下,这种纯粹出于义务的动机又是如何在诸多动机之中规定我们行为的道德价值,目前尚存在诸多争论和质疑。 相似文献
4.
道德与法律都是社会规范和社会调整方式,之间有着深厚的渊源。道德义务是道德发挥作 用的最重要的手段;法律义务则是法律发挥作用而设定的手段之一;道德义务可被吸收、确认为法律义务; 现行法律义务中有不少是从道德义务中提升而来的。在不作为犯罪之作为义务的几种主要来源中,道德义 务与它们是部分地竞合的。 相似文献
5.
6.
对道德义务论和功利主义目的论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方和中国伦理学史上,都存在着超功利主义的道德学说和功利主义的道德学说。超功利主义学说因为片面强调道德行为的义务性而缺乏现实的普遍意义;而功利主义由于过分强调道德的功利性,也存在着道德行为的彻底性问题。在我国当代的社会转型时期,只有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我国的道德建设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8.
浅议聚餐中的法律义务与道德义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宴请者的照顾保护义务从一般社会观念来看,首先是道德义务,同时也是法律义务。道德义务是基础,法律义务是道德义务的最低要求。在聚餐中饮酒过量致死、饮酒过量冻死或发生交通事故等意外事故的,宴请者是否违反照顾保护义务而承担相应的损害赔偿责任,最关键的是要确定宴请者是否负有照顾保护义务,负有何种程度的照顾保护义务。 相似文献
9.
检察官制度是国家为维护法律秩序与社会正义所做的制度安排,从检察官制度的基本法理中就可以引申出检察官的客观义务。现阶段,研究客观义务的关键并非在于承认其存在与否,而在于能否客观地审视此种义务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检察官负有的客观义务,是人们对检察官本身的信赖。只有将这种对人的信赖转化为对制度的信赖,才能保证刑事司法制度的正当性以及公众对刑事司法机制的认同,这应该是我们对待客观义务的基本态度 相似文献
10.
11.
张继昕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6,18(1):53-55
经济法作为部门法,由于其所形成的历史阶段及由此决定的调整对象的特殊性,导致经济法责任具有多元性。这种多元性表现为经济法责任是多种责任(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的综合,内部责任和外部责任的结合以及自律责任和他律责任的结合。 相似文献
12.
朱银端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5):86-91
在调查的基础上,认为当前社会救济的科学发展问题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是转型问题,要改革现行的社会救济制度;二是市场化问题,非政府组织应参与慈善市场竞争;三是公信问题,应该改革非政府组织内部的管理体制;四是人力资源问题,要致力于培养志愿精神等. 相似文献
13.
道德自我、道德情境与道德判断--试析杜威道德哲学的一个侧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威的伦理学是他的哲学的最有创见、最具活力的部分之一。他对道德自我、道德情境和道德判断的分析不仅体现了他的“彻底经验主义”的基本主张,而且在道德哲学领域开辟了新的前景。本文主要考察杜威如何看待道德自我与行为选择,道德自我与道德情境,道德判断与道德知识的关系,看看他如何将道德作为一种生活经验,揭示他对道德哲学的特殊贡献。 相似文献
14.
李咏吟 《延边大学东疆学刊》2006,23(2):1-10,80
“道德归类”,直接源自生命体认的主体,因为只有在活生生的生命体验之中,我们才能真正建构个体与他者、个体与自身以及超越个体之上的普适性伦理规则。“美德伦理”奠基于日常生活实践或人类生命实践活动的情感丰富性、认知丰富性乃至幸福体验的丰富性。“规范伦理”的特性在于它的强制性,即通过理性的立法自身立定规则,规定行为的目标和行为的活动方式。 相似文献
15.
高玉萍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21(7):92-94
社会环境、家庭及个体的道德体验是道德态度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其中,社会道德文化、道德教育、参照群体,家庭氛围、父母对子女的道德教育及其道德态度,对社会道德的观察学习及其达到的道德知觉水平、道德经验的情绪后果、需要的满足等因素会从不同角度影响个体道德态度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析传统道德理念的等级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等级性是中国传统道德理念的基本内涵之一,在这一等级性的道德形态中,伦理规范的基本功能和根本目的,是明尊卑、别贵贱,道德资源归优势地位者垄断,道德标准是双重的甚至是不确定的。等级性伦理由“五伦”特别是“三纲”集中体现出来,而且是在最温和、最理想的设计中体现出来。由等级理念和相应的社会、文化所制约,传统伦理道德中某些非等级性因素,也跳不出等级框架,反而处处带上等级性色彩。改造旧理念,是传统伦理道使走向现代形态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关于送养人在养老机构服务合同中的法律地位,实践中形成了总括式与区分式两种安排方式,并具有特定的法律和事实根据。送养人的法定义务来源于其未委托给机构的赡养(抚养、监护或救助)义务和诚实信用原则的要求,其大部分权利来源于入住老年人权利的让与。基于代理人、付款义务人等角色的安排皆不能涵盖或说明送养人的法律地位,基于送养人法律义务的相对独立性,未来在养老机构服务合同立法中,送养人法律地位的特定化应属必然。送养人的法律地位的特定化也将彰显养老机构服务合同具有三方主体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8.
19.
当代中国德育低效的原因剖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造成我国德育低效的主要原因有四个方面:一是德育理论研究的相对滞后,德育理论对德育实践的指导功能弱化;二是世界上多元文化的初步形成,带来青少年价值取向的困惑;三是惟科学主义给人类带来了精神上的痛苦;四是我国的德育实践存在许多偏差与缺失。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