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中国社会生活方式转型取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由传统社会生活方式向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的转型,是不同时代的不同质的生活方式类型之间的历史性跨跃。中国传统社会生活方式向现代社会生活方式转型的走向是:由依附型生活方式向自主型生活方式转变、由封闭型生活方式向开放型生活方式转变、由僵固不变的单一生活方式向不断变动的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转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活方式转型有了较大的进展,但从总体上看,转型尚处于初期阶段,完成这一历史性的转变,依然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2.
劳动生活方式是生活方式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但是,我国理论界有些同志认为生活方式不应包括劳动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只应研究人们如何消费生活资料以及如何支配闲暇时间的方式。我认为是值得商榷的。 首先,这种观点混淆了社会学上的劳动生活方式与哲学、政治经济学上劳动方式概念的区别,而把它们看作一个东西,从而把劳动生活方式排除在生活方式之外。 应该看到,劳动生活方式和劳动方式虽然都是反映人类劳动领域的概念,但作为社会学的抽象与作为哲学、政治经济学的抽象之间有很大不同。一是劳动生活方式是一个主体性范  相似文献   

3.
谢浩钿 《职业》2012,(5):170-171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总结过去社会生产方式变革对生活方式的影响,阐述与信息化、知识化、科技化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生产方式相匹配的生活方式的特点;并通过分析现代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特点和休闲体育的作用,说明休闲体育是现代健康生活方式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伴随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已全面渗透到青少年的日常生活中,革新青少年的生活方式,网络消费、网络交往、网络闲暇娱乐、网络政治参与成为青少年生活方式的新时尚和新主流。新型的生活方式给青少年带来全新的生活体验;同时给青少年行为带来异化等问题。社会需要加强虚拟网络社会管理,引导青少年正确利用网络平台,选择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学术界对于生活方式有许多不同的见解。一种意见认为生活方式囊括一切社会生活,生产方式也在其内;另一种意见认为主要指个人的物质消费生活;再一种认为指个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这主要是生活方式的外延的大小不同。关于生活方式的内涵,都说是生活活动的形式特征。其中有的强调价值观念,有的则根本不提。也有一种意见说生活方式指生活内容、生活结构和生活态度。各种说法从不同侧面反映了生活方式这个社会现象。我觉得,生活方式作为科学概念应该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1999年版《辞海》将“生活方式”定义为:一定社会制度下社会群体及个人在物质文化生活方面各种活动形式和行为特征的总和,包括劳动方式、消费方式、社会交往方式、道德价值观念等。按此思路,人类的“生活方式”与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变化基本同步。当然,这并不影响某些人群对自己特别心仪的某类“生活方式”作超前的追求,或“遗老”式的守护。 中国目前正经历着深刻的社会转型,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因此发生了巨大变化。本期“特别观察“选取消费、休闲、居住、交往、家庭等角度,对目前城市人群的生活方式进行深度解读,以呈现城市生活方式的多元和丰富。  相似文献   

7.
中国大学生生活方式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青年群体的生存状态可以通过“发展”这一概念加以充分表述,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使得我们将关注的目光投向决定未来的知识青年一当代大学生身上。生活方式对大学生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因为它是人的社会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决定了个体社会化的性质、水平和方向,它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生活方式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从而影响着他们的行为方式和对社会的态度,反映出其价值观念。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更强调生活方式的重要性,把它置于与世界观、价值观相同的地位。本课题主要研究大学生生活方式中休闲和消费两个主要问题,分析文化、经济等因素对大学生生活方式的作用,以及大学生生活方式现状对其健康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陶冶 《社会学》2006,(4):44-50
一、社会学对生活方式研究的三条理论思路 纵观自19世纪后期以来的生活方式学术史,出现了三条研究的理论思路。高丙中在《西方生活方式研究的理论发展叙略》一文对此作了详尽辨析。该文在论证马克思、恩格斯在著述中通常是在两种意义上使用“生活方式”概念进行论述的史实基础上,最早形成的研究思路是以马克斯·韦伯为代表的社会学家,他们沿着马、恩使用“生活方式”概念的第一种意义(即把生活方式作为区别阶级的重要指标)进行生活方式研究。  相似文献   

9.
为了促进生活方式的理论研究和在实际上促进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的发展,建议应当从以下三方面加强研究探讨: ①要研究生产方式逐步量变制约生活方式变革的规律性。 一般来说生活方式不包括生产方式,同时又确认生产方式对生活方式的决定性作用。在现阶段我国生产方式虽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然而已经发生和继续发生量的变化是毫无疑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师范类大学生的生活事件与心理应对方式之间的相关性。工具: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结果:生活事件与消极应对方式显著相关。结论:生活事件与应对方式之间有相关。  相似文献   

11.
建立社会主义生活方式指标体系的方法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生活方式研究的逐步深入,迫切要求建立一个科学的可行的生活方式指标体系。但是,由于生活方式指标体系既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指标体系,同时又是一个综合性很强、涉及范围十分广泛的指标体系,因而建立生活方式指标体系首先必须解决一系列极其重要的理论与方法论问题。故此,本文试图对建立社会主义生活方式指标体系的方法论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西方生活方式研究的理论发展叙略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生活方式”从80年代初以来已经成为中国人文科学(如哲学)、社会科学(如社会学)的一个重要理论范畴。中国的生活方式研究主要借鉴前苏联的理论方法,特别需要补充对西方(尤其是当代西方)生活方式研究的了解。本文首先尝试梳理现代生活方式研究的马克思主义渊源,然后重点论述了自韦伯和凡勃伦以降西方生活方式研究的历史流变:从“生活方式”作为解释阶级、地位的变量到自身成为研究对象的发展过程,从以生活方式为研究对象转向以消费为研究对象的趋势,从注重整体性和群体性的“方式”到侧重个人化的“风格”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3.
刘鹏  刘爽 《现代交际》2014,(5):192-193
大学生网络生活方式是近些年国内外学者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对青年人的生活、学习、社会认知和价值观念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以北京青年政治学院为例,对大学生网络生活方式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作者以网络生活概念出发,通过问卷方式调查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生网络生活现状,并根据调查结果探析了大学生上网的习惯,据此提出相关的建议,以期对大学生网络生活提出改善。  相似文献   

14.
张颖  刘幸娟  沈毅  孙阳 《现代交际》2014,(5):247-248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现代健康总结出的问题,对吉林农业大学的168名学生进行随机问卷调查,分析现在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总结出一套关于大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的方法,从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积极的健康观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从问卷的8个维度分析研究表明,不同群体的大学生生活方式存在差异。在年级上,低年级的生活方式总体好于高年级的学生;另外,在性别、专业性各个维度上也存在着差异性。  相似文献   

15.
刘娜 《职业时空》2009,5(8):146-147
研究了私营企业发展如何促进村落社会劳动分工,改变传统生产方式,从而对村落生活条件及主体产生巨大影响,使村落社会的居住方式、消费方式、闲暇方式、家庭生活方式及交往方式发生深刻变化,促使村落社会生活向现代化、城市化方向变迁,从而促进村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6.
1999年版《辞海》将“生活方式”定义为:一定社会制度下社会群体及个人在物质文化生活方面各种活动形式和行为特征的总和,包括劳动方式、消费方式、社会交往方式、道德价值观念等。按此思路,人类的“生活方式”与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变化基本同步。当然,这并不影响某些人群对自己特别心仪的某类“生活方式”作超前的追求,或“遗老”式的守护。  相似文献   

17.
走向学术前沿的生活方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生活方式研究在我国几乎是同社会学的重建同时开始的,并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出现了生活方式研究“热”。在此之前生活方式并不具有科学范畴的地位,在现实生活中又常常在诸如“资产阶级生活方式”、“反动腐朽生活方式”等否定的意义上才出现,这些都明显反映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年代的特点。改革开放的步伐唤醒了人们心中长期被压抑的追求正当生活的愿望,现代化的启动和人民对改善生活条件的信心自然又把回答“怎样生活”的问题提到日程。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生活方式研究应运而生。在这之后发表的大量生活方式论著正是试图从不同角度回答…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对生活方式问题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为了把生活方式研究进一步推向深入,我认为,应该及时地把生活方式由课题研究转向学科建设,建立社会主义生活方式学。 谈到生活方式,一般说来我们往往会把它看作一个研究课题。目前,无论是在欧美国家还是苏联东欧国家,生活方式至今也仍然处于课题的地位,也就是说,它们都是把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9.
我国人民生活方式中的一些明显变化,实际上是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开始的,在时间进程上呈现出与经济体制改革基本同步发展的趋势。这一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种变革间的密切联系。本文取狭义生活方式的范畴规定,分别从家庭婚恋方式、生活消费方式、时间支配方式、人际交往方式几方面的变革,来说明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作用,没有涉及劳动方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生活方式纵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传统生活方式,是与现代生活方式相对而言,是从纵向上即历史的角度区分生活方式的。传统生活方式,是历史上共同的生活条件(既包括社会的,也包括自然的)的产物,是历史上积淀的传统文化在生活意识和生活行为中的体现。 附带说明:传统生活方式与传统文化不能混为一谈,这二者是有着相互联系的不同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