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夏锋 《科学发展》2009,(8):24-37
我国当前面临的经济压力很大程度上源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型滞后,迫切要求深化资源环境体制改革,制定和实施绿色发展战略。建立环保特区是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按照保护与发展并举的原则,实现绿色增长、绿色复苏的重大战略举措。从各方面看,海南具备建立环保特区的基础,能够为全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提供示范。  相似文献   

2.
刘治彦 《城市》2017,(9):47-50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以绿色、智慧和人文发展为引领的新型城镇建设是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提高城市发展质量和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尤其是基础设施与城市建筑的绿色智能化改造,城市产业发展智慧化的意义重大,市场空间广阔.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海湾阿拉伯国家纷纷提出各自的绿色发展战略,普遍制定了气候治理、能源转型等系统行动规划,相关建设项目取得一定成效。海湾阿拉伯国家开启绿色发展之路具有多重考量,既是其能源转型与经济多元化愿景的题中之义,也是其建构新型社会契约的必然要求,同时也为这些国家在国际竞争中赢得发展先机。受技术制约等基础性困难、传统化石能源经济模式惯性、乌克兰危机长期化等因素的影响,未来海湾阿拉伯国家绿色发展将面临不少挑战。但从长远来看,全球能源绿色低碳化转型将是主流趋势,海湾地缘经济与政治形势总体向好,乌克兰危机潜藏绿色转型新萌芽,这些因素都将给海湾绿色发展带来新机遇。  相似文献   

4.
上海的产业结构、城市结构、消费结构,需要进行以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相对脱钩为特征的绿色转型,需要大力发展循环型和服务型的产业体系,建设紧凑型和生态型的城市空间,倡导功能型和公共型的消费模式。  相似文献   

5.
金准  宋昌耀 《城市》2022,(8):23-31
旅游业碳排放规模大、覆盖面广,有较大的节能减排潜力,对于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具有先导、牵动和试错意义。全面深入推进旅游业绿色转型,需要准确把握旅游业碳排放总体特征,完善旅游业绿色转型顶层设计,以绿色旅游消费推动循环经济体系形成,以科技手段助力旅游业绿色转型,强化旅游业碳汇市场运作,通过绿色转型打造我国旅游业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付崇兰 《城市》2011,(11):4-5
我国正处在转型发展的新阶段,研究我国当前新城发展,尤其是大都市区新城发展和建设,对落实我国经济转型发展有重要意义。我国大都市区新城发展现已进人大发展和转型提升的新阶段,但同时也面临着在加速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各种新问题和新挑战。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全球经济发展速度放缓,我国经济由于对外依存度较高也受到了全球经济颓势的影响,宏观经济增速也持续下降,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面临转型升级,必须在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前提下,深入经济改革。文章首先简单介绍了我国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从而得出我国经济转型的三个前提:经济转型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经济转型必须坚持中国社会主义方向,经济转型必须坚持市场经济体制道路;进而得到我国经济转型的三个基本内容:要转变传统发展要素,由物质资源消耗发展转换为人才、信息、科技创新发展;要转变传统发展路径,由投资出口拉动发展转换为消费、投资、出口协同拉动;要转变传统发展模式,由单一工业推动发展转换为农业、工业、服务综合推动。  相似文献   

8.
周亚金 《城市》2022,(12):29-37
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解决兰州市资源环境生态问题的基础之策。当前,兰州市绿色低碳循环发展面临生态保护和治理任重而道远、产业结构仍需优化、现代流通体系存在短板、消费领域绿色亟待转型、绿色技术创新面临障碍的现实困境,因此,可以通过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提供良好生态保障,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生产体系、流通体系和技术创新体系,推进和实现兰州市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相似文献   

9.
赵峥  张亮亮 《城市观察》2013,26(4):161-168
绿色城市理论的演进经历了萌芽、形成、发展三个阶段,近二十年来国内外学者主要从发展模式、生态系统和城市设计三个角度对绿色城市的概念和内涵进行了阐释。本文在对国内外绿色城市研究相关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对绿色城市的概念和内涵进行界定,并对发达国家的城市绿色转型实践经验进行总结,认为中国应借鉴国外城市转型经验,从创新制度设计、营造绿色文化、发展绿色科技、制定绿色规划四个方面着手,立足国情,有序推进绿色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乡镇企业原先的强劲发展势头逐渐放缓,出现了经济效益下滑,企业发展停滞不前的困难局面。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时期,乡镇企业要增强经济竞争力,走出困境,实现二次创业,必须实施新的发展战略。而就乡镇企业自身的特点,走绿色产业发展之路不失为一种可行性选择。乡镇企业实施绿色生产的现实意义1.乡镇企业本身生产的需要。乡镇企业基础差、起步晚,人、财、物力量有限,在与国有大中型企业及其他类型企业的竞争上相对处于弱势地位。其产品的生产更多是立足于农村,很多是对农业初级产品的再加工和深加工。乡镇…  相似文献   

11.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发展镇域经济,要坚持创新理念,促进镇域经济转型发展;坚持协调发展,促进镇域经济健康发展;坚持绿色理念,促进镇域经济持续发展;坚持开放发展,促进镇域经济共同发展;坚持共享理念,促进镇域经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陆小成 《城市观察》2013,23(1):125-132,168
纽约城市转型表现为由制造业到服务业再到高端知识型服务业和绿色发展的城市演变轨迹,其特征主要表现为重视创新驱动、高端服务业集群、人才教育培养、城市功能融合、城市绿化建设等。借鉴纽约城市转型经验,北京应加强城市功能的均衡化疏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产业多中心集聚和分散布局,大力发展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休闲等服务业,完善公共交通系统,加快绿色产业、绿色技术创新和城市绿化建设,促进城市转型与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世纪之交,正当中国社会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之际,知识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中国社会必须正视工业化和知识化的双重任务,而不能再按部就班地发展工业经济。因此,中国社会必将是浓缩着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知识经济三种社会形态的转型社会。家庭作为社会有机体的基本细胞,其结构与功能的变迁必然会打上时代的烙印,呈现转型家庭的复合特征。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作为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高等职业教育必须构建新的发展理念和模式,因此,探讨构建适应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的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和发展路径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陈恭 《科学发展》2013,(10):93-98
综观东亚新兴经济体和欧美发达国家在社会政策领域的路径变迁,可以得出"两个转型"的基本结论,即东亚新兴经济体从单一追求经济增长逐渐向追求经济与社会平衡发展转型;欧美发达国家从倚重国家福利向倚重社会投资与国家福利平衡发展转型。这两个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转型,对中国当前的社会发展和社会政策改革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中国作为具有后发优势的全球最有活力的新兴经济体,当前既需要解决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失衡问题,也需要未雨绸缪,避免陷入欧美国家福利陷阱而背上沉重的财政包袱。因此,在国家与市场之间找到一条最具效率性和合理性的社会发展路径,才是符合当前中国社会政策改革的逻辑。  相似文献   

16.
陆小成  冯刚 《城市观察》2015,(3):185-192
生态文明建设凸显了城市经济新常态下的执政新思维、新理念、新战略。城市绿色发展是遵循绿色、生态、低碳的可持续发展原则,以绿色的城市经济增长来实现城市的现代化、生态化、持续化发展。学者对生态文明建设与城市绿色发展的现状、问题、国内外经验比较、评价、路径等方面进行研究,尚存在诸多不足。未来研究需要深入研究生态文明建设与城市绿色发展的内在关系,全面阐释城市绿色发展的内涵与特征、问题与成因,建立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政绩考核体系和选择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7.
农民培训对提高农民就业创业能力,改善生活,促进农村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以绿色发展为引领,推进新型农民培训是促进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本文通过对新型农民以绿色发展培训的实践总结与分析,进一步明确新农村建设绿色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2020年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关节点.适应经济转型升级大趋势,推进由工业大国向服务业大国的转型,意味着经济的结构性升级.这不仅是一个经济增长新常态的形成过程,还伴随着经济结构新常态、利益结构新常态、制度创新新常态的形成;这不仅涉及经济领域的改革,还涉及社会、文化、生态等领域的改革;这不仅需要政府发展理念的变革,还需要政府角色的转换.推进服务业主导的转型与改革,将成为“十三五”时期提质增效、转型创新的主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19.
我国社会、经济正处于转型时期,现阶段为适应国家发展,需要大量的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因此教育管理是一个国家培养人才,服务社会的重要点,只有做好教育管理,才能更好的发展国家建设.分析认为,在当代,我国的教育管理现状还有一些问题,教育发展水平的不平衡等问题也制约了教育管理的发展,因此,只有在转型时期适应社会和社会发展需要,提升和转型常规化的管理制度,教育管理结合新形势创新和发展,才能做好教育管理.  相似文献   

20.
作为低碳经济的先行者,近来英国正式颁布了低碳转型计划。该计划对电力部门、家庭与社区、工作场所和就业、交通系统、农业等领域的碳排放都给出了详细的应对措施,将减排目标具体量化,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明确的时间表。与此同时,计划还突出强调政府在低碳转型中的定位和作用。该计划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