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语亲属称谓是汉语词汇系统中非常具有特色的成分之一。本文分别从长辈,平辈,晚辈三个方面与普通话分析对比,归纳了四川广安方言的亲属称谓语,分析说明了其亲属称谓语的特点及其地域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
赵本山春晚小品在国内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随之而来的就是东北方言热的出现。赵本山春晚小品中东北方言的使用为其小品增色颇多,主要表现在小品语言对东北方言语音、词汇、句法的纯熟使用上。从语音使用角度看,平翘舌不分,说话常带儿化音,声母"r"读成"y"是典型现象,这使得表达变得俏皮、可爱,富有幽默感;从词汇角度看,词语表达直接是最大的特色,跟对方关系好,说话就特别亲切,称呼对方为"大哥、大姐",跟对方关系不好,说话就夹枪带棒,讽刺力极强,体现东北人的直爽与豪放。感叹词使用是一特点。感叹词依赖于语境,在特定的语境中表达不同的感情。亲属称谓的使用拉近了人与人彼此之间的距离,更能显现东北方言的亲切与朴实。单音节词"整"在东北方言的不同语境中具有多个意义,丰富了语言的内容;语法角度的形容词重叠使用也颇具特色。AABB重叠式的形容词读起来节奏感强,也易于被观众所记住。  相似文献   

3.
《父子》是贾平凹《太白山记》中的短篇小说。文中将太白山一带的陕西方言风格挥洒得淋漓尽致,呈现出十足的贾平凹式陕西方言的陕西传统文化内涵、陕西地域特征以及粗糙低陋的语言风格。德译本的《父子》,在陕西方言的处理方面,很难达到原文的语言效果,陕西语言文化特色也未得到完全凸显。  相似文献   

4.
中国自古就重视亲属称谓,从而产生庞杂的亲属称谓系统,又因各地的方言,风俗不同,亲属称谓系统成为称谓语的重心之一。我国自古就有对称谓语的研究,但是大多数研究都是从历时的角度研究或描绘其发展变化的情况,近代的研究更多重视不同国家亲属称谓系统的对比研究,以期找出其差异。文章从共时的角度探究影响大学生亲属称谓认知的因素。从面称、背称、同学对亲属的称呼三个层面对大学生亲属称谓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从丰城市梅林镇杭桥村选取了一定的相关语料对丰城方言称谓语系统进行相关的探究,重点从社会称谓语和亲属称谓语两方面探讨了梅林方言称谓语,分析了社会称谓语和亲属称谓语的特点以及其所映射的风俗文化,这将对丰城方言称谓语系统的研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东北方言语义直白、易于理解,诙谐幽默,越来越流行。本文从语言层面和文化层面对东北方言的特点进行分析。在语言层面,从语音、语法和词汇三个方面总结东北方言的特点。此外,还深入挖掘东北文言所蕴含的多元民族文化特色,以及语义直白所隐藏的文化因缘。  相似文献   

7.
称谓作为语言的一个特殊的组成部分,与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汉语的称谓词细致而复杂,本文从亲属称谓和社会称谓两个方面分别阐述各自的特点和文化内涵,并简要讨论在日常交际中汉语称谓词的缺失现象,以及对此种现象的文化思考。  相似文献   

8.
《中外书摘》2009,(12):80-80
广州方言又称为“粤方言”、“粤语”、“白话”和“广府语”,英文叫Cantonese,是汉语七大方言中语言现象较为复杂、保留古汉语语音特点和古汉语词语较多的一种方言。分布在广东大部分地区和广西东南部。今日的广州方言还保留着不少中古时代的汉语语音,且看杜甫的一首五言律诗: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大力推广普通话的同时,方言却像一种"非主流"元素在媒体的各个角落遍地开花。从小品相声、音乐戏剧到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方言都有占有一席之地。在方言疯狂涌起的浪潮里,陕西方言火爆银屏的趋势愈演愈烈,在媒体中分外流行。陕西方言能够在媒体中如此火爆,不仅有着深刻的社会因素,而且与陕西方言鲜明的地域特色、陕西方言本身独特的魅力有着深刻的联系。但方言节目的风起云涌,势必会出现节目泛滥、质量过低、使用不当等一系列问题。如何能让陕西方言在媒体中健康持续发展,又不影响"推普"政策?坚持创新、扬长避短、严格自律才能经受国家政策、媒体竞争和受众需求的三重考验。  相似文献   

10.
汉语和阿语的亲属称谓差异较大,它反映了两个民族的人际关系、文化传统与价值观念。本文从汉阿两个民族的文化渊源入手,就汉阿亲属称谓的繁与简、汉阿父系称谓与母系称谓的差别、汉阿亲属称谓在排行上的差异、汉阿亲属称谓的泛化使用等内容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提出了颇具新意的见解。  相似文献   

11.
中医根植于中国深厚的古典文化之中,又经过历史的沉淀和哲学辩证思维的浸染,历经数千年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而在这些语言风格里,除了本身的文学性和历史性以及哲学辩证性,更包含着典型的美学特点.比如通俗性、含蓄性、节奏美和简洁美,这些都是中医语言的一般特点,和中国古典文学也有着深厚的渊源.近些年随着中国古典文学的兴起,对中医语言的研究也有了很大的进展.介于中医语言对于一般人所具有的模糊性的特点,本文试从中医语言本身来分析其语言的这些美学特点.  相似文献   

12.
伴随经济全球化、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深入发展,国际交往日益频繁。与此同时,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促使中外贸易往来愈加频繁,国际化大环境下的合作和交流已成为诸多产业发展的主流模式。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陕西西安在打造新一线大城市中,承担着传递陕西形象和文化的使命。语言作为国家的文化载体,对国家的文化传播具有重要作用,高等院校英语类课程在中外语言和中国文化的传播中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以我国陕西新形象为代表,分析陕西新形象在高等院校英语类课程中的传播,并提出实践措施,旨在将英语教学和陕西新形象的传播有效地结合在一起,讲好陕西故事,推动高等院校英语类课程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3.
姚艳梅 《职业时空》2008,4(4):45-45
在人类语言里,存在着大量记录颜色的符号—颜色词。这些词语在语言中经常被使用,从而使其具有丰富的感情色彩和文化内涵。在跨文化交流中,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对各种颜色符号的感知是不同的。在中国文化中,颜色的生成具有强烈的神秘色彩,它的发展受到中国社会文化发展的较大影响。中国文化中的颜色内涵和象征意义十分丰富,而且颜色词的象征意义是多元的。  相似文献   

14.
现在日常生活口语中,有大量的亲属称谓词的泛化现象,明显的就是"X哥""X姐"的盛行,本文试图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分析这个问题,主要是从语言和社会阶级,语言和环境,语言和社会交际等几个方面来分析口语和网络语中亲属称谓词的泛化现象。  相似文献   

15.
语言是人类交流沟通的必需工具,也是文明保存和传递的主要途径,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灵魂,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汉语使用人数达12亿以上,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中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导致现代汉语方言众多,情况复杂。  相似文献   

16.
黄欣 《现代交际》2012,(4):54-56
时下南昌是一个典型的双语社会,大多市民都具备南昌话和普通话双语能力。随着普通话和南昌话长期、广泛和深入的接触,引发了两种语言功能和结构的变化。普通话和南昌话的系统结构在接触中发生着"同构"和"互协"。本文通过对南昌人普通话中语气词"是"的使用调查来诠释普通话和方言的这一"互协"模式:方言在受到强势普通话影响趋于同构的同时,努力保全自己固有的语言格局,影响着并渗入到普通话中。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平山的方言特点、衬词衬句的特点以及方言对民歌曲调的影响三方面,来阐述阎三妮作品中歌词的语言特色。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从人称代词"俺、咱"的基本意义和语法功能等方面来描写,探讨永城方言人称代词"俺、咱"的特点,试图揭示这种特殊现象的深层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9.
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网络以其巨大的影响力改变着我们生活的大背景下,社交平台和自媒体兴起,网络流行语也随之呈现出鲜明的特点,其中较明显的就是汉语地域方言对网络流行语的渗透,这些汉语方言因其极具表现力、富于生动性并承载着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等特点而受到众多网络使用者的喜爱,因此,方言网络流行语在网络流行语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基于此现象,本文对网络流行语中的汉语方言展开研究,旨在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阐述汉语方言影响网络流行语的现状、方式及原因。  相似文献   

20.
对外汉语教学和汉字教学密切相关。汉字的产生具有明显的理据性,汉字不仅音形义融于一体,而且汉字还承载着汉民族思维文化、历史文化、经济文化。对外汉语教学中可以利用汉字的理据性选准字形切入教学,利用音义结合特点归纳出语音识读规律,利用形义结合特点在进行汉字教学同时进行语言文化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