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知识     
宏观调控:指国家或政府有意识,有目标地运用经济手段及行政和法律手段对社会供应总量和需求总量及其构成等主要经济活动实施调节和控制,以实现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主要运用的经济手段和经济杠杆是指价格、财政、税收、信贷、利率、汇率等,同时辅之以行政的、法律的和教育的手段,促使宏观调控的目标实现。 (《解放日报》93.7.11)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发展,客观上要求加强和改善宏观控制,而完善宏观控制必须综合运用经济杠杆来管理国民经济,可以说能否有效地配套使用各种经济杠杆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关键问题。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有关经济杠杆的理论。经济杠杆的两重性经济杠杆一般都是依托于一定的价值分配范畴而存在;经济杠杆以一定的价值形式呈现出来,表明经济杠杆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因此,经济杠杆要依据一定的社会经济形式而发挥作用。经济杠杆在实现其功能时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它内在于经济活动中,客观上要自发调节经济运行,也就是说它是经济活动的  相似文献   

3.
利率、税率、汇率这三种经济杠杆是政府为企业营造良好外部环境的主要媒介.由于我国政府在应用市场经济手段调节经济运转方面还缺乏经验,加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还不够完善,因此这三种经济杠杆的作用还远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本文就这三种经济杠杆在改革实践中现存的问题,提出调整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4.
税收是国家的产物。随着国家职能的形成和发展,必须通过一种手段不断补偿国家建设支配和消耗的一定资源、物力和资财,这就是税收。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税收是国家以法律形成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手段,是国家管理调节社会经济的重要经济杠杆。它具有固有的功能,并在不同历史条件下,发挥出不同的作用。 一、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税收的主要职能 税收的职能是其本身固有的客观存在的职责和能力,在一定的条件下,其职能所发挥  相似文献   

5.
经济杠杆与经济法规是国家在经济改革进程中对经济活动进行宏观控制的两种重要手段。正确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与正确运用这两种手段对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的管理,是促进经济改革深化和社会主义经济健康发展的保证。  相似文献   

6.
我们正在进行的这场改革,涉及社会的各个领域,其中在上层建筑的改革,主要是实现国家政治体制的优化,在生产关系的改革即经济体制的改革,实际上也是实现国家在经济领域的调节作用的优化。这场改革是自觉的即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的,国家对自身及其在社会各个领域的调节作用进行自觉调整,实现国家调节机制的优化,这就是我们这场改革的实质所在。 为了探讨改革对社会主义国家机制的完善作用,有必要先对一般的国家调节机能作简要的考察。 同自然界自发的发展过程不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体现了自发性和自觉性的统一。社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新的经济运行机制,总体上来说,应当是‘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机制。国家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调节市场供求关系,创造适宜的经济和社会环境,以此引导企业正确地进行经营决策。”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运行机制,从一定意义上说,也是社会主义宏观经济的运行机制。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有计划商品经济,是在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条件下运行的,它不同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一个重要特点,就在于它是由代表全民利益的社会主义国家用计划调节和控制其运行方向的。社会主义国家,代表着全体人民的利益,掌握社会基本生产资料和社会资源,是调节和控制整个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即宏观经济运行的主体。他从充分满足人们物质文化需要这一社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条件下,与国家、企业之间新型关系相适应的经济调节方式不再是指令性计划为主,而是系统的经济政策调节,即国民经济的有计划协调发展是通过政策性计划实现的.因而,把经济政策作为调节社会经济系统运行的主要手段及控制变量进行研究,也就成为经济调节理论及国民经济计划管理理论研究的新课题。一、经济政策的目标——手段系统经济政策是各级政府部门根据一定的社会发展目的及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所拟定,实施的意在指导或影响经济发展、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特定问题的行为准则,行动计划.经济政策的数量,涉及的领域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国家对经济过程的干预、协调、指导的深度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中指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同时又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计划既有指令性的,也有指导性的。指导性计划主要依靠运用经济杠杆的作用来实现,指令性计划也必须运用价值规律。本文就试图从国家对石油工业实行指令性计划管理中,如何运用价值规律和经济杠杆的问题,提一点极不成熟的意见。  相似文献   

10.
在关于计划经济中自觉利用价值规律问题的探讨中,有的同志把社会主义国家依据市场变化,运用经济杠杆,引导企业实现国家的统一计划,也看作是一种市场调节;并认为广义的计划经济包括市场调节,而广义的市场调节也包括国家计划,二者相互交叉、相互渗透。我认为,这种“渗透说”是不正确的。不能因为价值规律在上述两种场合都发生作用而混同起来。一、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中,关键问题之一,是进行价格体系的改革,从根本上改变那种既不反映价值又不反映供求关系的僵硬的价格制度,使价格体系成为增强企业内部经济活力、搞活经济的有力的经济杠杆。如何建立这种合理的价格体系呢?这当然需要做很多的工作,但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把社会主义商品同生产价格联系起来,以生产价格为依据来确定商品的价格。  相似文献   

12.
目前,对于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中首要的经济杠杆是什么,理论界的认识很不一致。多数同志认为,在价格、税收、信贷三大经济杠杆中,价格杠杆是首要的经济杠杆,是最有力的经济调节手段,其他经济杠杆则是对价格杠杆的补充。这一看法是很值得商榷的。我认为,税收杠杆才是社会主义宏观间接调控首要的经济杠杆。一、税收杠杆的调节范围比价格杠杆广泛主张价格杠杆是首要经济杠杆的同志是出于这样一种推断,即价格关系的覆盖面最普遍、最广  相似文献   

13.
价格是调节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经济利益的杠杆,也是调节劳动耗用量和占用量以及自然资源耗用量的经济效益的杠杆。在经济改革中,如果不改革价格体系,就会使一部分单位和个人侵占国家、集体和其他劳动人民的成果。一部分人靠着不合理的价格不劳而获,最终会损及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生产力。我们必须从基本理论上弄清价格体系问题,对症下药,进行综合性改革,才能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共同提高经济效率,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与价格Ⅰ、第一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和货币(黄金)价值,商品价值和货币价值共同决定价格。  相似文献   

14.
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价值上的统一性和在商品实现的矛盾性出发,我们认为,价值规律具有两种作用形式,其一般作用形式是通过价格围绕价值的波动调节社会生产和流通的,而其特殊作用形式则是通过商品使用价值实现的形式调节社会生产和流通;传统经济体制下计划价格既不影响流通也不调节生产的根源主要在于国家对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实行统购统销的政策切断了生产与流通之间的内在联系,而与计划价格形式本身无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干预价格,包括制定统一价格或最高限价,有可能兼顾价值规律的一般作用形式与特殊作用形式两个方面的要求。因而具有内在的合理性;进一步说,政府干预价格与自由价格的有机结合才是有效调节社会生产和流通的理想形式  相似文献   

15.
在经济体制改革中,价格补贴、价格决策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中心。这是非常自然的。因为价格补贴、价格决策是直接影响着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影响着社会各阶层人们的经济关系和经济利益,影响着按劳分配原则的贯彻。本文拟就当前价格补贴的状况和特点、影响以及从哪几个方面改革等问题,略述己见。 (一) 价格补贴是指国家运用财政手段,对某些商品给以经济支持,使它保持较低的市场价格的一种人为措施。比如,按照一般的成本和价格核算办法,大米的零售价格应为三角钱一  相似文献   

16.
自觉地运用价值规律确定农产品价格,对于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如何利用价值规律确定农产品价格问题,谈一点看法。正确的农产品价格,必须以农产品的价值为基础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社会主义国家自觉地运用价值规律调节生产,主要是通过正确地规定农产品价格来实现的。有了以价值为基础确定的  相似文献   

17.
今年是我国实现经济体制改革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关键一年,国家将陆续实施财税、金融、投资体制等方面的改革。推进这些改革:将有利于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使整个经济体制改革进入全面深化和实质性进展阶段;有利于发挥经济杠杆对产业结构的调整作用,使国家和地区间的产业结构趋于优化合理;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有利于理顺产权关系,促使企业尽快成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等等。毫无疑问,实施这些改革,将有力地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在看到几项重大改革举措将对国家和地方经济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在新旧体制转轨时期,由于结构性矛盾突出等因素的影响,这些改革  相似文献   

18.
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政府的职能相应地也要向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客观要求的方向转变,这是改革进一步深化,实行政企真正分开的关键。政府作为社会经济的管理者在管理方式上要实现由过去的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的转变,管理手段上要实现由过去的行政管理手段为主向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的转变。政府应成为市场的组织者和调节者,在尊重价值规律的前提下,主要运用经济杠杆调节市场,以实现间接调控企业的目的。政府机构的改革应本着“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政府职能转变的可靠保证在于改革现行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真正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两权分离,同时要建立健全政府行为法规,使政府经济行为法律规范化。  相似文献   

19.
税收是取得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它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的需要,以政治权力为前提,强制地无偿地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一种手段。因此,税收历来为人们重视的只是它的筹集财政资金的作用,而对它的经济杠杆作用却一直被忽视。比如,从1950年建立社会主义新税制,到1953年的若干修正,以及1958年和1973年两次较大的税制改革,都是本着“保证  相似文献   

20.
<正> 经过前一阶段的价格改革实践,我们开始了理顺价格的工作,实施了一些改革措施,初步积累了一些经验。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令人困惑的矛盾,诸如通货膨涨、物价轮番上涨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地困扰着改革的进程。如何正确认识这些矛盾现象,如何寻找出路摆脱困境?本文试谈一下这个方面的问题。一、经济成长与价格波动的矛盾及对价格改革方案的选择市场物价现存已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各种矛盾的焦点,要想使经济稳定成长,首先就要避免价格剧烈波动,在发展生产特别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上理顺价格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其运行机制是“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这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