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青海蒙古族当代小说创作主题为主线,在阐述20世纪80年代青海蒙古族小说创作基本概貌的基础上,总结得失,并对青海蒙古族当代小说创作的现实意义与价值作出了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科尔沁蒙古文乡土小说以其独特的民族性和地域性创作活跃于当代蒙古族文坛,成为蒙古族当代小说创作最为璀璨的文学现象。新时期科尔沁蒙古文乡土小说研究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呈现出百花盛开、争奇斗艳的崭新局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我们今后系统研究蒙古族乡土小说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综观蒙古族当代文学研究,在文学原理的普及和文学民族性的理论探索、蒙古族当代作家作品批评、蒙古族诗学理论研究、蒙古族当代文学的宏观解读等方面尤为突出。要想构建新的蒙古族当代文学批评语境,探索蒙古族当代文学研究学术生长点,首先,必须强调蒙古族当代文学批评的独立地位和健全品格。新的蒙古族当代文学批评,不应像过去的批评那样追随于作家的创作之后,成为蒙古族当代文学作品的附庸,而应具有超前性和预测性。其次,必须强化蒙古族当代文学批评的多元格局,多元共生,是生态系统中的一个事实,新的蒙古族当代文学批评也应如此。  相似文献   

4.
古代蒙古族汉文创作是蒙古族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蒙汉文学交流的产物,搜集、整理和研究古代蒙古族汉文作家作品对探究蒙古族古代文学发展规律,洞悉蒙古文学本身的演进过程具有重大意义,目前对于蒙古族汉文作家作品的研究陆续展开,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对古代蒙古族汉文创作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要概括的同时,也探讨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重估了研究方法,目的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关怀下,一支年轻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队伍出现在世界的东方。在这支文学队伍里,以蒙古族的创作力量最为雄厚,象玛拉沁夫、敖德斯尔、超克图纳仁、安柯钦夫、扎拉嘎胡、朋斯克、云照光、巴·布林贝赫、特·达木林等有才华的青年作家先后走出茫茫的草原,登上了全国的文坛。在这些蒙古族作家的成长过程中,卓越的文学大师茅盾先生付出了心血。他为蒙古族青年作家的代表人物玛拉沁夫评点作品之优劣,总结其创作得失,具体指导其创作实践,激发其创作热情。因此,玛拉沁夫说:“我将用毕生的努力,回答茅盾老对我的鼓励与期  相似文献   

6.
青海蒙古族民间文学的内涵赯吉思一青海蒙古族的形成与社会政治制度经历了一段极复杂而又极不稳定的历史过程。虽然说青海蒙古族从13世纪的20年代到ZO世纪40年代,前后有700多年的历史,但真正创造青海蒙古族文学艺术的是17世纪30年代固始汗率其部众移居青...  相似文献   

7.
我国内蒙古蒙古族作家短篇小说选《高高的山岗》,在1988年由蒙古国家出版社出版。印数达15000册。由此可知,蒙古文艺界对这部小说选的重视,以及读者面之广。这部短篇小说选在蒙古的出版,在中蒙两国文化交流史上,无疑将是一个新的开端。蒙古人民共和国除翻译出版我国作家的著作之外,也曾转写发表过我国蒙古族作家纳·赛音朝克图等人的诗作,但出版单行本著作尚不多见。  相似文献   

8.
50年代前半期中国朝鲜族小说的审美特征及其影响玄东彦著德铭译一50年代前半期,是中国朝鲜族小说文学的鼎盛时期。当然,中国朝鲜族小说创作,并非始自解放后。解放前,由朝鲜入境的许多朝鲜人小说家也曾从事过小说创作。他们曾创作出了诸如《绿满大地》(小说集)等...  相似文献   

9.
文中由对中国的后现代批评话语的质疑引发,指出运用后现代话语之前应首先厘清话语成立的前提。立足于中国当代小说的创作,文中从以下几方面展开考察:为创作命名的难度、作家地位及创作意识的变化、读者接受的转变、作品的流通机制。在对中国当代小说进行后现代阐释时,应认识到进行文化批评时语境化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中国当代小说领域以马原为首的先锋小说作家进行了一场叙事革命,他们在实践中完成了中国小说由"创作"向"写作"的转换。通过对余华、格非、苏童创作的分析,力求阐释中国先锋小说叙事革命的特点:开放时间、感觉的叙述方式;临界叙述;抒情风格。  相似文献   

11.
作为经典化的传承过程,张爱玲小说对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当代小说创作曾产生重要影响。以先锋作家苏童为例,在结合作家认同、家族与颓废、女性与人性以及具体创作手法等的前提下,苏童对于张爱玲小说的"当代接受"始终包含着较为复杂的文化内涵。而选择两代作家比较的目的在于拓展某种文学艺术精神及其价值的历史表现。  相似文献   

12.
二十世纪纳西族文学创作概观杨世光纳西族的作家文学,从历史留下的作品看,开始于15世纪中后期,明代诗人木泰是纳西族第一位作家。(实际可能还早,只是尚未发现作家作品。)其后直到19世纪末,相继出现了51位作家(据新版《纳西族文学史》灵载)基本上是诗人,也...  相似文献   

13.
蒙古族文化流传至今,仍然具有着比较鲜明的特征。其特征有蒙古族文化与汉、满、藏族文化的互补,民间文化与作家文化的长期共存。蒙古族文化赖以存在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应该让这种文化延续、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建院20年来,从事蒙古史研究的科研人员不辞清贫,不避艰辛,筚路蓝缕,安于寂寞,头顶一盏青灯,面对重叠黄卷,纵横驰骋于蒙古史研究各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现概要介绍如下。一、蒙元史研究蒙古族族源问题是一个学术界争论多年的问题。目前,我国蒙古史学界多数学者认为蒙古族源于东胡。留金锁《古代蒙古及蒙古汗国的建立》(1980年)从语言、风俗习惯等方面论述了蒙古人与东胡的诸多相似、相同之处。认为:“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蒙古族起源于东胡。”我院历史研究所编写的《蒙古族通史》(1991年…  相似文献   

15.
作家韩少功尖锐地批评"当代文学病得不轻".当代小说创作的沉疴在哪里?评论家和作家们总是囿于传统的小说创作理论和审美标准去进行创作与批评,没有以发展的眼光为小说的升华寻找出路.笔者以为,当代小说应当借鉴美国人类学家海伦·帕尔默<九型人格>中的人格分析方法,从人物的性格论和心理论跃升到人物整体塑造创作新阶段,开创文化人格塑造的小说人物塑造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6.
家族小说是著名蒙古族作家邓一光的主要文学创作成就所在.就叙事话语而言,邓一光家族小说将战争年代的英雄主义与蒙古草原文化想象,以及女性命运的生存观照融为一体,建构了父系家族的英雄神话与母系家族的女神神话,并表现出浓厚的悲剧意识、民族意识与生存意识,在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主流文化小说中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7.
8月22日,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原书记、内蒙古作家协会原主席、著名蒙古族作家玛拉沁夫应邀莅临我校,为我校文学院、蒙古学学院、传媒学院四百多名师生做了题为《文学进行时-喜悦与忧思》的学术报告。玛拉沁夫先生是我国当代文学史上卓有成就的蒙古族作家,  相似文献   

18.
一定历史时期内,单位制度深深作用并影响作家形成的"单位情结",在当代小说中存在着稳定的共性;而在历时阶段里,它又呈现出了鲜明的差异。对单位情结在当代小说嬗变轨迹的梳理,可以呈现当代作家的创作心理的演变、文学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以及当代小说对单位及其制度想象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中国当代国家文学的建构,既是现代民族国家文学发展逻辑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中国当代文学特殊性的体现,但其体制化资源却主要来自前苏联。从上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俄共(布)中央委员会和联共(布)中央先后发布了《关于党在文学方面的政策》的决议、《关于改组文艺团体》的决议,并于1934年8月主持召开了第一次全苏作家代表大会,奠定了前苏联国家文学的基础,展现出现代民族国家语境下新的国别文学发展愿景及其发展路径,对我国当代国家文学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重庆作家罗广斌、杨益言的长篇小说《红岩》的创作过程,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看作是中国当代国家文学构建的一个代表和缩影,并为新中国国家文学提供了创作范式,创造了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20.
论影视改编对当代小说创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说为影视传媒提供了文学剧本,影视传播所带来的巨大收益直接影响当代小说的创作。作家的创作观念和作品的主题由此发生了变化,小说的叙述方式、叙述语言、人物对白、结构技法等都因影视的影响而出现或多或少的影视化因素,这给当代小说创作带来了艺术上的创新,但同时,文学的阅读想象空间逐步消失,文学的传统魅力逐渐减弱。小说创作的独特性问题已经成为当代作家所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