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祝红艳 《职业》2010,(2):30-31
80后是第一代引来如此多争论和关注的群体,随着时间的流逝,80后里的第一批人,即1980年出生者在2010年到来的时候正式步入“而立之年”。1980年出生的人现在生存状态如何?智联招聘开展的特别调查共有8000余名职场人参与,其中80年出生的职场人比例将近七成,这个数据表明80后已经成为职场新人的主力。  相似文献   

2.
我从未见过我的父亲。1953年2月24日我在黑龙江双城堡五十军留守处出生的时候,父亲正带领着五十军在朝鲜战场上鏖战。留守处立刻把我出生的电报发到了前线指挥所,正在前线指挥战斗的父亲见电报“欣闻喜讯”(见《前线书信》1953年3月9日)。  相似文献   

3.
为写《胡耀邦传》,我曾到北京拜访过胡耀邦的夫人李昭。一晃几年过去了,当我再次见到年近八旬的李昭大姐时,她不仅身体硬朗,精神矍铄,而且比早几年似乎年轻了许多。待得坐定,我不揣冒昧地问道:“李昭大姐,我记得您出生在湖南宁乡,祖籍也在湖南,但是有人说您是安徽人,您的籍贯到底在哪里?”“当然是湖南人。”李昭大姐肯定地说,“我1921年出生在宁乡,后随父亲浪迹天涯,来到安徽宿县。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我放弃高中学业,投身战地服务团,加入了新四军领导的抗日救国行列。1939年到延安,进入女子大学学习,我将原名李淑秀改…  相似文献   

4.
马东 《老年世界》2006,(6):12-13
我父亲马季,原名马树槐,1933年生于北京.35岁和我母亲结婚,1968底我出生在哈尔滨。  相似文献   

5.
邹彦 《老年世界》2007,(22):20-21
1933年,我出生在吉林白城。父亲是个开明的商人,把我送进了学堂。伴着隆隆炮声,东北解放了,我们迎来了一个新世界。我和同学们扭着秧歌,唱着“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  相似文献   

6.
宝宝纪念册──成长的足迹丹丹、斌斌,你们的幸福便是我的安慰吴丹1984年2月21日出生属鼠张仕斌1986年月1月10日出生属牛丹丹、斌斌,可爱的孩子,在你们生日即将到来的时候,老姨在这遥远的地方为你们祝福。还记得咱们在一起时的热闹情景吗?我无拘无束地...  相似文献   

7.
1979年1月27日,我出生在河北省广平县一个普通的家庭。父亲是河北省广平县中心学校教师,母亲刘金美是农村妇女。他们为我起名叫“瑞红”,希望我为这个家庭带来红色祥瑞,却不知道我的降生给它蒙上了阴影。  相似文献   

8.
对跨世纪青年素质提高的一点思考——也谈国民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国民性是五四时期提出来的。鲁迅在本世纪初就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并因此弃医从文,以小说、杂文的形式在肯定国民性的优点时,着重分析批判了中国国民精神的痼疾,主要是长期皇权统治下形成的奴性,引起了重视。这以后,由于在历次政治运动中知识分子的表现,由于在十年浩劫中红卫兵的表现,在80年代又曾引起了学术界对国民性的讨论。二今天,人们将共和国分成为五代人: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是第一代,出生在二、三十代的被称为迎接解放的第二代,四、五十年代出生的第三代叫红卫兵的一代,六、七十年代出生的第四代是改革开放时期成长的一代,第五代出…  相似文献   

9.
娟子 《金色年华》2011,(1):52-54
我出生在安徽安庆市一个普通工人家庭,2006年从省内一所三流大学毕业后,因为找不到工作,在一位亲戚帮助下移民到了美国。在纽约生活一段时间后,我感到这里一切都好——除了没有钱。  相似文献   

10.
轮椅上的CEO     
明红 《现代交际》2002,(4):14-16
我从未体验过站立是什么滋味 1971年 6月28日,我出生在大连一个平民家庭,上有一个大我3岁的哥哥。我9个月的时候,由于高烧导致全身麻痹,肌肉萎缩,我就变得目光呆滞、不会哭、不会叫,甚至不能坐、不能动。 经过12年的艰难求医历程,我必须面对这样一个残酷的事实:我成了一个生来就没有体验过站立、走路是什么滋味,须一生在轮椅上度过的残废。 摇着轮椅走向社会 在爸妈的关爱下,我度过了苦难的学生时代。1990年夏天,我初中毕业。那一年,我19岁。 虽然我的学习成绩很好,但还是主动放弃了继续求学的机会。我对爸妈…  相似文献   

11.
2010年农历虎年,是我84岁的本命年。我出生在湖北,23岁参军北上,1949。1950年在张家口学习培训,调北京工作后也曾下放到河北邢台碾子头乡柴家庄村劳动锻炼,与乡亲们同吃同住同劳动,河北省是我的第二故乡。我高兴借写此文之机,祝我多年不见的河北老年朋友们幸福快乐、健康长寿。  相似文献   

12.
一只小木匣     
苏日图 《老年世界》2008,(11):17-18
我出生在辽宁省,成长在内蒙古。1942年,我考入伪满洲国兴安军官学校少年科,接受了当时担任连长、后来领导我们起义的王海山等进步老师的革命思想教育。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前夕,我参加了兴安军官学校革命师生在乌兰浩特发动的“八·一一”葛根庙武装起义,从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如今,我已是八十一岁的耄耋老翁。在我这一生的两万九千多个日日夜夜里,既有坎坷的经历,也有幸福的时刻,在这里,我只想写一段与一个小木匣有关的故事。  相似文献   

13.
鼓掌     
很久了,我都想弄明白,我的学生们为什么这么热衷于鼓掌。 2008年,给大一新生上第一节课,随便问了两个同学的年龄,都生于90年代。我问:1989年出生的有吗?没有人举手。20世纪80年代就这样被一笔勾销了。  相似文献   

14.
武玉岐 《老人世界》2010,(10):23-23
我出生在武安市西部山区。家乡山多地少、石厚土薄,十年九旱,家境清贫。打我记事起,一年难得吃几次白面,老是以杂粮艰难度日。青黄不接时,糠菜为食也填不饱肚子。  相似文献   

15.
赵正琼 《老年世界》2011,(17):24-25
我的父亲赵学识,湖南人,1913年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可他却视金钱如粪土,选择了一条艰苦的革命之路,从此,开始了他戎马奋斗的一生。  相似文献   

16.
看到日本政府非法“购买”钓鱼岛、实行所谓“国有化”方针的消息报道后,我不禁义愤填膺,旧恨新仇一起涌上心头。1934年2月,我出生在湖北省沙市。从我记事时起,就是日军大举进攻中国的时候。1940年6月沙市沦陷后,我们大批难民逃离家园,渡过长江,来到湘鄂西交界一带,受尽磨难。  相似文献   

17.
1923年,我出生在北京城。我的父亲名叫溥绍,与溥仪是同辈人,祖父是清末庄亲王载勋。我最初取名叫“爱新觉罗·毓恩”,1945年以后改名为“庄玉恩”。  相似文献   

18.
我1982年出生在豫东山里,我们那帮孩子脑子里不断闪现的就是“穷”“富”两个字了,说实话,我们就是这样被刺激着长大的。  相似文献   

19.
我出生在黑龙江省肇源县。在我两岁那年,父亲就被日军杀害了,母亲焦淑清为了躲避日军的追杀,带着我改嫁到肇东,我随着继父姓张。  相似文献   

20.
田广征 《老年人》2007,(1):20-20
我1918年10月10日出生,老家在河北省物城县芦庄。青年时期参加抗日战争,曾担任过游击队分队长。解放战争时期,转战河北、河南、山东、湖南等10多个省区。1950年来到湖南慈利,50多年来,我一直生活、工作在这块土地上。我是一名抗战老战士,2007年是我军建军80周年,回忆我的军旅生涯,许多往事至今仍留在我的脑海里不能忘怀,亲手击毙鬼子小队长川本次郎就是其中的一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