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皮日休是一位热心用世的文人。其《皮子文薮》十卷多有志于用世救时之作。他揭橥的写作宗旨是“上剥远非,下补近失”。深受韩愈、元结影响。“救时补政”是他一贯强调的文学主张,所以对白居易十分推崇。提倡诗风应崇实抑浮。于唐代诗人中,还推尊陈子昂、李白、杜甫、孟浩然四人。对陆龟蒙的诗才评价很高。都反映了他的论诗主张。他把杂体诗和古体诗、近体诗并列为三大类样式,显然是把杂体诗的地位过于抬高了。  相似文献   

2.
王禹偁——两宋尊杜第一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杜甫在宋代倍受推崇,确立了"诗圣"的地位。其间,王禹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作为白体代表人物的王禹,主张学白而实亦崇杜。他的文学主张和创作实践,都受到杜甫的深刻影响。"子美集开诗世界"的卓识,在杜诗学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两宋尊杜第一人",王禹是当之无愧的。  相似文献   

3.
试论王安石诗胡守仁王安石以一身而兼皙学家、政治家、文学家,成就是多方面的。现在我只论述他的文学,不涉及其余,而文学又只论述他的诗。王安石的诗继承了杜甫的诗歌传统。他对杜甫极端崇拜,在《杜甫画像》里,大大肯定杜甫的爱国爱民思想,说他虽遭遇坎坷,过着颠沛...  相似文献   

4.
齐梁文风的北传及余绪周建江田守勇批评太宗世民文学者,常将其同齐梁陈隋之文学相联系。《新唐书》卷201曰:“唐兴,诗人承陈隋风流,浮糜相矜。”而煽起唐初浮糜的齐梁文风的“风流教主”即太宗皇帝,《新唐书·虞世南传》解释说:“帝(唐太宗)尝作宫体诗,使赓和...  相似文献   

5.
杜甫和苏轼是耸立于唐宋诗坛的两大诗人。宋人普遍崇杜,苏轼更不例外,特别是他对杜甫在蜀中的遗迹充满深厚的感情。他晚年思归蜀中而不可得,思乡之情与崇杜之情常常融为一体,他在诗文中对杜甫作出相当全面的评价。“一饭未尝忘君”的含义在对杜甫的评价中,恐怕没有比“一饭不忘君”一语,影响更大的了。在封建时代,这句话几乎成了对杜甫的定评,也是他被尊为“诗圣”的主要原因。然而近三十多年来,这又成了一些人贬低杜甫,或作为杜诗局限性的主要论据。这句话最早就出自苏轼,他在《王定国诗集叙》中说: 太史公论诗,以为《国风》好色而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永明诗文、梁代中期诗文、宫体诗文等三个方面 ,对二十世纪的齐梁诗文研究作一宏观上的回顾 ,考察、梳理了一百年来齐梁诗文研究的历程 ,凸现了齐梁诗文在二十世纪的研究特色 ,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研究者对齐梁文学逐步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略论隋诗对唐宋诗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隋诗转变了齐梁以来的淫靡诗风,推动了诗歌的格律化进展。隋诗的而辞雅体及其优美的语言风格,对唐宋诗词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初唐诗人深受虽未入唐、成就却很高的隋代诗人的影响,他们化用隋诗词句的情况时时可见。盛唐受隋诗影响最大,如边塞诗、田园诗等。连大诗人李、杜也不例外,尤其是杜甫,受隋诗影响更大。中唐也没有忘记在隋诗中吸取养分。晚唐受隋诗影响较小,但在温庭筠、李商隐等重要作家作品中,也是有迹可寻。宋代诗词受情诗影响要小得多,但隋诗中一些高度凝炼的语句,仍是宋人乐于吸取的。归结上述种种,以“起衰中立”四字来归纳隋诗在文学史上的作用则是公允的。  相似文献   

8.
刘汾 《船山学刊》2008,(2):169-172
历代文学批评家都承认,李商隐诗学杜甫而自成一家。从表现角度而言,杜甫、李商隐二人同样深于情而长于言情。又都深受儒家诗教的影响,所以诗中的情感都表现得温柔敦厚、忠爱缠绵。然而二人诗作却又各具面貌,杜诗用情博大,李诗用情深挚。究其个性原因。杜李二人虽然天性相近,但因生平时代影响。杜甫是典型的政治人格,受屈贾文学影响较多;李商隐则是纯粹的诗人人格,更多的受宋玉的感伤主义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艺术真实是评价文学的历史尺度,它是着眼于文学与社会的关联性而产生的。正因为文学文学与社会的关联是多重的,所以文学的真实性并不是单维的,而是多维的。...  相似文献   

10.
李定广 《学术研究》2006,(2):138-141
唐代省题诗的标准并不是齐梁体格。唐代省试诗大都用常格,即唐代的律体,惟开成二年用齐梁体,属非常格。初盛唐人所谓的齐梁诗(或齐梁体)主要从内容风格着眼,而中晚唐人所谓的齐梁体格主要指声律上的不计较平仄粘对和语言上的明朗、工稳,与浮华、绮艳无关。齐梁体不应为中晚唐艳情诗的复话承担责任。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20年代初发生的社会主义论战,进行了新的探讨。本文认为,梁启超、张东荪等所提出的中国应当发展资本主义实业、而不能立即实行社会主义的主张,是基本上符合当时中国的国情的;只是他们不懂得只有谋取到国家的独立主权,中国的资本主义才可能得到发展。他们又极为惧怕民主革命的爆发,所以他们消极企盼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这种主张,又脱离了中国的实际,没有取得任何实效。至于年轻的共产主义者,认定在当时的中国就应当立即消灭资本主义,直接实行社会主义,则是不合当时中国国情实际的、无法实行的主张。不过,正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民主革命的实践中,逐步校正了早年的误识,找到了新民主主义这条切合中国国情的救国之路  相似文献   

12.
宋元人对理学文弊的批判和理学文学观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代理学在德、艺关系和文、道关系上走向了重德轻艺和重道轻文的极端 ,程颐提出“作文害道”说 ,对宋元时期的诗文和文学理论造成了极大的消极影响。但程颐等人的主张是不符合先儒垂训的 ,于是在宋元时期 ,许多人起而批判这种文道观 ,批判由此造成的文弊。与此相伴随 ,宋元时期理学家们的文学观念也发生着巨大变化 ,一方面 ,他们改变了理学宗师们提出的一些文学主张 ,如抛弃“作文害道”说而提倡“融会文理” ,抛弃“作诗妨事”说而提倡“敛情约性”以为诗 ;另一方面 ,他们对理学前辈提出的一些反文学的文学观做出了新的解说 ,我们称之为“非诗理论的诗学阐释”。由此角度 ,我们也可以审视宋元时期文学思想的变化 ,特别是与理学影响有关的文学观念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唐代诗国里的双子星座——李白与杜甫,不仅是那个时代的伟大歌手,也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李杜诗歌内涵丰厚,成就十分辉煌。从唐代开始,就有人对李杜的诗歌创作和艺术成就作比较研究。本文不打算对历代李杜诗歌研究作全面审视,只想通过对李杜前期诗歌创作的探索去考察他们青年时代的思想旨趣、价值取向和审美追求,揭橥他们文学创作与时代的联系,以及二人在盛唐文化氛围下的成长与奋斗,深化对李杜诗歌的研究。谬误之处,识者匡之。  相似文献   

14.
<一> 在中国诗歌发展的历史上,杜甫是一个具有承先启后作用的、集大成的伟大诗人。不言而喻,他不可能是天生的,必然有一个学习、发展的艰苦过程。根据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观点,在考察一切社会现象和历史进程时,应当着眼于它的发展和变化。这就为今天的杜甫研究者提出了一个任务,即着眼于杜甫生活、思想和创作的发展变化,研究这个发展变化的阶段性,从而探讨诗歌创作上的一些带有规律性的问题,以为发展今天的诗歌创作所借鉴。本文旨在结合对杜甫《临邑舍弟书至苦雨》一诗的评价,谈谈杜甫早期创作的问题。萧涤非同志在《杜甫研究》中,将杜甫的创作分为四个时期,第一是读书游历时期(公元七一二年——七四五年),即从杜甫  相似文献   

15.
东汉的班固曾指责屈原“露才扬己”(《离骚序》),北齐的颜之推也曾批评屈原的“显暴君过”是“多陷轻薄”(《颜氏家训·文章篇》)。此二人系历史上最有名的攻击屈原的人物。他们的贬抑祖国伟大诗人屈原的主张,当然不会得到历代进步文论家的赞同。郭老在批评杜诗时,认为杜甫也是“抑屈扬宋”的,并说杜对屈的评价是“继承了班固、颜之推等人的传统的。”(《李白与杜甫》)杜甫是不是“抑屈”呢?综观少陵诗,我们不同意郭老的观点,理由如次:一,杜甫赞扬屈原的人品,同情屈原的遭遇。如《最能行》之结尾二句:“若道士无英俊才,何得山有屈原宅”,称屈原为“英俊之才”是颇高的赞许。在《天末怀李白》末,杜甫写道:“应共冤魂语,投  相似文献   

16.
我国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与杜甫,两人结下了终生不渝的友谊,是我国文学史上的千古佳话。李白与杜甫是我国诗坛出现的两颗永远闪耀着光辉的明星。不可否认,他们之间不论在诗歌风格、艺术技巧方面,都有着很大差别,但他们之间并没有互相排斥,互相倾轧。《全唐诗》所录达二千多家,诗歌近五万余首,象李白、杜甫这样负有世界声誉的伟大诗人,不下二十余人。正是由于不同流派并存,互相尊重,以致在诗歌艺术创作中表现了空前的“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这从今天看来也是  相似文献   

17.
黄庭坚与陈师道是宋代江西诗派的开创者 ,二人交情深厚 ,主张学杜 ,使江西诗派后学将杜甫列为初祖。他们的艺术旨趣与风格颇多契合 ,相互有所取舍 ,并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18.
孔令环 《中州学刊》2008,(3):206-209
钱钟书是一位著名的学者,在古代诗人中,他对杜甫评价最高.杜诗对钱钟书的人格、气质和诗歌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钱钟书的杜甫研究主要包括杜甫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杜诗与宋诗的关系、杜诗的境界、杜诗的创新精神、杜诗的影响等方面.杜诗对钱钟书诗歌创作的影响表现在对杜诗的化用、对杜诗句式的模仿、对杜诗意象的借鉴、对杜甫忧国忧民精神的继承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许燕妮  夏良清 《天府新论》2005,(Z1):302-303
七月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流派色彩浓厚、影响至深的文学流派.胡风是这个流派的理论核心,促成了七月派的形成和发展.而一批作家用卓有成效的创作实践着这个流派的文学主张,由于受时代和环境的影响,他们对文学探索的步伐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  相似文献   

20.
中国近代文学翻译理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代文学翻译理论是在中国近代翻译文学实践中逐步产生的有关翻译的倡导、认识、标准、方式等方面的论述。在翻译理论方面其主要代表人物是马建忠、梁启超、严复、周桂笙和鲁迅兄弟,他们的翻译理论或主张,特别是严复关于翻译标准信、达、雅的主张,在近代翻译文学界产生过相当大的影响,由于近代翻译文学的实践历程只有短短的三四十年,翻译理论相对来讲还比较粗疏与不完备,理论色彩不强,这都是幼年时期的翻译文学在理论表述上所难免的局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