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人格美是人的美的灵魂。传统儒家思想的理想人格观片面求“善” ,道家思想的理想人格观片面求“自由” ,二者都没有完全体现出人格美的真正内涵。人格美应以“善”为立足点 ,以自由即个体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其中“善”与“自由”的内涵需要重新界定 ,“善”应最终有利于个体自由 ,“自由”也应当体现“善”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中医创立于春秋战国时期,其理论的形成、发展、演变,多受掣于儒、道思想与方法,主要受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天人合一论和精气神学说的深刻影响,使中医理论成为有着浓厚的儒、道思想和方法的知识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3.
邹衍是先秦阴阳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以往人们认为他的思想诡诞华虚,是中国古代迷信思想的大本营,但是深究其源却能发现,邹衍的思想兼采儒、道等家,既对道家的自然观有所借鉴,又对儒家的仁义思想有所吸收。虽然其中也不乏怪诞之说,但其仍以致用为首要目标,因而在战国末年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由于宋代特定的历史因素,在士大夫之间普遍存在着隐逸倾向.其表现有士大夫多以"某某居士"为其名号;许多士大夫观佛寺,游道观,看佛道之书,与僧侣道友交往密切;不少士大夫文学作品透露着浓厚的隐逸思想;士大夫生活中的一切--风景、官署、斋室等都与吏隐之名联系起来;不少的士大夫有着或长或短的隐退经历.  相似文献   

5.
班婕妤思想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班婕妤是我国妇女史上的著名人物,我国传统上把班婕妤视为具有儒家思想的封建礼教的妇女行为的典范,是不正确的,这是儒家学者如班昭、朱熹等人为了建立儒教妇女典范而对班婕妤的歪曲。班婕妤的思想实质上是外德内道,无论从其家世、行为及其《自悼赋》等方面进行分析,均是如此。而班婕妤外儒内道思想的产生,实有其深厚的家族的和社会的渊源,从我国妇女史看,班婕妤则是我国妇女从非儒教化向儒教化转化的过渡人物,深入研究班婕妤,对我国妇女史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道儒佛三家虽然有别,如道家以其隐忍见长,儒家思想进取,而佛家以和睦人间、化世救人为己任,但在宇宙观、核心价值观上,三家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因此,与其说它们之间有对立或优劣之分,倒不如说正是它们的互补组成了华人精神世界的支柱。即以老子之道而言,便与儒佛殊途而同归,尽管其表述方式各自不同。  相似文献   

7.
道家人生理想的最高追求是适性,适性的指导思想在于合乎自然,适性的基本原则是不屈己适人,亦不屈人适己.当人与物都能各适其性的理想社会不复存在后,道家只好以隐逸的方式来追求适性理想.中国道家的"适性"观与西方自由主义的"异化"观惊人相似,但也有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8.
权力制约思想在以儒、法、道为代表的先秦政治思想中有大量经典论述。儒家从"人性善"出发,基于"民"的视角,主张运用"天"、"仁"、"礼"对君主的德行加以规范,进而使其在使用权力、治理国家中施行"仁政";法家从"人性恶"出发,基于"君"的视角,主张君处"势"并以"法"、"术"为手段对"臣民"进行严密控制;道家则从"百姓"的角度出发,主张君王应遵循"道"的原则,以"无为"、"自然"的方式使用权力、治理国家,强调人之淳朴本性的保存。三家关于权力制约的不同论述在权力制约路径、政策合理制定、政府职能边界和能、权、责一致的指标要求方面对我国现代权力使用和权力规范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春秋战国是中国古代诸侯给争霸的时代,也是言论自由,文化繁荣的时期,由于当时的社会转型期的状况,各种学说纷纷兴起,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他们各自坚守自己的学问阵地,推行各自的治国之道,尤其是儒、道、法三家更是各执一词,相互攻讦和吸收,在其后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他们相互攻击又相互吸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法律思想,为中国法律思想几千年的发展涂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使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星光璀璨,本文通过对儒道法三家法律思想进行比较,加深对我国古代法律思想的认识,以期更好地为现世做贡献。  相似文献   

10.
由于陇右文化的影响,陇右唐人小说中的道、佛、儒思想表现各不相同。相对而言,其中的道家思想表现较多,影响力更大。对于道家思想,小说或借神仙灵怪来表现社会生活,或宣扬道教的神仙道术,或表现对神仙的向往和对自由的渴望,或用奇幻的构思为其增添色彩。其次,佛家思想的色空观念、因果报应、业报轮回等在陇右唐人小说中也表现突出。另外,尊儒思想亦是陇右唐人小说的一大特色,文中或表现仁义思想,或对孝行和贞节加以歌颂和赞美,或表现出对女性的同情。  相似文献   

11.
程朱理学在明清立为正宗官学,却从此走向衰落.明代七部<大全>几乎全是抄录元人著作,无学术价值.而其考试之法以八股文取士更使理学毫无生气.明朝前期理学家为学重点乃在道德上,学术上无甚建树,袭前人之糟粕,不敢稍越藩篱.衰微之因,乃明英宗以后社会危机重重,加之商品经济发展所致.  相似文献   

12.
儒道养生智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由儒道两家所构成的中国传统文化,主张修德顺道,追求养生的最高境界——天人合一。儒家从人道出发,主张通过立德来实现人生的永恒,道家从天道推及人道,崇尚道法自然,强调养生要顺应自然,不要刻意而为。其共同理念是维持和协调人与己、人与群体、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13.
道学又称理学,指的是宋明间持续七百年的思想主流,而朱熹是这些思想的集大成者.韩国视野中的道学是一种正确认识人伦事实判断的客观真理和价值判断的规范性知识,修养人格以期在社会上实现正道的一种实践性学问,它同时具有人道精神、哲学精神与义理精神三个方面.在韩国固有的传统思想里便有道学思想的萌芽,而宋代的道学思想于高丽末期传人韩国.韩国道学思想的代表人物是郑梦周、赵光祖和赵宪.在道学思想的三个方面中,韩国的道学思想尤其强调义理精神.由于国家规模、民族传统以及社会条件的不同,中国的道学思想是在包括性的、远心的立场中形成了以包容性的人道精神为中心的思想.与此相比,韩国的道学思想则在内在的求心的立场上形成了以批判性的义理精神为主流的思想,这可以说是韩国道学思想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儒家思想中的管理意义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儒家思想对现代管理学曾经并正在产生巨大影响.本文围绕儒家思想的核心谈了自己对其管理意义的认识和思考.  相似文献   

15.
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 ,都是关于社会文明进步与发展的思想。儒家形成了以“仁”为核心 ,以纳“仁”入“礼”的“仁礼学说”为指导的“仁一统”思想 ;道家形成了以“道”为核心 ,以“道论”为指导的“道一统”思想 ,两者关于文明进步与发展的哲学基础、前提条件、方式途径等各有所论。儒道文明一统思想对于统一、多民族、全面进步与发展的中国古代历史发挥了重大而深远的作用 ,在中华民族新的伟大复兴以至世界和平与发展中也有望发挥新的重要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与印度佛教相比,中国佛教基本上是大乘佛教的天下。大乘佛教慈悲救度的价值取向、扫相显空的思维方法与众生皆可成佛的心性论思想都可以在儒道思想中找到对应的内容。这种对应就成为大乘佛教在中国得以广泛传播的思想根源。而儒道学术史上融合兼综的传统又培养了中国义学僧人融纳会通的精神,使大乘佛教创造性地发展出圆教形态。  相似文献   

17.
儒家的多元化社会治理思想是中国传统行政思想的主流.它对于维护中国封建社会秩序的稳定,对于推动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正面效应.儒家的以礼为法,以德为法和重视人治以及综合治理对我们今天的法制建设和行政工作都有所启迪.我们应该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吸收古代社会治理思想的合理成分,批判继承中国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多元化社会治理理论,完善社会主义行政制度,对于社会的安定,对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儒道互补是学界较为认可的关于儒道关系的概括,但是儒道之间思想预设的互通似乎更接近于事实。儒道双方的核心词语"道"、"中"、"自然"概念的表述深处有着双方都可以认同的解释。  相似文献   

19.
中华文化渊源流长,博大精深,包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智慧,其中,儒、道两家的生态伦理思想最具代表性。运用现代生态伦理学的理论范式,从生态世界观、生态自然观、生态价值观、生态道德观、生态伦理原则和生态道德理想境界等视角,对包含在中国儒、道哲学中的生态伦理观的基本内容与主要特征进行系统考察和简明概括,并通过对比分析总结了儒、道生态伦理观的互证、互质和互补,以期展示中国生态伦理智慧,为弘扬中华生态文明,丰富和发展现代生态伦理学提供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20.
"道"是儒道哲学体系中的核心概念,但"道"的含义在儒道哲学中有很大的差异.从"道"的明晰性与模糊性、主体性与本体性、人文性与超越性等方面对儒家之"道"和道家之"道"进行比较辨析,以便准确理解中国古代的一些哲学问题、深刻把握整个儒道哲学体系中的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