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以阴阳对立转换的思维结构为分析工具,以端午节礼俗和传说为主要分析内容,探讨传统节日形成的内在因素,分析古代中国人的和谐理念和思维模式,说明中国传统文化是追求和谐的文化,中华民族是追求和谐的民族.中国人不仅追求社会系统、个体系统的均衡和谐,同时也追求自然系统的均衡和谐.中国的端午节是源,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端午节是流.端午节的各种习俗和传说都与阴阳五行对立转换思维结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林松 《回族研究》2003,(2):69-73
本文从内容蕴涵、表达艺术、文化融合、现实意义和实践效果五个方面,论述了马启西先生的诗联,反映了他对创建穆斯林社团西道堂的理想、实践与奉献。这些楹联,并非应世酬俗、即兴偶成之作,而是他对伊斯兰教哲理精髓的概括与浓缩,是他对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梳理与综合,是他对立足现实、处世接物、振兴族教的宏愿与领悟,是他对先贤遗愿和理想的继承与发展,也是他对造福乡梓、高瞻远瞩、创建稳迈的纲领与宣言。  相似文献   

3.
4.
本文梳理了新时期以来党的几位领导人在民族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原则、战略和措施等方面的重要思想,以及在这些思想指导下进行的一系列实践方面的探索.党的民族经济发展思想,体现了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  相似文献   

5.
历年人权白皮书表现出,我国少数民族权利保障进一步具体化、规范化、优质化,实现了从“赋权”到“赋能”的历史性跨越。这反映少数民族权利保障的实践特征: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提升少数民族权利保障的法治化水平;以发展促人权,加强少数民族群众的可行能力和实质性自由。我国少数民族权利保障不仅体现出少数民族群众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权利的现实享有,更意味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基础、经济基础、社会基础和文化基础,具有提升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归属感和使命感,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广西中越边境地区的下其逐屯存在一种特殊时期的特殊迁坟现象,即将曾经因特殊原因而葬于国外的中国边民的祖坟迁回国内。由此,下其逐人的祖坟经历了一次从离散到回归的移动过程。在此过程中,以国家政权的有力统治和国家主权的边界规训为核心的国家权力在场,一直发挥着主导和推动作用。同时,下其逐人在祖坟离散与回归过程中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广泛的能动选择。从国家与下其逐人在祖坟离散与回归过程中各自所扮演的角色可知,尽管国家权力对边民长期具有较为强大的统治力,但国家与边民整体处于良性互动的状态。换言之,从国家与边民的互动关系看,“强国家”前提下良性互动的国家与边民关系始终居于历史主流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