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民族、多文化的马来西亚国家一贯重视学校的道德教育工作 ,把道德教育作为塑造国家统一意识的基本途径。 2 0世纪 70、80年代马来西亚学校道德教育课程的改革 ,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也有其局限性 ,其实践为我国目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21世纪》2009,(9):48-49
到欧美发达国家留学是许多人的梦想,但严格的入学条件和昂贵的费用又让一些人望而却步。在这种情况下,马来西亚的“双联课程”便受到不少学生和家庭的追捧,分享“双联”,分步走向他们理想的留学彼岸。  相似文献   

3.
《成才与就业》2009,(19):64-64
目前马来西亚正以其独特的“课程转移”教育模式成为中国留学生新的选择。所谓“课程转移”就是将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著名大学的课程部分(2+1)或全部(3+0)转移至马来西亚分校或合作学校,学生毕业时获得的是由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著名大学颁发的学历文凭和学位证书,并被国际公认。  相似文献   

4.
5.
田可 《社区》2005,(4):30-31
在国外,我做过一次小手术。当我术后醒来时,一位义工的手伸了过来,紧紧地握住我的手,虽然他什么也没有说,只是微笑地看着我,但是义工的形象使我终身难忘。于是,在此之后,我也成为了一名义工  相似文献   

6.
马来西亚全国大大小小的节日和庆典约有上百个,其中政府规定性节日约10个左右。此外,各州现任苏丹州长的生日,都是本州的节日;各民族也有各自的节日,如华人的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印度人的九宵节、盗火节、万灯节等,以及达卡山人的丰收节、伊班族的犀鸟节等。全国性节日除少数有固定日期外,其余的具体日期由政府在前一年统一公布。  相似文献   

7.
马来西亚一个多世纪以来的文化教育事业有着长足的进步 ,其中华人的贡献功不可没 ,尤其是潮籍华人 ,文章根据丰富的资料 ,全面地阐述了潮籍华人自 2 0世纪初以来在华文教育与其他文化事业方面对马来西亚做出的贡献 ,指出他们不仅在经济领域 ,而且在教育文化领域 ,也同样对马来西亚有十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马来西亚智能学校教育系统之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来西亚政府因应21世纪信息时代的来临,提出了一项智能学校(Smart Schools)教育改革计划,以确保其国家教育目标之达成。该项计划结合了教育部的官员、工业界的代表以及多媒体发展委员会的委员之努力与合作,共同发展而发。预定在1999年在小学与中学试办实施,在2010年全国各地实施并期待在2020年全面落实完成,让马国进入已开发国家的行列。根据智能学校实施计划可以归纳出下列四项特色:提供个人信方位的发展;注重智能、情绪与身体的发展;培育科技的素养能力及建立教育民主化制度。本研究依据1997年马国教育部智能学校计划小组出版之概念蓝图,分别就智能学校的概念模式、教学与学习、行政与管理、教学实施过程、科技资源、人员、技巧、责任及政策执行等项依序介绍其特色与内容要点,俾能提供台湾规划九年一贯制教育改革有关人员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没有马哈蒂尔就没有今天的马来西亚,这是总结当代马来西亚历史所得出的结论,这也应是我们探索马来西亚成功的视角.中国与马来西亚同为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发展道路上,马哈蒂尔总理所采取的各项措施对我们的经济发展颇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到20世纪80年代,马来西亚的社会福利组织让位于政治性非政府组织,许多现代非政府组织不断出现并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它们脱胎于长久存在的社会网络和组织.新经济政策中族群关系的政治制度性安排使得国家发展资源在马来人和非马来人之间分配不平衡,为了弥补公共服务和发展资源的差距,许多发展型非政府组织在非马来人社会建立起来,从而形成了非政府组织在族群间分布不平衡的"二元结构"; 政府"发展霸权"渗透到以马来人为主的乡村地区,给非政府组织在乡村的发展留下极其有限的活动空间,促使马来西亚非政府组织在地理分布上形成不均衡的城乡"二元结构". 90年代初出台的国民发展政策鼓励利用私人部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冷战后全球结社革命和信息化革命促进全球化向深度发展,这些冷战后内外因素的结合促进了马来西亚非政府组织的进一步演变.  相似文献   

11.
马来西亚华人宗教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来西亚是以多元文化、多元种族、多元宗教著称的国家,华人是马来西亚经济社会发展中一支重要的力量,而宗教则是凝聚这个族群的文化纽带之一.本文就马来西亚华人宗教的衍变和特点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2.
13.
青年 《今日南国》2010,(13):54-55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当我们置身于马来西亚,才真真正正感觉到这句俗语的含义——在马来西亚考察期间,因为不懂当地的礼俗,闹了不少笑话,但也学到了很多当地的礼俗,也算是开了眼界。  相似文献   

14.
华文教育在马来西亚规模之大、影响之广,在国外绝无仅有。回顾马来西亚华文教育诞生与发展的历史,追溯华文教育得以生存与发展的原因,使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它向我们展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15.
我国工商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考核管理等方面难以满足经济发展和企业的现实需要。我们以秉承英国教育传统却跟中国有相似教育框架的马来西亚理科大学工商管理专业为例,从培养目的、师资建设、课程设置、考核方式以及教学质量管理等方面系统分析了马来西亚工商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6.
遭受金融危机冲击的泰国和马来西亚两国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渡过危机、恢复经济,它们的措施具有不同的特点,造成的影响也各自不同,但两国目前取得的成果却难分上下.比较两国的政策措施,会给我国今后发展提供许多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7.
华人在马来西亚现代化进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这些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华人是马来西亚经济现代化的先驱者,二是华人是马来西亚政治现代化发展的推动者,三是华人是马来西亚多元文化的建设者.  相似文献   

18.
李浩夫 《今日南国》2008,(11):40-42
5月,我有幸得到马来西亚国家旅游局的邀请,参加2008年"悠游新马优质之选"新闻发布会,来到马来西亚这个亚热带的美丽岛国.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讨论马来西亚客家人崇拜习俗(主要是祖先崇拜和一般地方神明崇拜)的特点。祖先崇拜及地方神明崇拜,在中国历来具有鲜明血缘性与地缘性特征。但马来西亚客民的崇拜习俗既存在以保持宗亲、方言集团为核心的传统崇拜方式,又出现了以开放心态接纳其他方言集团进入自身的祭祀圈;或自身被他方言集团接纳从而进入他方言集团祭祀圈的崇拜“变异”形式。这是中国客家传统文化在东南亚地区的一种进步与发展。马来西亚客民信仰习俗的“变异”主要在举目无亲的异国他乡,客民为求生存和改善生活环境,必须走出血缘、地缘的局限,才能汇集力量,共谋福利,从而为马来西亚多元文化的健康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为了帮助马来人追上经济上处于优势的华人,马来西亚建国之初推出了肯定性行动。随着马来人在现代经济部门的就业结构与全国族群结构相一致,马来人与华人之间的经济差距大大缩小,这有助于马来西亚社会的稳定,但也导致了马来人过于依赖政府,没有完全建立起与他族公平竞争的自信心,不利于族群间的和谐相处及马来西亚的长远发展。马来人和华人在经济领域的结构性差异得到根本性改善之后,马来西亚有必要从"争取族群之间利益分配平等"的观念逐步转向"争取个人之间竞争机会平等"的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