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主体意识是人在社会关系中对自我价值的确认,又是对"在世"的精神把握.主体意识的确立是自我需求追求满足与主动承担道德责任的统一.这样,自我在自觉的基础上把普遍规范"己化",并在道德自由的空间里产生自律,因此主体意识的确立是道德自律的前提."以德治国"标示了道德上的自律,与主体意识确立一同倡导了人的解放,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教学档案是高校教学水平评估的基础和依据,高校档案建设与本科教学水平有着密不分的关系,只有抓住机遇,努力做好档案工作,提升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处理好教学评估工作与档案工作关系,使它们相辅相成,才能使高校教学水平和档案建设实现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21世纪教育当先的时代背景下,因幼儿时期作为奠定一个人教育和文化基础的关键期,幼儿教育也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在幼儿教育改革的浪潮中,世界各国不断将蒙台梭利幼儿教育模式融入到自身的幼儿教育实践中,我国也于1994年开始引进该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着实产生了诸如追求形式、过度追逐经济效益、盲目跟风、缺乏"真师"的问题,只有真正把握蒙台梭利教育的实质,回归其本源教育目的,实现其在我国的本土化,并培养真正的蒙台梭利教育的老师才能切实发挥它的作用,促进幼儿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论民族权利与宪政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阐述了民族权利与宪政建设的关系 ,分析了我国民族自治地方民族权利发展方面的新特点和新问题。作者认为 ,为了进一步保障和发展民族权利 ,必须加强民族自治地方的宪政建设 ,处理好民族自治权与民族其他权利的关系 ,处理好经济建设与宪政建设的关系 ,处理好秩序稳定与自由权利发展的关系 ,处理好基本权利制度与具体法律保障制度的关系 ,加快民族权利法治化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法社会学研究,只有立足于中国经验,深度挖掘中国经验的丰富内容,扎实开展学术研究,才能创建具有中国风格的理论,才能进一步提升中国理论创新的生命力和活力。要真正实现中国理论能够踏上国际化舞台,需立足本土、放眼世界,加强学科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推动基于中国经验的学术研究,真正创造出既能指导中国实践,又能与西方理论对话的"中国理论"。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萨特一整套存在主义的哲学理论与其理论的三个基本命题“存在先于本质”“人就是自由”“自我设计、自我奋斗、自我实现”进行辨析。分别讨论存在主义的人学观、自由观和价值观,对萨特从人的在场问题转向人通过自由选择形成自己的本质,最后通过行动来实现本质的自我超越与自我实现的理论进行辨析,论证了个人价值的实现一定要适应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必然性,同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7.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在民族发展方面的内涵,主要体现在实现各民族自身全面发展和各民族之间协调发展上。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实现各民族自身全面发展,要使五位一体建设布局全面协调推进;实现各民族之间协调发展,要处理好民族发展与国家发展的关系,切实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加快推进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需要国家和发达地区加大支持力度,增强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8.
在交通极端落后的传统社会,游离于居山瑶族之外的"他者"--投、壮族知识分子,不可能真实可靠地记录瑶族的社会生活和文化传统;他们留下的史料不可避免地带有道听途说的成分,或者带有主流社会深深的偏见和制度性歧视,这不仅影响着主流社会对瑶族的认同,而且导致瑶族被封闭或自我封闭,扼杀了这一族群的创新活力;只有改变周边族群对瑶族偏见的传统意识,才能促发瑶族的创新动力,最终实现真正的民族平等.  相似文献   

9.
"赤子之心"是中国传统美学中的一个重要观点。王国维的赤子之心不仅指艺术家进行艺术创造过程中所追求的美学观,更是人类在整个生命进程中追求自由、完满的人生观。本文以王国维的"赤子之心"观为立足点,通过分析"赤子之心"与天才观,与"真、善、美"以及与自由之间的关系阐述"赤子之心"的美学意蕴。  相似文献   

10.
承认人们的利益追求,就应该承认人们需要权利,因为这种利益的实现需要人拥有不被非法侵犯、限制、约束的自由权利.特殊的权利是公平正义的体现,是人利益的象征,是人自由的包装.法律应当保护人权利的空间.本文诣在讨论特殊权利的界限,特殊权利与"特权"的区别,特殊权利的理论与法律基础及对特殊权利的保护方法,揭示人权利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从西部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状况来看,构建"和谐西部"的基础在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才能真正实现西部地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战略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和内容和遭遇,此报告的支助者亨利.R.卢斯的表现,美国新闻界与政府的关系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认为强调新闻工作本身的"责任",是全球新闻界公认的准则,即使是号称最追求新闻自由的美国新闻界,同样强调新闻工作的责任意识。但这种"责任"某些时候可能随着社会情境的变化成为某种其他企图的托辞——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3.
浅议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许冰 《民族论坛》2005,(6):46-48
高校贫困生作为大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对其思想政治教育要加强人文关怀。只有关注他们的自我需要,培养他们的个性化人格品质,增加对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情感投入,才能为贫困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帮助他们以理性超越贫困,真正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贫困生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4.
费希特认为人生来就是自由的,人的自由是至高无上、不可转让的权利.因此他公开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和教会的统治,反复强调自由、民主和人权,要求人们具有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理想.面对着外敌的入侵,费希特公开对德意志民族作演讲,在他看来,德意志要实现民族独立,德意志民族必须要把争取民族独立与人的自由结合在一起.因为只有在实现民族独立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人民的自由.同时,他希望依靠教育和道德复兴来为德意志爱国主义和德意志民族主义开辟道路,他认为教育是培养民族意识的重要手段.通过公开演讲,费希特试图唤醒德意志人民的民族意识,号召德意志人民团结一致反抗拿破仑的入侵,恢复国家的独立.另一方面,在费希特的民族国家观念里,他认为,国家是具有武装权力,并且国家的权力最终是为民族而服务的.费希特不仅是一个在理论上阐述民族主义的思想家,而且也亲自投身到这场民族解放斗争之中.  相似文献   

15.
马曼丽教授在学术上专注国家统一、边疆安全和跨国而居的边疆聚居少数民族等现实问题研究,最早提出了"和平跨居"理论。现代跨国民族已经成为民族生态现象,是一种自然发展现象,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因此,任何国家必须研究跨国民族及其相关问题。无论什么民族、什么制度的国家、什么文化,其最终都应同归于追求"人的安全发展",同归于"人类的发展"以及"全球的和平发展",当然这还会经过很多曲折,但毕竟,以和平民主为主流的全球化时代是一个在矛盾冲突中寻求和谐发展的时代,所以,只有大家"殊途同归"于追求"人的最大发展"而共同努力,世界各民族才能达到和谐共生,因此"殊途同归"是现实可行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6.
"兴边富民行动"是国家民委根据党中央的精神,为配合西部大开发战略而发起的一项配套工程.这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促进生产力、真正使边疆各民族群众得到实惠的富民强国的行动.本文通过探析兴边富民与法规保障的关系,提出要逐步建立起一套保障"兴边富民行动"的法律和法规,做到"以法治边",才能实现各民族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和中庸的中华传统"和"文化,是千百年来中国人在处理各种问题和协调各种关系的过程中的智慧结晶,以"和"为贵的理性思维是历史、现实和未来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在此基本的理念下,以"中和"境界为民族关系追求的目标,以"中庸"之道为其实现的必然途径,全国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才有稳固的可能,丰富多彩的中华多元文化才会熠熠生辉,未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可能会实现。  相似文献   

18.
美国PM社区的老年新华人居民,在华人散居的地区以及没有入住老年公寓的族裔优先权的情况下,从无到有实现了一定规模的聚居。本文主要从居住选择和自我组织两个方面来探讨形成这种聚居现象的原因。影响居住选择的各种因素都体现出这里的居民作为"前第一代"老年华人的特殊要求,这种特殊要求可能使他们潜在地追求某种族裔聚居形式,而PM华人组织的成长则促成了聚居的真正形成,由此可见从文化认同的角度理解族裔聚居性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龙晔生  谭瑾 《民族论坛》2012,(16):30-34
文化自觉是文化发展的思想基础与前提,对文化转型自主能力的提高,对获得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自主地位有着促进作用。当前,在保护、发展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工作中引入文化自觉理念意义重大:第一,展现民族特性: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的基础;第二:使特色村寨的主体群在"保护与发展"过程中更好地区分"他者"与"自我";第三,在地区开发与发展模式中找到自身的自主地位,实现更好的自我发展;第四,处理好保护与发展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促进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科学、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21世纪教育当先的时代背景下,因幼儿时期作为奠定一个人教育和文化基础的关键期,幼儿教育也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在幼儿教育改革的浪潮中,世界各国不断将蒙台梭利幼儿教育模式融入到自身的幼儿教育实践中,我国也于1994年开始引进该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着实产生了诸如追求形式、过度追逐经济效益、盲目跟风、缺乏“真师”的问题,只有真正把握蒙台梭利教育的实质,回归其本源教育目的,实现其在我国的本土化,并培养真正的蒙台梭利教育的老师才能切实发挥它的作用,促进幼儿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