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民族地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国家的长治久安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败具有重要的意义。需要充分考虑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特殊性,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自我教育等方面入手,形成全员配合、共同努力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氛围,达到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教育实效性,提升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素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杨明霞 《民族论坛》2013,(9X):96-99
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民族地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国家的长治久安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败具有重要的意义。需要充分考虑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特殊性,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自我教育等方面入手,形成全员配合、共同努力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氛围,达到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教育实效性,提升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素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根据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特点,开展行之有效的思想教育、行为管理工作,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少数民族学生的根本途径,也是关系到能否贯彻好党的民族政策、教育方针的大事.对于高校而言,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做好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既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也有不可回避的工作难题.本文从认识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出发,探讨了当前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提出了做好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试论当代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观、宗教观、祖国观教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民族高校是培育少数民族优秀人才和民族工作专门人才的摇篮,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特殊性和不断变化的时代特征,要求我们在民族高校大力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和祖国观教育,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祖国观.  相似文献   

5.
忧患意识是历史主体在社会发展转折时期或关键时期的一种清醒的防范意识和预见意识,源于自觉的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表现为坚强意志和奋发精神.少数民族大学生肩负的历史使命以及他们自身的状况,决定了对他们进行忧患意识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本文注重实证分析,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并通过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忧患意识现状的分析,致力于探索一个适合少数民族大学生现状、内容比较全面、教育层次比较分明、教育主体多元化、教育方法多样化的忧患意识教育途径.  相似文献   

6.
郑长德 《民族学刊》2016,7(1):20-30, 98-99
利用人口普查数据,选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的几个代理指标,分析我国少数民族全面小康建设的进展状况发现:第一,2000年以来,少数民族全面小康建设取得显著进展,但与总人口比较,除平均预期寿命外,其余指标的实现程度离全面小康还比较远,特别是第三产业就业和城镇化,差距尤其大.第二,少数民族全面小康建设族际间显著不平衡.第三,从各地区少数民族全面小康实现程度看,经济发达地区少数民族主要以散居为主,全面小康实现程度高,而集聚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少数民族,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低.因此,未来5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难点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重点也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经济发展和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供给,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两个主要方面,政府支持的重点在于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产业结构的转换与升级,着力于加强非农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的发展,进而推动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着力于加快传统农牧业的改造,可持续提高农牧民收入水平;着力于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着力于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乡域、县域经济一体化,夯实底部经济;着力于加强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的职业技术教育和大中专教育,进一步少数民族劳动力的技能水平;着力于加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7.
探讨河北省廊坊市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认同水平,采用少数民族认同问卷对高校的256名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本民族社会认同及中华民族认同的得分均高于3.5分,对中华民族认同要高于对本民族的认同;大三学生在本民族文化认同和中华民族认同分量表及各个维度上均高于大一和大二的学生;居住在农村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本民族认同分问卷上得分显著高于城镇的。在中华民族科技、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发展背景下,在高校的教育作用下,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中华民族认同水平在提升。  相似文献   

8.
民族预科教育是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科学文化水平,促进文化认同和民族融合的重要举措,普通高校中相对特殊的教学阶段和形式。少数民族预科大学生相对而言可能承受更多的心理压力,在心理健康状况上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本项目通过对比研究,分析了少数民族预科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9.
从民族高校大学外语听力教学中出现的弊端入手,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听力差的问题进行了多方面分析,探讨了如何利用课堂教学全面调节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因素,以及如何克服听力学习过程中的障碍和困难等诸相关问题;研究了如何引导大学生克服文化冲突与碰撞,变阻力为动力,准确掌握听力学习的技巧与能力,逐步缩短少数民族大学生与主流民族学生之间在外语学习方面存在的差距.通过搞好听力培训,最终达到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实际英语语言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少数民族教育应有多元的发展目标.但现行教育评价标准存在着诸多弊端,背离了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目标.在分析民族心理、民族自身发展和发挥比较优势的基础上,提出只有评价标准多元化,才是符合少数民族自身的教育需求.  相似文献   

11.
加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势下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课题。高校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是大学生群体中比较特殊的群体,虽然少数民族大学生占高校在校生的比例不是很大,但是他们既有当代大学生的共性,又有比较鲜明的特殊性。由于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影响,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心理素质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特点。本文以高校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自我意识和人际交往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探索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在很大程度上既不能满足环境变化的需要,又没有看到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使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因此,应该更新观念、构建科学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并健全机制、采取恰当的方法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季羡林先生认为,民族文化发展具有民族性和时代性。当前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对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之所以不明显,就是忽略了民族文化发展的民族性与时代性。在少数民族学生成长的四个阶段中,他们的教育分别存在不同的问题,必须对少数民族教育实施全面而彻底的改革。  相似文献   

14.
沈丽 《中国民族》2016,(4):35-36
江苏省教育厅高度重视民族教育工作,在省委省政府和教育部的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决执行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加大教育对口支援和民族教育的工作力度,加快推进民族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记者:近年来,江苏省民族教育领域成绩斐然,特别是重点做好民族教育的统筹规划工作,全面推进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请您介绍一下具体情况。沈健:江苏是少数民族散居地区,55个少数民族齐全。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经济事业特别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社会的教育观念和教育体系正在发生着重大而深刻的变革,大教育观应运而生并日益凸显其重要性.将大教育观运用于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社会工作为树立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大教育观提供了新视角,提出了新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与时俱进,树立社会工作新理念,学习社会工作知识,掌握大学生舆情,提高社会工作能力.高校应当运用大教育观的新视野,分类建立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档案,加强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个体辅导与救助,注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6.
西部地区的发展,从根本上讲有赖于民族人才的培养和民族素质的提高.西部大开发战略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西部高等院校必须重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素质教育,采取措施切实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其丰富的内涵和广泛的价值意义指导着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明确少数民族大学生培养目标的基础上,通过加强组织领导,深化认识,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实;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阵地作用,优化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工作;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促进民族团结意识形成等途径培育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和探讨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的发展情况以及面临的主要问题,最近记者走访了谢启晃同志。记者:请您介绍一下当前我国民族教育的基本情况。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0多年来,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的发展,经历了曲折而光辉的历程,即经历了发展、停滞、恢复、再发展4个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民族教育事业又有了长足的进步。目前,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少数民族在校生已有1300多万人。其中,大学生有12.5万人。平均每年有2万多名少数民族大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各级各类学  相似文献   

19.
隐性教育在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性教育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具有影响的隐蔽性、环境的开放性、主体的突出性、效果的持久性等独特的品性.对少数民族大学生隐性德育教育途径的开发和研究,是提高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分析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特点的基础上,紧密联系少数民族学生在文化背景、风俗习惯、成长环境等方面的特殊性,从理论与实践上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隐性德育教育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影视教育是高校大学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对全面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影视教育对于提高大学生素质教育与思政教育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也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有56个民族,尽管各个民族都具有多姿多彩的文化艺术、各具特色语言文字、丰富多样的风俗习惯以及种类繁多的民族节日等。但少数民族受地域环境、民族文化、风俗习惯、经济条件等方面因素的限制,高校影视教育发展起步较晚,学生基础也相对薄弱,同时还缺乏专业的影视师资,课程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影视教育课程受重视程度欠佳,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也未能养成良好的习惯等。这些客观存在的问题不利于少数民族在校大学生思想政治与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本文通过分析少数民族影视教育的背景、阐述影视教育的必要性,给出少数民族实施影视教育的可行性建议,为民族类本科院校开展影视教育提供指导性的建议与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