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M·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自1936年问世迄今刚好半个世纪。它的出现,给西方经济思想发展史划出一个“凯恩斯时代”。当时经济学界一般仍然一成不变遵循“萨伊定律”去观察、分析问题,他却竭力证明“供给创造自己的需求”仅能作为一个“特例而已”,他力求使其“通化”并得以与资本主义存在深刻经济危机、庞大失  相似文献   

2.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结构优化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步入了新时代,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迫切需要新的增长动力源支撑,摆脱旧有增长模式的束缚。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需要有合理的动力结构来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各动力源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结构。本文在分析需求动力结构和供给动力结构优化机理的基础上,提出通过重塑需求动力、提升供给动力,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构建相互促进、相互转化、彼此依赖的动力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经济运行中有效需求不足与有效供给不良并存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凯恩斯表述为“供给创造需求”的萨伊定律受到现代主流经济学的批判,似乎萨伊定律没有任何理论和实践价值.但在现实经济活动中,供给和需求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关系.其中,“创造一种没有需求的东西就是创造一种无价值的东西”,体现出萨伊定律中的真理性.如果经济中存在着严重的供给过剩,这种反映社会生产盲目性的生产过剩势必拖累宏观经济和危害经济可持续发展.针对中国经济某些领域存在的严重生产过剩,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要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保持了9.8%的持续高速增长速度,支撑经济高增长的传统动力表现为:从需求角度看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带动,从供给角度看主要依靠劳动力、资本、自然资源等要素投入规模扩张带动,从产业角度看主要依靠工业带动,从地区结构看主要依靠东部地区带动.进入“十二五”(2011-2015年)以来,我国经济进入转型发展新阶段,推动经济高速增长的传统动力出现一定衰减,新生动力加快孕育成长,新旧动力正处在转变之中.主要表现在:一是需求动力由投资出口带动逐步向消费带动转变,二是供给动力由要素规模扩张带动向质量提升带动转变,三是产业动力由工业带动向服务业带动转变,四是区域动力由东部带动向协同发展转变.即将到来的“十三五”(2016-2020年)期间,新旧动力转换态势将进一步加快.  相似文献   

5.
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曾经爆发过两次大的经济危机。这两次危机的导火线、后果虽然不同,但都成为经济史上的转折点。1929—1933年大危机使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1973—1975年危机则成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向新自由竞争资本主义过渡的转折点(新自由竞争资本主义仅指对目前资本主义经济特征的抽象)。两次经济危机打乱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正常秩序,也导致经济学派的两次转变与“革命”。危机一方面使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陷入困境,同时也带来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学的“繁荣”。1929—1933年危机,使长期占统治地位的以市场自由经营论为中心内容的马歇尔新古  相似文献   

6.
2012年6月14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第36期“经济每月谈”,主题为“如何实现稳增长”.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贺铿指出,近期我国经济出现下行是在预料之中的,为应对当前的经济挑战,必须转变观念,由需求管理转到供给管理.具体措施包括:着力扩大消费需求,促进经济自主增长;坚决实行结构性减税;引导银行服务实体经济;认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7.
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已逐步由供给方面转移到需求方面。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扩大内需,特别是如何启动国内消费需求来推动经济增长,就成了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一个急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潜在经济,国外需求进一步减弱,国内投资需求增势平稳,买方市场的形成和消费需求是经济增长真正而持久的拉动力量等方面,较为深刻的作了启动国内消费需求的理论思考;并从大力培育公用事业消费市场,制定有利于启动国内消费需求的宏观调控政策,抓好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积极开拓服务市场,把教育转向社会化、产业化等方面,提出了启动国内消费需求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一、引论 十九世纪初期,英国经济学家李嘉图和马尔萨斯就资本主义经济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价值论、分配论、销售论等展开了持久而激烈的论战。本文研究的是李马大论战的一个方面,即他们在资本主义生产与消费、市场总供给与总需求问题上的论战。马尔萨斯在这方面的观点可以概括为“有效需求不足论”,李的观点则可概括为“需求无限论”,(“需求无限论”的含义与“供给创造需求论”基本相同,但由于后者是以萨伊定律著称于世的,所以为了避免张冠李戴之嫌,我们用“需求无限论”概括李的观点。李嘉图曾明确下结论说: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买方市场的涵义进行界定 ,分析了中国当前市场中的“超额供给”、“消费需求不足”和“过度储蓄” ,以及经济周期、亚洲金融危机、世界性通货紧缩等因素对市场态势的影响 ,认为中国当前的市场态势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买方市场 ,而是畸形的非均衡的“买方市场”。提出了大力发展有效供给 ,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提高居民收入 ,建立和完善法制及社会保障制度等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世界上消费率最低和投资率最高的国家,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之间的比例严重失衡,已经影响到了中国经济的持续平稳增长.文章对比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西方发达国家和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需求结构的新变化及其表现形式,具体分析了国际需求结构这种变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对中国总需求结构的调整和转变提出了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市场消费需求是市场总需求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约占总需求的60%。据有人计算,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为45%,明显高于其它因素。随着我国市场从供给约束型向需求约束型的转变,市场需求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如何启动市场,促进经济繁荣,已成为当前我国...  相似文献   

12.
目前“买方市场”或“过剩经济”的根本原因:一方面宏观经济运行的微观基础没有内生组织和技术创新机制,微观主体行为低效率,传统体制集中决策控制的刚性作用,促成高投入替代低效率,形成大量无效供给并累积;另一方面,我国二元结构强度再增生,广大农村居民收入增长迟缓,收入分配的供给和需求效应弱化,整个国民经济结构的关联水平和质量下降,经济增长缺乏结构效应,出现有增长元发展的现状。“过剩经济”是果,低效率、低收入是因,故称“相对过剩”。  相似文献   

13.
一、买方市场的形成买方市场是卖方市场的对称,一般是指商品供大于求,卖主相互竞争,买主掌握主动的市场状况。近年来我国经济生活中的许多迹象都表明,我国经济已经全面由“卖方市场”过渡到“买方市场”,商品短缺的时代已经结束。其主要特征一是工业品普遍供过于求,存货积压严重;二是生产能力大量过剩与闲置,企业多数开工不足;三是物价指数持续下跌,低于正常水平;此外,在资金供给、劳动力资源等方面也出现大量剩余。这些现象都说明,我国的经济已经告别短缺,进入买方市场状态。买方市场的形成,是我国20年改革开放的结果。在卖方市场和短缺经…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普遍短缺的经济状况已基本消除,买方市场初步形成。尤其是1993年以来实施的经济“软着陆”使中国经济从过热中摆脱出来,经济增长速度平稳下降。几年来经济增长速度的连续回落,使我们如今又面临着一种新情况,即如何使中国经济增长率平稳回升,进入新一轮经济增长时期,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分析我国当前的经济运行形势,一个重要特点是有效需求不足,如消费品市场中,gO%以上商品供大于求或供求基本平衡,部分商品库存积压严重。这种有效需求不足导致了市场疲软,进而直接影响企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市场营销学是在关于“供给能自动创造需求”的萨伊定律失效后产生的以产品营销为对象的理论,它的中心内容是要求制造商按着消费者需求进行生产,最大限度地追求产品的低库存。市场营销学是适应制造商需求的市场理论。零售商经销的是制造商的产品,其营销原理是...  相似文献   

16.
经济发展包含经济增长但不局限于经济增长。经济发展要求树立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要措施,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7.
自然资源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过分依赖自然资源的经济发展方式会阻碍经济增长.通过对自然资源丰富的皖北地区的1999-2010年经济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皖北地区自然资源“尾效”为0.02147.可见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对皖北地区经济增长的阻滞作用是显著的,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已经限制了经济的增长,所以皖北地区只有转变经济的发展方式,使经济的增长动力更多地依靠技术进步,而不是继续依靠自然资源的粗放投入,才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早在战后初期,伟大领袖毛主席就曾经指出:“美国帝国主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所增强起来的经济力量,遇着了不稳定的日趋缩小的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这种市场的进一步缩小,就要引起经济危机的爆发。”自从毛主席作出这一科学论断之后,美国已经接连爆发过五次经济危机,当前美国这场经济危机已经是战后第六次了。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从热力学第二定律 (熵定律 ) ,揭示中国经济增长与卫生健康间不协调性的产生与解决途径。提出在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要转变经济增长范式 ,从传统的末端治理式的“反熵税”到重视利用知识经济和发展循环经济 ,促进人的健康和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供给侧改革的理论基础源于供给学派的经济思想,但并非是对供给学派供给管理的简单复制。推进供给侧改革,是我国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变、供需结构失衡、发展动力转换、经济运行面临"四降一升"、改革进入攻坚期、世界经济深度调整背景下的必然选择。解决我国当下经济面临的问题,必须供需双侧并举,以创新供给带动需求扩展,以扩大有效需求倒逼供给升级,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益,增强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