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4 毫秒
1.
可持续发展法律将保护后代人的环境利益纳入立法范畴之中,以保障人类的永续生存和发展。代际公平原则明确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法律对后代人环境利益的保护。在具体法律制度上,欲实现对后代人环境利益的保护,既要完善当代人对地球环境与资源的保护制度,又要赋予后代人环境权。  相似文献   

2.
代际公平的理论基础包括代际伦理、代际正义以及“星球托管”理论,它们共同作为代际公平的理论支撑.代际公平所强调的是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作为独立法律主体对关于生存与发展的机会平等的问题,即当代人在作出任何可能影响到后代人利益的决策时都应充分考虑到为后代人享有不低于当代人所享有的权利留足充分的机会,否则就会造成不公平.代际公平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题中之意,体现在诸多环境国际法律文件之中,但代际公平原则作为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仅能够提供纲领上的指引,具体环境保护制度的落实特别是后代人环境诉权的实现仍有待努力.  相似文献   

3.
谈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概念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早在80年代就提出了。然而能够被普遍接受的“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的定义是由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于1987年起草的《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提出的。概括起来,可持续发展就是要把发展与环境结合起来,使我们取得的经济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涉及到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协调  相似文献   

4.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我国环境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作为一种新的发展观被提出来的,其目的是通过重新调整人与自然、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关系,以实现环境与发展的和谐共进。今天,该发展战略已成为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上众多国家指导本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需要法律的保障;同时,也对法制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极大地推动着法制建设的发展,两者的互相促动关系在环境法领域表现得尤为明显,这就是本文探讨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在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中,将其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换句话说,人类社会的发展必须是“在不损害未来世代满足其发展的资源基础的前提条件下的发展”。这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所包含的内容很多,人口、经济、环境、社会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人口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总体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人口、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综合体现。本文拟就人口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几个问题作一探讨。一、人口与物质资料的可持…  相似文献   

6.
随着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矛盾的日趋尖锐,原有的"一元论"、"二元论"环境法的目的的规定已经不能适应人们对环境问题认识的加深。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可持续发展理论应运而生,并在立法实践中得到许多国家的认可并采纳。但结合当前经济发展的实际,综合审视可持续发展理论却可以发现它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因此,环境与人类共同科学发展作为环境法的立法目的在将来更符合自然规律和人类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论可持续旅游发展的适度与均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0年,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同盟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出版的《我们共同的未来》一书,首次提出了以可持续发展原则来迎接人类面临的环境与发展问题的挑战,同时它还首次给可持续发展下了完整的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的发展”。实际上,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是可持续限制与发展要求的有机统一。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国际学术界一般认为,可持续性包括生态、经济、社会三个方面。生态可持续性指维持健康的自然过程,保护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功能,维护自然…  相似文献   

8.
山东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7年以布伦特兰夫人为首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向联合国提交了《我们共同的未来》这份报告,在该报告中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可持续发展是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的发展。1995年9月2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在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闭幕讲话中指出:“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9.
可持续性发展是近年来中外理论界密切关注的问题。本文拟对可持续性发展的根本矛盾及其对自然界利用的极限和极限的增长等问题略述管见。一、可持续性发展的内涵及其根本矛盾自1992年斯德哥尔摩世界环境大会正式提出“可持续发展”范畴之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便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中外理论界的不同学者由于各自背景知识和研究角度的不同,从不同的侧面揭示了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布伦特兰等人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中对可持续发展内涵的规定———“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今环境法学界具有广泛影响的后代人权利理论,其法规依据是不可靠的。无论是后代人的环境利益、当代人保护环境资源的责任和义务,还是人类在良好环境中生活的权利,都无法得出后代人享有权利这一结论。“后代人权利”其实就是一种理论的虚构。  相似文献   

11.
即将进入对世纪的今天,我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增长之中。但高速增长并一定等于高速发展,更不等于健康发展。为使我国经济持续、健康、高速发展,并使我国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党中央和国务院已制定了“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两大战略。我们认为,充分发展科学技术,高度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对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极重要的意义。一、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深化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这一概念是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  相似文献   

12.
环境代际正义的实现依赖于人类整体的道德努力,其中,人类整体是个体主体、群体主体以及类主体的统一,它们在人与环境的关系中承担着相应的角色,要解决人与自然、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环境正义问题,必须实现三种伦理主体的道德建构。  相似文献   

13.
论可持续发展的代际伦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持续发展的代际伦理体现了人们对传统伦理道德的扬弃,是人类的生存伦理。其内涵反映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三个层面上,是关于当代人和后代人应当享有的生存与发展的权利及其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的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14.
一、可持续发展是我国政治现代化的基本要求和追求目标至上世纪的80年代以来,由于世界范围内的人口急剧增长、资源危机和环境恶化的程度不断加深,我们开始认识到应该而且必须要对原有的发展思路、指导思想进行新的审视,以寻找到一条理性地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发展道路。在这种形势下,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应运而生。虽然人们在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定义上表述不一,但其中的根本思想都有共通之处,即“不在危及后代人的需要的前提下,寻求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发展的途径。”①随着研究的深入,可持续发展引起了包括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1984…  相似文献   

15.
可持续发展是近年来被国际社会广泛认同的一种新的发展观,这种发展观是20世纪50年代后西方国家工业化经济迅速增长,出现世界性环境恶化、人口膨胀等危机后,人们经过反省与探索,于80年代左右开始正式形成的关于人类发展的新思路、新理论。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认识,但公认的概念是1987年联合国环境发展委员会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提出的定义,即“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具体内容方面,可持续发展涉及到经济  相似文献   

16.
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11年启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修订工作。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既涉及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又涉及人民基本生存条件提高、社会秩序稳定的重大问题。客观地说,《环境保护法修正案(草案)》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近年来环境保护立法理论和实践的一些积极进展,然而也存在诸如基本定位不够准确、监管体制问题并未解决、逻辑结构不够清晰、没有充分吸收实践成果、制度设计不够完善等问题。因此,应当以生态文明理念为核心修改环境保护法,回应政府职能转变新改革,明确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定位与调整范围,完善政府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环境权利和义务、环境监管、生态环境保护等制度。  相似文献   

17.
传统商业坚持的是利益最大化原则,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来取得经济利益,引发了许多环境问题,是一种不可持续的商业模式,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未来的商业活动必须保持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既不损害当代人的利益,也不危及后代人的生存,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兼顾社会、生态、审美、文化、科学等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8.
消费伦理的实质及其对传统伦理的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伦理是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当代消费社会产生了异化消费,从而迫使消费伦理问题成为可能。消费伦理虽然并非是对传统伦理学的彻底颠覆,但消费伦理却超越了传统伦理的有效界限——消费伦理把后代人拓展为伦理对象,从而试图在人对自然物的审美关系中,以及对消费的哲学反恩中建构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伦理关系。  相似文献   

19.
人类的经济活动与伦理精神从来都是相互蕴涵的。低碳经济作为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经济发展模式,能够兼顾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实现人与自然和谐,是可持续发展的伦理型经济。可持续发展体现了对人类未来的忧虑和关注,人类环境权的提出则是当今人类作为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写照。未来后代是人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环境权的实现需当代人秉持作为公平的代际正义。但后代人环境权的实现不能以牺牲当代人的环境权为代价,所以,要使当代人与后代人的环境权得到平衡实现,则最终有赖于充满伦理智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节约——消费伦理的当代走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人类进入21世纪,面对由不适当的消费模式和生产模式所导致的生态环境极度恶化、收入差距急剧增大、各国发展严重失衡的重大问题,节约成为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应当奉行的价值取向和道德原则。节约是建立节约型社会所应当奉行的消费方式,理智的当代人不仅要考虑自身的需要和利益,同时又要考虑后代人的需要和利益。这是当代人对后代人应尽的伦理责任和义务,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和必然选择。节约是消费伦理的当代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