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随着时代发展,农信社社员组织和管理几乎完全丧失其自助性,其存在脱离其应有之义.为推动农信社发展,各地纷纷对农信社进行股份制改革.但是在体制改革过程中,存在农信社自治制度立法空白、政府监管不当以及组织内部结构不合理性等问题,使得农信社与省联社之间操作混乱、运作效率不高.对此,应当重新建构农信社法律系统规范,厘清机构之间法律关系与身份,以及科学合理地设计改革中的分级法人结构.  相似文献   

2.
银行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与否,对我国的金融环境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农村信用社作为金融系统的重要一员,对于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发挥着巨大作用。我国的农信社起步相对较晚,存在着诸多问题,导致农信社在经营过程中出现信贷资产质量下降。不良资产大幅增加等困境,农信社的经营风险日益突出。针对当前我国农信社内部控制系统和结构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前金融业风险管理要素和内部控制理论研究的借鉴,文章尝试提出完善农信社内部控制系统构建和结构框架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农村信用社改革一直是农村金融改革的核心问题。运用SCP范式研究农信社在产品服务和创新、治理结构、盈利能力等方面的情况,发现改革后农信社在收益率和不良贷款率等指标上有所改善,商业化已成为未来改革的主要方向。当前农村金融机构门槛准入放宽没从根本上改变农信社垄断地位,农信社产品服务差异化程度较低,市场定价机制失效以致农村资金外流较严重,服务“三农”效果不佳。未来需要加大政府支持、监督和引导力度,激励产品服务创新,农信社自身要完善治理结构,加强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4.
通过构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进一步增强竞争力成为农信社的战略选择。农信社和战略投资者、上下游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后,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进行利益的分配以保障合作关系的稳定性和分配的公平性。在综合考虑影响分配的贡献度、资源投入、能力和风险等因素后,对Shapley值模型进行修正,提出了适用于农信社的利益分配方案,这一方案不仅可以提升分配的公平性,还可以实现隐性绩效的分配。  相似文献   

5.
完善的农信社信贷支农机制是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发挥的制度保证。现阶段农信社信贷支农中的问题,反映了农信社内部机制之外的市场竞争机制缺位、农业风险转移和农业贷款担保机制乏力、信贷支农的政策激励机制不充分、农村自主发展机制脆弱、利率价格机制灵活性差等缺陷。完善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机制需要在遵循可持续性、反映三农特点以及利益驱动为主原则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机制缺陷进行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整体推进。  相似文献   

6.
杨凌农信社在杨凌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杨凌农信社员工的工作满意度主要受到收入水平自评与工作稳定性的影响;对农信社管理的态度主要取决于工作满意度,收入水平自评和工作的稳定性。充分利用收入自评杠杆、工作满意度杠杆以及工作稳定性杠杆,调动与开发员工的市场意识、风险意识、服务意识是农信社改革与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随着改革的推进,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框架随之深化,但仍不完善,成为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本文结合农信社工作实际,通过对农信社法人治理结构现状及形成原因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就如何深化、细化农信社法人治理结构改革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优化股权结构,提高社员参与意识,真正做到所有者到位;逐步淡化政府“行政干预”,完善农信社市场主体地位;省联社明确自身定位,让权于基层农信社;设置科学的激励约束契约,消除和限制各级经营者的“逆向选择”;完善农信社内外信息披露制度。  相似文献   

8.
国务院《关于农村信用社试点改革工作的指导意见》颁布实施以来,农村信用社(以下简称“农信社”)改革与发展问题成为理论及实践界关注的焦点。基于山东省的实地调研资料,就农信社改革进程中的产权制度、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方式、支农发展等方面进行了现状分析、问题探讨与对策研究,认为农信社应当在稳定既定产权制度的基础上,苦练“内功”,并进一步规范省联社履职行为,扭转以往改革政策上的思维定式与改革实践中的路径依赖,营造农村金融市场的多元化竞合机制等。  相似文献   

9.
论农信社"革命":难点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信社内在地适宜于服务农村经济,其主要特点是所有人管理与共同激励相容、非正式制度约束以及弱信息不对称,与国有金融部门比较,农信社具有低沉没成本,其信贷员市场由于有限地域和重复交易性质而减少了不确定性.农信社今后的发展必须克服组织体系与法人治理结构等方面的一系列缺陷,国家应该从立法与政策上维护农信社的合作制性质及其权益.  相似文献   

10.
从博弈论的视角看农村信用社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目标是建立理论模型说明我国农村信用社整体改革的正确取向.具体而言,就是通过拟用博弈论的理论和方法把农信社的改革模型化,通过一个博弈模型,说明当前农信社合作化改革不可能成功,而市场化改革以及在农信社体制外创办真正意义的合作金融组织才是我国农信社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基于UTAUT模型,引入感知风险、替代软件等2个变量进行修正,构建农信社手机银行使用行为影响因素研究模型,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Bootstrap中介检验、多群组分析等方法对福建省农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感知易用性显著正向影响农信社手机银行使用意愿;感知风险和替代软件显著负向影响农信社手机银行使用意愿;社会影响对农信社手机银行使用意愿影响不显著。(2)便利条件和使用意愿显著正向影响农信社手机银行使用行为;农信社手机银行使用行为影响因素由大到小依次为便利条件、替代软件、感知风险、感知易用性。(3)教育在感知易用性对农信社手机银行使用意愿影响中具有调节作用。据此提出,应进一步增强操作的便利性以优化业务办理效率,增强信息的安全性以降低软件使用风险,增强软件的特色性以降低软件可替代性,增强软件的易用性以优化便捷使用体验,从而优化农村金融服务供给,助推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2.
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的终极目的是构建服务于农业、农村、农民的金融服务体系,目前的改革进展与趋势在产权制度安排、管理体制与组织机制设计、利益分享等方面存在一系列认识和实际运作误区。农信社股份制改革模式有背离服务"三农"的倾向,中央与地方政府双层管理可能面临地方财政风险和道德风险问题,省级信用合作联合会不宜代行政府管理职能,农信社分红水平过高导致管理层与一般社员的角色冲突。农村合作金融有其内在优势,农村金融业风险未必大于城市和工业领域,在农信社机构改革中要坚持"存量"改革与"增量"发展并重,促进内生化合作金融组织的涌现。  相似文献   

13.
目前农村信用社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应该引起政府重视。要关注股份制改革中已经暴露出的背离服务“三农”的倾向,充分确立社员在农信社管理与监督中的委托人身份与主权地位。据社会一般利润率判断,农信社分红水平过高且容易引致管理层与一般社员的角色冲突,农信社管理体制改革对地方政府的施政能力无疑是一种考验,要预先防范地方政府的财政风险和道德风险。改革会诱致一些农村地区出现金融“真空”,要及时推出相关政策促进自生自发合作金融组织的涌现。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农村信用社的演变史迹中,存在一个迄今尚未破解的农贷悖论命题:本该服务于"弱势群体"的农信社,却没有为弱势者服好务。农信社始终被国家所控制,其经营目标主要是满足国家效用而非社员效用,这是农贷悖论产生的主要原因。破解农贷悖论的关键在于正确界定国家在农村信用社的行为边界:国家要么退出农信社,要么控制农信社。  相似文献   

15.
《源流》2010,(20)
近年来,惠东县马铃薯产业发展迅速,为解决资金问题,探索发展了订单农业信贷模式,形成了农信社+企业+网点+农户四位一体的贷款互保信用网,取得了企业、农户和信贷机构的三赢效果。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村信用社通过近几年来的发展 ,取得了不少成绩 ,但仍存在不少问题。本文试从农信社的性质、管理体制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从而以找到改革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农村信用社是地方性金融机构,为农村的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但农信社所处金融生态环境制约了其固有职能的发挥。通过回顾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历史,分析了农信社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意义和存在的不足,认为,加强农信社的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是促进农信社改革的有效路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法制建设,改善其法制环境;强化农村社会信用制度建设,改善其信用环境;树立服务意识,改善其经营服务环境;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改善其文化环境;加强会计审计,改善其中介服务环境;规范政府行为,改善其政策环境等对策。  相似文献   

18.
在实地调查了陕西周至、千阳两县小额信贷实施效果的基础上,运用博弈论基本方法,比较分析了不完全信息条件下与信任条件下农信社和弱势农户的融资博弈关系.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农信社因害怕农户违约导致其收益处于完全损失状态下,因此会以较大的概率拒绝向弱势农户提供贷款,致使小额信贷无法实现.在信任条件下,弱势农户和农信社都了解对方将要采取合作的策略,因此信任会促使借贷顺利完成.据此针对博弈过程中的一些实现条件对小额信贷的运作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金融抑制决定了利率市场化的制度变迁路径;我国正规金融制度的信用渗透力不足,无法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诱导”了民间金融的兴起。作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主要载体,我国的商业银行、农信社、民间金融三元并立。要使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顺利进行,商业银行、农信社、民间金融三方必须协调发展。同时,利率市场化反过来又是商业银行、农信社、民间金融“三方机制”改革发展的宏观条件。我国必须适应利率市场化的要求完善“三方机制”,促进三方之间“竞合”关系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经济社会中,非现金支付工具在市场经济发展中越来越重要,已基本形成了以汇票、支票、本票和银行卡为主体,汇兑、定期借记、直接贷记、网上支付等结算方式为补充的非现金支付工具体系。非现金结算工具的推广使用,对于加快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农信社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农信社在支付结算服务环境建设和结算渠道拓展方面得到很大的改善,农村地区支付服务效率和质量有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