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电视购物广告中,被冠以各种身份的专家侃侃而谈,成双成对的“购物专家”一唱一和……这样的情景已司空见惯。其中的专家究竟是何身份?电视购物怎样靠他们和消费者玩心理战术?记者采访了多家电视购物公司负责人,揭开了层层内幕。  相似文献   

2.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网络购物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者重要角色,但消费者在网络购物中的合法权益经常受到侵害,得不到救济。网络购物消费者安全权保护不利的原因:一是网络对消费者权利的限制;二是经营者行为规制的不足;三是对服务商责任规制的不足;四是消费者权利司法救济的障碍。加强网络购物消费者安全权保护的对策:一是健全和完善网络购物方面的法律;二是建立规范的消费市场;三是加强监督管理;四是消费者加强自我保护。  相似文献   

3.
几年前,河南一位农民因为天灾失去了妻儿、土地,为生存,他只身来到了北京,可当时衣袋里是一无所有。到北京后,他在火车站、汽车站转了一天,发现车站附近的饭店到处扔着啤酒瓶,于是他大胆自荐,希望由他来帮店家把酒瓶收拾起来,而这样做的“报酬”只有一个:允许他吃餐桌上的剩饭。店家答应了。“工作”中,这位农民不是简单地收拾完酒瓶了事,他还主动地帮助店家擦桌子。就这样,这位农民走进了第二家、第三家直至第六家  相似文献   

4.
细说红木     
王纪仪 《北京纪事》2015,(5):105-107
什么是红木 我们家附近开了一家红木家具店.我进去一看,一屋子的非洲红木、巴西花梨,还有鸡翅木的沙发.我问店家:"红木在哪儿呢?"店家说:"这不都是红木吗?"这就存在着一个什么是红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购物社区是商家与顾客进行价值共创的重要平台,顾客参与价值共创行为对商家具有重要作 用。 为探究价值共创行为如何影响购买意愿,基于 361 份购物网站用户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 模型和 Bootstrap 分析方法探讨购物过程中消费者感知价值在价值共创行为与购买意愿间的中介作用。 实证结果表明:价值共创行为,包括知识贡献行为与顾客公民行为,对购买意愿存在显著正向影响,感知 价值在知识贡献行为、顾客公民行为影响购买意愿的过程中发挥了显著的中介作用。 基于以上研究结 论,对在线零售商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智能时代、互联网思维、无现金城市……这些年轻人看来美妙的词汇,对不少老人来说,却感到忐忑和恐惧。在我们凭借一只手机能解决外出购物、交通、消费的同时,也别忘了这些老人,根据全国老龄办公布的数据,截至2017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 41亿人,占总人口17. 3%。他们中的不少人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正面临着各自的"阵痛"……故事一:给爷爷网购了按摩器他却不会收快递军军今年26岁,是一个自主创业的小伙子。趁着店家促销,有爱心的他,给  相似文献   

7.
论网上购物消费者权益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上购物作为一种新兴的购物方式给消费者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但另一方面,网上购物的诸多不规范行为产生了大量的纠纷,对消费者的权益造成了一定的损害。文章分析了我国网上购物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建议和看法。  相似文献   

8.
计划行为理论是著名的态度行为关系理论,它对个体行为具有良好解释力和预测力。文章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实证研究了消费者创新性对移动购物行为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消费者创新性对移动购物主观规范影响不显著,移动购物主观规范对移动购物意向影响不显著;消费者创新性通过移动购物态度和移动购物知觉控制显著影响移动购物意向,进而显著影响移动购物行为;移动购物意向在移动购物知觉控制和移动购物行为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
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倾向在网上购物,但由于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女性消费者的网上购物意向也表现各异.以实际调查数据为依据,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重新构建了一个女性消费者网上购物意向的理论模型,运用结构方程分析了女性消费者网上购物意向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感知网上购物有用、感知网上购物易用、感知网上购物安全、网购经验及参照群体对女性消费者网上购物意向的形成具有显著影响,但各因素对购买意向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参照群体的影响最大,依次是感知网上购物安全、感知网上购物有用、感知网上购物易用,网购经验作用最小;感知网上购物有用、感知网上购物易用和感知网上购物安全三者之间还相互产生作用.  相似文献   

10.
关于网上购物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网上购物是一种新型的购物方式 ,不同于传统的现场购物。本文着重探讨了网上购物的主要特点 ,分析了网上购物在我国“叫好不叫座”的主要原因 ,并据此提出了争取消费者网上购物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1.
网络购物的迅猛发展,改变了传统购物手段,开拓了新的市场,产生了巨大的效应,同时也为消费者的权益保护带来了新的挑战.分析了网络购物的发展与消费者权益保护中存在的问题,给出了在网络购物中的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互联网商务化程度的迅速提高以及人们对网络依赖的日益增强,网上购物作为一种新的购物方式为企业提供了新的销售渠道和战略机遇。在网络市场繁荣的同时,围绕网络购物消费者信任问题的研究也成为近年来市场营销领域的一个热门议题。本文对网络购物消费者信任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网络购物中信息搜索的感知价值对购物意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消费者感知价值理论,对消费者在网络购物过程中信息搜索阶段的感知价值如何对购物意愿产生影响进行了研究。以具体的电子商务网站为例开展问卷调查并收集资料,建立了消费者购买决策模型,运用SPSS软件与结构方程模型验证了模型和假设。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消费者在信息搜索阶段的感性感知价值对购物意愿的影响更为显著,这说明企业可以通过提高消费者在信息搜索时的体验提升消费者的购物意愿。  相似文献   

14.
大众媒介与大众文化对广告产生影响,而广告使众多消费者产生“即兴购物”行为。对上海、南京、杭州、宁波的“即兴购物”消费者行为进行的研究得出:即兴购物行为存在性别差异,与物品价格没有正面影响,但存在区域差异等现象,而导致即兴购物的主要原因是消费者因购物而得到的快感和满足。  相似文献   

15.
一、商业空间环境购物环境。购物环境的舒适性能提高消费者光顾次数和停留时间,也就为接触购买商品提供了机会。购物环境包括购物环境的美观性和舒适性。购物环境的美观性主要体现在视觉的愉悦感  相似文献   

16.
“超市购物”不仅体现为一种消费关系 ,而且更应体现为一种合同关系。对“超市购物”中的合同关系及其合同规则的分析和适用 ,可以弥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在法律适用方面规定上的不足 ,丰富和完善超市经营的法律治理结构 ,实现经营者和消费者权益的公平保护。适用合同法律制度调整“超市购物”中的合同关系所产生的合同责任同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调整“超市购物”中的消费关系所产生的侵权责任在具体案件中存在冲突 ,冲突协调的规则是 :“由消费者选择具体的责任方式”和“特别法优于普通法适用”。  相似文献   

17.
结合淘宝购物平台消费者的特点,以CCSI为基础,参考ACSI和ECSI建立淘宝购物平台消费者满意度模型。利用网络调研的方式收集了510份有效问卷,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对提出的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淘宝购物平台中,平台形象、期望质量、感知质量和感知价值与消费者满意度有正相关性,其中平台形象的影响效果最明显,其次分别是感知价值、期望价值和感知质量。构建并验证了淘宝购物平台消费者满意度模型,结论对于淘宝购物平台提升消费者满意度具有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研究消费者网络渠道决策有助于企业开展协同营销。以感知价值为视角,对消费者网络渠道决策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消费者网络渠道决策假设模型,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对样本数据进行拟合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感知价值是影响消费者网络渠道决策的最重要直接因素,与消费者网络渠道购物意愿正相关,感知风险次之,与消费者网络渠道购物意愿负相关。从影响感知价值因素看,感知风险对感知价值的影响程度最高,说明风险仍是目前制约消费者网络购物的最大障碍。此外,消费者的风险态度与网络渠道购物意愿正相关,消费者风险态度越趋向风险型,选择网络渠道的意愿就越强。  相似文献   

19.
论网络购物合同的成立及标价错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购物合同的成立,取决于网络购物平台商品信息发布行为的法律定性,如将其认定为要约,消费者在网络购物平台上的下单行为即为承诺;如认定为要约引诱,订单确认信的法律性质就成了判断网络购物合同成立与否的关键,这两点亟待明确。网络购物合同成立后,网络购物平台上的经营者能否以标价错误为由撤销网络购物合同,取决于其是否存有过失及过失的认定标准。网络购物合同被撤销的,依现行缔约过失责任规则,消费者的信赖利益难以得到填补,信赖责任规则是一种理论上可行的替代办法,但德国民法传统上可变的缔约过失责任规则是一条更为可取的法律路径。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今社会,网络购物、电视购物、邮寄购物等各种新型消费方式受到越来越多普通消费者的欢迎。这些新型交易方式为消费者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由于消费者相对分散,力量弱小,因此其与经营者相比,无论在信息获取能力还是经济实力方面均处于弱势地位。在新型交易方式迅速发展的今天,消费者的这一弱势地位表现得尤为明显,进而导致消费者权益受侵害的情况也日渐增多。而针对此种情形,我国现有法律却无以规制。所以,本文从消费者撤回权角度出发,分析了消费者撤回权制度的正当性,建议在吸取国外先进立法经验的基础上,我国法律应不断完善消费者撤回权制度,以实现对消费者权益的更好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