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老子想尔注》看道家思想的神学化张运华广东五邑大学《老子想尔注》是继《太平经》之后的又一部早期道教的重要经典。五斗米道从张修开始就有修习《老子》书的传说,如今残存的《老子想尔注》就是张鲁在众多祭酒讲解《老子》文义的基础上汇编而成的。不过,关于《老子...  相似文献   

2.
关于黄帝登熊湘最早的历史文献记载是西汉司马迁的<史记>:"轩辕披山通道,末尝宁居.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空桐,登鸡头.南至于江,登熊湘.对熊湘山位置的第一次考证始于东汉<汉书·地理志>应劭注:"湘山在益水之阳."首注将熊湘注成湘山,误解便从此发生.南朝宋裴驷<集解>说:湘山在长沙益阳县,而熊耳山在召陵,即今之河南郾城东.  相似文献   

3.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图书馆藏有台湾广文书局1972年出版的古本影印精装本《注唐诗鼓吹》一书。按《唐诗鼓吹》一书据该书所附卢挚后序言系“新斋郝公继先”所注:“《唐诗鼓吹》集者,遗山先生元公裕之之所作,公幼受学遗山,尝以是集教之诗律。公慨师承之有自,故...  相似文献   

4.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重刊清人浦起龙《史通通释》(王煦华校点)上册第一百页,有“元氏膜拜稽首”句,云: 膜拜,《穆天子传》:膜拜而受。 注:长跪拜也。又注:胡人礼佛,交手 称南谟者,即此。 这个注解殊失惬当。膜拜与南谟无关。  相似文献   

5.
《中州集》文献失误琐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州集》文献失误琐考胡传志《中州集》之失误,有些是史实错误,有些是传写刊刻而致误。现以原书卷次为序,罗列于下,以供学界参考。卷首金显宗诗《赐石右相琚生日之寿》题下小注:“大定辛酉承华殿书。”大定(1161-1189)为金世宗年号,其间无辛酉年。考《...  相似文献   

6.
胡传志 《晋阳学刊》2012,(1):137-139
作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最后一位大诗人,元好问受到后人的高度推崇,堪称800年来第一人.他的传世诗歌近1400 首,清人施国祁曾对其诗加以校勘和笺注,其《元遗山诗集笺注》于道光二年(1822年)刊刻.施氏长于金史文献,在遗山诗有关本事及背景方面,征引繁富,功不可没,该书校勘时参照了现已失传的曹益甫本,资料上至今还有不可替代之优长.长期以来,一直是遗山诗的重要读本.但该书成书过于仓促,正如施氏自己所说,"偶为友人怂恿,复聚书册,匆匆解注,七月而成",全书仪用7个月时间,足见时间有限,加上其"俭腹"所限,结果使"贻笑于大方之家"(《元遗山诗集笺注·序例》)的担心不幸成为事实.失注、误注之处不可一二数,钱钟书《谈艺录》举出大量误注之例,称施氏"大病尤在乎注诗而无诗学".  相似文献   

7.
“日暮苍山远 ,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 ,风雪夜归人”,唐人刘长卿的这首《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抒写了旅途劳顿中的欣慰之情 ,清妙自然 ,神韵悠远 ,是一幅引人入胜的寒山风雪夜宿图 ,千百年来 ,脍炙人口 ,引起了无数旅途漂泊中的迁客骚人的强烈共鸣。但芙蓉山到底在哪里 ?一直众说纷纭。好多注家注释此诗时均说 :“芙蓉山 ,不详”,为理解此诗和认识刘长卿留下了遗憾。山以芙蓉为名者很多 ,如福建闽侯县、广东曲江县、湖南桂阳县和宁乡县、山东临沂市的苍山县 ,皆有芙蓉山。以上诸山见于刘长卿诗集的注本及《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另外 ,邹志…  相似文献   

8.
侯毅 《兰州学刊》2009,(7):217-221
1787年,英国派出以查尔斯·卡斯卡特(Chades Cathcart)为正使的使团访华。这是英国政府第一次遣使来华。使团来华的目的是扩大对华贸易,增开通商口岸,割占中国岛屿及在华设立使馆等。卡斯卡特使团使华经过了周密筹备,反映了当时英国对华政策及各政治集团在对华问题上的不同态度。尽管此次出使因正使卡斯卡特在来华途中病逝而夭折,但其在中英关系史重要影响和意义仍非常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9.
王弼籍贯考     
1979年出版的《辞海》“王弼”条说他是“魏国山阳(今河南焦作市)人。”实误。阅近人卢弼《三国志集解》卷二十八《王弼传》注说:“《世说(新语)》注引《弼别传》云:‘弼山阳高平人’。又同书卷六《刘表传》注说:“高平见《武纪》建安十八年,又互见《王粲传》,故城在今山东兖州府邹县西南。”查《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二册64—65图,山  相似文献   

10.
《史记·太史公自叙》和《汉书·司马迁传》所载的《报任安书》,都述其著《史记》是“成一家之言”。这“一家之言”,《史记集解》、《索隐》、《正义》三家于此无注。小颜注《汉书》,也空而不解。后世学者,中心习于史书记事的道理,多不注意此语,而不知此“一家言”之语是太史公明其《史记》一书性质的关键语言。裴氏《史记集解》等三家,疏忽此“一家言”之真义,所以只看太史公“善叙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的实  相似文献   

11.
“崪”,一作“崒”,《说文》收。“嶀”、“(山虖)”,《说文》无。《广韵》等收“嶀”,而“(山虖)”不见于古今字书。《说文》:“崒,危高也。从山,卒声。徐铉注“醉绥切。”段注以为大徐反切误,当从《广韵》作“慈恤切”。段注又云:“《释山》曰:崒者,厜(?)。厜(?)亦作嵯峨。按《小雅·十月之交》笺曰:崒者,崔嵬。是郑所据《尔雅》‘厜(?)’作‘崔嵬’也。惟土山戴石,故易崩  相似文献   

12.
郭象性分论束际成郭象(公元253年──312年)字子玄,是西晋元康永嘉年间玄学代表人物之一。郭象的代表作《庄子注》问世于元康年间。在郭注之前,注《庄于》的有数十家,同时代注《庄子》的也很多,有司马彪、崔撰、向秀等人的庄子注,李颐的集解。郭注别开生面,...  相似文献   

13.
跨国公司在华战略与结构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两年以来,面对新的投资环境,进入中国的跨国公司纷纷调整在华发展战略:它们提升中国的战略地位,扩大在中国的投资,产品价值链各个环节以及上下游各个产业全面进入中国,向长江三角洲集中投资,逐步扩大对其他地区投资,进而调整业务机构和组织管理结构:在华管理结构的目标设定为集团化,设立或加强在华地区总部,整合在华企业与经营机构等。  相似文献   

14.
(-)前言中国儒学的开山祖师当然是孔子,但因为他自谦“述而不作”,不但引起了抬举他的汉学家对他有不同的封号,或尊为“素王”,或称为“先师”,在学术思想上也引发一场今古文经学的论争。而晚於孔子一千八百年的朱熹,虽然只是为孔子《论语》作注解,而且声明他注解的每一个字都如在天平上称过,即孔子怎么说,他就怎么注,不轻一点,也不重一点;不高些,也不低些。这说明,朱子自信只有他才真正懂得孔子,也最有资格做孔子的传人。他不但用同样的方法注解四子书,而且注遍群经,其成就与贡献遂得到了极大的肯定。牟宗三先生在《心…  相似文献   

15.
晚唐诗人李涉《涧州听暮角》诗:“江城吹角水茫茫,曲引边声怨思长。惊起暮天沙上雁,海门斜去两三行。”《唐诗选》注末句之“海门”作“今江苏省海门县”。此为不察镇江地理之误。盖“海门”为山名,在镇江焦山之东,因两小山相对如门,且古人以此为海口而得名。《至顺镇江志》:“焦山,或亦谓之浮玉山,上有罗汉岩,旁有海门二山。金焦相距十五里。”可证。如作飞往海门县,于情理不合。又三湾《次北固山下》的名句:“海日生残夜”之“海”,也应与“海门二山”联系起来为好,绝非泛言。《至顺镇江志》(北固山)“多景楼”注曰:“盖…  相似文献   

16.
南岳山所在方位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岳山究竟在那里?《史记·封禅书》说:“南岳,衡山也”;《汉书·郊祀志说:“祠南岳潜山于潜”;史、汉武帝纪讲:“登礼潜之天柱山,号南岳”;《后汉书·章帝纪》谓:“望祀华、霍”;《尔雅·释山》一曰江南衡而无霍,一曰霍山为南岳而无衡。后世遂形成霍、皖、江南衡山三种不同的说法。朱熹、姚惜抱曾因江南衡山  相似文献   

17.
释地(1)吴大虞郐会人桧周礼、夏官、职方氏:“正西曰雍州。其山镇曰岳山。”郑注:“岳、吴岳也。在汧。”○尔雅释山:“河西、岳。”郭注:“吴岳。”郑语:(女员)姓、邬、郐、路,……”韦解:“陆终第四子,曰求言,为(女员)姓,封于郐,今新郑也。”○史记封禅书:“秦文公东猎汧渭之间……自未作鄜畤也。而雍旁故有吴阳武畤。”集解:“李奇曰、于旁有吴阳也。(按:汉书注,吴阳下有地字。此脱去。)又:“秦灵公作吴阳上畤,祭黄帝;作下畤,祀炎帝。”索隐:“吴阳、地名。盖在岳之南。”又:“自华以西。名山七。曰华山。……曰吴岳。”(按:汉志作吴山)集解:“徐广曰:在汧也。  相似文献   

18.
第二次世界大战起点问题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8年王振德、侯成德同志在《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点问题》)以下简称《起点》,引文不另注)一文中,主张以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变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开始的标志。这种观点一经提出,立即引起国内有关研究工作者的浓厚兴趣和热烈争鸣。1980年两位作者又发表了《再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点问题》(以下简称《再谈》,引文不另注),进一步阐发了他们的观点。为使讨论深入一步,仅就这两篇文章提出一些不同看法,与王振德、侯成德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19.
胡三省《音注资治通鉴》的史学意义王培华胡三省从二十几岁开始,先后两次为《资治通鉴》作注。到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1285)冬,完成《音注资治通鉴》(以下简称《音注》),也称作《新注资治通鉴》,后人简称为《通鉴蝴注或胡注。胡三省的成就不仅仅是对《通鉴》在...  相似文献   

20.
一、“辯證唯物論大綱”一書的基本優點 一九五四年七月到一九五五年一月,上海人民出版社(及前華東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华崗同志所著的「辯證唯物論大綱」一書。本书是作者根據在山東大學講授辯證唯物主義的講稿整理成的,最先發表於山東大學校刊新山大和文史哲上。 「辯證唯物論大綱」經過整理又重新出版,這是一件有意義的事。從全國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