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知青老太太     
李瑞敏 《老年世界》2010,(17):30-31
我今年63岁,熟悉我的老年朋友、青年朋友甚至小朋友称呼我:知青老太太或知青老奶奶。我从十六岁到兵团屯垦戍边,沿着知青的路一直走了三十九年。  相似文献   

2.
正大约两年前,我和朋友搭乘一艘游轮经过地中海。晚餐时,我们注意到有一位老太太单独坐在大餐厅的大楼梯边。我也注意到,所有的工作人员、干部、服务生、小弟等都和她很熟络。我问的服务生那位老太太是谁,本以为他会告诉我老太太是船东,但他告诉我,他只知道她已经在这艘船上待了八个航程。  相似文献   

3.
马德 《金色年华》2008,(10):38-38
朋友晓胜的母亲住在城郊,71岁了,患了重病。我们买了东西去看她,劝她静下心来好好养病。老太太脸色憔悴,却安静从容,她对我们说,我知道我得的是癌症,你们别为我担心,我不怕死。  相似文献   

4.
病床变轮椅     
正设计师凯琳去医院探望朋友,一位哭泣的老太太吸引了凯琳的目光。凯琳一边掏出纸巾帮老太太拭泪,一边询问发生了什么事。原来,老太太的丈夫中风瘫痪了,每天只能躺在病床上。老太太知道,丈夫现在最高兴的事情,就是坐上轮椅出去转转。可她一个人根本不能把他抱上轮椅。大多数时间,丈夫都闷闷不乐。"如果病床也像变形金刚一样,能变成轮椅多好,我就能直接推他出  相似文献   

5.
搜索爱     
陈伟 《老人世界》2008,(11):28-29
母亲退休之后,缠着我教她上网。“都一把年纪的老太太了,还学着年轻人上什么网啊?”我故意和母亲开玩笑。母亲也不生气.说:“谁说老太太就不能上网了?你教不教?不教我就和你脱离母子关系!”  相似文献   

6.
拎水的老人     
蔡昌旭 《老年世界》2011,(12):18-18
我新居的对门住着一对老师夫妻,都戴着眼镜,他们很文雅,每次见面都向我们微微一笑,点点头。他们家里没有孩子,只有一位老太太是男方的母亲。老太太七十多岁,耳不聋眼不花,走路也不用拄拐杖,那双脚落地噔噔有声。  相似文献   

7.
老太太有才脾气“坏”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人给家庭能带来很多欢乐。陆光华喜欢竖起大拇指对人说:“我脑瓜好使,我特有才!”老太太确实是个“人才”;过去,方圆十几里的老人寿衣都是由她亲自剪裁、缝制的;一家五代人的棉衣裤、鞋子也都是她一手操办。  相似文献   

8.
秋也 《老人天地》2010,(5):48-48
我心脏原来不太好,胸闷、心慌时有发生.而目还有早搏现象.身体也越来越消瘦,血糖也增高了,餐后达到10个以上.面色灰暗.彻底成了老太太。—个个警告信号向我袭来.让我寝食难安。  相似文献   

9.
现在,看电视已成为家庭中最主要的休闲娱乐方式,特别是年龄大、生活比较安逸的老年人,他们每天除了吃饭就是忙着看电视。听朋友讲,她家老太太已八十多岁了,可看电视却到了孜孜不倦的程度,特别是赵本山演的小品百看不厌。她没什么文化,也没什么爱好,更不懂得什么叫养生。当劝她少看会儿电视,多活动活动胳膊腿时,她就会生气说:“我都干了一辈子了,现在不想动,就喜欢看电视。”  相似文献   

10.
时间如白驹过隙 ,一眨眼 ,我就成了退休的老太太。再看周围 ,同学、同事、朋友、亲戚 ,也有好多人相继加入了退休的行列。退了休 ,再不用迟睡早起边啃馒头边赶路上班了 ,也不用为晋职提拔加工资而犯愁了。一切自由自在 ,满可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欢欢乐乐地打发每一天。可是 ,有些人呀 ,偏不好好过 ,老夫老妻还闹开了矛盾。我的一个朋友 ,丈夫年轻时行为不检点 ,她又气又恨 ,但为了孩子 ,为了家庭完整忍受了。现在 ,儿女已成家另过 ,我这位朋友却来了脾气 ,天天找丈夫的茬 ,唠唠叨叨 ,时不时还算老帐 ,弄得夫妻痛苦 ,儿女不安。还有一家邻居…  相似文献   

11.
陈洁 《金色年华》2010,(8):30-30
世界上爽快的人很多,但像文洁若这么干脆的老太太,我见得不多。她说话清脆利落,发音短平快,如快刀切豆腐,两面光。做事也利索,绝不拖泥带水。  相似文献   

12.
年近八旬的许老太太早年丧夫,一生未生育子女,近年来生活上基本不能自理。今年春节后,她的外甥女“主动”.上门照顾许老太太的生活起居。在两人生活一段时间后,许老太太发现外甥女十分勤快,对她也照顾得十分周到,不仅使许老太太一日三餐茶饭无优,而且经常为她擦洗按摩,使许老太太备受感动。于是,许老太太就把外甥女留了下来,有意与她长期生活,还签订了养老合同。  相似文献   

13.
有一个故事曾经很流行,故事的主角有两个:一个中国老太太和一个美国老太太。中国老太太一辈子都在攒钱中度过,目标就是要搬出自己破旧的房子。经过数十年奋斗,最终她买下一所属于自己的新房子,然而还没来得及搬进去她却病入膏肓了,临死时她幸福地说:“终于有了自己的新房子了……”中国老太太无牵无挂地走了,而那位美国老太太早在年轻的时候就贷款住进了新房子,此后的十几年一直靠勤奋工作偿还银行贷款,最后在临死时也幸福地说:“终于还清了房屋贷款……”同样也是无牵无挂地走了。  相似文献   

14.
婆媳关系难于处理,这是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常听不少老人抱怨:“我们为儿子媳妇操碎了心,而他们却毫不领情,真不知为什么?”59岁的李老太太也有类似的苦恼。一进诊室,只见李老太太一肚子怨气,刚落座就数落起儿子和儿媳不是:“我有4个儿女,把他们拉扯大不容易。3年前,最小的儿子也娶了妇,我心里像一块石头落了地。谁知子娶了媳妇忘了娘,老是嫌我嗦。管教自己的儿子多说几句,儿媳也有见。唉,和儿子儿媳住在一起真是难受我是天天生闷气,晚上也睡不着,这3来身体都给拖垮了。最近一件事情更让人气愤,儿子的一件脏衬衣放在…  相似文献   

15.
刘元 《老人天地》2013,(12):42-43
听说现代意义上的文盲不再是指那些不识字的人,而是不懂电脑脱离信息时代的人。 我,是个年逾花甲的退休老太太。既然有幸生活在网络时代,咱也不能太OUT了,于是我给自己起了个网名——笑笑小狐仙,从此混迹于网络世界。  相似文献   

16.
    
我小时候经常在二舅家里混,二舅妈做好饭后,要招呼我们好几遍,一群泥猴才跟头把式地跑回来,手也不洗,拿起饼子就啃。一转眼,二舅妈就从中年妇女变成了老太太。就在我大学快毕业那年,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相似文献   

17.
有位老太太,因为慢性腹痛跑了好几家大医院,查来查去也没查出什么结果,最后只好去看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医生。没想到,一见面,老医生的一个动作就让老太太激动得哭了起来——“终于有医生肯摸摸我的肚子了!”此前,在数家医院里.给老太太做检相的都是冷冰冰的仪器,只有在老医生这里,老太太才找到了一种做病“人”的感觉。  相似文献   

18.
爱的礼服     
《金色年华》2009,(8):53-53
那年夏天,我在一间男士礼服店打工。 “叮咚”一声,挂在门上的风铃提醒我来顾客了。我折好书角,向门外看去。只见一位老先生推着轮椅走了进来,轮椅上坐着年纪和他相仿的老太太,两人都是那种很精神的北欧老人。老先生戴了一顶渔夫帽,帽子上还别了一根羽毛,有点老顽童调皮的味道。轮椅上的老太太满头的银发梳理得很整齐。  相似文献   

19.
叶梦 《老年人》2005,(4):14-15
我认识汪曾祺先生,是读他的小说《异秉》、《受戒》和《大淖纪事》等等,感到有特别的味道。相比较而言,我尤其喜欢《异秉》写的与药铺相关的故事,因为我从小在中药铺里长大。我感觉汪先生的小说很沉静,与新时期那一批反思感伤类的时尚小说大不相同。而对汪先生最初的感受是听他的讲话录音,不见其人先闻其声。大概是1980年吧,朋友给我捎来一盘磁带,是丁玲和汪曾祺的讲课录音。听丁玲的讲话,感觉老太太气势很盛,那种居高临下的味道,通过一部破录音机还原,多少有点失真地传达给了我。老太太说了些什么,我不太记得清了,但对她说起美国的牛仔裙,…  相似文献   

20.
杨多多 《老年世界》2006,(16):16-16
来自美国和中国的两个老太太在天堂相遇了。美国老太太说,我奋斗一辈子还完了住房贷款。中国老太太说,我攒了一辈子钱临终才买了一套房。这个很有说服力的故事其实混淆了消费与投资。据说这个故事的广泛流传。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按揭买房的步伐。而说到以房养老,我们一般能想到的就是年轻时买上几套房.年老时靠收房租来作为生活补贴。现在,一种新的养老模式即将在国内试行。这就是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俗称“倒按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