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信息社会与教育刍议梁锐一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学者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一书中断言,从现在起,开始了第三次浪潮。他将它称为信息革命阶段,并认为可能只要几十年时间就可以完成信息革命。另一学者奈比斯特也得出几乎与托夫勒一样的结论,他宣称美国社会正在蜕变...  相似文献   

2.
<正>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根本原理就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它深刻地揭示了社会发展的最终源泉,指出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从而也是整个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力量。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和社会变革,归根到底也是由生产力决定的,这是一条客观规律。 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出版以后,在西方国家引起轰动,它的影响,不是因为它具有象“一千零一夜”那样寓言式的效果,而是它确实地一生动地描绘了一系列未曾被人们深深感触到的、或正在感触过程中的技术发展的现状,以及与之相联系的历史。然而描绘仅仅是描绘,正如托夫勒自己所言:“《第三次浪潮》不是一本客观预测的书,它并不自命为科学的著作。”  相似文献   

3.
武汉城市圈产业一体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一体化发展是推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和区域一体化的关键因素。对武汉城市圈三次产业结构相似度和规模以上行业区位商的分析表明,武汉城市圈产业结构问题主要在于:三次产业结构相似度太高;规模以上工业行业虽已基本形成地域专业化,但优势地位不明显;产业集聚规模小,产业链延伸不充分。提出了促进城市圈产业一体化的主要途径在于突出各城市优势产业,提高产业集聚力,形成产业优势互补,配套、协作发展。  相似文献   

4.
1994年6月7日俄国《独立报》发表米罗诺夫采访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第三次浪潮》的作者托夫勒的文章。该文国内有的报刊曾摘译发表,但涉及托夫勒理论的核心部分未予翻译,且译文与原文有较大出入,故本刊仍作详细摘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预测漫谈     
一、七十年代以来,西方一些学者对科技革命的社会后果进行了考察,出现了象罗马俱乐部的《增长的极限》,托夫勒的《未来的冲击》,这些影响很大的著作,引起人们对未来的关心。八十年代又出现了象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奈斯比特的《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方向》等畅销书,又掀起了一个对未来思考的高潮。到了九十年代,对21世纪的预测,不论在中国还是外国,越来越成为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6.
一场引人注目的新技术革命,正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兴起。国外不少学者、专家认为它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第三次文明浪潮”,或所谓从“工业社会”转向“信息社会”;丹尼尔·贝尔的《后工业社会》、阿尔文·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约翰·奈斯比特的《大趋势》等专著也相继问世,可谓时髦一时。尽管我们对其中一些政治观点不能同意,但他们对变革事态的综合描述和发展趋势的预测,却是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以万州区为例,利用非参数Malmqusit-DEA方法对2000-2012年城乡产业技术进步的演进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实证研究了城乡产业技术进步对城乡居民收入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总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整体上处于波动上升的趋势,三次产业技术进步平均值从大到小呈"二、一、三"产业排列;三次产业技术进步与城乡居民收入呈现正相关,产业技术进步有助于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另外,与之伴随的经济发展、城镇化、工业化也提高了城乡居民收入。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强调指出 ,“国有企业必须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中走在前列 ,积极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发挥关键性的作用”。笔者就推进国有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重要性、紧迫性进行了分析 ,阐述了国有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方向与重点 ,提出推进国有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应改善体制与优化政策环境 ,并处理好其中的三个关系  相似文献   

9.
中国三次产业的资本存量测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中国统计体系的不断调整,论题采取分段处理的办法,测算了中国1986-2007年间按三次产业划分的资本存量。此项研究结果可为中国分三次产业进行生产函数估计和技术进步贡献率比较等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0.
文学史研究的互文性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文学史研究中,研究者通常以文学作品在时间上的线性发展序列为中心目标,寻绎文学发展的内在规律和逻辑进程。其文学史观大致说来有如下几种:通过史料考辨来坐实作家、作品与社会环境之间具体联系的实证主义文学史观;从语言、文体、风格等角度透视文学内在形式变迁的形式主义文学史观;强调社会历史发展呈一元论模式的进化论文学史观;强调以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尖锐对立为基础的阶级论文学史观等等。上述文学史观虽然各有偏重,但无疑都可以看出时间性向度的述史线索。而笔者在本文引入的互文性视角的文学史观,以符号系统的共时结构去取代文学…  相似文献   

11.
本文用回归的方法建立了内蒙古自治区三次产业经济的Cobb-D oug las生产函数,并研究技术进步系数、资本弹性、劳动力弹性和规模经济状况对拉动三次产业经济的主要作用,提出我区当前经济发展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2.
社会评论家托夫勒长期以来一直关注着现代生活变化速度急剧加快的特征。在一次对他的采访中,他对当前和未来的工商业结构组织作了深刻的分析。托夫勒认为,传统的科层制企业,这种大烟囱生产时代的痼疾,已根本无力去应付21世纪经济市场中的挑战和机会。相反,为了能够  相似文献   

13.
之所以把新媒体、文学书写、文学人类学三者在题目中并列,乃旨在寻求三者之间的内在关联。我们可以借助传播学大师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从“文学生产机制”来进行探讨。麦氏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因,不是决定于经济基础,也不是决定于上层建筑,而是决定于传播技术即媒介。与他的传播史观相配合,麦克卢汉提出了独特的社会史观。他认为,人类社会经历了部落化、非部落化和重新部落化三个时期。  相似文献   

14.
优化产业结构,实施产业转型升级是佛山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对“十一五”以来佛山三次产业发展的相关数据分析可以发现,“十一五”以来,佛山三次产业一直保持“二、三、一”的格局,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但产业发展存在三大主要问题: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较低、制造业大而不强、服务业发展滞后。  相似文献   

15.
自从托夫勒(A.Toffler)最初以《未来的震荡》一书使世人感到震惊以来,已过去了27年多。在他的合作者和妻子海迪(Heidi)帮助下,他写了13本有关未来的书。托夫勒称信息时代的来临是人类文明“第三次浪潮”的开始。随着计算机变得无处不在,托夫勒认为,变革的步伐比他所预言的更迅速。虽然他认为很难适应变革,但变革的更大影响是对现存体制本身的影响。他认为,因特网只会促进权力分散化,并破坏传统的官僚体系。在托夫勒看来,我们已看到的变革是丝毫不能与仍有待发生的变革相提并论的。最近,齐夫—戴维斯电视公司《现场》节目编辑惠特莫尔(S.Whitmore)采访了托夫勒。  相似文献   

16.
十几年前,当人们阅读诸如托夫勒《第三次浪潮》或纳斯比特《大趋势》等未来学著作时,对书中所描绘的“信息社会”还是一个模糊的甚或是遥远的印象。进入90年代以后,与信息产业相关的芯片技术、光导传输技术和个人电脑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人类进入全球信息时代的进程。人类跨入信息社会的大门已经打开,一个激动人心的划时代意义上的突破已经临近。西方七国信息部长级会议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召开的,并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后工业社会”论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贝尔的“后工业社会”论认为,社会是在所有制和技术这两根轴上混合发展的,而“后工业社会”正是社会在技术轴上发展的结果。本文把贝尔的这种观点称作“生产力史观”或“技术史观”,对这种观点及其所包含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批判阐述。  相似文献   

18.
按中国三次产业的划分对劳动力投入的数量和质量进行测算,选用教育存量法来估算中国三次产业的人力资本存量。以从业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为依据,并以第一产业某一年度为基期,分别计算三次产业各年度的劳动投入质量指数。在此基础上,对中国三次产业从业人员(1986--2007年)的人力资本存量进行了测算。研究结果显示:虽然中国三次产业的人力资本增长的趋势各不相同,但在后半期劳动质量的增长构成了人力资本增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广州市现阶段三次产业构成演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广州市1978~1995年经济统计资料,分析广州市现阶段三次产业构成演变过程及其特征,认为1987~2000年是广州市三次产业构成演变过程中的二、三产业并重期,然后探讨广州市形成二、三产业并重期的原因,进而分析广州市今后三次产业构成演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人类理论思维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动。阿尔温·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描绘了当代理论思维的危机和转向: “第二次浪潮文明特别着重提高我们把问题分成各部分的能力,而对把各个部分重新综合的能力,却很少予以鼓励。多数人从受教育时起,就善于分析,而不善于综合。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对未来的设想(包括对我们自己在内)是这样的支离破碎和杂乱无章。”(阿尔温·托夫勒《第三次浪潮》第186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