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美国国会两院“台湾联线”是两院议员针对台湾问题成立的非正式组织。它的成立既有适宜的“国际气候”,也有坚实的历史基础和现实根据,还有不容忽视的“游说催化剂”。其成立表明,国会亲台力量进一步凝聚,必然会在美国对华决策、台湾问题上有所动作,以期施加更大的影响。这点可以从“台湾联线”支持台湾加入世界卫生组织中看出。  相似文献   

2.
刘磊 《人文杂志》2013,(6):96-103
美国国会情报授权是指国会相关情报委员会按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规则和程序,对其所管辖范围内的情报机构、情报政策项目或活动进行年度立法审议,通过立法授权支出的决策行为。美国国会委员会"先授权后拨款"的立法传统、1970年代以来美国国会与总统争夺情报领域的决策权等因素,共同导致美国国会在70年代中期建立起以参众两院情报委员会为中心的现代情报授权制度。此后美国情报活动的授权一直是通过国会情报委员会审议和批准独立的年度情报授权法案的方式进行。尽管存在着结构性的制度缺陷,但在"9·11"事件后总统情报决策权力膨胀的背景下,情报授权制度成为国会监督和制约总统行政权力扩张、维护美国分权制衡的政治体制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在众多影响美国对外政策制定的因素中,国会占据着特殊的地位.国会在外交决策中的地位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国内外政治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演变.冷战结束后,美国国会加强了对华决策参与,总体上起着消极作用.<加强台湾安全法>是冷战后国会介入台湾问题的一个大动作.该法出台的过程为我们探究冷战后国会对华政策的影响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视角.中国政府已充分意识到美国国会的作用.力图发展两国间的对话机制,规避国会在中关关系中的破坏性作用,增加其建设性.  相似文献   

4.
庞凌 庞凌,男,1972年生,江苏苏州人,法学博士,现为苏州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目前正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西方利益集团立法游说行为研究"(10CFX004). 在现代西方国家,利益集团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通常主动寻求各种途径影响政治活动,其中通过游说议员进而对立法施加影响的立法游说便是常见而有效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5.
自1987年以来,美国国会提出并通过了一系列"涉藏议案".这些议案的基本目标是将美国对华政策与"西藏问题"挂钩.作为美国对华人权外交的组成部分,这些"涉藏议案"对中美关系产生了消极的负面影响,它不仅使美国对中国所谓"西藏人权问题"的干涉长期存在,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达赖集团在国外的分裂活动.  相似文献   

6.
吴跃武 《理论界》2012,(7):180-181
在美国的对外贸易史上,贸易保护主义与自由贸易一直是美国贸易政策的两大主题。其中贸易保护主义占了大多数时期,这跟美国国会与选区政治有着很大关系。国会拥有宪法赋予的贸易权,国会议员出于当选的考虑,在制定贸易政策时受到其选区利益的制约,这构成了保护主义形成的制度基础。本文将以选区政治为切入口,分析选区与议员贸易保护主义倾向的内在关系,选区中选民、利益集团、政党等各行为主体围绕着选举与贸易展开的博弈,以及这种互动博弈关系如何导致了国会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7.
【国际关系、法学、哲学、政治】曹云华,朱幼恩论东盟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1)骆莉,袁术林中国国家安全中的南海问题初探(1)郭宗杰一体立法与分别规制———论中国反行政性垄断之立法体例(1)黄志勇对我国劳动教养制度的反思(1)周聿峨,刘建林区域合作背景下的东南亚华人结构性权力(2)陈奕平美国国会议员与台湾当局间的互动及其影响———以美国国会“台湾小组”为例的分析(2)盛永彬《国家赔偿法》违宪条款质疑(2)李静论民事诉讼中程序选择权(2)朱羿琨,陈楚钟集团诉讼与系统性偏袒之矫正———证券市场虚假陈述侵权案的博弈分析(3)李健男论国…  相似文献   

8.
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国会随着其外交权力的扩大和毒品问题的升温,利用其手中的立法、拨款和监督调查等权力,通过各种途径影响美国对外禁毒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但由于其自身组织结构的特点使其权力分散,妨碍了其在对外禁毒活动中作用的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9.
覃绍杰 《学术论坛》2001,(Z1):125-126
一、农村"两组"建设的现状 随着农村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农村"两组"建设越来越不适应改革的需要,表现为"四个不适应":一是小组组织软弱涣散与加强对农村的领导不适应.前几年,北流市对农村"两组"进行了一次较为全面的调查,全市4532个村民小组,其中整体素质较好的1286个,一般的2538个,瘫痪和半瘫痪状态的708个,有40%左右的村民小组没有建立党小组;相当部分党小组开展活动不正常,没有活动室,制度不完善;党小组长年龄偏大,文化偏低,据统计党小组长60岁以上的657人,初中以下文化的1970人.  相似文献   

10.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受众对主持人"自发口语"的要求越来越高,主持人"口语化"成为一大趋势.在传统播音的基础上,"播说结合"、"说主播衬"甚至"只说不播"等形式更加频繁的进入大众媒体生活.本文对于主持人"口语化"现象及由此产生的问题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1.
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直至1972年美、日两国分别与中国全面改善双边关系前,美国和日本在东亚结成同盟共同遏制中国。宝岛台湾成为美日两国政府实施反华战略的砝码。这段时期美日两国政府通过各种手段阻挠海峡两岸走向统一,成为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巨大障碍。  相似文献   

12.
台湾与美国的关系一直是亚太地区的重要关系之一,也一直是影响中国大陆与美国关系及海峡两岸关系的重要因素。2008年5月马英九就任台湾地区领导人以来,台美关系在高层互信、军事关系等方面发展迅速,但值得注意的是,台美关系的新进展是与海峡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相同步。因此,探讨台美关系新进展、未来发展走向及其与海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以及中国大陆与美国关系间的互动颇有意义。  相似文献   

13.
孙国强 《学术探索》2014,(12):28-32
中日关系和朝鲜半岛局势是当前东北亚地区的两大热点议题。中日关系方面,虽然今年以来中日释放出加强经济合作的信号,两国政治交往的频率和层次也出现回升,但是钓鱼岛争端和日本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这两个导致中日关系恶化的症结短期内难以化解,特别是在安全领域,两国缺乏互信,摩擦不断。朝鲜半岛局势仍继续陷入“紧张-缓和-紧张”的反复模式,在经历了短暂的缓和后再次趋于紧张。从东北亚地区安全格局看,中美关系构成了这一地区安全与稳定的主轴。因此,梳理中美两国在东北亚安全领域的合作与分歧,进而以此为基础思考中国的应对之策,对维护中国周边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曹曦 《学术探索》2011,(3):135-139
二战后,美国对中国台湾地区实施了大量的经济和军事援助,而教育援助是其中影响深远且易被人忽略的部分。其内容广泛,涉及职业教育、侨生教育、科学教育等方面,影响也波及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通过教育援助,美国实现了对战后台湾社会的改造。  相似文献   

15.
意识形态视角下的美国对华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系统的认识论或道德信念模式,意识形态在各国的外交政策中事实上起着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作用。美国虽然号称最讲究“实用主义”,但它的对外政策同样也一直深受其意识形态的影响,尤其明显地反映在它的对华政策中。意识形态依然是美国决定其对华政策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许恩姬 《理论界》2014,(8):143-146
美国经历了9·11恐怖事件和2008年的金融危机,而走向相对衰退的道路。相形之下,中国急剧成为亚洲地区的经济、军事大国,通过在东亚地区推行地区主义,深化南中国海领有权等措施来扩大影响力。这种局势导致了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从中长期来看,这很可能构成中美关系的矛盾因素,而中美关系的变化导致东北亚安全不稳定。解决途径是美国自己对亚太再均衡政策尽快予以重新平衡。该方向应该是与中国进行合作或妥协,而对日本右翼群体划出分明的界限。这种措施同时为积极推行旨在和平解决核问题等韩半岛相关事宜,而不可或缺的,也是美国和亚洲能够共同繁荣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半个多世纪以来,美国一直准备插手中国和台湾问题的解决。本文试就美国军事介入干涉中国大陆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可能性及中国大陆可能实行的对策做以分析。  相似文献   

18.
顾逸  王勇 《学术探索》2013,(4):40-44
中美正式建交33年来,美国政府严重违背了其在“八·一七公报”中对中国的承诺,不断地对台湾出售武器,并且出售武器的性能和数量不断增加。从国际法角度分析美国对台军售:第一,美国对台军售严重违反了国际条约法的基本原则;第二,美国对台军售严重侵犯了中国的国家主权;第三,美国对台军售严重违反了不干涉内政的国际法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中国应该积极从国内层面和国际层面寻求国际法对策,从而敦促美国停止对台军售,促使中美关系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由于50年代中后期国际形势变化和日本实力的迅速增长,美国被迫重新考虑对日战略问题。在新美日安全条约签订后,美国统治集团的经过充分讨论估价,终于通过于国家安全委员会6008/1号文件,这一文件的基本原则成为此后美国对日政策的核心。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安然公司和两房公司发展历程的考察,可以看出,美国在虚拟经济形成过程中,由于实体经济失衡导致金融危机爆发,虚拟经济危机概念的提出,有利于对此次经济危机的认识。通过对虚拟经济危机的认识,应当对新自由主义经济思维模式予以深刻的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