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沈从文湘西题材散文研究述评云冬1932—1938年间,沈从文在创作他的小说代表作《边城》、《长河》等的同时,还一鼓作气创作了《记胡也频》、《从文自传》、《记丁玲》、《湘行散记》、《湘西》等五部散文长卷。这五部散文长卷若从体裁上分,自然可分成记传式(或...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国画对中国动画产业创意生成的影响为例,论述传统文化形式对现代动画艺术创意产生的具体影响。我们认为在国画笔墨生成的时间性、长卷形式、意象色彩表现、宋画的形式语言等方面,国画对中国动画发展具有创意启发的作用。借鉴这些创意元素,并探寻其间的深层结构,有助于在理论和实践上推动中国动画创意产业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UFO研究是一幅横亘古今的历史长卷,现在我们可以确信的是,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记录不明飞行物现象的国家之一。除民间传说外,大量有关不明飞行物的记载散见在各种古籍中。  相似文献   

4.
读罢《南京历史上的清官》,掩卷沉思,这134个清官形象.串成了一幅历史长卷.向我们展示了南京这块土地上曾经发生过的一个个精彩的历史瞬间.仿佛他们还未曾走远.他们的背影.我们依稀能辨.他们在指引着我们.在激励着我们。作为一个南京人又在南京工作.深深为南京有这么多这么好的清官而感剑自豪。  相似文献   

5.
刘刚同志献给吉林省博物馆的《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的横幅长卷(以下简称长卷),是一件稀世墨宝。它不仅对研究苏轼的书法艺术有重要价值,对研究苏轼晚期思想的发展也很有意义。过去,一些研究者都把《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看成是苏轼的游戏之作,根本未加重视。如果我们将这两篇赋的内容同书写长卷时的思想感情联系起来,不难看出苏轼晚期思想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6.
姚迪雄,世界著名华人画家、文化使者,祖籍浙江湖州,1949年生于乌鲁木齐市,父亲是中国人,母亲是俄罗斯人。姚迪雄成长于骏马之乡伊犁,1979年移居澳大利亚。其代表作品是载入《吉尼斯大全》的63米长卷《2000袋鼠图》和100米长卷《澳洲魂》。  相似文献   

7.
认识陈根林是从欣赏他的书法作品开始的,经朋友介绍,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们相识在朋友的聚会上,并欣赏到了他的小楷长卷《道德经》、《金刚经》,在十几米长的手卷上,那珠圆玉润的小楷,似乎一气呵成,令人耳目一新,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点划精到,笔法圆熟,气韵连贯,令人拍案叫绝。陈根林出生于古城金陵金牛湖畔,乡  相似文献   

8.
传为唐代韩所作的《五牛图》 ,是中国美术史上现存最早的纸本绘画真迹 ,元代书画家赵孟称其为稀世名笔 ,清代书画家金农见此图叹为神物。《五牛图》流传至今千载不易 ,图上长卷布满了历代文人墨客的诗文题跋 ,对后世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普度明太祖长卷图》(又称《噶玛巴为明太祖荐福图》)现收藏于西藏博物馆。明朝永乐五年(1407年),西藏噶举派宗教领袖第五世活佛噶玛巴一行应明成祖朱棣的邀请抵达南京,为已故明太祖朱元璋及其皇后荐福。长卷图共49幅,22幅画的右侧有汉、波斯、傣、藏、回鹘蒙古文等五种文字的说明。该图中的回鹘蒙古文说明共22段76行,约1500个词。长卷图第十三段回鹘蒙古文考释及汉文和转写的研究有它的独特意义。  相似文献   

10.
传为唐代韩所作的《五牛图》 ,是中国美术史上现存最早的纸本绘画真迹 ,元代书画家赵孟称其为稀世名笔 ,清代书画家金农见此图叹为神物。《五牛图》流传至今千载不易 ,图上长卷布满了历代文人墨客的诗文题跋 ,对后世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岩画是绘画或刻画在岩石上的图画.绘画的称作崖壁画,刻制的称作岩刻或石刻.它以古朴、粗犷、凝练的画风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史前人类在他们居住的洞穴中绘制岩画,他们记载了当时的生活也表达他们对生命和生活的美好愿望与祈求.这些画在岩石峭壁上的"画",虽然多数描绘的是当时人类生存活动,但确实起到美化与装饰的作用,他们利用装饰语言来表达对美的追求和向往.  相似文献   

12.
静物写生,是一种认识和理解基本构图、造型、色彩等规律的有效方法,是专业基础训练中不可缺少的学习手段。文章对油画静物写生训练的以下几个方面:忠实于自己的眼睛,从客观物象的自然构成中发现画面;设计与构思静物画的色彩,进行系统的色彩训练;表现手段应源于物象的自然情态等入手,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摄影术传入中国后,对画像行业造成冲击,一些画师改业从事照相馆人像拍摄,把绘画中的人物造型法则运用到人像摄影中,从当时留存至今的“小照”、“肖像”中可以看出他们深受中国传统肖像画形式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中国人的审美趣味和艺术传统。清宫流传至今的慈禧着色放大照片是早期中国人像摄影的珍品,而勋龄所拍摄的慈禧扮观音的化妆照可视为按照一定的构思进行摄影创作的先驱,它与西方同时期盛行的高艺术摄影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又体现了中国人不同于西方的精神境界和宗教信仰,有着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色彩。  相似文献   

14.
绘画艺术的自我意识,是在摄影的刺激下形成的.绘画与摄影的区别表现在眼、手、心三个方面.摄影提示了绘画不是模仿,而是“有意味的形式”.绘画的“形”不等于“形象”(再现性形象),而毋宁说是“形式”(抽象性形式).绘画线条的意义从笔触中获得肯定,笔触和线条是画家身体活动的结果,因此绘画作品中有一个“看不见的身体”存在.构图是绘画处理中最根本的问题,其与空间互为表里,空间意识表现为画框意识与平面意识.绘画史呈“从形象到空间”的趋势而发展.  相似文献   

15.
钱贡的《环翠堂园景图》表现明代戏曲家汪廷讷的园林生活,为明代官员乡间生活提供了图像资料,非常珍贵。此图既反映了吴派高士园林图与商业文化结盟走向名士风流的文化取向,又与董其昌、陈继儒捍卫山林高士独立人格的草堂精神有别,是明末官员家园意识的另一维度。  相似文献   

16.
自古诗人就发现诗与画之间存在某种契合关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精神已得到广泛认可,但”词中有画,画中有词”的理论还鲜有人提及。柳永词绘人写景具有融画入词的特点,其艳情词类似于肖貌传神、气韵生动的人物工笔画,羁旅词犹如细致鲜丽、苍润淋漓的山水图,而都市词则像繁华富庶的民俗风情画。  相似文献   

17.
抗战期间,新四军积极吸引美术人才,在军队和根据地进行美术创作:包括木刻、油画、布画创作,宣传画、油印画、画传单,举办画展,出版画报,进行工艺、服装、舞台美术设计,建筑设计等。新四军美术创作活动,配合了抗敌斗争,服务于根据地经济建设,提高了军民的文化水平,扩大了新四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抗战期间,新四军积极吸引美术人才,在军队和根据地进行美术创作:包括木刻、油画、布画创作,宣传画、油印画、画传单,举办画展,出版画报,进行工艺、服装、舞台美术设计,建筑设计等。新四军美术创作活动,配合了抗敌斗争,服务于根据地经济建设,提高了军民的文化水平,扩大了新四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清明上河图》与广告传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代杰出画家张择端的长卷风俗画《清明上河图》景象宏伟 ,人物众多。其所反映的社会内容更为历来的学者所关注 ,同时也是我们对宋代广告传播研究和探讨的珍贵的形象的史料。  相似文献   

20.
新疆地毯享誉中外,是新疆各民族印染、编织、绘画、雕刻、刺绣等技艺的综合体。其整体艺术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较高的研究价值。该文概述了新疆地毯的发展历史,并对其艺术特色作了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