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弗里德曼"实证经济学方法论"一文,被公认为经济学中最著名的方法论杰作。其核心论点可概括为:(1)检验理论有效性的唯一方法是将理论的预测与经验相比较;(2)理论越有意义其假定就越不现实。本文称之为两个"F—命题"。此二命题所蕴含的基本哲学问题有:其一是经济学假定的方法论问题,它包括两个子问题:假定的现实性和假定的思想实验方法;其二是经济学假说的认识论问题,它也包括两个子问题:假说的适用域和假说的检验。上述四个问题又可归结为"四个逻辑跨越的可能性问题"。通过对此四个逻辑跨越的考察,可凸显"F—命题"的经济学方法论和认识论精髓。  相似文献   

2.
李侠 《学术研究》2007,(4):60-65
自然化认识论转换命题的出现,是由于奎因替代命题的失败,而于20世纪70-80年代出现的一种解决策略。作为转换命题基础的可靠论在知识的确证与知识的可靠性论证上都存在无法克服的困难。本文分析了转换命题的理论旨趣以及存在的问题,指出转换命题也无法完全实现认识论自然化的任务。  相似文献   

3.
陈伟 《兰州学刊》2008,4(4):5-8
柯亨(Gerald Allan Cohen)在其代表作《卡尔·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一个辩护》中首次明确提出马克思历史理论的“首要性命题”和“发展命题”,并在学界产生了极大的反响和热烈的讨论,那么究竟什么是“首要性命题”?柯亨论证“首要性”命题的文本依据和逻辑依据又是什么?他的论证是否成立?我们如何看待柯亨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这一解读路径?文章尝试对这些问题做出初步的阐论。  相似文献   

4.
教育本体论的嬗变与素质 教育本体论命题的创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教育本体论层面上考辩了教育思想史上关于教育起源的生命本能说、心理模仿说、劳动说、社会交往说等教育原生态的论争,论证了素质教育本体论关于“人体潜能素质的发现、破译和开发”命题假说革新现代教育理论的创化功能  相似文献   

5.
规范自然主义的主张意味着认识论的强自然化特点.在劳丹看来这种极强的"描述性"方法论将会产生规范化的效果,但从理论的结果来看,科学方法论的自然化或经验化却往往导致取消主义或者是相对主义.为克服这种理论倾向,劳丹强调要从工具主义角度来理解科学的合理性,即把科学的手段与目标联系起来,通过假言命令的形式,方法论成为经验知识的一部分.可是,劳丹通过工具主义来实现方法论自然化和规范化的统一的努力还存在很多问题,他忽视了工具主义论证背后的认识论因素,科学哲学方法论走纯粹的工具化路线是行不通的.  相似文献   

6.
以中美学生数学问题解决的国际比较研究为背景,对数学教育比较研究的若干命题进行分析,应深刻理解命题产生的实际情境及社会文化背景,不能盲目地把比较研究的结论作为演绎其他理论的基础,防止对数学教育比较研究命题的简单移植、甚至是误用。  相似文献   

7.
以元伦理学理论为基础,从"应该"、"善"等价值词的意义入手,首先分析了翻译研究中"忠实"命题的性质、意义和功能,然后沿着元伦理学价值推理的逻辑,对"忠实"命题的有效性问题进行了剖析,最后根据翻译活动的主体间性特点,结合元伦理学家黑尔提出的可普遍化原则,论证了"忠实"命题的合理性,指出了其合理性的根据。  相似文献   

8.
金德万 《江汉论坛》2004,4(10):66-69
毛泽东在开创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提出了民族化的理论命题。以毛泽东延安文献为中心,本文阐述民族化命题的理论内涵、逻辑起点和演绎发展,以求发覆其构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范畴所具的历史意义和启示解决当代思想理论问题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亨佩尔发现的确证悖论表明,一只粉红色的鞋确证假说"所有乌鸦都是黑的",这意味着我们在屋子里不用出门就可以进行鸟类学研究,但这是违反我们的直觉的.因此,亨佩尔提出一个消解性解决方案来进行辩护.这种消解主要是通过保留等值条件和抛弃尼科德标准中的"非相干性"条件进行的.保留等值条件具有较强的特设性,因此不能令人信服;保留"非相干性"条件不具有导致悖论的必然性,抛弃它也不必定能避免悖论的产生.因此,按照解悖的罗素-策墨罗-哈克标准,亨佩尔方案不具备一个良好解悖方案的合法资质.  相似文献   

10.
科学实在论试图通过溯因推理方法保留认识论的乐观主义,将科学在现实社会中取得的成功作为理论具有真理性的最佳理由,这就是的著名的非奇迹论证。劳丹、普特南等人则针对这种最佳解释推理模式,提出了悲观归纳论题,他们借助历史主义的案例分析方法,揭示了实在论非奇迹辩护推理模式存在的问题:科学理论的成功(包括预测和解释的成功)与其真理性并无因果必然联系,其论证不符合科学史事实。悲观归纳问题提出以后,局部实在论逐渐发展成为科学实在论新的主要辩护策略,它初步解答了劳丹等人的质疑。但从总体来看,科学实在论还是面临着一系列理论难题,需要从理论上进一步回应悲观归纳问题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冯昊青  郑祥福 《浙江社会科学》2013,(2):106-111,118,160
"共产主义者不需要道德说教"的命题是符合马克思理论的内在逻辑的,因而可以合乎逻辑地推出这一必然结论。马克思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道德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并不具有独立性,它受制于现实社会存在。因此道德问题得以产生和存在的根源是现实社会存在的冲突。故以道德说教和道德要求的方式不能彻底解决道德问题,彻底解决道德问题的关键还在于变革其根源,即现实社会存在。社会存在变革的可能限度又最终受制于生产力的发展,所以彻底解决道德问题的最终途径要靠生产力的发展。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共产主义社会,道德问题会随着社会冲突的消失而彻底解决,因此不再需要提出道德要求与道德说教。但命题的证成并不意味着马克思及其理论是"非道德主义"的,也不意味着对道德说教和规训的否弃,相反,马克思有自己的道德理论,道德教育与道德规训亦有其存在的必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普通话水平测试是典型的输出性的汉语语音主观性测试,就考生的实际发音进行评判,考查语音的方式非常直接,但评分难度也相对增加.而多项选择题这一客观性测试手段由于对语音测量的方式是间接的,因此在评分高信度的同时也具有先天不足.在这种情况下,怎样使命题能够最大程度地测查出考生汉语语音习得的整体水平和薄弱环节,最大限度地提高语音测试题的效度,就成为试题命制的基本出发点.整个命题过程就是围绕这一出发点,进行测试点的整体规划和具体设计.这其中,测试点的整体规划至关重要,决定着语音测试的内容效度;而测试点的具体设计则主要通过题干、答案、选项等的编制来体现.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克里普克所攻击的所谓"弗雷格一罗素的描述主义传统"出发,比较了弗雷格和罗素在处理单词词项的语义值方面的分歧并检讨了背后的方法论进路的差异:时于弗雷格,其涵义指称区分的二层次意义理论的基础是以"求真"为核心的数学一逻辑哲学;对于罗素,以"亲知原则"为典型特征的认识论立场则是其指称理论的出发点.文章进一步比较了弗雷格式思想和罗素式命题的不同特征并讨论了它们对新指称理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韦伯命题"在学界广受争议。本文从方法论角度对《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的脉络结构进行梳理,认为"韦伯命题"来自于韦伯精心的研究设计,即以统计规律发现问题、以因果关系分析问题及以"理想类型"得出结论。因此,和"韦伯命题"相比,韦伯的研究方法同样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15.
"和谐社会"是一个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相契合的命题,"和谐世界"是一个属于马克思主义内在逻辑规定性的命题.马克思主义视域的"双和"命题是辩证统一的,和谐世界也即放大了的和谐社会.从社会主义追求的最终价值目标来看,社会主义就是要实现普遍幸福的和谐社会和和谐世界的发展状态.这一"双和"命题,不仅进一步加深了对科学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是衡量是否属于真正的社会主义价值追求的标尺,而且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可或缺的指导理论.  相似文献   

16.
韦伯命题是现代社会科学界最旷日持久的争论焦点之一。余英时教授指出,中国近世宗教伦理具有新教伦理精神,尤其强调儒家伦理能够为中国资本主义精神产生提供动力。余英时和韦伯都是在宗教教义中争论商人的资本主义精神,没有对商人精神进行经验研究,后来韦伯学者和余英时本人也都认识到这方面研究的不足。此文用徽商的经验研究检验韦伯命题,支持了余英时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美感"命题指的是研究者对美感进行了学理化的现象观照和本质透视提出的指认、说明、辨析美感的命题。中国"美感"命题一百年的历史沿革,需要置于四个大的发展阶段中梳理和打量:20世纪初到30年代的引进创生期,40年代到五六十年代以马克思唯物主义美学为主导的时期,80年代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实践论为主导的时期,90年代以来超越实践论美学的多元共生时期。中国现代美学视域中形形色色的"美感"命题在存在形态上的差异性,外在地体现为命题的语言表述形式,内在地反映为命题的意义传达方式;其意涵指向主要有三种:一是美感的价值功能,二是美感的生成机制,三是美感的性质特点。  相似文献   

18.
赵文先生通过阿多诺对于海德格尔存在论的批判之眼展开自己关于实践存在论理论命题的反思,由于缺乏对于阿多诺之批判视野的基本厘清以及由此导致的关于海德格尔存在论的主观化理解,其理论命题的反思既没有真正回到马克思主义美学问题域,也没有真正理解实践存在论命题的理论意蕴.  相似文献   

19.
"观察渗透理论"命题认为不存在中性观察,任何观察都负载着理论,该命题为西方科学哲学中历史主义学派广泛认同.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新实验主义则对之进行驳难.其实,通过分析新实验主义的论证可知:理论对观察或实验有所渗透,只是在渗透的方式与程度上会有不同;从认知模块及其封装性上来看,中性观察可能存在,但这种理论只是在当代认知研究基础上的一种假想与猜测,若新实验主义要推翻"观察渗透理论"命题,只能依赖将来能够做出确定认知模块具有封装性的判决性实验.  相似文献   

20.
儒家政治思想有一种可以称之为"命题组合"的理论结构.有关阴阳关系的哲学思辨是导致这种理论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揭示这一现象有助于全面审视与评价儒家政治思想的本质、特点、功能、思维方式和历史价值.本文以儒家的君主与臣民关系论为典型例证,从"阳尊阴卑"与"君尊臣卑"的政治等级论、"乾健坤顺"与"君主臣从"的政治主体论、"天地合德"与"君臣民一体"的政治关系论、"刚柔迭用"与"宽猛相济"的政治方略论、"尊卑相正"与"正君以礼"的政治调节论等诸多层面,说明命题组合结构的基本特征及其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