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哲学能否实现综合创新,涉及到与西方哲学、中国传统哲学的通约性问题。就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而言,在社会功能层面,二者具有不可通约性;在学理层面上,二者则具有可通约性,但这种可通约性是有限制的,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主导的。目前,如何使马哲与中哲通过对话达到可通约,其理论研究的语境仍不成熟;话语的先前设定问题影响到通约研究的深入;寻求马哲与中哲通约的思想文化基础尚不充分。因此,做好马哲与中哲通约问题的研究,是实现马哲综合创新的前提。  相似文献   

2.
贾红莲 《东岳论丛》2004,25(6):18-23
马克思主义哲学能否实现综合创新,涉及到与西方哲学、中国传统哲学的通约性问题.就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而言,在社会功能层面,二者具有不可通约性;在学理层面上,二者则具有可通约性,但这种可通约性是有限制的,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主导的.目前,如何使马哲与中哲通过对话达到可通约,其理论研究的语境仍不成熟;话语的先前设定问题影响到通约研究的深入;寻求马哲与中哲通约的思想文化基础尚不充分.因此,做好马哲与中哲通约问题的研究,是实现马哲综合创新的前提.  相似文献   

3.
就目前学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的状况而言,我以为要特别关注下述两个相互联系的方法论问题. 一、正确认识把握“马哲的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哲”的关系问题 不能把“马哲的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哲”混为一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我国具体特点相结合”,并获得“一定的民族形式”的具体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可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偏差.“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指具有中国的特点和民族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虽然,“马哲的中国化”并不等于“中国化的马哲”,但“中国化的马哲”只能产生、发展于“马哲的中国化”的过程中.这个逻辑结果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实际的恰当的统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这种正确结合的科学概括;“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确立和发展,反过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导语:在当代中国,无论从事哪一种哲学研究,都无法回避这样一个根本性问题,即中国的哲学如何发展?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然会涉及到另一个更为具体的问题:如何处理现代西方哲学与占主导地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如今当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转换、建立新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等等成为当代马哲界热烈讨论的话题之时,认真研究马哲同现代西哲的交流、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当代中国有着巨大影响,本文通过对经典文本的解读,扼要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创立的理论途径和现实实践,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中的几个界碑,提出关于马哲形成和发展实质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当代中国有着巨大影响,本文通过对经典文本的解读,扼要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创立的理论途径和现实实践,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中的几个界碑,提出关于马哲形成和发展实质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概述了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在20年中所取得的重要突破与进展:一、确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根本上扭转教条主义的错误研究倾向;二、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方面,理清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深化了对马哲本体论、认识论、辩证法的研究,并在历史唯物主义领域中对社会结构理论、社会过程理论及唯物史观的诸多研究方法上均有重要推进;三、开拓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源、马哲史、人学、应用哲学、当代国外马哲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论辩对手研究等诸多新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8.
论哲学的发展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这里说的哲学的发展,当然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这是当前迫切的任务,是我们广大哲学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义不容辞的光荣使命。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发展。就道理而言,十分明显。历史变化了,认识前进了,哲学自然也应当发展。何况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不是教条,随着时代前进不断发展更是它的生命的基点。就这一点来说,人们是不会有异议的。  相似文献   

9.
陈金美 《江汉论坛》2005,4(8):61-64
马克思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始创理论,恩格斯哲学、列宁哲学是对马克思哲学的发展,它们既具有“个性”特征,又与马克思哲学的基本精神相一致。马克思哲学的基本精神是批判创新精神、实践精神、科学求实精神和人本精神。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要改革理论体系、关注时代性问题、加强“文本”研究、与当代西方哲学“对话”,但必须坚持马克思哲学的基本精神。有了这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理路,我们就能实现“返本”与“开新”的统一,以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哲学与意识形态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马克思哲学与意识形态问题值得认真对待。多年以来 ,马克思主义哲学一直担当着政治意识形态诠释者的角色与功能 ,事实上 ,与意识形态的这种关系也关涉着马哲学科的市场资源。但是 ,随着诸多社会领域的分化 (特别是经济领域跃居为核心领域 )而带来的政治意识形态大一统局面的瓦解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识形态功能即使存在 ,也已经不可能像以前那样显赫 ,不仅如此 ,从社会变革的趋势看 ,这一功能还会不断弱化。事实上 ,在学术意义上 ,马哲近年来已不断呈现边缘化的境况。在这样一种情势下 ,究竟如何开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已成为令人困惑的…  相似文献   

11.
当代中国新哲学的建构在方法、路径上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建构当代中国新哲学可以走中哲、西哲和马哲融合会通之路,也可以走中哲和马哲、中哲和西哲、马哲和西哲融合会通之路,也可以走中哲、马哲和西哲各自内部生成之路。中哲、西哲和马哲融合会通时三者是否有主次之分,中哲和西哲、中哲和马哲、马哲和西哲融合会通时各自是否有主次之分,是不确定的,取决于建构者自己的选择。另外,中哲、西哲和马哲融合会通时以谁为主、以谁为辅,中哲和西哲、中哲和马哲、马哲和西哲融合会通时以谁为主、以谁为辅,同样是不确定的,同样取决于建构者自己的选择。从哲学发展的历史来看,建构新哲学有两种基本的方法、路径,即同一哲学系统、哲学类型的哲学的内部生成和不同的哲学系统、哲学类型的哲学的融合会通这两条路径,前者可以称作"内生"之路,后者可以称作"外生"之路。由"内生"之路和"外生"之路建构新哲学,前者对建构者哲学诠释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后者对建构者筛选、组合、利用不同哲学系统、类型的哲学的能力有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中、西、马哲的历史对比和当代会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陆剑杰 《学术研究》2005,1(1):40-48
在中国的“中国哲学”、“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是一种积淀着的历史性 关系,它是在全球化开放世界的学术语境、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语境、中国各派哲学相互争鸣的批 判语境中被讨论的。中、西、马哲之“异”是由历史环境之异、哲学旨趣之异、范畴体系之异构成的; 中、西、马哲之“同”则包括研究问题之同、哲学观念之通、历史衔接之用这样三个层次。中、西、马哲 在当代可以会通也必须会通,其途径是:三类哲学的研究者必须立足当代、结合实际、把握和反思各自的 核心理念、学术品格,同时利用哲学的可解析性和可移位性,相互借鉴,推进其与时俱进的发展。中国马 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者,既要通过文本解读、哲学史研究、实践总结,进一步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 核心和学说体系,又要对“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采取科学态度,肯定它们各自的历史地位,评价它 们各自的原理、范畴,在比较中得到启发,在批判中吸取营养,进行科学的整合,借以发展中国马克思主 义哲学,促成它的进一步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为了更好地学习和贯彻江泽民同志提出的“理论创新”的重要指示 ,广东哲学学会和广东邓小平理论研究会于 2 0 0 1年 5月 17日至 18日在番禺莲花山举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座谈会 ,与会的专家学者 30人。与会者就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理论创新的途径和方法、理论创新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以及哲学的发展与当代世界的变化等一系列问题 ,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现将讨论的主要问题简要介绍如下 :与会者认为 ,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是革命的和科学的 ,它的革命性和科学性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的内在发展…  相似文献   

14.
导语: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研究领域中队伍最庞大,研究实力最雄厚,发表的论著也最多的学科,但是迄今为止,我们还几乎没有出现像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中已经产生的思想大师,更没有产生多少真正有影响的理论,尽管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对前苏联教科书体系的反思与批判,然而,在我们最新出版的一些马哲论著中,教科书体系的话语方式仍然留着浓重的痕迹。新世纪,中国的哲学研究,当然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应当真正走向创造而不再仅仅是重复那种“六经注我,我注六经”的老路,这几乎是所有哲学工作者的共识。但是,怎样进行哲学创造?从何处起步?由哪里入手等问题还需要哲学工作者进行自觉、认真的思考和探索。张异宾教授创立的经典文本解读方式和写作方式突破了传统哲学解释框架,为探索哲学创造之路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和贡献。他的代表作《回到马克思——经济学语境中的哲学话语》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研究建构深度模式的一个划时代的口号。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发展的新路,到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取得了理论与实践创新的丰硕而重大成就及积累的新经验,都值得认真加以总结研究。这对于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不断再创新,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文本解读的兴起,近年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史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同时也存在亟待解决的三个老问题:脱离语境引用马克思、恩格斯的文本,对马克思、恩格斯的文本诠释不足以及从当代现实出发评价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史研究的主要目标不再是照着说而是接着说,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不断反思中国的马哲形成史研究以找到接着说的可靠支点。  相似文献   

17.
理论自觉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当代建构是近年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最具价值的进展.理论自觉蕴含两个维度:世界视野和中国语境.就前者而言,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对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前提批判;第二,立足中国语境推进国外马克思主义.就后者而言,主要体现在对“文本之路”和“以西解马”之路的深度反思,进而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旨趣在于改变世界,必须坚持思想趋向现实的基本立场,而不是相反.理论自觉的发展必然导向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当代建构.只有让马克思主义哲学说汉语,才能真正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根本旨趣不是解释世界,而是改变中国;基本路径在于改造和创造相结合.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具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理论品格。它的创新从根本上说是内容的创新,而内容的创新则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对重大的时代问题给予深入的回答。在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尖锐的背景下,构建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创新的具体途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或者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发展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哲学新编》表明了本书既是一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系统著作,又有所创新。“创新”,这是我国十多年来社会生活各个领域都在津津乐道,刻意追求的一个特色,理论界、哲学界自然不能例外。哲学研究当然要创新,研究就是要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不创新就用不着研究。哲学宣传,也要创新,毫无新意,人们就不愿意听。特别是编写系统讲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著作更要创新,因为这类书据说已有两三百种之多,毫无新意地在两三百本中增加一本,又有多少意义呢?总之,在理论工作、哲学工作中,创新不仅是有意义的,而且是必要的,是不可缺少的。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哲学的本质所在,有识之士对它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讨,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生长点视角予以关注更是犹如雨后春笋般再现。在此从点、线、面、体相协调的视角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生长点进行研究,以温州经验的哲学总结为切入点,以当代中国经验的哲学总结为立足点,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和时代发展为基本点,把这三个点连成线,组成面,构成体。进而提出了温州哲学是地方哲学的一个典型代表,地方哲学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地方形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