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论奥古斯都元首制的政治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奥古斯都元首制是世界古代文明史上出现的一种十分独特的政体。德国著名历史学家蒙森称之为“两头政治”(Diarchia),即元首和元老院共治。在这种制度下,皇帝和元老院分别管理一部分帝国。当代英国罗马史学家斯卡拉德称奥古斯都为立宪君主(aconstitutional monarch)①,这就是说,奥古斯都元首制是一种君主立宪制。实际上,罗马帝国的开创者是恺撒②。亚克兴战役后,屋大维承袭了恺撒帝国的全部权力。不过,他吸取了历史的教训,既没有像苏拉那样激流勇退,也没有像恺撒那样盛气凌人,而是耐心地体察民…  相似文献   

2.
我国史学界一向认为的只有实行君主专制政体的国家才是帝国的观点,有悖历史事实,过于片面,有待商榷。所谓的“帝国”是指国家的规模超出了原来的自然地理界限和民族界限。帝国的政体形式可以是君主专制,也可以是共和制。罗马帝国早在屋大维建立元首政治之前,即公元前2世纪中叶的布匿战争和东方战争胜利后,已经问世,只不过此时的罗马帝国仍旧沿用传统的共和制度,元老院集体统治,因此这时的帝国是罗马共和制帝国。罗马帝国的历史应由目前的元首制帝国———君主制帝国,修正为罗马共和制帝国———罗马元首制帝国———罗马君主制帝国  相似文献   

3.
罗马帝国早期行省城市等级制度及其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元前29年8月13日,奥古斯都第三次关上罗马杰努斯神庙大门,“罗马和平”降临。但君临地中海世界的罗马帝国面对的一个迫在眉睫的严峻问题就是如何统治这庞大的领土、复杂的民族和众多的人口。于是,罗马帝国早期元首们发动了一场自上而下、长达近两个世纪、几乎遍及整个帝国的城市化运动,数以千计的各类大小城市骤然而起,星罗棋布于帝国各地。罗马帝国正是依靠这些城市稳定了广大被征服地区,扩大了帝国的社会基础,建立了有效的行政管理系统,从而使罗马帝国的统治得以真正实现。那么,罗马帝国依靠什么使得这些无论内部结构还是外在形式都相差…  相似文献   

4.
宫秀华 《求是学刊》2001,28(1):108-112
从公元前 6世纪末到公元 1世纪 ,罗马已由一个共和制的城邦国家发展成为号令意大利半岛、称霸地中海世界的奴隶制大帝国。罗马从共和制到帝制这一历史巨变是通过不断向外扩张、征服完成的。本文重点论述罗马在大规模的扩张战争中工商业的发展 ,认为战争是刺激罗马工商业发展的原动力 ,统一帝国的建立促进了地中海世界商贸活动的开展。本文还介绍了庞培古城的羊毛制造业 ,从而加深对罗马帝国初期社会经济生活的了解与认识  相似文献   

5.
王玉冲 《社科纵横》2010,25(4):119-121,123
奥古斯都审时度势,在传统中寻求改制的动力,充分利用传统政治文化资源中的积极因素,采取了一系列顺应时势的方针政策,设计出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成功地完成了社会转型时期的政制建构。奥古斯都政制建构的成功为罗马世界带来了秩序与和平,为罗马帝国赢得了两个世纪的繁荣。  相似文献   

6.
张晓校 《学习与探索》2007,14(2):233-236
作为罗马帝国历史上有作为的君主,奥古斯都和君士坦丁都有过重建社会秩序的经历,而且都进行过包括军事改革在内的诸项改革。在罗马帝国历史上,不只奥古斯都和君士坦丁两个皇帝进行过军事改革,但历史影响深远、属于制度创新者当属奥古斯都和君士坦丁。前者建构的军事体制持续到君士坦丁时代,君士坦丁改革后的军事制度一直持续到帝国灭亡。奥古斯都和君士坦丁进行军事改革的时代背景不同,改革的内容不同,产生的结果和影响也迥然不同。两者改革的差异性及其历史作用揭示了彼此之间的可比性。  相似文献   

7.
“四帝共治”是解读戴克里先的“关键词”之一,也是罗马帝国晚期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共治”在罗马史上多有记录,但人数、时间均不及“四帝共治”。与历次“共治”不同的是,戴克里先的“四帝共治”成员彼此无血缘关系,依姻缘联系在一起。戴克里先将帝国分成四个部分,交由“四帝”统治,四分了帝国的政治空间和地理空间。“四帝”各自拥有都城、宫廷、官僚机构和军队,导致开支浩繁。“四帝共治”彻底颠覆了元首制,直接否定了皇帝的生成机制。  相似文献   

8.
大流士、亚历山大、阿育王、秦始皇、奥古斯都是世界古代显赫一时的五大帝王,政绩辉煌,对后世产生过重大影响。虽然五位帝王所处的年代不尽相同,古代的地理条件又使他们彼此隔绝,但是,由于他们都处于古代社会的帝国时代,因此,统治思想多具相似之处;由于帝国时代各国的国情不同,故其统治形式,即政治制度各具特色。 一、大一统帝国君主专制政体的确立 从分散的小城邦过渡到一统的大帝国是古代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自公元前6世纪末始,世界历史进入了以大帝国为主体的时代,先后诞生了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孔雀帝国、秦帝国和罗马帝国。…  相似文献   

9.
何立波 《唐都学刊》2006,22(1):150-155
在罗马历史上,犹太人问题是比较突出的问题之一,排犹主义就是这个问题的具体体现。虽然排犹主义只是一个现代词汇,但是这种现象在上古世界就已经出现。而在罗马帝国时期,由于犹太教教义与罗马多神教乃至元首崇拜相悖,加上基督教的推波助澜,引起了政府行为的排犹运动,使得犹太国家不复存在,犹太人被迫离开聚居地巴勒斯坦,沦为世界难民。直至今日,犹太人问题仍然是西方国家的一大问题,也是引起国际争端的一个主要借口。  相似文献   

10.
王鹤 《学习与探索》2012,(9):153-156
罗马军队不仅是建立和平定西部行省的重要工具,同时还在西部行省的城市化和罗马化过程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罗马军队是帝国西部行省城市化建设的人力、技术资源储备库;军营、堡垒和要塞是帝国西部行省城市兴起的催化剂;军营设计与城市规划关系密切,许多罗马城市是从以前的罗马军营发展而来的;大量老兵殖民地的建立也为西部行省提供了城市生活的样板。  相似文献   

11.
易宁 《求是学刊》2006,33(6):115-122
秦汉帝国与罗马帝国的建立,反映了中西古代文明从小邦至地域性国家再至帝国的发展趋势。这一趋势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秦汉帝国在民族关系、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方面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将境内众多的民族和地区统一起来。罗马帝国则主要采用征服的手段进行统治。统一与征服表现出中西古代帝国内部结构上的重大区别。这一区别在秦汉与罗马帝国的形成过程中就有充分的反映。其更深层次的原因则在于中西历史文化传统存在较大的差异。中国文明的发展自古以来就有鲜明的、颇具特色的统一性,而这一特点是古代西方文明所没有的。  相似文献   

12.
罗马封建因素产生于奴隶制社会母体的青壮年时期;在它产生之后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内,缓解了奴隶制社会母体内诸多矛盾,促其在经济和政治上进一步向前发展;只有当它羽毛丰满和奴隶制社会母体进入衰败时期时,它才勇敢地挣脱奴隶制社会母体的束缚,并进而取代之。 一、罗马封建因素的产生 罗马封建因素的产生是诸多因素长期汇合的结果。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古罗马崇尚农业之风导致了拉蒂芬丁奴隶制大地产的形成。古罗马崇尚农业的古朴之风,农学家科路美拉在《论农业》一书中有一段精彩的描述:“当年真正的罗慕洛的子孙是不间断狩猎和农耕活动…  相似文献   

13.
论基督教的本土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基督教在罗马帝国时期与希腊罗马文化发生碰撞与融合是基督教本土化的第一个范例。本文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结合这一实例,阐述作者在基督教本土化问题上的基本观点。作者指出:基督教与本土(民族或区域)文化的关系问题不能简单化地理解为基督教对其文化环境的单向适应,而应视为基督教与本土文化相互作用、辩证发展的历史过程。只要承认基督教本身也具有文化创造力,那么,学者们对基督教与希腊罗马文化的关系、乃至与整个西方文化的关系的理解都将更加符合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14.
(一) 东正教又称东方正统基督教或希腊正教,是由罗马帝国时期统一的基督教分裂出来的基督教三大主要教派之一(三大教派是:罗马天主教亦称拉丁教、东方正教、路德新教)。 公元343年,罗马帝国在撒狄卡(现保加利亚的索非亚)召开宗教会议,加深了以阿塔纳西阿为代表的正教教派同西方天主教派的裂痕,此后基督教明显地分为东、西方两派。西方以罗马城为教会中心,东方以君士坦丁堡为教会中心,两派进行着长期不休的相互攻讦。十一世纪中期,君士坦丁堡教会与罗马教会为争夺意大利南部教会权利而发生冲突。罗马教皇立奥九世派红衣主教到君士坦丁堡宣布…  相似文献   

15.
美国独立后,黑奴制被原封不动地保存下来。从美利坚合众国建立到内战(1861—1865年)爆发,美国社会发展的特点是南北对峙、雇佣劳动制和黑奴制共存。这两种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是林肯生活时代的主旋律,因而对黑奴制的态度问题,也就成为评价他的症结所在。从八十年代初期开始,我国史学界就这个问题展开讨论,主要意见有两种:1.他是废奴主义者;2.他是奴隶制的反对者。本文认为内战前和内战的第一阶段,林肯是奴隶制的反对者,但在进入内战的第二阶段以后,他逐渐转化为废奴主义者。  相似文献   

16.
“罗马和平”降临之后,罗马帝国境内出现了近200年相对稳定的社会局面,这期间各种各样的大小城市雨后春笋般大量出现,星罗棋布于帝国境内。据不完全统计,西班牙地区大约有700座成市,高卢地区约1200座,意大利 1197座①,阿非利加四省650座,东方地区包括希腊大约900座②。帝国早期希腊著名演说家阿里斯提德甚至认为罗马帝国是由城市组成的。这场长达近2个世纪的城市化运动规模之大,范围之广,速度之快,影响之深远,在世界古代史上绝无仅有。本文拟对这一运动出现的原因及其特点作初步探讨。一 城市化运动通常指某一历史时期,一定地域范围内,城市…  相似文献   

17.
西方柏拉图研究源远流长.罗马帝国时期(公元1-5世纪),柏拉图新经学绵延五百年不辍;帝国崩溃后,蛮族入侵,古代典籍湮灭,文不在兹,以致此后一千多年里(公元5-15世纪),西方人只能借助半部<蒂迈欧>和阿拉伯学者的拉丁译本以及亚里士多德等古代作家的引文认识柏拉图(在东罗马或拜占庭帝国,柏拉图作品抄件仍在流传).直到1397年,柏拉图才转道中古阿拉伯世界(公元7-14世纪)返回西方世界.大致说来,重返西方世界的柏拉图在现代西方掀起了三次浪潮:文艺复兴时期(公元15 世纪初-17世纪末)、浪漫主义时期(19世纪初-20世纪中)和二战以后(20世纪中叶以来),只在启蒙运动时期(17世纪中-18世纪末)有所中断.  相似文献   

18.
一、对丝路意义的再认识 丝绸之路,中国古籍叫做大秦道。“大秦”为中国古代对欧州罗马帝国的称呼。大秦道即从长安或洛阳通往大秦帝国的国际商道。公元三世纪中国著名史书《三国志·魏书》载:“大秦道既从海北陆通,又循海而南,与交趾七郡外夷通。”说的是通往大秦的商路叫做大秦道,有陆路、海路两条。五世纪称大秦道为拂林路。公元五世纪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东罗马首都君士坦丁堡,中国称它拂林,拂林概系君士坦丁堡(BORG)的译  相似文献   

19.
张晓校 《学术交流》2013,(1):211-214
图拉真作为"五贤帝"时代"最佳元首",对内各项政策缓和了社会矛盾,对外通过征伐扩大了帝国疆域,使帝国的版图达到最大化,军事业绩让前人和后来者无法与之比肩。图拉真治理帝国、治理军队成效显著,是他能够顺利推进他的征服政策的基本保证。图拉真军事征伐有直接原因,但更主要的原因不外乎他本人对军事胜利的追求,以及对被征服地区财富的掠夺。  相似文献   

20.
论古罗马共和国新贵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学者称为“等级斗争”的平民反对贵族斗争(简称“平贵斗争”),在古代罗马史上持续了两个多世纪。这场斗争以氏族贵族日益没落,最后完全丧失了对国家政治的垄断,平民取得胜利而宣告结束。但是“平民的胜利并没有导致罗马奴隶占有制的民主制的建立。起而代替氏族贵族的是奴隶占有制的新贵……”①新贵是平贵斗争的产物,由那些共和国高级官吏的后裔构成。新贵取代旧贵族,成为罗马共和国的统治者,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的过程。 平 贵斗争促进了罗马共和国的成 长。平民要求政治上的平等,势必要打破旧贵族对国家的垄断,对高级官职的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