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文促经”是立足“宁夏是中国唯一的回族省区”这一“稀缺性和唯一性”的“绝对比较优势”基础上的理性抉择。宁夏在参与中国对阿人文外交的实践中尚需进一步提升朝觐工作的外交意义,并将之纳入我国对阿人文外交的战略高度筹谋和运作;进一步发掘地方旅游资源中的人文价值,借助“人媒介”传播文化中国,进而推动地方政府的国际人文交流与经贸...  相似文献   

2.
《中国民族》2023,(5):F0002-F0002
国际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大会、第三届中国(宁夏)国际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览会将于今年6月在宁夏召开,本届大会的主题是自然、创新、文化、生态。本次大会包括开幕式,国际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峰会,“贺兰山葡萄酒之夜”音乐会,自然风土、科技创新、贸易投资、文化品牌融合发展四个国际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平行论坛,第四届中法葡萄酒文化旅游论坛,第四届中法葡萄酒文化旅游论坛,投资贸易大会,贺兰山东麓葡萄酒生态廊道考察体验,“云展览”.  相似文献   

3.
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在世界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下,旅游经济在促进国民经济新的经济增长中愈来愈发挥其重要作用,显示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从旅游经济发展的自身特点和内在规律看,民族文化是旅游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在资源。如何发挥旅游经济中民族文化的潜力和优势?  相似文献   

4.
郭景福  药劲松 《民族学刊》2022,13(6):37-45, 142
草原具有经济、生态、文化和社会等多元功能价值,草原牧区发展对我国的食物链与生态链安全、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呼伦贝尔被誉为“蒙古民族的发祥地”“中国北方少数民族的摇篮”,其草原旅游产业发展战略是草原生态优先,低碳、绿色发展,产业融合、文化活化等。通过对呼伦贝尔草原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探索其发展的多维路径,包括保护修复草原资源,努力塑造中国草原风光第一品牌、“最美草原”旅游目的地,以“游牧文化”摇篮、“蒙古长调”之乡和“巴尔虎”民族文化旅游标志拓展草原牧区文化体验游,以“草原旅游+”构建起由有形、有边的第一产业产出,向无形、无边的多业产出延伸的牧区全产业链,推动草原旅游成为第三产业龙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新亮点、增长极,以及持续完善和提升草原旅游服务设施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5.
旅游业是朝阳产业,发展旅游业对于加快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汝城县岭秀瑶乡地处湘南洞庭“东江湖”风景区陆路交通南部出口要冲、广东仁化丹霞山风景区北上湖南的必经之地,区位优势明显,山水资源丰富,民族文化底蕴深厚,发展文化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当地党委政府可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努力打造瑶乡旅游品牌,化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为民族乡发展探索一条切实可行的新路子。1、高起点规划,构建旅游开发蓝图。根据岭秀瑶乡的区位和文化特色,可确立以民族风情特色景观和东江湖旅游区中转站两个功能来定位,把瑶乡旅游业发展纳入到东江湖…  相似文献   

6.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随着数字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消费升级趋势的不断提高,民众对文化旅游的需求也开始逐步转变。本文以“双循环”理论为基础,通过阐述“双循环”的诞生逻辑为基础,简要分析在新时期“双循环”新格局下对文化旅游产业的潜在需求,并结合城市背景下文化旅游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在“双循环”新格局文化旅游发展的新途径,最后以天津大运河文化旅游为例,给出了天津大运河文化旅游的发展建议,为新时期文化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旅游业是朝阳产业,发展旅游业对于加快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汝城县岭秀瑶乡地处湘南洞庭“东江湖”风景区陆路交通南部出口要冲、广东仁化丹霞山风景区北上湖南的必经之地,区位优势明显,山水资源丰富,民族文化底蕴深厚,发展文化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当地党委政府可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努力打造瑶乡旅游品牌,化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为民族乡发展探索一条切实可行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8.
吴晓峰 《民族论坛》2006,(10):62-62
近年来,新晃县依托独特的民俗生态旅游资源,按照“生态旅游立县、文化产业兴县”的发展战略,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逐步形成了以民俗文化旅游业为龙头,休闲娱乐业等为补充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创了良好局面。一、实施科学定位,确立发展战略享有“歌的海洋”、“舞的故乡”之美誉的新晃侗族自治县,有着秀丽的自然风光、独特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和得天独厚的文化产业优势。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提出了“旅游兴县——打造夜郎文化”战略,把发展民俗文化旅游摆到了突出位置,形成了明确的发展思路:即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丰富的…  相似文献   

9.
旅游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一种生活方式,通常被称为“无烟工业”或“无形贸易”。它通过“风景出口”和其它经济措施为国家创造财富、积累资金、增加外汇收入,具有明显的经济特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旅游业在世界经济发展中成为最快的产业之一。湖北民族地区旅游资源丰富,有很多自然和人文景观,对国内外旅游者极具吸引力。充分有效的开发旅游资源,建立健全旅游文化市场,把旅游业作为一项重要的经济产业来抓,这必将加快湖北民族地区脱贫致富的步伐,推动整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种可以“把玩”且穿过时间的遗存,栲栳是黄河宁夏段贺兰县传统乡土社会中重要的文化符号,也是解读和振兴属地乡村的重要工具,还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深厚的历史文化、社会和经济价值。文章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和人类学文化记忆等理论的综合视角在对其保护传承实践现状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指出其存在的现实困境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发展策略,希望在实现栲栳生命“游戏-非遗-生活”回归的同时,也为他者的保护传承发展提供一种地方性经验与视角。  相似文献   

11.
民族文化旅游产业,是云南省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要加快培育发展的主要产业之一。去年到孟连旅游的人有39.2万人次,旅游业综合收入3300多万元。今年春节和两个“黄金周”期间,孟连的宾馆、饭店全部爆满,还启用了大量的农家客房。1月至10月上旬,到孟连旅游的人近38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加36%。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县委、县政府对民族文化旅游概念和品牌定位的实践与探索。孟连地处中缅边境,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业的比较优势,在其概念和品牌定位的确定上,充分考虑了口岸优势和民族文化资源优势的发挥,注重…  相似文献   

12.
青壮年妇女是宁夏“帮扶县”乡村建设的主力军,其素质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当地乡村振兴的质量、效率与进程。由于经济、文化、地理位置等原因当地妇女整体素质偏低,严重制约着其在乡村振兴进程中主体作用和“独特作用”的充分发挥。本文在深入分析宁夏“帮扶县”农村妇女素质提升制约因素的基础上,多维度探寻其素质提升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3.
“偏坡”一个风景秀丽,人杰地灵的袖珍小镇,在国家乡村振兴政策的推动下,凭借着独特的自然资源、民族文化优势,加上政府和企业的扶持,昔日那个垃圾遍地,无人问津的穷山沟换了新颜,村民们的日子也越来越富裕。站在艺术管理的角度看“偏坡”,独特的自然资源,悠久的布依文化是它靓丽的名片,其发展过程中旅游与布依族历史文化结合、旅游与自然资源的开发设计、旅游与农业生产民风民俗的融合等,对贵州少数民族村寨文化的发展与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艺术管理专业的我们来说,也有巨大的学习探析价值。  相似文献   

14.
文化·经济·利润——民族文化旅游热点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在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面临升级换代,作为“阅历产业”,旅游正以一种生活要素进驻平常百姓生活,旅游消费化时代已经来临。而旅游产品文化性回归,西部开发云蒸霞蔚,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振兴的路子已经变得更加清晰、明朗,民族文化旅游被推到了产业化发展的最前列。民族文化涵盖的内容广博而庞杂,在这里我们仅分析其中具有市场开发价值或潜力的部分。民族风情旅游它是指旅游者亲临民族聚居区,深入村寨或家庭,去观赏和感受民族风俗文化、歌舞、民居建筑以及饮食风味,还可以购买民族用品,装饰品等。民族节日旅游是风情旅游的重点内容,其间不仅…  相似文献   

15.
上世纪80年代末,在偏居西北一隅的宁夏西大滩前进农场,就在人们依然为几尾鱼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时,韦星柳这个“老三届”看到了旅游业的前景。他提出,将年年亏损的“渔湖”建成宁夏的旅游观光度假圣地沙湖,借助旅游专家的眼光。利用当地的“沙、水、苇、鸟、山”五大景源积极发展旅游。  相似文献   

16.
依托中越边境地区的资源优势,加快广西边境民族地区旅游发展,是助力沿边地区文化和旅游产业共同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旅游发展能够通过绿水青山、产业融合、文化传承、社区参与、增收就业等优势推进广西边境民族地区乡村的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人才振兴,使其建成“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美丽乡村。在广西边境民族地区旅游发展赋能乡村振兴的进程中,需要采取强化规划引领、提供政策保障,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打造系列特色旅游品牌,创新旅游发展模式、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加强区域旅游发展、深化协同合作等强有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赵杰 《回族研究》2006,(3):17-20
本文从“回族与生俱来的结合力”、“回族入乡随俗、随遇而安的适应力”、“回族与外族热情沟通的亲和力”三个方面阐述了回族人的性格优势,从中论证了宁夏能够民族和睦、宗教和顺、社会和谐,并使小省区办成了大文化,是与主体少数民族的上述优势密切相关的。回族的“三力”不仅对构建和谐宁夏起着基石作用,对构建整个中国和谐的民族关系也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民族节日作为重要的旅游吸引物,在民族地区旅游中发挥重要作用.在节日旅游中,东道主往往用表演的形式将本民族的文化进行呈现.而游客在凝视表演文化的过程中,也通过参与表演来获得身体化的表演体验.文章以广西三江侗族多耶节为研究案例,以节日活动中的表演行为为切入点,以节日空间中东道主和游客为研究对象,探讨在民族节日旅游展演的背景下,东道主和游客的表演性是如何在“客-我”的互动中进行建构的.研究发现,在民族节日旅游中,东道主作为节日旅游的“主人”,为了更好地展示本民族的文化,发挥其旅游经济及社会功能,往往通过编排或排练使民族文化富于表演性,从而使其更好地在旅游舞台上进行呈现,发挥交流媒介的功能;另一方面,游客作为节日旅游场域中的“客人”,其在通过视觉的凝视对东道主所表演的文化进行消费的过程中,已不单纯地满足于视觉感官的体验,更多的在于追求身体的多感官体验,进行旅游的身体化实践和表演性参与.  相似文献   

19.
杨杰  马伟茗 《西藏研究》2023,(1):41-48+156-157
“文化旅游”是旅游类型的一种分类范畴,核心在于“文化”,功能在于实现对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和文化价值的传播传承。处理好对文化的内涵解码、艺术化呈现和满足市场需求的商业运作后,旅游业的繁荣发展及其经济效益诉求自在其中。对于像西藏这样的边疆民族区域,以文化旅游承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尤为重要。当前西藏文化旅游业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包括“文化偏颇”、“文化浮掠”、“文化失真”等现象。从文化旅游业的特质、功能理论视角出发,可以得出应高度重视“树立共同体精神承载理念,重点开发共同体文化资源,打造共同体文化旅游品牌”的结论,从而实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20.
湘西自治州的旅游产业目前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然存在着一些制约其发展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发展湘西旅游产业,促进整个湘西的经济发展,笔者通过对湘西民族民间文化旅游资源及其旅游发展现状的分析,认为湘西旅游开发必须立足自身的文化资源优势,按照神秘湘西游的形象定位,大力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一、打造“神秘湘西”的文化旅游品牌准确的形象定位是树立品牌的关键。近年来,湘西旅游开发取得的成绩让人欣慰,但是欣慰之余我们不能忽略一些来自游客的诸如“不到南方长城真遗憾,到了南方长城更遗憾”之类的负面反映,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