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斯宾诺莎看来,自然是万物本质及存在的唯一原因,自然是人生存无法摆脱的必然性,人与自然和谐有其必然性;在自然的必然性背景下,人的自由在于和整个自然的必然法则和谐一致;爱自然是人一切行为的目的,人生的至善理想、幸福生活实现于对自然的爱中.  相似文献   

2.
文章论述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要性,探讨了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3.
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对“人类中心论”、恩格斯的“报复论”进行理论分析,探究人与自然的关系定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论依据及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家电以旧换新补贴政策的数理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应对全球性金融危机,稳定经济增长、拉动内需成为中国的重要举措,而以政府财政补贴方式实行的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就是我国采取的具体举措之一。从数理经济学的角度,分析比较家电制造商自身实行以旧换新策略和政府实行以旧换新补贴政策的价格以及补贴额之间的关系可知,政府以旧换新政策更有利于扩大消费者对家电产品的需求,同时更能促进制造商积极开展旧产品回收,使资源得到充分有效利用,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因此,建议政府应鼓励由制造商自身负责回收,同时给予相应补贴支持建立闭环供应链。  相似文献   

5.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来看,人与自然既相互依存又彼此对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与自然的这种辩证关系不但产生了人化自然,同时也导致了自然对人的异化.自然对人异化的最集中表现就是生态危机,生态危机严重危害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要消除生态危机,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必须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科学的自然观,建立合理的社会制度.  相似文献   

6.
张锋  王功伟 《东方论坛》2005,1(6):115-119
本文以和谐社会的环境法观念转换为视角,通过分析人类中心主义环境观的不合目的性及其观念根源,提出人与自然和谐的环境观,进而论证并重新定义了环境概念.本文提出环境乃是生命体之间及其与非生命体之间基于生存的安全与持续而形成的和谐关系状态.人的环境是人类与所有的生命体以及非生命体之间基于生存的安全与持续而建立的和谐关系状态.在此基础上,本文尝试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观念下的环境法律分层问题.  相似文献   

7.
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人与自然和谐包括外在的现实和谐与内在的人性和谐两个方面。目前人们讨论得更多的是人与自然的外在和谐,而忽视了内在和谐的建构。人与自然的内在和谐是人与自然外在和谐的根据。人只有在自身内部生成与自然和谐的人性,完成人与自然界的本质统一,才能在改造自然界的实践活动中对象化出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的现实世界。  相似文献   

8.
生态生产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生产力是对传统工业生产力的反思与超越,是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崭新理念。生态生产力是人类利用自然和保护自然两种能力的统一,是“以人为本”的目的性存在。从传统生产力向生态生产力的转变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古代都城是中国文化的宝贵遗产,其城市建设的经验和教训亦有诸多值得当代人研究、借鉴之处。通过对我国古都建设问题的论述,回顾了古都与自然的历史变迁,探讨了古都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建议以历史的眼光看待古都与自然的关系,批判地继承古代城市建设传统,主张当今古都城市的建设应在全社会提倡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考察了人类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辩证发展历程,认为现阶段人类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仍存在问题的深层原因是缺乏理性思考,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必须正视当今时代全球生态环境的新特点和新变化,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1.
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是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内容之一。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主要体现为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和谐关系、人与社会之间的协调关系以及个人与他人之间的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12.
克洛德的自然人性,宛若“天使”,在黑暗的“魔鬼”生活中熠熠发光。可是在压抑中复归的人性是畸形的,以至于克洛德用这种不健全的、变态的人性既伤害了他人,又毁灭了自己,终于给自己的一生画上了一个悲凉而凄惨的句号。他既是罪恶的社会和宗教的代言体,又是受害体。宗教禁锢人性的本质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13.
论人与自然界之间的适应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切生命有机体在本质上是一个开放系统,一个开放系统也是一个适应系统。对外部自然界的开放性适应是生命有机体的生存方式。自然存在的生命有机体对外部自然界的适应是以自然工艺为基础的自然生物学意义上的适应,而人作为社会存在的生命有机体对外部自然界的适应虽然包括自然适应的层次,但它本质上是一种以人工技艺为基础、通过自由自觉自为的实践活动来实现的具有文化性质的双向适应。这种实践领域的双向适应是人类文化世界的基础,但人的反理性、反"仁道"的行为,对技术发明创造的反理性、反"仁道"的应用,也会破坏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双向适应关系,会产生反文化的效应,造成适应危机。  相似文献   

14.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通过简要回顾人类从"敬畏自然"到"征服自然"的历史,以及"征服自然"的惨痛教训,分析和阐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得出了必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人与自然和谐:和谐社会的基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与自然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这是由生态规律与生态经济规律所决定的。人类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但可以通过制度创新,约束人类经济行为选择方式,使经济增长的规模与速度同生态系统的供给能力相适应。通过技术创新,改善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提高生态系统的供给能力。人类合理经济行为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通过简要回顾人类从“敬畏自然”到“征服自然”的历史,以及“征服自然”的惨痛教训,分析和阐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得出了必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陕西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选择。陕西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方面面临着经济发展任重道远、人口增长仍将持续、资源保护力度不大等突出矛盾。当前,陕西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必须确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理念;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生产方式的根本转变;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关于人与自然关系存在三种理论,即“极端的人类中心论”、“极端的自然论”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法的正义价值、传统自然法三大理论都要求和支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论”,同时强调这种和谐共处是在以人为本前提下的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19.
人与社会的关系在本质上是一种互相影响、互相规定、互相促进且互为因果的双向的互动关系。社会主义作为迄今为止人类创造的最优化的社会制度,不仅是人类追求自由发展的产物,同时也为人的进一步自由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历史条件,社会主义与人的自由发展之间存在着前所未有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20.
天人和谐与中国古代环境道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道德是调整人与环境的关系、规范人对自然的行为的道德。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中萌生和蕴含了丰富而深刻的环境道德思想;我国"天人合一"学说认为自然万物之间具有和谐统一的关系,应该说这种关系的本身就是生态学上的概念,因而早在古代就已形成朴素生态学和重视生态和谐的思想,这是中国传统环境道德的根本观点和理论基础。我们应当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使之与具有时代特征的现代内容相整合,提高环境意识,以利于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加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建21世纪的绿色文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