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双关在英语广告中频繁使用,具有特殊的劝诱功能,在对其进行翻译时,需要考虑广告在目标语中的效果和译文读者的需求,充分发挥译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在目标语中对原文进行重新创造,进行原文向目标语的"适应",使原文在表达习惯和语言效果等方面都能够充分适应目标语环境,从而地实现原文广告双关手法在目标语中的劝诱功能.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 ,在英汉翻译中 ,确保译文的贴切必须从三个方面着手 :1 .正确理解原文 ,使译文内容忠实于原文 ;2 .使译文语言通顺 ,合乎译文语法或表达习惯 ;3.译完之后 ,仔细检查译文 ,防止错漏或不当。  相似文献   

3.
桂宏军 《理论界》2005,(3):218-219
《恋爱中的妇女》是现代主义的经典作品。梁一三的译文选词准确,再现了原文的含蓄隽永之美;译文以汉语特有的表达方式创造性地复现原文的表达方式,从而再现了原文的流畅自然;四字短语和叠词等汉语独特的语言形式的运用更加突出了原文的语言特点和意蕴。译文晓畅通达,达到了形神兼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土建工程文献的翻译主要涉及工可、标书、合同等文献。此类文献行文正式、严密、规范,译文当 尽量信于原文、达于原文和切于原文。为此结合工程翻译实践就土木工程术语翻译进行了简要探讨,意在提 醒相关译者注意以下事项:力戒望文生义、望文生译,慎译行话、惯用语、新词新语,于无意处“捡拾”现成译文,批判地审视部分参考译文,审读原文并于必要时进行补台,科学对待工具书等。  相似文献   

5.
"Altogether Autumn"是一篇借景抒情散文。两文的译者分别是陆谷孙和周仁华。陆谷孙的译文体现出译者的深厚中英文功底;周仁华的译文紧扣原文风格,更忠实原文。两文分别体现了译者的个人风格。  相似文献   

6.
“译字”、“译意”和“译味”是英汉翻译中的三种处理方式,其中“译味”在涉及不同语言文化和社会风俗等情况时,最能传达和再现原文的各种情感意味。就翻译儿童文学而言,童趣性是儿童文学翻译的重要原则,如果译文保留或再造了原文童趣,这样的译文就保留或再现了原文儿童文学的特征。通过分析赵元任所译的儿童文学《阿丽思漫游奇境记》,看“译味”法如何使译文重现原文的童性与趣味性。  相似文献   

7.
阅读好的翻译作品,常常会碰到这样的现象,译文如实而准确地传达了原文的意旨,使译文和原文的读者都能得到相同的审美感受,而译文与原文的句子成分却非绝对的一一对应,往往会形成交替对应关系,这种对应关系体现为时而部分对应整体,时而整体对应部分。这种现象的产生是由于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运用了迁移的原因。笔者拟分五个部分探讨主述位在翻译中的迁移效果。  相似文献   

8.
罗凌霞 《琼州学院学报》2010,17(1):110-111,115
译文语义的选择是能否译好译文的重要因素。本文从学生翻译练习过程中在处理原文和译文语义对等中遇到的问题入手,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以及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9.
《琼州学院学报》2021,(1):121-128
情感效度指诗歌译文的情感反映原文情感的程度。诗歌译文要达到理想的情感效度可以采取五个策略:缩小叙事距离,让叙述者与任务尽量融合起来;由静态表达转译为动态叙述,让"情感"动起来;动态的情感可以转译为静态的表达;将原文中情感话语具象化;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围绕原文创设语境。  相似文献   

10.
钱钟书长篇小说《围城》中运用了大量新颖的通感,为小说增色不少,但同时也给翻译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以《围城》为研究对象,并结合茅国权和简·凯利合译的英译文进行语料库对比研究,将原文和译文中通感按照通觉的不同进行分类和检索,并借助一定的语料库软件检索得出数据,考察《围城》中通感分布规律,并从语篇和通感构词两方面对典型范例进行观察,分析其文体效果及其在译文中的再现情况.研究发现《围城》中语篇类通感34处,在译文中除了1处通觉发生转移,其余均保留了原文的通感;而通感构词类艺术手法在原文中共计出现30处,译文仅保留10处,译文通过意译的方式只传达了语义,但通感的微妙意蕴却丧失殆尽.  相似文献   

11.
参考译文现在变成了英语教学参考书和英语自学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大学英语》1—4册参考译文中一些句子翻译纰漏的分析。指出错译往往由于误解原句结构所致,阐明了参考译文应力求神形兼似,才能发挥参考译文应有的帮助读者从译文理解原文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2.
浅谈目的论对徽文化翻译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军  褚艳艳 《江淮论坛》2011,(2):187-191
徽州以其特有的人文特色闻名于世,要将徽文化推广出去,翻译是必不可少的过程,在翻译过程中既要兼顾文化效益又要兼顾经济效益。翻译目的论注重的不是译文与原文是否对等,而是强调译文应该在分析原文基础上,以译文预期功能为目的,选择最佳的处理方法。本文旨在翻译目的论的原则指导下,从物质、精神和制度三个方面选择体现徽文化特色的概念阐述并进行翻译,从而达到双方兼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汉语成语是民族文化的结晶,其翻译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作。本文从关联翻译理论的视角来研究汉语成语的翻译,发现该理论对汉语成语翻译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汉语成语的翻译是一种认知-推理的交际活动,译者应充分考虑原文作者的意图和译文读者的认知环境等因素,灵活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选择具有最佳关联性的译文,努力实现原文作者的意图与译文读者的期盼相吻合。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译者须以原文文本为依据,同时还要相信译文读者的接受能力。  相似文献   

15.
李洁 《理论界》2007,(9):214-215
风格是文学翻译的核心问题,译出风格是文学翻译的重要旨归。中国古典艺术散文原文的许多风格标记很难在译文中得到对应,译文的风格因而不等同于原文的风格,具有自己的特点和价值。对古典艺术散文风格英译的规范做描述有助于古典艺术散文的英译研究和英译实践。  相似文献   

16.
译者的适应与选择:《还乡》中景物描写翻译例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生态翻译学角度进行翻译研究,通过对《还乡》译本中景物描写的相关译例进行认真分析,从而揭示翻译是以译者为中心的;翻译过程是译者对以原文为典型要件的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和以译者为典型要件的翻译生态环境对译文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主体间性视阈下的译者元语篇意识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主体间性理论视阈下,译者应如何在语篇翻译中构建元语篇意识这一问题很值得关注,因此,可以通过对主体间性理论和元语篇概念的阐释指出:由于原文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处于不同的交流层面上,在语篇翻译中,译者应建立元语篇意识,要能够通过原文中的元语篇手段理解原文作者的意图,评价、鉴赏原文作者试图表达的思想和命题内容,并借助这些元语篇手段和方式,与译文读者对话,增强与读者的亲和力,达到主体间的视阈融合.  相似文献   

18.
英语俚语难以辨认和理解,因而在翻译中其意义和风格难以得以充分传达。为了保证其意义和风格在译文中充分再现,译者必须准确理解原文,再现原文特色以及说话者的个性  相似文献   

19.
宋敏  林杨 《阴山学刊》2006,19(1):41-45
英译中国唐诗目的是实现文化交流,在翻译过程中要采用诗化翻译法,做到文化语境顺应。具体来讲,译文语言的选择要顺应原文的意境,再现原文的修辞、风格,准确表达文化词。  相似文献   

20.
翻译实践中存在着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最理想的译文应该是与原文“等值”的译文,在翻译实践中几乎不可能存在;迄今为止,翻译所能达到的目标只能是一种“近似等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