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徐培均 《人才开发》2006,(12):7-7,15
一小时候在私塾读桐城派大家姚鼐所编的《古文辞类纂》中有唐代古文大家韩愈的一篇《杂说》,至今还记得有这样几句话:“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是一个关于人才问题的经典名言。林云铭解释道:“此以千里马喻贤士,伯乐喻贤相也。有贤相,方得贤士,故贤相之难得,甚于贤士。若无贤相,虽有贤士,或弃之而不用;或用之以薄禄,不  相似文献   

2.
春秋时期的相马大师伯乐绝对没有预料到,两千多年后他仍然名噪一时。领导干部要向他学习,像他相马一样去发现人才。于是,当代“伯乐”们责无旁贷地相起马来。他们相中的一匹匹“千里马”被委以重任。遗憾的是,某些“千里马”并不争气,有的为多吃多占而马不停蹄,有的因贪污盗窃而马失前蹄,有的目无党纪国法变成“野马”。 其实,隋炀帝大业年间创立的科举制就比“伯乐制”进步得多。科举制在唐朝得到大发展,一直延续到清末,革除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仕族”的历史弊端工。19世纪下半叶  相似文献   

3.
英子 《人才瞭望》2009,(6):43-43
所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我们从来就不缺乏人才,缺乏的是让真正的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  相似文献   

4.
古时候,马可以说是战争及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工具。因而历代帝王都特别重视养马及挑选良马,这为伯乐的产生提供了条件与前提。伯乐是为秦穆公相马的好手,颇受秦穆公赏识。他—生为秦穆公挑选了大量的千里马,壮大了秦朝的军事实力。后来,伯乐年纪大了,秦穆公就请他再推荐—位更好的“伯乐”,于是,伯乐把他的好友九方皋推荐给了秦穆公。秦穆公十分高兴,就派九方皋去寻找好马。三个月后,九方皋回来报告说:“我在沙丘那里找到了一匹好马。”秦穆公问:“是什么样的马?”九方皋回答说:“是一匹黄色的母马。”秦穆公派人把马牵了回来,却是一匹黑色…  相似文献   

5.
伯乐惜马     
伯乐在准备宰杀的马群中发现了一匹千里马。长期的“非马”生活虽然已经把这匹马折磨得瘦骨嶙峋,但从那炯炯有神的目光中仍然可以看出它不同寻常的风骨。伯乐掏尽身上的钱,从屠夫手中把这匹马买了下来,经过近一年的精心呵护,把它调养得体壮神足,英姿勃发,人见人爱。  相似文献   

6.
我们所说的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我们做的教育一定要关心所有儿童的身心的全面发展,同时学校的责任就是创造一个能让学生全面发展的科学平台,一所合格的学校必须给学生奠定学习的基础,我们的学校一定要对所有学生的学习成长负责。而教师的责任如陶西平老师在《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文中所指说的:教师就是“伯乐”,而伯尔一定要善于相马,教师根据每一位学生的不同个性发现人才。但我们的教师又不能单单只做伯乐,伯乐相马只是单单从马群中挑出优秀的千里马而淘汰其余的普通马,教师却不同他必须对每个学生负一定责任。因此,素质教育不仅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而是创造出适合不同儿童的教育。  相似文献   

7.
古有伯乐相千里马,伯乐因慧眼识才而传为千古佳话。现代社会的激烈竞争,核心是人才的竞争,要取得人才竞争优势首先要知人善任,实际工作中,我们却出现了许多不良倾向。一是齐宣王听竽,不辨真才。战国时齐宣王听竽爱摆排场,每次听竽必300人合奏。南郭先生向齐宣王吹  相似文献   

8.
周锡冰 《人才瞭望》2005,(10):37-38
可口可乐公司在人才管理战略方面,真可谓“伯乐”相中“千里马”,给他宽广的原野,让他日行千里;同时为他补充足够的营养,使其后劲十足。正是这种“唯才是用、用人不疑”的人才管理战略使可口可乐公司的大批人才脱颖而出,为可口可乐公司的发展壮大立下了汗马功劳。  相似文献   

9.
常识告诉人们,一个领导者的才能能否发挥出来,并且臻于极致,总是取决于其主观因素与客观条件两个方画,而当其被埋没或者由于遇到某种坎坷而为能“人尽耳才”的时 候,人们总是习惯性地感叹“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见”。这样观察问题,从一定意义上 讲,自然是有道理的,但如果总是强调问题的 这一个方面,则不仅有失偏颇,而且对人才的 成长并无益处,苏轼打破了这种思维定势,他 在《贾谊论》一文中,用另一种视角观察人才 的成长,提出一个独到而且深刻的见解:“非  相似文献   

10.
读着春秋战国时期燕昭王实践“千金买骨”而纳才的故事,顿生许多感慨。故事中讲述一国王想出一千两黄金购买一匹千里马,结果一年过去,没有买到一匹千里马,这时国王的一个侍从自告奋勇,说可以五百两黄金为国王买来一匹千里马,过了些时曰,侍从出现在国王面前,带来了一堆马骨,国王看后很生气,侍从解释说:“陛下,我国能用五百两黄金买回千里马的骨头,  相似文献   

11.
近日与一个木匠闲谈,他无心中一句:“在我眼中没有什么东西是废材”的话,让我沉思了许久,受到很大启示: “木匠眼中无废材”的启示之一:领导必须有识才的慧眼。“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是人才的自怜悲叹,也是对领导识人用人的期盼与渴望。秦王用三张羊皮换回百里奚,奠定了统一六国的基础;齐王任用管仲于酒肆之间,终成霸业;如果没有萧何月下追韩信,刘邦能否成就汉王朝数百年基业,还是一个值得深思问题?应当看到,人都各有长处和不足,也都有进取心和荣辱感,但受各方面条件制约,大多数人只能被动地展示自己。为此,领导在看待部属时应坚  相似文献   

12.
北京一位著名的HR专家指出,时下一些企业在管理上出现了奇怪的背离现象:管理者越来越忙,从早忙到晚,甚至节假日也不休息;而与此同时,部下员工的责任心却越来越差,缺乏工作激情,整个企业工作效率日渐低下。企业主管们有没有考虑过,当自己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恰恰是做了许多本该由下属去做的事?专家提出,主管不是千里马,而是千里马的教练,应该给下属发展的空间,让其纵横驰骋。因此,“学会有效授权”的课题摆在了众多企业主管面前。专家认为:主管80%的工作都是可以授权的,诸如日常事务性工作、具体业务工作、专业技术性…  相似文献   

13.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必须关心所有儿童的最充分的发展;而学校的责任则是创造能使每一个学生达到他可能达到的最高学习水准的学习条件,学校必须给学生奠定终生学习的基础,学校永远对所有学生负责。教师的责任诚如陶西平同志在《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一文中所指出的:教师是伯乐,伯尔善于相马,教师也要善于认识每一位学生的个性。但是,教师又不能只是伯乐,伯乐相马的目的是挑出千里马而淘汰其余的马,教师却必须对每个学生负责。因此,  相似文献   

14.
由于人才与用人单位双方在信息上存在“不对称”,特别是用人单位对人才资源信息的缺乏,使传统的人才识别形成了一系列不健全的识别标准与制度,出现了用人单位学历崇拜、职称崇拜、名校崇拜、“海归”崇拜、证书崇拜等现象,人才的识别成了“硬件”的识别,忽视了人才能力、品质、道德等“软件”的考虑。既影响了人才资源的开发,也滞后了人才制度的建设。俗话说:“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人才的识别是一项系统的复杂工程,为了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为了促进人才的开发利用,就必须建立一套科学的人才识别机制。由于人才与用人单位存在信息不对称,可以依据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的“分离均衡理论”建立健全人才识别机制,根据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等不同的特征,建立一个反映人才能力与用人单位需求相吻合的综合认识体系,  相似文献   

15.
知识时代的来临改变了人们对人才资源的传统观念,受才、惜才、用才日益成为社会大众的普遍共识。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不难看到这样一种情景,一方面用人单位求贤若渴,而另一方面不少人却怀才不遇,这种“此有彼求两不知”的尴尬显然不利于人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于是,在供求矛盾的催化下,以电子信息技术为手段的人才中介机构应运而生,“现代伯乐”正向我们一步步走来。于一年前成立的四川经营管理人才中心堪称“伯乐”家族中的一支生力军。它的出现为四川地区的众多企业和散布于社会各界的人才精英搭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为人才的脱颖而…  相似文献   

16.
到人才市场设摊招聘的或是人事主管,或是厂长经理,他们亲自出马物色人才,犹如“伯乐”选“千里马”那样,往往别出心裁,独具慧眼。本文既反映了招聘者对“跳槽”的独特见地,也反映了招聘者对“跳槽”者的各种要求,对“跳槽”者来说不无裨益。 (一) 他五官端正,相貌堂堂,一表人才,且举止文雅,老练稳重。一看便知道是位老人事干部了。谈起“跳槽”,他如数家珍,滔滔不绝。 毫不夸张地说,“跳槽”两字,几乎成了青年人的“口头禅”。人们开始拥有择业自主权,不必象以往那样“吊在一棵树上”“从一而终”,可以自由“跳槽”了。它确实促进了人才流动,开发了人力资源,受到了用人单位和人才的普遍欢迎。就拿我们公司来讲,能在人才市场上找到紧缺急需的人才。有位助理工程师原在国营企业工作,该厂人才济济,技术力量雄厚,他在工厂只能给工程师们当“配角”,轮到他“当主角”,负  相似文献   

17.
在本职岗位上辛辛苦苦、兢兢业业地工作了数年.表现没得说.业绩没得说.可就是得不到上司的青睐和提拔、同事的赏识和赞扬——职场中的这种经历恐怕很多人都遇到过。面对这种境况,有些人自怨自艾.产生了破罐破摔的想法:也有些人会想方设法为自己寻找“拨云见日”、崭露头角的机会。其实.面对这种境况和遭遇.最好的办法是:让自己成为自己的“伯乐”.实施“职场自救”工程!  相似文献   

18.
史为建 《人才瞭望》2006,(11):89-89
一、概念界定: (1)伯乐: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帮助而又能虚怀若谷坦诚相对,真诚地面对有能力帮助其的人。  相似文献   

19.
一位大学毕业生去应聘一个公关接待的空缺职位。她很有礼貌地敲门、问好、落座、自我介绍、回答问题。她文雅大方的举止,敏捷善变的思维,让面试考官如伯乐见到千里马似的眼前猛地一亮。对于一直都很自信的她来说,成功已近在咫尺。这时,考官突然看着桌子上的茶壶,出人意料地问道:“你会沏茶吗?” 她微微一笑,轻轻地提起茶壶。按礼仪课堂上老师讲过的程序熟练地沏好了茶水,然后静静地看着面试考官。  相似文献   

20.
清朝龚自珍作诗曰: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又有: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可见,世人对人才的重视。在当今求贤若渴的改革浪潮中,除了难得的伯乐之外,作为“千里马”的人才自身,更要有现代意识和法律意识来保护自己,这本身也是一种社会责任,目的是让人才更好地服务于这个社会。 现今如火如荼的中国足球甲A甲B联赛正席卷神州大地,近来发生的穗安解职、应发解聘之事,让人们对法制法规在人才流动中的作用有了更深的了解。联赛行程过半,甲A新军深圳队因战况不佳,俱乐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