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外德育模式与德育方法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德育实行的是"德目主义"的模式,西方国家主要是实行全面主义的德育模式.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文化全球化趋势增强,德育问题也更趋复杂,又发展了混合德育模式.从德目主义到全面主义再到混合德育模式的发展过程,在扬弃这三种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目前我国学校德育方法创新的一些路径.  相似文献   

2.
受实体主义哲学传统的影响,当代德育中弥漫着本质主义思维方式,即认为提高人的道德觉悟、思想水平重要的在于找到人的本质、思想道德及其教育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并力求实现对人一劳永逸的把握。本质主义思维方式由于本身存在的流弊,无法解决道德教育和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困难与问题。因此,需要对当代德育中的本质主义思维方式进行批判和反思,积极探索实践思维方式和“德育叙事”,以实现去德育中的本质主义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3.
体谅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德育模式林林总总,体谅模式因其以道德情感为主线,以“教学生如何关心”为思想、内核,从而在德育理论界独树一帜。本文试图从理论观点、基本特征、德育实践三个方面对该模式简要述评;再结合我国德育实际,从必要性、可能性、适应性、可操作性等不同视角研究了该模式对德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思想道德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同时发挥着教育引导作用。现有的大学德育模式,其德育效果并不明显。大学德育建构模式认为,道德既是被给定的,同时又是自我设定的。大学德育生活化模式是学校德育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德育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教育,德育创新应注重认识和把握德育与文化的内在关系。德育过程在本质上是体现科学价值观传承与升华的过程,由此也表现为一种先进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过程。在德育实践中,应树立科学的"文化德育"理念,探索网络文化背景下有效的"文化德育"模式,推进德育创新。  相似文献   

6.
高庆盛 《兰州学刊》2004,(3):149-151
在职权主义与当事人主义两大模式下 ,我国刑事诉讼模式总体上处于职权主义模式范围之内 ,并带有纠问式诉讼的残余。因此透视我国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按照现代司法理念重构我国刑事诉讼模式。  相似文献   

7.
李丽 《南方论刊》2008,(11):70-71
本文从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两方面来探讨现代德育模式构建的依据。认为必须重新认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并将其作为现代德育的基本理念;还应根据查有梁的模式包容原理将借鉴和整合作为构建现代德育模式的方法之一。而从现实的角度来说,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德育生态发生的变化都应成为构建现代德育模式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共和主义公民身份自产生以来就面临着精英主义、男子主义等严重问题,而随着后现代化和全球化的发展,其单一的公民与国家关系模式又不可避免地遭遇到多元公民身份的挑战。本文通过吸取和综合共和主义、自由主义等关于公民身份阐释的合理要素,试图重构一种更为融会贯通、具体明确和行之有效的公民身份模式——自由共和主义公民身份,以适应当今不断变化的形势和社会。  相似文献   

9.
受主知主义的影响,品德发展主要变成道德知识的教学、德育概念泛化、德育与生活疏离、"条块"分割的德育实施方式,使道德教育变得无根、无趣、效果低下。"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德育理论发展滞后,使德育应对新情境无力、无措。多元文化社会的出现、社会道德滑坡,使学校核心价值观教育面临挑战。突破德育困境,需要在遵循德育规律的基础上坚持德育理念与方式的创新,实现认知式德育、信仰式德育与生活德育的有机整合;需要做好传统道德资源的传承,夯实核心价值观教育,建立健全社会制度伦理体系及监督执行体系,净化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0.
网络技术的发展对大学生德育工作产生了越来越广泛的影响,如何在新形势下应对互联网给高校德育教育带来的新挑战,开创德育工作的新局面,本文以网络德育模式为突破口,深入分析了网络德育模式的构成、类型和构建,为网络德育模式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以知识为主的道德教育模式,即知性德育的发展伴随着我国度过了许多年代,但当今社会道德缺失现象时有发生,人们对知性德育进行"讨伐",认为我国高校中存在道德下降的现象是由于知性德育的教育模式,并提出新的德育模式,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文章以知性德育与活动德育有机统一,来解决当前道德时效性低下的问题,共同促进新时期下的德育发展。  相似文献   

12.
德育实效实质上是教育内容要求被教育对象认同、接受和实践的现实状况。当前,我国虽有德育评估指标体系,但这种评价模式注重德育实践整体的系统性评估,是从教育目标要求而非教育内容要求角度来确定评估指标;虽有品德素质测评指标体系,但其是对品德素质现状的评估而不是对德育实效的直接考评;虽有检验德育实效的宏观标准,但其抽象宏观且不具有可操作性。当代德育实效测评的发展取向应是根据教育内容要求建构具有可操作性的德育实效测评标准。  相似文献   

13.
国外道德教育主要有近代"理论教育"、现代"自我教育"和当代"新德育"等多种模式,尤其是当代德育注重统一协调、尊重个性和心理学研究.借鉴国外德育模式的最新进展,对于构建高校党员道德建设机制,就是要建立起激励机制、监督机制、实践机制、自我教育机制.  相似文献   

14.
在国家提出构建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体制的时候,我们需要从学理上理解"普遍性":知道"普遍主义"福利思想的根源、了解普遍主义福利模式的内涵和建构。普遍主义基于公民权的理念,体现了社会公正的原则。这个福利模式包含了全体公民都可以享用的国家设置的多项福利设施和各项福利项目,且这个模式需要国家税收的大力支持。当前,这个模式在西方遭遇了困境。在我们知道普遍主义福利根源,梳理社会政策学理思路的基础上,学习西方福利普遍主义,对于构建中国适度普惠的福利体制,将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学界的"发展模式"研究多以"欧美模式"为基准,以"发展主义"为理论依托展开,缺乏对非西方国家社会变迁及本土性经验的真切把握。为此,我们应在"新发展主义"的背景下,反思"模式研究"的理论依托及其生产过程的复杂性,对发展模式研究的出发点和预期目标进行重新定位,加强发展模式的田野调查和案例研究,为形成较具解释力的有关发展模式研究的中观理论和总体性理论做准备,并试图在多元参照体系中,形成非西方国家"发展模式"的理论架构和解释体系。  相似文献   

16.
本体价值作为一切价值的存在基础和最终依据,它为我们的德育评价提供了价值指引和目的导向。当前,德育评价体系正遭受着科学实证主义、绩效主义等思潮的不良影响,形成了工具价值对本体价值的遮蔽,导致德育评价愈来愈失去了对本体价值的追求,愈来愈疏离于人的道德生命、精神生命的整全发展。回归本体价值的德育评价改革,可以有效地克服德育评价的合理性危机,形成正确的评价导向。为此,德育评价应不断破除科学实证主义、绩效主义、工具理性带来的不良影响,形成人本主义、生成主义、建构主义的评价理念;不断破除绩效主义管理体系的束缚,创建多元协商、共建共治的德育评价治理体系;建构融合性评价、开放性评价、增值性评价等多元评价方法,真正从内在性、精神性、人格性的角度来综合评价以及引导人的道德成长。  相似文献   

17.
当代国外德育发展的新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现代化、网络化的发展,各国对青少年德育问题日益重视,形成了一些相互认同又各有所长的德育观点和德育模式,甚至出现了许多相同的发展趋势;即德育的地位、功能日益受到重视;注重构建德育网络,全方位、多渠道实施德育;重视德育的实践性和德育的时代性、适应性,德育发展呈现重视素质教育的倾向。  相似文献   

18.
主体性德育主张建立师生互动的双主体关系,调动和发挥师生双方的主体性作用,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形势下高校德育改革方向.本文提出了以主体性德育思想和双主体理论为指导构建新的德育模式,明确分层递进的德育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主体性德育内容,实施以自我教育和注重道德实践的教育方式方法等几项措施,力求提高大众化形势下高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科学性,促进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19.
试析国内德育模式构建中的理论倾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德育模式探索尚处在起步阶段,并未以系统的道德理论和教育理论作为实践基础。从德育模式构建的理论前提以及构建中的理论基础出发,分析国内德育模式构建的理论倾向进而提出一些建设性观点以期有助于当前国内德育模式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赵阿华 《学术论坛》2007,3(2):34-37
传统的道德教育模式与学生生活脱节是当前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不高的根本原因。要使学校德育有所成就,就必须构建生活德育模式,把理想化的道德教育回归现实生活中,以道德主体为核心,围绕其社会现实生活进行道德教育。文章从生活德育的理论依据、优势分析、实践设计等方面进行研究,从而丰富生活德育模式的理论,为生活德育的实施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