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翻译补偿研究现状分析及不同层面的翻译补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诸多如语言、文化、翻译目的、读者及译者主体性等主、客观因素对翻译活动的影响决定了翻译文本相对于原文而言某个或多个层面损失的必然性。为了降低损失对译文价值及译文读者理解的影响,达到预期的翻译目的,就有必要根据某些特定的标准对损失进行补偿。目前,国内外译界学者已经开始意识到翻译补偿的重要性,并对翻译补偿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但其研究主要局限于文化、审美等层面,缺乏全面与系统的认识。本文从目前翻译补偿研究的现状出发,指出翻译补偿研究存在的不足,并通过一些英汉互译实例,分别从语言、文化以及审美三个层面分析翻译补偿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并给出可能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2.
文学翻译的过程是译者在目的语认知语境中进行语言选择来阐释源发语文化的过程,这种选择发生在目的语语言任何一个层面上,它包括语言形式和翻译策略的选择。译者之所以能够对目的语语言作出恰当的选择,是因为目的语与源发语同样具有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的特点。翻译中的语境是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使用目的语语言阐释源语文化的过程中动态生成的,语境会随着翻译过程的发展而变化。在顺应的过程中,译者必须使自己的翻译行为及思维运作顺应于源发语与目的语双方的认知环境,只有这样,他的译文选择才能确保不同文化之间交际活动得以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3.
关联理论把交际看作一种明示推理过程,在该理论的指导下,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努力使作者的意图与目的语读者的期盼相吻合,努力提供最佳语境效果,寻求译文与读者之间的最佳关联.最佳关联的缺失往往容易造成误译.笔者选取1995年周汉林的《教父》汉译本为研究对象,从关联理论角度对其误译现象从语言和文化等层面进行详细分析和解读,期望由此增强译者对译文质量的重视,尽量避免不必要、不合理的误译.  相似文献   

4.
结合对功能翻译理论的基本原理的探讨,认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从译语读者的角度出发,根据译文的预期目的来决定自己的翻译策略与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汉译英的旅游资料翻译的实践活动,对功能翻译理论在旅游翻译中的应用进行了具体分析,指出译者在把旅游资料从中文翻译成英文的过程中,不仅要对英汉两种语言有娴熟的驾驭能力,而且要有认识和处理文化差异的能力,译者在尊重原文的基础上可以采取删减、改译、补充说明等翻译策略,使译文能够达到预期效果,起到沟通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翻译过程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翻译不仅仅是一个从源语到的语的简单的跨语言活动过程,它还是一个跨社会、跨文化的活动过程,同时也包含了译者的心理活动过程.因此,对翻译的研究,对译文的评价,对翻译过程中具体操作技巧的研究等都应该考虑到翻译过程,而不仅仅是源语和的语.拟从语言转换、文化内涵翻译、译者的心理活动三个方面探讨翻译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讨论这些问题的可能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6.
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为译者主体性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基础,支持并认可译者在翻译活动中进行适度的叛逆性.由于重构的译文是基于译者对客观世界的体验及译者对原文自我理解,因此重构的译文又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及开放性.本文将认知语言学的理论与译者的主体创造性相结合,对认知语言学翻译观下的译者主体性进行了探究,分析了译者主体性的发挥过程及局限性,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作为认知语用学理论的关联论,给国内外语用学界乃至语言学界带来了较大、较长远的影响.语用学是语言学的一个新领域,研究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话语,尤其是研究在不同的语言交际环境下如何理解和运用语言.而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方式,关联理论这一指导交际的认知理论对翻译就极富解释力.根据关联论,翻译活动涉及三个交际者:原文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包含两个明示-推理交际过程.在这两个交际过程中,译者具有听话者和发话者的双重身份,所以译文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两个明示-推理交际过程的成功与否.本文从译者应如何担当好听话者和发话者的角色的角度,摘取本文作者在翻译课堂上的作业与练习为实例,着重讨论并归纳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采取的翻译策略,以帮助原文作者和译文读者达到成功的交际.  相似文献   

8.
语言迁移是母语对外语学习的影响,是一种母语和目的语在语言文化层面上的互文作用,而这种互文关系也体现在翻译过程中。翻译作为一种互文性活动,涉及原文和译文一系列的语境,对于译者,尤其是正在进行语言学习的译者而言,则要求他们对母语和目的语、原文和译文的不同层面进行了解,尽可能掌握二者的相互匹配的互文本,这样才能避免母语的负迁移和中式英语的出现。  相似文献   

9.
生态翻译学强调译者"中心"地位,译者在整个翻译过程中发挥着统帅和主导作用。从生态翻译环境、译者"中心"、适应与选择三个层面分析译者在壮族神话传说英译活动中的功能,以实现原作与译文在"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层面上的有效信息转换。  相似文献   

10.
从上个世纪以来,对《名利场》翻译的研究大体还处在语言层面、文学层面上,而伦理道德层面上的研究相对偏少。本文以杨必、贾文浩、贾文渊的两个译本的前言为例,采用韦努蒂伦理观,从伦理道德层面上来解读译者在翻译时是如何受到本土文化、历史层面的冲击,从而使译者翻译出来的译文与原著在伦理层面上存在冲突,因此,从中可以看出译者在对原作翻译中是否进行了人为的操控,使得自我身份凸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