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魏玛共和国是德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短短地存在了14年后被右翼纳粹党建立的军国主义独裁统治所取代。正是在魏玛宪法所设计的政治体制下,合法地诞生了希特勒的纳粹政权,本文通过对魏玛共和国兴衰的阐述,得出德国封建制与魏玛共和国灭亡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魏玛共和国时期,德国在历史上第一次建立了真正意义上的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度,但在内外各种原因的作用下,民主制度被法西斯专政所代替。国内对这一历史时期的研究多着眼于魏玛共和国的内外政策,魏玛民主的缺陷、危机和崩溃,以及纳粹党的兴起和最终夺权。然而,在魏玛共和国的政治生活中,国防军始终是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同时扮演了民主的保卫者和掘墓人的双重角色,对共和国的存在和崩溃都产生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战后联邦德国民主政治建立的回顾与思考肖德芳1949年建立的联邦德国(或西德),是以议会民主制为政体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但它所实行的民主政治,既不是魏玛共和国民主的翻版,也不是西方国家民主的简单再现,而是在德国民主传统的基础上,吸收西方国家民主的合理...  相似文献   

4.
德国纳粹党是在魏玛共和国怀抱中孕育成长起来,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大危机中以合法手段上台执政并建立起法西斯极权政治体制。魏玛宪法虽然是当时较为民主的资产阶级宪法,可是存在着不足,其缺陷为纳粹党上台执政提供了法律依据。缺少稳定的资产阶级政党的支持也使魏玛共和国基础不牢,作为年轻的民主共和国执政者缺少政治经验和在复杂的斗争情形下所犯的一系列重大错误最终导致了法西斯极权体制的确立。  相似文献   

5.
1949年建立的联邦德国(或西德),是以议会民主制为政体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但它所实行的民主政治,既不是魏玛共和国民主的翻版,也不是西方国家民主的简单再现,而是在德国民主传统的基础上,吸收西方国家民主的合理内核而建立起来的德国式民主政治。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西德民主政治建立的原因及特点。认为德国新旧自由主义者建立民主政治之所以失败,是因为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软弱性、经济不发达、力量不强大;二战后德国所处的国内外环境,为西德民主政治的建立提供了有利条件;西德内政外交政策的实践,是西德民主政治建立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6.
"帝国乡土服务中心"是魏玛共和国"基于国家和民族"的政治教育的决策、组织和实施机构,受一战后魏玛共和国特殊的政治、社会局势的影响,"帝国乡土服务中心"的工作重点集中于重建德意志的国家主义和民族精神,而对民主政治文化的培育存在极大忽略,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魏玛共和国的灭亡和纳粹的崛起,也成为战后德国政治文化建设的重要反思对象。  相似文献   

7.
"帝国乡土服务中心"是魏玛共和国"基于国家和民族"的政治教育的决策、组织和实施机构,受一战后魏玛共和国特殊的政治、社会局势的影响,"帝国乡土服务中心"的工作重点集中于重建德意志的国家主义和民族精神,而对民主政治文化的培育存在极大忽略,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魏玛共和国的灭亡和纳粹的崛起,也成为战后德国政治文化建设的重要反思对象。  相似文献   

8.
魏玛共和国是德国历史上政治教育制度化的最早时期。政治教育制度的制订吸纳了不同学者的进步思想。本文归纳了以李特、施普朗格和凯兴斯泰纳为代表的教育思想家的主要观点,从政治教育的目标和任务的角度,深入阐述了公民、政党、国家三者之间的关系;从政治教育的方法和途径的角度,提出了“为国家服务”和通过职业技能教育培养“国家有用的公民”等思想。这些思想符合魏玛政府巩固政权、缓和国内外局势、积极重建和发展国民经济的需要,受到当局的高度重视。因此,这些思想被吸纳到《魏玛宪法》中,赋予最高的法律地位。魏玛政府据此制订了比较完善的学校政治教育体系和制度,开创了德国历史上政治教育制度化的历史先河。同时,这些包含资产阶级民主进步观念的思想为当代德国民主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试论魏玛民主的专制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玛共和国是德意志民族建立起来的第一个力图规范化、制度化运作的现代民主国家。但是这种先天不足的民主制却给专制提供了运作的平台。“魏玛民主”,其实是一种并没有根除专制的民主,是一种以“共和民主”掩饰着的专制。当时资本主义各国最“自由”、最“民主”的魏玛宪法,实质上不过是旧专制的护身符。  相似文献   

10.
魏玛德国的失业保险体制是其福利国家建设的顶峰,但只维系了不到3年便遭遇危机,甚至进一步触动了共和国的政治基础,成为魏玛民主衰亡的主要动因之一。这一结果同该体制存在的制度缺陷密切相关。社会各界从政治功利主义的角度出发利用失业保险体制的成败,更加剧了它的崩溃过程。这段衰亡史充分体现了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限度。  相似文献   

11.
魏玛德国的失业保险体制是其福利国家建设的顶峰,但只维系了不到3年便遭遇危机,甚至进一步触动了共和国的政治基础,成为魏玛民主衰亡的主要动因之一。这一结果同该体制存在的制度缺陷密切相关。社会各界从政治功利主义的角度出发利用失业保险体制的成败,更加剧了它的崩溃过程。这段衰亡史充分体现了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限度。  相似文献   

12.
魏玛共和民主的专制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玛共和民主” ,其实是一种并没有根除专制的民主 ,是一种以“共和民主”掩饰着的专制。“十一月革命”并不是经过充分酝酿的革命 ,“共和国”并不是“旧专制”下的某种成熟的革命形势的自然产物 ;魏玛宪法从法学的角度讲可谓当时资本主义各国最“自由”、最“民主”的宪法 ,但实质上不过是旧专制的护身符 ;“总统内阁”制的实行最终导致了共和国历史的终结、专制德国的再生  相似文献   

13.
魏玛共和国时期的比例代表制是对德帝国时期不公正和不合理的选举制度的反叛。比例代表制强化了德国长期存在的多党政治。比例代表制,连同不利的政治文化、政党特点和政党体制的弱点,导致了政府的不稳定和魏玛共和国议会民主制的深刻危机。  相似文献   

14.
德国公法学家和政治学家弗里茨?诺依曼是早期法兰克福学派的外围成员。他亲历魏玛宪政危机、纳粹上台以及二战后德国政治生活重建等重大政治事件,在理论上游走于德国公法学、马克思主义和民主法治国等观念之间。他对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与批判、对民主法治国观念的构想,既联系又区别于当时学界的其他学者。诺依曼探讨了以下三个递进性问题:(1)魏玛共和国为什么会失败?(2)纳粹政权的本质是什么?(3)二战之后如何重建德国的政治生活?他也由此实现了德国法治国观念迈向民主法治国观念的关键一步,并为联邦德国的二战后重建提供了基本政治框架。  相似文献   

15.
相对稳定时期的魏玛共和国民主政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对稳定时期 ( 1 92 4 1 92 9) ,魏玛共和国议会民主制得以维持和发展 ,亲共和国的政党仍占重要地位 ,反共和国的政治势力处于低潮 ,普鲁士作为“民主的堡垒”日益凸现 ,在巴伐利亚、国防军中也发生了某些积极变化。与此同时 ,亲共和国的政党也表现出力量发展不平衡与影响下降的趋势 ,政党政治碎片化的加速、反共和国政治势力重新聚集力量并开展反共和国的联合行动、民主政治不断右转、政党与议会制度危机重重 ,显示了魏玛共和国政治稳定的相对性。这一情况的发生是与共和国强大旧势力的存在与保守反动思想的影响、劳资力量对比的变化、社会民主党采取的策略路线、中间等级的恐慌、民族主义和民族情绪的影响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6.
德国的国家理论直到最近,都受到意识形态和不正常的政治局势的不利影响。专制的国家形式、权力主义的倾向,以及缺少正常民主的发展,阻碍了政治理论中社会学倾向的发展,而这些社会学倾向早就在盎格鲁一撒克逊世界中赢得了地位的。社会自由主义的乐观主义,魏玛共和国的国家理论,在经济危机的突袭下暴卒,这个危机迅速扩大为立宪危机。在德国,打着“民族社会主义”旗帜的法西斯反革命这时就  相似文献   

17.
德国思想界在魏玛共和国和波恩共和国前后这段特殊时期内,完成了从德国近世以来形成的民族国家认同到超越这种民族国家认同的狭隘从而走向一个后民族国家的开放性的政治身份认同——即立宪爱国主义——的艰苦转型。诸多思想家就政治身份认同问题展开了讨论,并给出了各自的解决方式,从而揭示了这个问题的实质,即以一种基于议会民主制的公民理性交往的模式来扬弃传统的政治身份认同模式。  相似文献   

18.
希特勒是凭借纳粹党这一反动政治组织登上德国总理宝座的。在纳粹党崛起,夺取德国政权和建立法西斯专政的过程中,德国反动政治力量对希特勒纳粹党的支持起着重要作用。在这些反动政治力量中,除了垄断资产阶级和容克地主之外,还有德国国防军。 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失败之后,魏玛共和国政府接受了凡尔赛和约。按照凡尔赛秘约的规定,德国只保留10万人专门为维护国内秩序、负责边界巡逻的军队。根据这一规定,德国重新组建了一支国防军。这支军队从一开始就秘密谋求德国帝国主义对外侵略的军事目  相似文献   

19.
美国宪政思想对近现代的德国影响源远流长,它在公民的基本权力、联邦制度以及设立魏玛共和国民选总统等方面对魏玛宪法产生了深刻影响。具体说来,魏玛宪法深受美国宪法十条修正案的影响:在魏玛宪法的国京组织结构中,联邦国家被保留下来,而美国宪政因素对国家元首和总统设立制度的影响,则主要通过德国著名社会学京马克斯·韦怕的主张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20.
关于《魏玛宪法》的来源,学术界存在争议。有的学者强调德国文化和传统的作用,有的学者则强调外来因素的作用等。探讨《魏玛宪法》的渊源,应该结合魏玛共和国和《魏玛宪法》产生的背景,《魏玛宪法》实际上是德意志传统、文化与西方自由民主思想和宪政实践共同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