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常务副秘书长王建日前指出,“十一五”期间中国经济发展将会面临“土地供应不足”等四大新矛盾和新问题,这四大因素会互相交织与作用,而总的作用方向是可能会极大地压低中国在“十一五”期间的经济增长率。  相似文献   

2.
“十一五”规划基本思路和2020年远景目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一五”是中国经济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关键。制定并实施“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将对中国转型和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十一五”我国对外开放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十一五”期间,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贸易国,出口总量全球排名第一,进口总量全球排名第二。开放型经济上了一个大台阶。  相似文献   

4.
完成“十一五”资源环境约束性指标已到决战决胜阶段。国家发改委11月23日发布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0年度报告》指出,“十一五”前四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15.61%.预计2010年底.将能够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表示,“十二五”期间,碳强度、能源强度降低,非化石能源所占的比重,还有森林面积、蓄积量等,  相似文献   

5.
2004年,中国科学院天文台台长艾国祥向公众“透露”了中国天文发展计划的一个“核心机密”:即在“十一五”期间,中国将首次发射自己的“哈勃”望远镜。他作为该项目的首席科学家,对中国“哈勃”的设计思路,将对中国乃至全球对太空的探索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辛鸣 《决策》2005,(9):55-55
随着第十个五年发展计划的即将结束,中国马上要进入下一个五年的发展阶段了。我们党要在即将召开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讨论“十一五”发展规划建议,明年的十届人大四次会议要正式通过“十一五”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7.
究竟如何看待重化工业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晓 《决策》2005,(5):32-33
中国在“十一五”期间,不仅不可能越过重化工业的发展,而且应该充分利用重化工业发展的良机。唯有如此,才能抓住“关键发展期”,实现新的经济腾飞。  相似文献   

8.
每周一图     
《领导决策信息》2012,(9):26-26
根据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新近完成的《中国能效投资进展报告2010》估算,“十一五”期间,中国直接用于提高能效的资金投入规模为8466.25亿元.占同期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比重为0.92%,由此直接形成的节能量为33990万吨标煤,对“十一五”期间实现节能目标降低19.1%的贡献度达到53.8%。  相似文献   

9.
《领导决策信息》2009,(31):11-11
8月1日《中国经济导报》报道。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孙勤在“十一五”关停小火电机组任务提前超额完成新闻发布会上说,2007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提出“十一五”期间关停5000万千瓦小火电机组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领导决策信息》2011,(25):26-26
近日,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公布了“十一五”各地区节能目标完成情况。公报显示,“十一五”时期,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19.1%,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纲要》确定的约束性目标。  相似文献   

11.
《决策》2007,(12):4-4
《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正式公布,这是国务院第一次以“国发”形式印发的专项规划,这在我国环保工作中还是第一次。新规划制定了中国未来环境保护的“路线图”计划。  相似文献   

12.
《决策导刊》2006,(1):1-1
新年的钟声敲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十五”主要发展目标提前实现,我们迎来了“十一五”开局之年。怎样开好局、起好步?2005年11月29日至12月1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2OO6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并特别指出,“这个总体要求的精神实质,就是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转轨”,成为“十一五”开局之年的关键词。  相似文献   

13.
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结合中国实际,我们认为“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需要注意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决策》2012,(6):17
一、“十一五”发展成就 “十一五”,安徽省投资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承担政府重大项目出资任务,加大资本运作力度,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实现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经济实力和效益明显提升,提前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目标。  相似文献   

15.
张锐 《决策与信息》2005,(12):10-13
作为未来中国经济的最厚重板块之一——“新农村建设”随着“十一五”规划长卷的舒展已渐次浮出水面。这一由区域政策、产业政策和分配政策多路宏观力量组合打造的非常愿景,不仅是中国“全面小康”与“和谐社会”的生花妙笔,而且将撑托出未来中国经济一个巨大的增长空间。  相似文献   

16.
《决策导刊》2006,(5):1-1
2006年是又一个改革“攻坚年”。与往年相比,今年的改革重点更突出,领域更广阔,包括文化体制、政府收支、粮食流通体制、司法体制及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的一系列改革,它们将贯穿“十一五”全过程,并在更深层次影响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生活,对各地各级领导提出的挑战是明显的。把握这些改革的重点和关键,采取更有效的措施加以推动,才能为实现“十一五”良好开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决策》2012,(7):20
一、“十一五”发展成就 “十一五”期间,安徽省投资集引控股有限公司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规,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承担政府亘人项目出资任务,加大资本运作力度,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实现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经济实力和效益明显提升,提前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目标。  相似文献   

18.
《管理学报》2009,(5):710-71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十一五”发展战略中明确提出了“逐步建立管理科学中国学派的学科基础”的战略目标。循此,2008年3月29~30日在西安交通大学召开了第1届“管理学在中国”学术研讨会,与会学者围绕“管理学在中国”的历史演进、宏观思考、理论构建、教育研究、管理实践以及管理学与中国文化六大主题进行了研讨。为了在此基础上将“管理学在中国”的研究推向深入,拟召开第2届“管理学在中国”学术研讨会,有关事项通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关键会议”。这是舆论对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的基本评价。这次全会给即将到来的“十一五”作出了明确定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十一五”时期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历史地位;并勾画出这一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蓝图。五中全会新意颇多,有的是老话题赋予新内涵,有的则是首次出现在中央文件中的新提法。综合五中全会召开前后国内专家学者们的观点,可以归纳为“两大突破、三大创新、四大超越”。  相似文献   

20.
《决策》2005,(12):8-8
“十一五”工业结构调整四大战略任务,2005年:六大价格曲线图折射中国经济走势,“三台合一”应急联动,市县级报警台将统一使用110,事业单位职员制:湖州的“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