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报纸与文学联姻的结晶是文艺副刊这一"新生儿"。报纸文艺副刊作为新的文学载体,不仅为近现代中国文学提供了稳固的阵地,发表了难以用数字统计的文艺作品,同时还直接或间接地引导、支配、规范、制约着文学发展的方向,推动和加速了文学思潮、流派、风格、文体的演变和成熟;报纸文艺副刊作为连接大众的媒介,传播便捷,辐射广泛,为作家与作家、作家与读者架起了沟通的桥梁,使他们始终保持着近距离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2.
文学性是民国报纸文艺副刊与生俱来的一种属性。它不仅在繁荣新文学创作、培养和扶植文学新人、促进文体变革等方面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同时还直接或间接地引导、支配、规范、制约着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大凡报纸,都设置副刊。副刊因其具有思想性、知识性、文艺性、趣味性、娱乐性等特点,办好了副刊,报纸就会受到读者欢迎。 一张报纸的副刊,仅有一般的共性是不够的,还必须在体现思想性、知识性、文艺性、趣味性的前提下,从内容到形式,突出自己的个性,才能吸引读者,感染读者,使读者受到教育。但目前国内的一些报纸,为了扩大“发行量”,往往刊用许多带猎奇性的“奇谈怪论”、“秘史轶事”、“凶案寻踪”等内容,再加以耸人听闻的“醒目标题”,以迎合某些读者的需要。表面看来,报纸似乎颇受“欢迎”,但忽视了报纸的教育作用。虽然短时期可能扩大了发行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读者的思想、政治素质提高,这一做法就会受到读者的抵制乃至社会舆论的抨击,报纸的命运如何,就可想而知了。  相似文献   

4.
郭武群 《江淮论坛》2007,12(4):143-146
现代传媒与文学联姻诞生了报纸文艺副刊.民国报纸文艺副刊成为发表名家名作、开展文学论争、发现和培养新生代作家、产生文学流派、介绍外国文学、传播文学信息的重要阵地,毫不夸张地说它支撑起新文学的半壁河山.由于诸多知名作家加盟文艺副刊,提高了文艺副刊的品位,使民国报纸文艺副刊呈现出百花齐放,流派纷呈的繁荣景象.与此同时,文艺副刊的出现也引发了创作主体、文学观念、文体等一系列的变革.  相似文献   

5.
一、批判的武器与武器的批判 对于文艺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功能,历来有不同的看法。有些人对它估价很高,以为它作用很大,有些人却把它说得一钱不值。例如,曹丕和曹植兄弟二人的说法就截然相反。曹丕  相似文献   

6.
肖幼玮 《天府新论》2006,(Z1):252-254
在传统纸媒体特别是报纸中,副刊和正刊(报纸的主体部分———新闻、评论等)一起,在发布信息、宣传政策、引导舆论、传播知识、发展文化、陶冶情操、服务大众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两者相互配合、相互补充、不可或缺,使报纸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在新闻传媒和文化领域占有  相似文献   

7.
近代报刊在中国兴起之后,为文学传播提供了两种新型的载体——报纸副刊与文学杂志。从报业史的角度来看,副刊是中国报纸的一个特色。国外的报纸虽然也设有文艺栏或文艺版,但主要刊载文坛消息和书评之类的文字,而中国报纸上的副刊则以发表文学创作为主,更具有杂志的性...  相似文献   

8.
<正> 历史上,我们山东决不是一块贫瘠的文艺园地。我们曾经有过李清照、辛弃疾,各开一代词风;蒲松龄、孔尚任,或驱遣狐鬼,针砭人间,或扇写桃花,借抒忠愤,至今仍是文学史上的珠玑。至于曲阜的孔融,早在“三曹”的文采风流炳彪邺下的建安时代,就已深为我国早期的文艺评论家曹丕所称扬了。看来,“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历下亭那幅取自杜诗的对联,是颇有写实气息的。至于现代,尽人皆知,当年的五四运动,即为山东问题而起,自然,“五四”的时代大潮,也必定推动着山东的文艺。王统  相似文献   

9.
报刊是报纸和期刊的总称,它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思想交流工具。但它们却有区别。一般来说,报纸是以刊登政治时事性新闻和评论为主的定期出版物,通常以单张版面编排。期刊又称杂志,则是定期或不定期的连续出版物,往往成册出版,每期版式基本相同,有固定名称,并标明卷期号或按年月顺序编号出版。马克思认为:“杂志的优点,它能够更广泛地研究各种事件,只谈最主要的问题”(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七卷第三页)。但是,在图书馆日常工作中,情况是非常复杂的。由于各种不同历史时期的报刊,其出版形式不同,往往容易混淆。例如《民报》,名为“报”实为“期刊”,但有的《民报》却是“报”;也有似报非报,似刊非刊的,一时难以区分。鉴于今天对报纸和期刊不作区分  相似文献   

10.
在市场经济和文化多元的背景下 ,副刊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新面貌 ,副刊的多样化成为一种趋势。副刊的类型、可读性和功能等相关的问题 ,需要报纸编辑和理论工作者关注、探讨 ,以使报纸这种传统的大众媒介保持生机和活力 ,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作家创作时总是以其浓厚强烈的情感色彩观物、择物、体物,产生艺术联想,进行艺术构思,创造艺术形象。“一切真正优秀的作品都是血写的书,心灵的书,深邃而真挚地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书。”①所以,创作主体的情感状态对作品的美学追求有很大影响。一、情感对作品生成的动力作用马克思说:“情欲是人强烈追求自己的对象的本质力量。”②别林斯基说:“感情是诗情天性的最主要的动力之一,没有感情就没有诗人,也没有诗歌。”③这些话都指出了情感的动力作用。情感对文学作品生成的动力作用主要表现在引起创作冲动、强化审美知觉、鼓动想象…  相似文献   

12.
"五四"以来的中国新文化(新文学)常被论者描述为一个走向现代化的合目的过程,在这一历史过程中,传播媒体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中国现代传媒作为文化生产的形式,特别是作为文学生产的形式,最显著地体现在报纸文艺副刊上。现代报纸文艺副刊在促进文化公共空间的形成,跨文化交流活动的开展,作家身份的转型,以及新进作家的出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和媒体发展的多元化,报纸副刊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新闻版的领地不断扩张,而副刊版面不断萎缩,影响越来越小.面对挑战,报纸副刊如何从后台昂首走上前台扮演重要角色?茂名晚报作了大胆尝试,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14.
传媒大亨默多克曾经说过:"新闻是报纸的灵魂,副刊是报纸的面孔,报纸好不好看主要看副刊。"当今报纸副刊版面设计追求简约化、整体性、秩序感,以方便读者阅读。在稿件和版面的编排手法上,应体现"可读、易读、悦读"的设计理念,营造视觉强势,达到最佳阅读效果。  相似文献   

15.
报纸,又称"新闻纸".新闻,是报纸的"生命",是报纸的"主体".新闻性是报纸的根本属性,作为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副刊,当然也应该有新闻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台湾报业及副刊发展特色将台湾报纸副刊发展脉络划分为四个时期:台湾报纸副刊的起源与融合,台湾报纸副刊的重建与稳定,台湾报纸副刊的转型与发展,台湾报纸副刊的困境与突破。副刊在其发展历程中承担着不同的社会角色——从报屁股发展成值得一看的版面,继而又发展成报业竞争之决胜地,而今则沦为困难坚守的阵地——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台湾社会变迁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17.
文艺的本质在审美,审美性是文艺功能、价值的根源所在 文艺是一种意识形态,但又不是一般的意识形态。文艺区别于非文艺,关键在它掌握世界的独特的审美方式。对于文艺本质的认识,不注意它的这种审美性,揭示不了文艺深层的、独特的本质规定。要是片面强调这种审美性,忽视以至完全否定文艺的意识形态性,把文艺看成是“纯审美”的东西,主张“为文艺而文艺”,那这种认识更远离文艺的本质。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时代报纸副刊的文化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柯丽云 《南方论刊》2012,(4):82-83,81
网络媒体的兴起冲击着传统媒体的生存,报纸副刊更面临着去留困境,曾经占有报纸半边天的文学副刊,从过去的主流文化认知演变成今天的"消性小品",再加上新闻的渗透甚至取代,使副刊的文化品位缺失,本文探讨的是互联网时代报纸副刊如何体现其文化责任。  相似文献   

19.
保持文艺副刊的生命力与文化品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形势下办好承栽城市文化品位的文艺副刊,一要在内容策划上有利于创造精品;二要在版面创新上有益于提升视觉审美。  相似文献   

20.
党报是党的喉舌,人民的喉舌,其主要工作机制是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人民进行教育和引导,及时传播新闻、信息。作为党报组成部分的文艺副刊,它的职能、宣传指导思想必须同整个报纸的宣传指导思想是一致的,所不同的只是宣传手段、方法、形式。 党报文艺副刊上发表的作品、文章,既不同于报纸上的新闻,评论,也不同于文艺杂志上的文学作品,是一种介于新闻报道和文学作品之间的一种边缘文体,习惯称“新闻文学”“新闻文学”按照新闻规律,按照新闻的党性原则,努力使新闻性,艺术性,专业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与整个报纸的宣传保持协调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