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冯萱  吴军 《城市观察》2014,(3):5-17
在日益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以及多元博弈的利益格局下,旧城更新具有多目标、多主体、系统性强等特点。然而传统规划管理体系中,上至市域层面的城市总体规划、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下至指导地块开发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均因其编制侧重点不同,缺乏立足旧城整体、具有综合系统视角的规划建设指引。本文借鉴广州旧城保护与更新的经验,结合目前旧城规划管理方面的要求,总结提出了新城与旧城联动、整体系统更新、保护与更新差异化管控、控制与引导相结合的中观层面规划管控思路和方法,以期科学有效地引导旧城发展。  相似文献   

2.
单菁菁 《城市观察》2011,12(2):5-14
旧城保护与更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结合快速城市化背景下我国城市更新面,临的主要问题,通过对欧美国家旧城保护与更新的实践及其经验教训分析,从中探寻旧城保护与更新_的有效途径与模式,为我国的城市更新与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3.
高媛 《城市》2013,(9):53-55
在当前快速城镇化的进程中,我国大量旧城区面临着大拆大建的严重威胁。传统的蓝图式规划割裂了地域文化,破坏了老城肌理,使中国旧城之痛更甚。单纯物质空间的传统规划模式必将被包含多元化价值观和动态观的新型规划模式所取代。由于房屋年久失修、结构材料老化,危房率逐年上升,厦门旧城区发展与现代化城市建设形成了强烈反差。沙坡尾地区位于厦门岛南端,是厦门港的发源地,也是厦门旧  相似文献   

4.
教学方式生态化,就是站在生态学的视角,利用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及生态系统的平衡性、系统性、动态性、开放性等特性来思考教学系统中教学方式运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问题,其最终目的在于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学生可持续发展。教学方式生态化对于适应生态文明社会发展、矫正现实教学中急功近利倾向、改变教学中方式运用不当现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教学方式生态化的实现条件包括:学习研究"生态",把握生态原理与方法;树立生态意识,促使教学思维方式生态化;营造生态环境,加强教学软件和硬件建设;进行生态实践,促使教学行为方式生态化。  相似文献   

5.
金媛媛  王庆生 《城市》2008,(5):57-62
近年来.城市旅游在各地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城市旅游研究也在国内外逐渐为人们所重视。随着城市旅游的发展,城市内部逐渐演化出一种新的功能区——RBD(Recreational Business District),直译为“游憩商业区”,但国内习惯称之为“旅游商业区”。  相似文献   

6.
在对中国规划的时代背景及中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博弈现状进行简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宜宾旧城区滨江带的旧城更新,本文提出了基于针灸学原理的设计理念,借用其中特殊的腧穴论、经脉论表里学说对旧城更新的方法进行了探索和尝试,并期望将其推广到城市规划的更大领域中.  相似文献   

7.
民族地区产业生态化转型是新时代的要求,文章主要以民族地区发展的生态化研究为主线,针对民族地区产业生态化发展的现状,严格按照《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等的要求,分析民族地区在产业生态化转型方面存在问题,提出综合布局和综合治理相结合的主要措施,对其生态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建设性意义。  相似文献   

8.
我们开展教育生态化就是为了让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的知识有进一步了解,现代大学生是新时期建设主力军,他们不但要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让学生有很高的思想认识,对于思想认识不仅仅要在学校进行学习,还要在今后的生活中进行学习还要进行继续的学习,这样才能够不断进步在思想方面,只有不断的进步才能够让学生在专业技能方面有所提高,因为思想层面的提高对于专业技术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10.
生态化大学英语课堂模式的构建,是教育改革过程中的一次全新尝试,也是对大学英语教学的伟大创新。本文结合语言学理论和教育生态学相关理论,对生态化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进行简要介绍,对生态化教学的开展做出具体阐述,并且提出生态化教学中应该注意的事项,致力于构建教师和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和谐课堂。  相似文献   

11.
王桢桢 《城市观察》2010,(3):123-130
城市更新是城市改造、重建、再生和延续的过程。从广州城市改造的经验观察,实践中所运用的政府、市场以及混合改造模式都存在治理困境。政府改造模式导致“角色”错位,市场改造模式导致公共利益受损,混合改造模式导致成本外溢。传统的改造模式由于没有将改造成本内部化,不论是政府行为还是市场行为都会产生负外部性。笔者由此提出新的治理模式——利益共同体模式。这种模式区分行动者的不同角色,以产权为纽带,以外部性成本内部化为基础,通过合约安排使政府、开发商和原住地居民组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在这样一个“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新模式运作下,旧城改造不再是单一的政府和市场行为,而是一个兼顾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的社区集体行为。这种治理模式符合社会发展与和谐社会的理念,能将旧城改造的成本内部化,使产权人享有真正意义的决策权,有利于社区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2.
徐莹  黄健文 《城市观察》2011,12(2):60-66
我国旧城更新改造的相关称谓从最初的“旧城改建”到最近的“三旧”改造,其间出现的多元变化反映了称谓背后的旧城更新改造观念转变。本文从我国旧城的更新改造背景了解、相关称谓区分解释、观念转变剖析以及观念转变意义总结这几方面加以探讨,指出虽然旧城更新改造观念在从总体来看取得了进步,但相关称谓的研究改进仍不容忽视,而称谓背后的正确观念树立更需继续加强。  相似文献   

13.
简要回顾了博物馆、博物馆学理论的发展过程、城市更新理念的演变过程,分析了博物馆与城市更新的互动关系,指出我国在城市更新中,应高度重视博物馆的建设发展,重点发展地方性、专业性的中小型博物馆以及生态博物馆、社区博物馆,应丰富博物馆的功能、参与性和体验性,努力创造条件,鼓励社会各方面参与博物馆的建设发展,促进博物馆与社区的互动与对话。  相似文献   

14.
曲少杰 《城市观察》2011,12(2):95-105
通过回顾和分析广州“三旧”改造的历史进程和政策演变,对广州的城市风貌和历史文化保护的现状和处境进行了整体分析和研究,提出了广州在“三旧”改造建设中,要先致力于历史文化遗产的调查考证、探讨具体界定标准或评估体系,深入进行“再创造、再开发、再利用”的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建设“印象广州”的文化名城新风貌。  相似文献   

15.
黄卫东  唐怡 《城市观察》2011,12(2):86-94
快速城市化背景下,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市空间的不断拓展,通过城市更新进行存量土地资源的整合和潜力挖掘,已经成为实现城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深圳相对成熟的市场化环境也使得当地城市更新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局面。本文试图通过对深圳近年来城市更新规划实践的梳理,基于实证分析总结市场化背景下城市更新的经验和教训,为国内其他城市的城市更新实践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宋立新 《城市观察》2011,12(2):67-75
2008年底,国土资源部和广东省人民政府签订《共同建设节约集约用地试点示范省合作协议》,“三旧”改造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目前,“三旧”改造已实施两年多,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推动城市和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改造中诸如历史文化遭到破坏、开发强度过高、拆迁利益冲突等问题也逐渐凸显。本文以“公共物品”为视角,重点关注“三旧”改造中公益性项目配套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并借鉴西方经济学“公共物品理论”,探讨了公益性项目在“三旧”改造中得以有效供给的机制。  相似文献   

17.
邵静怡  孙斌栋 《城市观察》2013,23(1):158-168
通过对上海较为成熟的创意产业集聚区田子坊的实证研究,分析了创意产业对城市更新的推动作用及局部城市更新对该地创意产业发展的影响,并对这一过程进行了中外比较。针对田子坊目前存在的创意产业淡出、原住居民安置等问题展开讨论,提出有利于城市更新与创意产业协调长期发展的思路,以实现两者间的共赢。  相似文献   

18.
钟韵  曹艳 《城市观察》2013,23(1):133-141,174
城市更新目前已成为融合社会、经济、文化和物质环境全面复兴的城市公共政策,对城市的发展,尤其是对旧村庄、旧厂房、旧城镇等“三旧”区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拟以广州北岸文化码头为例,通过实地调研,从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分析城市更新下三旧改造区域的用地效益。研究发现,经历城市更新后,北岸文化码头区域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土地单位产出的提高,而用地的集聚效益尚不显著;但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则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9.
杨玲 《城市观察》2011,12(2):106-112
我国正处在城市快速发展阶段,城中村现象普遍存在,不少地方都开展了城中村的改造工作,不断探索改造方式和改造策略。重庆在城中村改造中还有不少问题,应树立新的指导思想,创新改造模式和改造方式以及征地补偿制度,促进城中村融入城市。  相似文献   

20.
影响高密度城市的城市更新因素——以香港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港高密度城市发展模式闻名于世。这种模式的形成或是由于城市新的发展需要,或是由于城市更新,后者是目前香港政府为提高公众居住条件和建成环境质量所使用的主要手段。本文聚焦城市更新,旨在突出当前香港城市改造实践中的不足,并从文献中筛选出影响城市设计的主要考虑因素,阐析它们如何能够从各方面支持本地社区发展。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及后期资料分析,搜集和评估了香港专业设计人士与市民的意见,提炼出提升城市更新项目可持续性的关键设计因素。但愿本文的结论能为香港的开发商、城市设计者以及政府官员在日后的可持续城市更新项目中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